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绦虫基因组学研究进展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绦虫是一类严重危害人类身体健康的寄生虫,每年给人类造成很大的经济负担。绦虫种类众多,生物学特性各异,目前绦虫病的防控和治疗措施尚不完善,对动物和人类的危害严重。随着生物信息学和基因测序技术的发展、绦虫基因组序列的测定和解析,通过对绦虫的生物学特征和调控基因进行深度研究有助于预防和控制绦虫病,特别是人和动物的棘球蚴病和囊虫病等重要的人兽共患寄生虫病。利用绦虫基因组学和蛋白质组学等组学技术,筛选绦虫感染关键的基因和蛋白质,提供绦虫病的诊断参考依据和绦虫病治疗的潜在药物靶标。本文就绦虫基因组测序完成情况和近年来绦虫基因组学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分层施肥机作业监测系统的设计与田间试验
《江苏农业科学 》 2021 北大核心
摘要:为解决分层施肥作业过程中难以人工判断缺肥或堵塞等问题,并根据施肥作业实际需求,设计开发了一种分层施肥监测系统,解决了传统施肥作业无法实时监测机具作业状态和可视化操作的问题。以三菱FX2N PLC及外围电路进行传感器输入信号的采集,采用适配modbus协议的LoRa无线扩频技术实现了与上位机的无线数据通信,减少了现场布线。通过人机交互界面进行相关参数设置,为不同机型机具进行系统的移植提供了方便。选取了穿透性强、辐射角度广的对射式光电传感器实时监测施肥流动状态。在机具地轮处安装霍尔传感器并可依据安装磁钢的数量提高作业速度的精度,从而提高作业面积的数据准确性,也为故障位置信息记录提供可靠保障。田间试验表明,该监测系统可有效监控分层施肥作业状态,人机交互良好,系统稳定性高,满足复杂农业中的作业要求,可以实现100%缺肥或堵塞等故障报警,作业面积统计误差小于0.05%,可以实现分层施肥作业的监测目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牛IRF7蛋白的原核表达及多克隆抗体的制备
《中国畜牧兽医 》 2021 北大核心
摘要:本研究旨在通过原核表达系统表达牛干扰素调节因子7(interferon regulatory factor 7,IRF7)蛋白,并对其进行纯化,进而制备高纯度的牛IRF7兔多克隆抗体。使用生物信息学软件预测并分析牛IRF7潜在的生物学功能,参考GenBank已公布的牛IRF7基因序列(登录号:NM001105040.1)设计引物,利用PCR技术从牛病毒性腹泻病毒(Bovine viral diarrhea virus, BVDV)感染的MDBK细胞中扩增牛IRF7基因,连接至pMD19-T克隆载体,提取质粒连接至原核表达载体pET-28a(+),转化大肠杆菌DH5α感受态细胞,构建重组质粒pET-28a-IRF7。将重组质粒pET-28a-IRF7转化大肠杆菌BL21(DE3)感受态细胞,经IPTG诱导后,通过SDS-PAGE进行表达产物的分析与鉴定。通过Western blotting鉴定多克隆抗体的特异性,间接ELISA测定兔抗牛IRF7多克隆抗体效价,经BVDV感染细胞后,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抗病毒因子IRF7的表达。生物信息学分析发现,IRF7蛋白不存在跨膜结构域,无信号肽,存在较多磷酸化位点,二级结构主要以无规则卷曲为主,与三级结构的三维模型一致,说明该蛋白可能存在很好的抗原潜力。PCR成功扩增出大小为1 497 bp的IRF7基因片段,成功表达牛IRF7蛋白,分子质量约为60 ku,间接ELISA测得兔抗牛IRF7多克隆抗体效价为1∶128 000,并可与牛IRF7蛋白发生免疫反应,感染BVDV毒株的MDBK细胞中IRF7表达量下降;BVDV感染过表达IRF7后的细胞发现,IRF7能显著促进干扰素-β(IFN-β)的表达(P<0.05)。综上,本研究成功表达纯化了牛IRF7蛋白,并制备兔抗牛IRF7多克隆抗体,为阐明牛IRF7在先天免疫抗病毒应答的分子机制提供了材料。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陆地棉LACS基因家族生物信息学分析
