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基因1型鹅星状病毒VP27蛋白的原核表达及其多克隆抗体的制备与鉴定
《中国畜牧兽医 》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制备可特异性识别基因1型鹅星状病毒(Goose astrovirus genotype 1,GAstV-1)且与GAstV-2不发生交叉反应的多克隆抗体,以期为后续GAstV-1免疫检测技术的建立提供材料.[方法]通过比对GAstV-1与GAstV-2衣壳蛋白的氨基酸序列以寻找其差异较大的区域作为靶基因.对GAstV-1 GDYJ-21-01株VP27基因密码子进行偏嗜性优化合成,构建原核表达质粒pCZN1-GAstV-1 VP27,转化大肠杆菌Top10感受态细胞以诱导表达VP27蛋白;将纯化后的VP27蛋白免疫新西兰白兔后收获抗血清以制备GAstV-1 VP27多克隆抗体,通过间接ELISA和SDS-PAGE分析该纯化抗体的效价和纯度,并利用间接免疫荧光试验(IFA)检测多克隆抗体的特异性.[结果]试验成功构建重组质粒pCZN1-GAstV-1 VP27;SDS-PAGE显示其表达的重组蛋白分子质量约为35 ku,主要以包涵体形式存在.间接ELISA试验结果显示,纯化后的GAstV-1 VP27多克隆抗体效价高达1∶9 841 500,纯度高于85%.IFA结果显示,GAstV-1 VP27多克隆抗体可特异性识别GAstV-1,且与GAstV-2无交叉反应.临床病料组织检测结果显示,GAstV-1核酸阳性的病料组织均可出现特异性荧光,而GAstV-2核酸阳性且GAstV-1核酸阴性的病料组织未出现荧光.[结论]本研究获得了高效价且可特异性识别GAstV-1(与GAstV-2无交叉反应)的VP27多克隆抗体,为建立鉴别诊断GAstV-1的抗原免疫检测技术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 1型鹅星状病毒(GAstV-1) VP27 原核表达 多克隆抗体


4株禽腺病毒4型的分离及序列分析
《广东畜牧兽医科技 》 2024
摘要:禽腺病毒4型(Fowl adenovirus 4,FAdV-4)是家禽常见的传染病病原之一,可引起鸡心包积液-肝炎综合征,死亡率为20%-80%,给家禽养殖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该研究分离鉴定了分别来自广东省和云南省的4株FAdV-4,通过对FAdV-4主要结构蛋白Hexon基因和Fiber-2基因的全基因扩增及序列分析,结果显示,4株FAdV-4分离株(分别命名为JM、QY、FS和YN)Hexon基因和Fiber-2基因的核苷酸序列相似性均为100%。Hexon基因和Fiber-2基因系统进化树显示,本研究分离的4株FAdV-4均位于I群禽腺病毒的C种,属于禽腺病毒4型分支,与我国流行的FAdV-4亲缘关系较近。该研究为探究目前流行的FAdV遗传进化关系提供了参考。
关键词: 禽腺病毒4型 病毒分离 Hexon基因 Fiber-2基因 序列分析


镍的植物采矿农艺管理强化措施及其实践
《农业资源与环境学报 》 2024
摘要:全球广泛分布着大量富含镍等重金属但缺乏氮和磷等营养元素的超基性岩风化土壤,如何有效利用这类高风险、低生产力的土地是现阶段的一大难题。在此背景下,有研究者提出了利用超富集植物富集土壤中的镍,随后将其收获并冶炼提纯的植物采矿技术。该技术既可以有效利用镍污染土壤产出经济价值,也可以缓解镍供应风险,并已经在北美、欧洲和东南亚等地区相继开展。受到超富集植物长势偏慢、生物量不足等限制,建立针对性的农艺管理措施是提高植物采镍效率和经济价值的有效方法。本文重点综述了土壤改良措施(调节土壤pH值、施加活化剂等)以及耕作管理措施(施肥、除草、种植模式等)对超富集植物生长及富集镍含量的影响,并总结了我国植物采矿农艺管理研究的主要进展,以期为后续的植物采镍研究提供借鉴和参考。


