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播期和播量对免耕复种饲料油菜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新疆农业科学 》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研究不同播期、播量对油菜产量和品质的影响,为大面积推广复种饲料油菜提供理论支撑。【方法】大田试验,采用裂区试验,以播期为主区,播量为副区,设置2个播期、4个播量,3次重复,共24个小区。【结果】不同播期、播量对饲料油菜的湿重、株高、收获株数均影响显著,正常播种条件下2016、2017年饲油2号播量为12 kg/hm2时产量最高,分别为81 893.0和87 309.9 kg/hm2,且品质最佳。【结论】新疆地区复播饲料油菜生育期60~65 d,即可收割,需要≥10℃积温1 100~1 500℃,选择合适的播期和播量,产量和品质均可达到饲草要求,能够满足大部分地区麦后复种的要求,为冷凉地区麦后复种的首选。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多巴胺引发对盐胁迫下水稻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
《中国水稻科学 》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探讨多巴胺(Dopamine,DA)引发对盐胁迫下水稻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方法】以新疆自育水稻品种新稻17号为研究对象,分别用0(纯水)、0.1、0.5、1、1.5mg/L的DA溶液(分别用S0、S0.1、S0.5、S1、S1.5表示)引发种子,采用浓度为100 mmol/L的NaCl溶液模拟盐胁迫,以未引发无盐胁迫处理作为对照1(CK),未引发有盐胁迫处理作为对照2(S-CK),研究多巴胺引发对盐胁迫下水稻种子萌发、幼苗生长及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与CK相比,盐胁迫下(S-CK)水稻种子的萌发受到明显抑制且萌发速率降低,幼苗长势弱。引发处理不同程度缓解了盐胁迫对种子萌发的抑制,提高发芽率(13.3%~25.8%)和发芽速率,促进幼苗生长;可溶性糖和脯氨酸含量增加(16.4%~51.8%和6.5%~31.2%),超氧化物歧化酶(28.9%~72.7%)、过氧化物酶(15.0%~60.1%)和过氧化氢酶(35.1%~133.0%)活性显著提高,丙二醛(7.1%~26.8%)含量明显降低。表明对种子进行引发处理,通过增强盐胁迫下水稻种子活力,提高幼苗渗透调节物质含量和抗氧化酶活性,降低丙二醛含量,增强了水稻种子及幼苗的耐盐性,其中1.0 mg/L的多巴胺溶液(S1)引发效果优于水引发(S0)。【结论】对于新疆自育水稻品种新稻17而言,1.0 mg/L多巴胺溶液引发能够有效提高其对盐胁迫的抵抗能力,促进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芽胞杆菌BvR001对大丽轮枝菌抑制效果研究
《植物保护 》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研发绿色、安全、高效的作物黄萎病生物防治产品,本研究以生防菌株BvR001为研究对象,通过对黄萎病菌的抑菌效果测定、可湿性粉剂研制、在寄主根际的定殖能力与防效测定,明确该菌株对黄萎病具有防控效果。gyrB序列检测和系统发育树构建分析表明,该菌株属于芽胞杆菌属,并且与贝莱斯芽胞杆菌Bacillus velezensis进化关系最近,推测其可能是贝莱斯芽胞杆菌;平板对峙试验表明,该菌对2种基因型(落叶型和非落叶型)大丽轮枝菌Vd991和D08047菌落扩展的抑制率分别为78.6%和85%;研发了该菌的可湿性粉剂配方(WPBvR001):吸附量为1.2 L/kg的发酵液-硅藻土母粉87%、十二烷基磺酸钠5%、木质素磺酸钠5%、羧甲基纤维素钠2%、维生素C 1%,该配方得到的制剂活芽胞量为7.65×108 cfu/g、润湿时间38 s、悬浮率为62.16%、杂菌率为0、pH 6.89±0.02、细度通过率(≤45μm)99.99%、干燥减量0.67%;利用烟草和棉花测试发现,该菌剂对寄主植物安全无毒,且能有效定殖于寄主根际,显著降低了黄萎病菌繁殖扩展,对黄萎病具有良好的防效。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表达牛病毒性腹泻病毒E2蛋白的重组乳酸菌的构建及蛋白免疫原性分析
