科研产出
生物炭包膜尿素的制备及其固氮潜力的研究
《节水灌溉 》 2024 北大核心
摘要:为了探究生物炭包膜尿素的缓释性能及对土壤固氮的影响,以300、500和700℃下制备的杨木生物炭为包膜材料制备了3种生物炭包膜尿素,采用间歇土柱淋溶试验对氮素的释放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杨木生物炭对铵态氮和硝态氮具有较好的吸附性能,低温下制备的生物炭对铵态氮吸附效果更好;与尿素相比,施用生物炭包膜尿素土壤的总氮淋溶量减少了9.73%~14.67%,铵态氮淋溶量减少了25.28%~30.36%,硝态氮淋溶量减少了10.34%~18.38%;在同等施氮水平下,生物炭包膜尿素相较于尿素可以显著增加土壤铵态氮和硝态氮的含量.其中,土壤中铵态氮含量增加了66.4%~200.1%,土壤硝态氮的含量增加了477.9%~537.6%.因此,生物炭用作肥料的包膜材料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近冰温贮藏在延缓甜龙竹笋采后木质化衰老中的作用
《食品科学 》 2024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室温和4℃为对照,以勃氏甜龙竹笋(Dendrocalamus brandisii)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贮藏过程中呼吸强度、质量损失率、硬度、H2O2含量、木质素含量、木质素合成关键酶活性和木质素合成关键基因表达情况,总结近冰温(near-freezing temperature,NFT)贮藏对竹笋采后木质化的调控作用。结果表明:相较于室温和4℃,NFT贮藏显著抑制了甜龙竹笋呼吸强度、质量损失率、硬度、H2O2含量、木质素含量上升;延缓了苯丙氨酸解氨酶、肉桂醇脱氢酶、肉桂酸羟化酶和氧化物酶活性升高;同时基于转录组技术发现PAL、4CL、HCT、CCR、CAD等家族基因中有33个基因表达量下调,25个基因表达量上调;相关性分析进一步表明大部分生理指标、木质素合成关键酶活性和关键基因表达情况与木质素含量呈显著正相关。综上,NFT贮藏可通过影响呼吸强度、质量损失率、硬度、H2O2含量、木质素含量、木质素合成关键酶活性和合成关键基因表达,有效延缓甜龙竹笋采后木质化衰老。


4种功能性肥料对菜心生长和品质的影响
《中国农学通报 》 2024 CSCD
摘要:为筛选出适宜菜心栽培的功能性肥料,本研究探讨PSO4菌株发酵液(PSO4)、玉米提取液(CE)、水解羽毛粉(HFP)、肌醇粉(IN)4种不同成分的功能性肥料对菜心生长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适宜的4种功能性肥料对菜心均有显著增产作用,增产幅度为IN>HFP>PSO4>CE.HFP和IN促进菜心根系横向生长,PSO4促进菜心根系纵向生长,同时显著提升可溶性固溶物、可溶性糖及维生素C含量,从而提高菜心品质.在菜心栽培中,PSO4和CE的最适宜浓度为300倍稀释浓度,HFP最适宜浓度为0.05%,IN最适宜浓度为0.1%.研究结果可为4种功能性肥料在菜心生产和品质栽培中的应用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关键词: 菜心 功能性肥料 PSO4菌株发酵液 玉米提取液 水解羽毛粉 肌醇


干扰素刺激基因20的研究进展
《畜牧与兽医 》 2024 北大核心
摘要:干扰素刺激基因20(interferon-stimulated gene 20,ISG20)属于DEDDh外切核酸酶家族,具有3′-5′端外切核酸酶活性,能降解RNA和DNA。ISG20在宿主抗病毒天然免疫应答中起着重要作用。此外,ISG20在特定疾病中的作用以及将其作为疾病的生物标志物等方面的研究同样具有重要生物学意义。本文综述了ISG20的概况,阐述了近些年来ISG20的抗病毒研究进展及其在疾病标记中的潜在用途,以期为ISG20抗病毒免疫研究和治疗疾病药物的开发提供参考。
关键词: 干扰素刺激基因20 核酸外切酶 抗病毒机制 生物标志物


基于血清促进的鸡肝微粒体离体代谢氯化石蜡方法及其清除规律
《环境化学 》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研究氯化石蜡(CPs)在动物体内代谢清除规律是探讨其生物富集机制的重要依据.肝微粒体离体代谢目标化合物是模拟其在动物体内代谢的重要手段.通过优化鸡肝微粒体离体代谢CPs实验方法,采用血清作为添加剂,建立一种高效的鸡肝微粒体离体代谢CPs方法.该方法使得溶解底物的有机溶剂体积高达反应总体积的3%,血清加入量为底物溶液体积的1-10倍;反应终止后,无需提取步骤,方法简洁,实现样品的快速处理.方法成功应用于鸡肝微粒体离体代谢CPs清除规律的研究.研究显示,在无血清条件下,鸡肝微粒体孵育底物(0.2μg·mL-1)90min时,短链氯化石蜡(SCCPs)分子式同系物的代谢清除率均低于20%;然而,加入少量胎牛血清作为底物的载体后,相同孵育时间内,SCCPs分子式同系物的代谢清除率得到显著提高,C11C16-8的代谢清除率甚至超过80%;鸡肝微粒体对CPs的代谢清除率,随着底物浓度、CPs碳链长度以及氯原子数的增加而降低.本研究为动物肝微粒体离体代谢CPs研究提供一种高效的方法,同时也为其他疏水性毒害有机物的肝微粒体离体代谢研究提供一种新的方法参考.