耐盐好氧反硝化菌黏质沙雷氏菌HL4的分离鉴定及脱氮性能
《广东海洋大学学报 》 2024 CSCD
摘要:【目的】分离鉴定一株耐盐好氧反硝化细菌,以开发高效脱氮菌种,加强海水及咸淡水养殖尾水脱氮技术研究。【方法】采集花鲈(Lateolabrax maculatus)池塘原位底泥,采用稀释涂布法初步分离一株脱氮功能最佳的菌株HL4,通过16s rDNA测序以及生理生化实验鉴定菌株,通过设置不同碳源、碳氮质量比(mC/mN)、pH、温度、盐度等条件探明其最适培养条件及脱氮性能。通过攻毒试验[以健康斑马鱼(Danio rerio)为受试生物],检验菌株的环境安全性。【结果】经鉴定,菌株HL4为黏质沙雷氏菌(Serratia marcescens),命名为S.marcescens HL4。以葡萄糖或琥珀酸钠为碳源,菌株HL4在mC/mN=20、pH=6.0~7.0、温度30℃的条件下具有较强脱氮能力,48 h TN去除率为81.83%~87.17%;该菌株在0~30的盐度环境下均可生长,在0~10盐度范围内72 h的总氮(TN)去除率为68.76%~76.59%,在20~30盐度范围内72 h的TN去除率为23.84%~53.94%;在NH4+-N质量浓度为0~100 mg·L-1时,72 h NH4+-N去除率皆在90%以上,在NH4+-N质量浓度为500 mg·L-1时,72 h NH4+-N去除率高达73.52%。健康斑马鱼在含1×10~6CFU·mL-1菌株HL4的水体中15 d后,成活率100%。【结论】菌株HL4生物及环境安全性较高,在处理中高浓度铵废水以及治理咸淡水、低盐度海水养殖尾水等领域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关键词: 黏质沙雷氏菌 好氧反硝化 耐盐 生物安全性 环境因子 脱氮能力


香蕉果酒带皮发酵对其品质和挥发性香气成分的影响
《现代食品科技 》 2024 北大核心
摘要:为了探究香蕉皮对香蕉果酒品质和风味的影响,该研究对带皮香蕉果酒和去皮香蕉果酒发酵过程中糖度、酒精度、总酸和多酚等理化指标进行测定,同时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测定两种果酒中挥发性香气物质,结果显示带皮香蕉果酒的酒精度为 10.5%vol,低于去皮香蕉果酒的 12.3%vol,但是发酵结束后带皮香蕉果酒中总酸(4.03 g/L)和感官评分(87.62),要显著优于去皮香蕉果酒.此外,带皮香蕉果酒及其蒸馏酒中甲醇含量分别为120.20 mg/L和 372.30 mg/L,远低于对应国家限量标准.挥发性风味物质分析结果显示香蕉酒中主要的风味物质为酯类和醇类,带皮香蕉果酒风味物质种类比去皮香蕉果酒更为丰富,其中乙酸乙酯(>8.10 mg/L)和 3-甲基-1-丁醇(>15.78 mg/L)是香蕉果酒中主要的挥发性风味物质.因此香蕉皮的添加可以改善果酒品质和风味且不会显著提高果酒中甲醇的含量,但是对出酒率有一定的影响,该研究为实现食品原料的整体化综合利用、减少食品加工废弃物的生成拓宽了思路,同时也为开发高品质香蕉酒提供了参考.


高质量发展形势下广东粮食生产现状、问题与对策
《中国稻米 》 2024
摘要:广东是经济强省,也是人口大省,保障粮食安全对促进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作用。通过调研、查阅资料和系统分析,发现广东粮食生产中存在以下几方面问题:人均粮食产量和粮食自给率低、粮食播种面积和单产下降、各地市发展不平衡、种粮普遍亏损和种粮主体老龄化严重。这些问题严重威胁着广东粮食安全和产业高质量发展。在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大背景下,提出保证粮食安全和产业发展的建议:首先是全省一盘棋,制定粤粮提升战略,建立粮食产业综合管理部门,从粮食产业链发展角度,制定约束性发展目标和落实措施;其次是突出重点,补齐各地产能短板,包括口粮为先、水稻为主、稳定水稻面积、增加粮食种植面积和以平均单产低于全省平均的地级市为重点等;三是精准施策,实现“政府要粮安和农民要效益”的协调,包括“藏粮于地”提高土地利用率、“藏粮于技”科技驱动、多措并举实现大面积均衡增产、合理补贴提高种粮效益与积极性,扶持各类农业新型经营主体带动农户同步发展。
关键词: 水稻 全产业链 藏粮于地 藏粮于技 科技创新 政策制定 广东