《中国畜牧兽医 》 2021 北大核心
摘要:试验旨在构建能表达牛病毒性腹泻病毒(Bovine viral diarrhea virus, BVDV) E2抗原蛋白的重组乳酸乳球菌(Lactococcus lactis),为进一步研制BVDV乳酸菌口服活载体疫苗奠定基础。将BVDV E2基因克隆后测序,根据乳酸乳球菌的密码子偏嗜性进行优化,再将优化的基因片段插入表达载体pNZ8148中,并电转化乳酸乳球菌NZ9000感受态细胞,构建重组乳酸菌pNZ8148-E2/NZ9000,经1 ng/mL乳链菌肽诱导表达后,对菌体物进行了SDS-PAGE和Western blotting分析。将重组乳酸菌pNZ8148-E2/NZ9000口服免疫6~12月龄健康犊牛,在免疫后不同时间点采集血液样品并分离血清,用间接ELISA方法检测抗体水平。结果显示,PCR扩增到了1 149 bp的目的片段,乳酸菌密码子偏嗜性优化后,GC含量从45.28%变为34.30%。重组质粒pNZ8148-E2经酶切鉴定插入片段与预期大小相符,在菌体裂解物中出现大小约42 ku的条带,与预期蛋白大小一致,且该蛋白可与BVDV E2抗体反应。在免疫犊牛的血清中检测到特异性抗BVDV E2蛋白的抗体。本研究结果表明,表达BVDV E2蛋白的重组乳酸菌口服免疫可诱导犊牛产生特异性的体液免疫反应,该重组菌具有较好的免疫原性。
关键词: 牛病毒性腹泻病毒(BVDV) E2基因 乳酸乳球菌 免疫原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预干燥方式和水分转换点对真空冷冻联合干燥苹果脆片品质的影响
《中国食品学报 》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针对真空冷冻干燥(FD)苹果脆片硬脆性不佳,吸湿性强,干燥能耗高等问题,研究热风、真空微波、热泵、中短波红外等不同预干燥方式联合真空冷冻干燥(AD-FD、MVD-FD、HPD-FD、IRD-FD)对苹果脆片色泽、香气、硬度、脆度、吸湿性、微观结构、酚类物质等感官品质和营养功能成分的影响。在此基础上筛选出效果较好的热泵干燥作为预干燥方式,研究热泵干燥至不同水分转换点(水分比:0.2,0.4,0.6,0.8)后联合真空冷冻干燥(H2F、H4F、H6F、H8F)对苹果脆片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4种联合干燥方式均可有效提高脆片硬度。与FD单一方式制备苹果脆片相比,热泵联合真空冷冻干燥(水分转换点0.4)的有效干燥时间缩短22.7%,干燥能耗降低18.3%,苹果脆片硬度提高35%,脆度提高94%,吸湿性降低12.2%(2h),微观结构保持良好,绿原酸等主要酚类物质保留率达到70.8%,香气更为接近鲜苹果。综合考虑,热泵联合真空冷冻干燥可作为一种制备高品质苹果脆片的绿色节能干燥方法。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秋耕对北疆季节性冻融期土壤热状况的影响
《水土保持学报 》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明确秋耕对季节性冻融土壤热状况的调控作用,对比分析了翻耕(FG)、免耕(MG)、垄沟(LG)、翻耕活性炭覆盖(FH)和翻耕秸秆覆盖(FJ)5种处理对土壤温度、冻融循环以及土壤温度梯度等影响的差异.结果表明:与传统FG处理相比,MG、LG、FH、FJ处理均减弱了土壤温度与气温的相关性,降低了整个冻融期土壤温度的升、降温幅度和不同冻融阶段土壤温度昼夜变化的变异性程度,维持土壤温度序列稳定的能力FJ>FH>LG>MG.FG处理最先冻结和融化,其余处理延缓土壤冻结和融化速度的效果为FJ>FH>LG>MG,且冻结速度和融化速度越小,冻融交替越频繁,冻融循环次数越大.各处理土壤温度梯度与气温均呈极显著的相关关系(P<0.01),相关性程度为FG>LG>MG>FH>FJ,与土壤贮水量均呈极显著的负相关关系(P<0.01),相关性程度为FJ>FH>LG>MG>FG,MG、LG、FH、FJ处理均加强了土壤水热资源的保持,其中翻耕秸秆覆盖和翻耕活性炭覆盖促进了深层土壤热量上移,更有利于改善季节性冻融期间土壤的水热状况,维持北疆春播土壤墒情.
