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甘肃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8423条记录
葡萄双棘长蠹生物学特性及防治

北方园艺 2012 北大核心

摘要:通过实地调查、采集标本、与当地技术人员及果农交谈等方式,调查该葡萄双棘长蠹在天水地区分布与危害情况。结果表明:双棘长蠹在天水市1a发生1代,以成虫越冬,翌年3月中下旬出蛰并蛀食葡萄枝蔓,补充营养,4月上旬交尾产卵。4月中下旬始见幼虫,幼虫顺枝条纵向蛀食木质部,粪便排于坑道内,幼虫老熟后在坑道内化蛹。6月中旬至7月中旬陆续化蛹,蛹期6~7d。6月下旬起成虫羽化,羽化后不转移,继续取食剩余木质部,8月下旬陆续出孔迁移,但不危害葡萄新枝蔓,10月成虫越冬。

关键词: 双棘长蠹 生物学特性 防治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春化、光周期和矮秆基因在不同国家小麦品种中的分布及其效应

作物学报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促进国外种质资源在我国的有效利用,将14个国家的100份代表性小麦品种在国内的8个代表性地点种植,调查抽穗期、成熟期和株高,并以4个春化基因(Vrn-A1、Vrn-B1、Vrn-D1和Vrn-B3)、1个光周期基因(Ppd-D1a)及2个矮秆基因(Rht-B1b和Rht-D1b)的分子标记检测所有品种的基因型。春化基因Vrn-A1a、Vrn-B1、Vrn-D1和vrn-A1+vrn-B1+vrn-D1的分布频率分别为8.0%、21.0%、21.0%和64.0%;显性等位变异Vrn-A1a、Vrn-B1和Vrn-D1主要存在于来自中国春麦区及意大利、印度、加拿大、墨西哥和澳大利亚的品种中,这些品种一般为春性类型;春化位点均为隐性等位变异或vrn-A1+vrn-D1+Vrn-B1的品种主要分布在中国冬麦区、美国冬麦区、俄罗斯冬麦区,以及英国、法国、德国、罗马尼亚、土耳其和匈牙利,这些地区的小麦均为冬性类型。秋播时,供试品种均能正常抽穗,且携带春化显性变异的材料较隐性类型抽穗早,显性等位变异表现加性效应,4个春化位点均为隐性变异的一些欧美材料因抽穗太晚在杨凌和成都不能正常成熟;而春播时,显性等位变异基因型抽穗的频率高,隐性等位变异基因型基本不能抽穗。光周期不敏感基因Ppd-D1a的分布频率为68.0%,主要分布在中国、法国、罗马尼亚、俄罗斯、墨西哥、澳大利亚和印度,而光周期敏感等位变异Ppd-D1b主要分布在英国、德国、匈牙利和加拿大等中高纬度地区;携带Ppd-D1a的品种较携带Ppd-D1b的品种抽穗早,大多数Ppd-D1a品种在长日照和短日照条件下均能成熟,大部分Ppd-D1b品种在短日照条件下不能成熟。Rht-B1b和Rht-D1b基因的分布频率分别为43.0%和35.0%,其中,Rht-B1b主要分布于美国、罗马尼亚、土耳其、意大利、墨西哥和澳大利亚,Rht-D1b主要分布于中国、德国、英国、意大利和印度。一般来说,一个国家的品种携带Rht-B1b或Rht-D1b之一,而这2个基因在高纬度地区分布频率较低。Rht-B1b、Rht-D1b和Ppd-D1a的降秆作用均达显著水平,Rht-B1b和Rht-D1b的加性效应突出。

关键词: 普通小麦 春化基因 Ppd-D1a Rht-B1b和Rht-D1b 分子标记

河西绿洲灌区小麦绿肥间套种植模式研究

甘肃农业科技 2012

摘要:在河西绿洲生态条件下,研究了春小麦与不同绿肥作物间套种植模式。结果表明,小麦产量以单作处理最高,小麦套种箭筈豌豆+毛苕子处理次之,小麦间作大豆处理相对较低。间套种植模式可改善耕层土壤肥力。

关键词: 小麦 绿肥 间作 种植模式 河西绿洲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半干旱地区玉米覆膜方式研究