《分子植物育种 》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长链酰基辅酶A合成酶(LACS)是脂肪代谢网络中的关键酶,催化长链酰基辅酶A的合成并在多种生物过程中发挥作用。本研究以拟南芥中长链酰基辅酶A合成酶家族的基因序列为参考来探究LACS在陆地棉基因组中的数量和分布情况。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综合分析陆地棉GhLACS基因家族,发现该家族含有21个成员,CDS序列长度为1 938~2 274 bp,编码氨基酸数量为645~757个,定位在15条染色体上。SOPMA预测蛋白二级结构,发现该家族成员的蛋白二级结构均以α-螺旋、β-转角、延伸链、无规则卷曲组成。亚细胞定位分析发现7个基因定位在过氧化物酶体,6个基因定位在叶绿体,8个基因定位在内质网。基因结构分析表明同一亚组内含子和外显子的排列分布较为相似,而不同亚组间存在一定的差异性。本研究有助于了解陆地棉Gh LACS家族的功能,并且为棉籽油脂质代谢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 陆地棉 长链酰基辅酶A合成酶 生物信息学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灰色关联理论的甘草茎秆力学特性试验研究
《中国农机化学报 》 2021 北大核心
摘要:为给甘草茎秆饲用化加工机具的设计及参数优化提供理论基础,对不同直径的甘草茎秆弯曲特性、化学组分百分比含量及微观结构特征进行试验研究。通过弯曲试验得出含水率在13%~15%的光果甘草茎秆最大弯曲力为192.68 N,最大抗弯强度为539.62 MPa;随着直径的增大,弯曲力逐渐增大,而抗弯强度逐渐减小,直径对弯曲力、抗弯强度具有显著性影响(P<0.05)。采用盐酸水解法测定甘草茎秆半纤维素百分比含量为9.02%~10.71%,采用滴定法测定纤维素、木质素百分比含量分别为23.37%~38.32%、32.85%~40.3%。采用电子显微镜观测甘草茎秆微观结构特征,得出甘草茎秆主要由韧皮部、纤维部、髓部构成。利用灰色关联理论,建立甘草茎秆化学组分百分比含量、微观结构各部位截面积大小与弯曲力的相关性,得出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百分比含量与韧皮部、纤维部、髓部截面积大小对最大弯曲力的关联系数均大于0.5,表明茎秆化学组分百分比含量与微观结构各部位截面积大小对甘草茎秆最大弯曲力均有影响。本研究可量化各因素对弯曲特性的影响规律,为"机械—茎秆"作用系统及其加工机具研究提供参考价值。
关键词: 甘草茎秆 弯曲特性 化学成分 灰色关联理论 微观结构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sRNA STnc440分子特征及对鼠伤寒沙门菌毒力的影响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探究鼠伤寒沙门菌(STM)sRNA STnc440的分子特征及对细菌毒力的影响,为进一步揭示STnc440的调控机制奠定基础。【方法】克隆STnc440基因序列并进行分子特征分析,采用λ-Red重组技术构建了STnc440缺失株△STnc440和回补株△STnc440/STnc440,通过细胞侵染和小鼠感染试验研究STnc440对STM毒力的影响,预测分析STnc440调控的靶基因。【结果】sRNA STnc440基因大小为81 bp,上游序列含有-10 box和-35 box启动子核心区域,遗传进化分析表明该基因在沙门菌属中相对保守。与STM亲本株和回补株相比,缺失株△STnc440在生长特性上无明显差异,对巨噬细胞的粘附能力和侵袭力显著减弱,LD50显著升高,在小鼠肝脏和脾脏中的定殖能力均显著降低(P<0.05)。靶基因预测分析发现,STnc440的靶基因可能为SL13442880(Ⅰ型毒力岛蛋白)。【结论】sRNA STnc440对STM毒力有一定的调控作用,可能通过调控SL13442880来实现。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放牧与舍饲条件下夏洛莱牛肠道微生物多样性及差异分析