有机肥与石灰配施对华南酸性土壤的改良效果
《农业资源与环境学报 》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明确有机肥与石灰对华南酸性土壤的改良效果,采用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有机肥、石灰分别单施与配施对双季稻区酸性土壤的酸化性质、水稻生长及产量的影响.试验包括5个处理:不施肥(CK)、单施控释肥(CF)、控释肥+石灰(LM)、控释肥+有机肥(OF)、控释肥+石灰与有机肥配施(CLO),除CK外,各处理养分保持一致,物料均在水稻移栽前一次性施入土壤.结果表明,CLO处理对土壤pH的改良效果最优,其pH提高了0.42个单位,而OF和LM处理的pH分别提升0.27、0.37个单位;OF处理土壤有机质含量最高,达44.46 g·kg-1,其次为CLO处理,达37.76 g·kg-1;LM、OF及CLO处理均显著降低了土壤交换性酸含量,降幅最高的处理为CLO,达71.4%.相关性分析表明,土壤交换性氢和交换性铝与pH的回归方程斜率绝对值分别为1.3568和0.1560,均呈显著负相关;LM处理的土壤交换性盐基离子总量达7.52 cmol·kg-1,显著高于其他处理,其次为CLO处理,达6.92 cmol·kg-1.配施处理能增加灌浆期水稻叶片叶绿素含量,显著高于CK,增产效果最优.研究表明,有机肥与石灰配施较单独施用对华南酸化土壤的改良效果更好.


高油酸花生新品种粤油271的选育
《中国种业 》 2024
摘要:粤油271是广东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以湛红2号为母本、高油酸花生冀花06070-19为父本,通过人工有性杂交和系统选育等方法培育出的高油酸、稳产、多抗、适宜机械化栽培的花生新品种.该品种适宜在华南花生产区栽培,可作为油用与鲜食加工型花生品种大力推广,具有良好的经济价值与市场应用前景.粤油271于2021年获得植物新品种权(CNA20173652.2),2023年通过全国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登记,登记编号:GPD花生(2023)440002.对该品种的亲本来源、选育过程、特征特性、产量表现及其配套栽培技术要点进行了总结.


南亚果实蝇对不同品种西葫芦的产卵选择及生长适应性
《植物保护 》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明确南亚果实蝇Zeugodacus tau对不同品种西葫芦的产卵选择及生长适应性,以便为西葫芦上南亚果实蝇的防治提供参考,本研究选择4个西葫芦品种,‘新一代早青’‘新翡翠早生’‘圣峰’‘抗病早青一代’,在田间调查了南亚果实蝇的产卵情况,在室内观察了其生长发育,并对西葫芦果实硬度、糖度和含水量与南亚果实蝇产卵、生长发育参数等进行了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4个西葫芦品种受南亚果实蝇为害从轻到重依次为‘抗病早青一代’‘新一代早青’‘新翡翠早生’和‘圣峰’。幼虫历期和蛹历期为取食‘圣峰’时最短,取食‘抗病早青一代’时最长。蛹重、羽化率和存活率为取食‘圣峰’时最高,取食‘抗病早青一代’时最低。其中,取食‘圣峰’的幼虫历期和存活率分别为8.26 d和64.95%,取食‘抗病早青一代’的幼虫历期和存活率分别为12.67 d和41.69%。果实糖度与产卵孔数呈显著正相关,与蛹重和存活率呈极显著正相关。果实硬度与单孔产卵数呈显著负相关,与产卵孔数和百克果肉虫数呈极显著负相关。南亚果实蝇在不同品种西葫芦上的成虫产卵偏好性和幼虫生长适应性符合“偏好-表现”假说。南亚果实蝇偏好在果实硬度低、糖度高的西葫芦品种上产卵,‘抗病早青一代’对南亚果实蝇表现为抗,‘圣峰’对南亚果实蝇表现为感。
关键词: 南亚果实蝇 西葫芦 产卵选择性 幼虫适生性 抗虫性


‘丹霞2号’红茶加工过程中品质特征成分的动态变化研究
《园艺学报 》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探究'丹霞2号'红茶在鲜叶采摘、萎凋、揉捻、发酵和干燥等5个加工阶段次生代谢产物动态变化特征及其对茶品质形成的影响,利用液相色谱串联四极杆-静电场轨道阱-线性离子阱质谱系统(LC-Q-LIT-OT-MS)对不同阶段茶叶进行了代谢组学分析.在'丹霞2号'茶叶中共鉴定到124种代谢物,包括22种儿茶素类、19种儿茶素聚合物类和32种黄酮及黄酮糖苷等.多维统计数据分析显示,在由鲜叶采摘到萎凋、萎凋到揉捻、揉捻到发酵、发酵到干燥的转变中分别涉及162、412、308、126种代谢物的显著变化.其中红茶滋味品质特征成分种类和含量在揉捻和发酵两个阶段变化最为显著.儿茶素类物质的含量随着加工过程整体呈现下降趋势;儿茶素聚合物在揉捻期含量显著升高,随后在发酵和干燥过程中逐渐降低.黄酮类及黄酮糖苷类物质的含量整体呈现增加趋势,在揉捻或发酵阶段升高最为明显.儿茶素类、儿茶素聚合物、黄酮及其糖苷类的含量与天冬氨酸、谷氨酰胺、苯丙氨酸及可溶性糖的含量呈现正相关.
关键词: 红茶 加工 LC-Q-LIT-OT-MS 代谢组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