关键词: 秋耕;季节性冻融期;热状况;北疆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绵羊胚胎FGF5基因单碱基突变体系的建立
《中国畜牧兽医 》 2021 北大核心
摘要:研究旨在利用单碱基编辑技术定点修饰绵羊(Ovis aries)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5(fibroblast growth factor 5,FGF5)基因第1外显子以引入终止密码子,获得定点编辑类型的绵羊胚胎,为培育具有长毛性状的绵羊提供试验材料。首先设计合成4个单导向RNA(single guide RNA,sgRNA)寡核苷酸链(sgRNA-T1~sgRNA-T4),构建4组不同的重组表达载体;将构建好的pGL3-U6-sgRNA-PGK-puromycin和pCMV-AncBE4max-P2A-GFP质粒以共转染的方法分别转入4组绵羊成纤维细胞,随后用CruiserTM酶对转染的细胞进行活性检测并在胚胎水平进行测序验证。结果显示,sgRNA-T1和sgRNA-T4组细胞的PCR产物可被CruiserTM酶酶切,且测序结果表明都具有靶向效果,编辑效率分别为68.75%和47.37%。利用显微注射技术将不同浓度的AncBE4max mRNA与有效sgRNA混合注射到绵羊孤雌激活胚胎中,并检测胚胎卵裂率、囊胚率和编辑效率,结果显示,胚胎水平的最佳注射浓度组合为AncBE4max(ng/μL)∶sgRNA(ng/μL)=100∶50,从该浓度组中随机挑选的单枚胚胎测序结果显示,引入终止密码子的编辑效率为80%。而sgRNA-T1在不同浓度组合的注射胚胎中均未检测到编辑。本研究针对FGF5基因的第1外显子,通过在成纤维细胞转染表达载体,成功筛选到高效靶向绵羊FGF5基因的2个sgRNA(T1、T4);通过显微注射绵羊孤雌激活胚胎,成功在胚胎上实现FGF5基因第1外显子打靶位点C→T的转变,为后期FGF5基因定点编辑羊的生产奠定基础。
关键词: 绵羊 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5(FGF5) 单碱基编辑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模式下整形方式对骏枣养分运转分配过程中光合特性的影响
《新疆农业科学 》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研究骏枣不同整形方式在不同栽培密度下的光合特性,获得具有较好光合效能的栽培模式;对比较骏枣不同生育时期间净光合速率,分析枣树在营养生长阶段向生殖生长阶段转变过程中的养分运转分配规律。【方法】在2019年5~7月,利用LI-6400XT光合分析仪和SPAD-502 Plus型便携式叶绿素仪,分别测定在不同栽培密度下不同整形方式的成龄骏枣树的光合特性与叶绿素含量。【结果】I和II在7月末花期的P_n、G_s、C_i、T_r以及SPAD值显著高于5月初花期,而WUE和L_s则相反;II在5月初花期和7月末花期的P_n、G_s、T_r、L_s以及SPAD值均显著高于I,而C_i和WUE值则相反;相关分析中,P_n与G_s、T_r、WUE、SPAD,G_s与T_r、SPAD,WUE与SPAD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C_i与L_s、WUE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WUE与T_r、L_s呈显著正相关(P<0.05);主成分分析中,当保留3个公因子时,累积贡献率大于90%,第一主成分(光合因子)中,T_r的贡献最大,其次是G_s和P_n,第二主成分(气孔因子)中C_i、L_s的贡献较大,第三主成分(水分因子)中贡献最大的是SPAD值,其次是WUE,对I、II在不同时期的光合效率综合得分排序为:II(7月末花期)>I(7月末花期)>II(5月初花期)>I(5月初花期)。【结论】处于生殖生长阶段的7月末花期叶片的光合效能与处于营养生长阶段的5月初花期相比更强,叶片由原来累积、消耗养分的库转变为制造、输出养分的源,生殖器官花和果成为新的养分储存的库。将单轴主干形的株行距设定为(1.5×4.0)m与疏散分层形的株行距设定为(1×2.25)m相比,是当地更具有高光合效能的骏枣栽培模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应用响应面法优化无糖番茄鲜汁配方
《食品工业 》 2020 北大核心
摘要:为探究一种无糖番茄鲜汁的最佳配方,以加工番茄鲜汁为基质,采用单因素和响应面分析法,考察木糖醇添加量、罗汉果甜苷添加量和甜菊糖添加量对无糖番茄鲜汁感官评分的影响.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通过响应面优化试验,得到最佳配方.结果表明,无糖番茄鲜汁最佳配方为:木糖醇添加量1%、罗汉果甜苷添加量0.004%、甜菊糖添加量0.002%,验证试验得到实际感官评分平均值为96.33±0.29分,与理论预测值相比,其相对误差约0.08%.经检测无糖番茄鲜汁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5.6%、番茄红素含量6.29 mg/100 g;菌落总数、大肠菌群及致病菌检测结果均符合农业行业标准.试验结果为无糖番茄鲜汁工业化生产提供理论依据.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齿链复合式残膜回收机设计与试验
《农业工程学报 》 2020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针对摆杆驱动式残膜回收机拾膜机构漏捡、卸膜机构回带地膜等问题,该文设计了一种齿链复合式残膜回收机。为了提高残膜回收率,该机具采用齿链式拾膜机构和杆齿式拾膜机构配合拾膜,并采用固定刮板式卸膜机构卸膜。为确保机具的可靠性,通过对拾膜、卸膜机构工作机理和动力学分析,获得拾膜机构运动轨迹和方程,确定了实现残膜捡拾、输送和脱卸的条件。以机具行进速度、拾膜齿入土深度、齿链式拾膜机构与杆齿式拾膜机构转速比(速比)为试验因素,拾膜率和缠膜率为响应值,进行了三因素三水平响应面试验,得到各因素的响应面模型,分析了各因素对作业效果的影响,并对各因素进行优化。结果表明,试验因素对拾膜率的影响大小顺序为:速比>机具行进速度>拾膜齿入土深度;对缠膜率的影响大小顺序为:机具行进速度>拾膜齿入土深度>速比。以优化后的结果进行验证试验,结果表明,当机具行进速度0.9 m/s,拾膜齿入土深度42 mm,速比0.6时作业效果最佳,拾膜率87.2%,缠膜率1.6%,拾膜率与理论优化值相差1.3%,缠膜率与理论优化值相差6.3%,误差较小,优化模型可靠,研究结果可为齿链复合式残膜回收机最佳工作参数的选择提供参考。
关键词: 农业机械 设计 试验 残膜回收 杆齿 齿链 参数优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