《新疆农业科学 》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研究放牧与舍饲条件下夏洛莱牛肠道微生物多样性及差异。【方法】选取新疆塔城地区健康的舍饲夏洛莱牛(CB组)和放牧夏洛莱牛(CG组)各5头,分别采集CB、CG组每头夏洛莱牛的直肠粪便,提取微生物总DNA,通过Illumina HiSeq测序技术,分析10个粪便样品的菌落结构及多样性。【结果】所有样本共检测出1 089个OTUs(CB:1 044、CG:1 087),归属于12门24纲33目57科170属的细菌。在门水平,厚壁菌门和拟杆菌门在2组中均为优势菌门,其次为疣微菌门、放线菌、广古菌门和变形菌门,在科水平的优势菌依次为瘤胃球菌科、理研菌科、毛螺菌科、消化链球菌科、普雷沃氏菌科、克里斯滕森菌科、拟杆菌科等;其中CB组中拟杆菌门、拟杆菌纲、拟杆菌目、理研菌科、消化链球菌科丰度显著高于CG组(P<0.05),CG组中厚壁菌门、瘤胃球菌科的丰度显著高于CB组(P<0.05)。【结论】舍饲夏洛莱牛和放牧夏洛莱牛肠道微生物结构与组成存在显著性差异,放牧夏洛莱牛肠道微生物具有更强的纤维消化的能力。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滴灌带埋设深度对无膜棉产量形成的影响
《棉花学报 》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探究北疆无膜栽培条件下滴灌带埋设深度影响棉花产量的作用机理,为新疆棉花绿色高效栽培技术的制定与完善提供理论支撑。【方法】以新陆早74号为试验材料,设置3个滴灌带埋设深度处理(D1:10 cm,D2:15 cm,D3:20 cm),研究埋设深度对棉花生育进程、干物质积累、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结果 】与D1处理相比,D3处理苗期延长4 d;在盛花期后棉花生殖器官及营养器官干物质积累量均随滴灌带埋设深度增加而增加,吐絮期D3处理生殖器官干物质积累量较D2、D1处理分别高25.5%、54.3%;棉花总铃数、铃重及籽棉产量均在D1处理最低,D2与D3处理间无显著差异;棉花纤维长度、伸长率及断裂比强度在D2与D3处理间无显著差异,但D3处理较D1处理分别增加5.9%、0.29百分点、10.2%,且差异显著。【结论】无膜条件下增加滴灌带埋设深度可促进棉花生殖器官干物质积累,提高棉花产量,改善纤维品质;但从稳产角度来看,15 cm是无膜棉最佳滴灌带埋设深度。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利用单碱基编辑系统定点编辑哈萨克羊MSTN基因的研究
《畜牧兽医学报 》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肌肉生长抑制素(myostatin, MSTN)可负调控骨骼肌的发育。本研究利用胞嘧啶碱基编辑器(cytidine base editor, CBE)在哈萨克羊MSTN基因编码区提前引入终止密码子,以期达到敲除MSTN基因的目的。共设计2条靶向哈萨克羊MSTN基因不同外显子的sgRNAs,分别连接至pGL3-U6-sgRNA-PGK-puromycin质粒,并与pCMV-AncBE4 max-P2A-GFP质粒共转染哈萨克羊胎儿成纤维细胞,经CruiserTM酶酶切检测、Sanger测序和TA克隆分析。结果显示,成功筛选出可以在哈萨克羊MSTN基因外显子提前引入终止密码子的2条sgRNAs,其中STOPsg-1靶位点编辑效率为26.7%,STOPsg-2靶位点的编辑效率为6.7%。本研究成功运用CBE(AncBE4 max)技术在哈萨克羊胎儿成纤维细胞MSTN基因编码区实现定点编辑,为培育精确编辑MSTN基因的哈萨克羊奠定基础。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