‘黄花佑’和‘金锤’番木瓜贮藏期品质、贮藏特性及转录组分析
《中国农学通报 》 2024
摘要:明确不同品系番木瓜果实硬度差异的原因,为番木瓜采后品质调控、贮藏和保鲜提供新思路。以同一遗传背景下的番木瓜优系‘黄花佑’和‘金锤’果实为材料,分别对两者在贮藏期的品质、贮藏特性和转录组测序数据进行观察、统计和分析。结果显示:‘黄花佑’失水率高于‘金锤’,出现皱皮、果肉细胞膨大的时间也比‘金锤’早‘。金锤’果实在采后贮藏12 d内硬度明显高于‘黄花佑’。‘黄花佑’和‘金锤’的可溶性固形物分别在贮藏的第7天和10~12 d达到峰值,都有较好的品质。转录组分析结果显示‘:黄花佑’和‘金锤’采后贮藏期间的差异表达基因在乙烯途径上明显富集,‘黄花佑’中乙烯的合成及信号启动早于‘金锤’。实时荧光定量PCR (qRT-PCR)结果与转录组结果一致。乙烯含量检测结果也与差异基因表达、果实硬度变化和可食用时间一致,乙烯利处理可使‘金锤’果实正常软化。‘黄花佑’和‘金锤’两个番木瓜优系都有较好的果实品质,两者的果实硬度差异与乙烯信号途径密切相关。‘黄花佑’在贮藏一周内销售完为宜‘,金锤’果实硬度高,适合长距离运输,有更好的应用潜力。


荔枝中20种登记农药残留分析方法研究
《中国农学通报 》 2024 CSCD
摘要:为解决荔枝中20种登记农药多残留的同时快速检测问题,建立并优化基于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PLC-MS/MS)同时检测荔枝中7种杀虫剂和13种杀菌剂的分析方法。荔枝全果样品经80%乙腈水溶液提取后,用石墨化碳黑(GCB)净化,流动相为乙腈和水,梯度洗脱,采用Extend C18色谱柱进行分离。电喷雾正负离子交替模式采集,多反应监测(MRM),外标法定量。20种供试农药的质量浓度与其对应的峰面积之间呈现良好线性关系,相关系数均大于0.9990;20种农药在荔枝基质中的平均回收率为71%~106%,相对标准偏差(RSD)在0.9%~9.8%之间,满足残留分析的要求。该方法简便、高效,可用于荔枝样品中20种农药残留的快速检测。
关键词: 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 荔枝 杀虫剂 杀菌剂 残留


施用不同调理剂对酸化茶园土壤化学性质及茶叶品质的影响
《土壤与作物 》 2024
摘要:针对茶园土壤酸化问题,利用不同配方调理剂对其进行土壤改良.采用田间微区试验的方法,以种植英红九号年限分别为 2年(幼龄)和 8年(成龄)茶园为研究对象,设置 4个不同处理:不施调理剂(CK)、调理剂Ⅰ(生物炭,T1)、调理剂Ⅱ(生物炭+石灰,T2)及调理剂Ⅲ(生物炭+碱渣钙镁肥,T3),施用量为 20 t·hm-2.通过 2年定位试验,研究 3种调理剂对茶园土壤的主要化学性质及茶叶品质的影响.土壤分析表明,与对照组相比,2年的试验周期中,2种茶园的土壤pH均呈现先升后降的趋势,试验 4个月后施用调理剂Ⅰ、Ⅱ、Ⅲ的幼龄茶园土壤pH值分别升高了 0.11、0.20和0.22个单位,成龄茶园pH值分别升高了 0.15、0.16和 0.38个单位,但经过 16个月后pH值又会逐渐下降.幼龄茶园土壤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均有显著升高,而成龄茶园只有速效钾含量显著升高.茶叶品质分析表明,与CK相比,试验 4个月后幼龄茶园调理剂处理组茶叶的水浸出物含量分别显著增加 6.66%、6.30%和 6.80%.施用调理剂可以改善茶园酸性土壤,增加土壤肥力和茶叶内含物质含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