玉米科学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干旱是制约玉米生产的主要因子。试验研究7种不同覆膜方式的土壤含水量、土壤温度、玉米生育期、农艺性状及产量,探求不同覆膜方式对半干旱地区玉米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顶凌覆膜优于春覆膜,全地面覆膜优于半覆膜平铺,其中全膜顶凌双垄沟栽培模式产量达到12 691.9 kg/hm2,较普通种植模式增产46.10%,较裸地种植增产77.98%,是一项适合半干旱地区的玉米高产栽培技术。

关键词: 玉米 覆膜方式 土壤水分 土壤温度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兰州百合优势种植区百合经济效益调查

北方园艺 2012 北大核心

摘要:采用四分位法,对兰州百合优势产区的兰州市西果园镇袁家湾村和堡子村农户收入调查数据进行了分析,探讨了2个村不同收入来源结构中,农户种植百合对其家庭总收入的影响。结果表明:种植百合经济效益显著,可作为兰州百合主产区农户的有效致富途径。

关键词: 兰州百合 经济效益 四分位函数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旱地全膜双垄沟播种植对玉米光合生理特性的影响

湖北农业科学 2012 北大核心

摘要: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半干旱区旱地全膜双垄沟播栽培技术对玉米光合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全生育期日平均净光合速率全膜双垄沟播(T4)最高,较其他处理光合能力强,有利于光合物质的形成。说明在干旱半干旱地区玉米全膜双垄沟播(T4)种植能够有效解决光合缺水的问题。全膜双垄沟播(T4)、全膜平作(T3)、全膜双垄沟播+休闲期免耕秸秆覆盖(T6)的光合午休现象较其他处理弱;在玉米抽雄期前全膜双垄沟播(T4)较平作和休闲期免耕处理SPAD高,能够增加玉米功能叶片叶绿素含量,为玉米前期的生长发育及后期的丰产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 全膜双垄沟播 玉米 光合生理特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除草剂对大麦田野燕麦的防效及对大麦品质的影响

浙江农业科学 2012

摘要:选取目前生产中常用或将要推向市场的5种药剂开展啤酒大麦田野燕麦防效试验。结果表明,大瑞骠、大骠马、唑啉草酯对野燕麦的防除效果都较明显,株防效分别为98.0%,95.9%和95.24%,处理后啤酒大麦产量与对照达极显著水平,增产率分别为24.8%,23.18%和22.64%,啤酒大麦品质也显著提高,但大骠马、大瑞骠使用浓度不当容易对大麦产生药害。

关键词: 除草剂 大麦 野燕麦 防效 大麦品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施肥对玛曲高寒沙化草地地上生物量的影响

中国农学通报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研究施肥对玛曲高寒沙化草地地上生物量的影响,设置不施肥(CK)、施有机肥(O)、施氮肥(N)、施磷肥(P)、施氮磷肥(NP)、施有机肥和氮肥(ON)、施有机肥和磷肥(OP)及施有机肥和氮磷肥(ONP)等8个处理,采用样方法对玛曲高寒沙化草地植被盖度和地上生物量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2006年和2007年,3种肥料混施处理(ONP)比对照盖度增加了7%,地上生物量均为最高。2007年施肥处理的地上生物量在不同生长季均比2006年显著增加。氮、磷肥和有机肥组合的处理(ONP)对增加高寒沙化草地的地上生物量效果最显著。

关键词: 施肥 高寒沙化草地 盖度 地上生物量

丰产优质抗锈春小麦陇春28号及高产栽培技术

麦类作物学报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陇春28号是甘肃省农科院作物所用系统选育法,自1999年通过有性杂交、南繁北育、异地穿梭选育而成的小麦新品种,2011年通过甘肃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定名。该品种以自育品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微波辅助萃取花椰菜废弃菜叶叶绿素的工艺研究

现代食品科技 2012

摘要:应用微波辐射技术,以花椰菜废弃菜叶为原料提取叶绿素。以菜叶粉碎目数、破壁助剂浓度、微波功率、辐照时间、萃取剂浓度、料液比作为影响因素进行单因素试验,分析确定单因素的最佳实验条件。采用L16(45)正交试验设计,优化菜叶叶绿素的提取条件。结果表明:微波辅助萃取菜叶叶绿素的最佳提取条件为破壁助剂乙醇浓度60%,辐照时间30 s,萃取剂乙醇浓度90%,料液比1:20,叶绿素的提取率可以达到6.84 mg/g,较传统提取方法的提取率提高62.2%。

关键词: 废弃菜叶 利用 叶绿素 微波萃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