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海南毛豆农艺性状与产量关系的回归分析
《广东农业科学 》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根据10个毛豆品种10个农艺性状与产量的调查数据,通过逐步回归分析,建立回归方程Y=-1122.087+52.177X2+62.655X3-73.796X4+21.502X8(X2为主茎节数、X3为分枝数、X4为秕荚数、X8为生长期)。回归结果表明:4个主要农艺性状对产量的影响程度表现为:生长期(0.716)>秕荚数(-0.446)>主茎节数(0.368)>分枝数(0.337)。因此,海南毛豆的引种与育种时,应优先考虑生长期长、主茎节数和分枝数多、紧凑且丰满的株型,还应控制秕荚数量。


巴西橡胶树泛素结合酶基因HbUBC5的克隆和表达分析
《热带作物学报 》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根据先前获得的EST序列,从橡胶树中克隆了1个编码泛素结合酶的基因HbUBC5。HbUBC5 cDNA长度为567 bp,编码185个氨基酸;HbUBC5在基因组中序列长度为2 441 bp,包含6个外显子和5个内含子。HbUBC5编码蛋白具有典型的植物泛素结合酶E2的结构特征,包含1个保守的UBC结构域和1个高度保守的半胱氨酸活性位点,和其他植物中的E2蛋白具有很高的同源性。对HbUBC5启动子区域进行分析,发现含有众多应答激素和胁迫信号元件。实时荧光定量分析结果表明,HbUBC5在树皮的表达量最高,在花中的表达量次之,在胶乳和叶片中的表达量相对较低;乙烯诱导能显著上调基因的表达。研究结果表明,HbUBC5能对乙烯做出响应,推测其可能参与了乙烯利刺激橡胶树产生副作用的过程。


太阳能-热泵干燥过程中芒果果肉的品质变化
《食品工业科技 》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新鲜芒果为原料,探讨了太阳能-热泵干燥过程中果肉含水率、VC、还原糖、蛋白质、色差、嫩度等品质特性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随着干燥时间的延长,含水率、VC含量、还原糖含量、蛋白质含量逐渐下降,色差值异逐渐增大,嫩度先下降后上升,干燥时间选择16h为宜。芒果果肉干燥16h时含水率、VC含量、还原糖含量、蛋白质含量、色差值、剪切力分别为9.26%、11.36mg/g、8.12g/100g、0.41g/100g、2.82、28.68N。


农杆菌介导巨桉Eg5高效遗传转化
《植物学报 》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巨桉(Eucalyptus grandis)无性系Eg5叶片为外植体,探讨了农杆菌(Agrobacterium tumefaciens)侵染时间、共培养pH值和共培养时间对瞬时转化效率的影响,分析了不同筛选策略对遗传转化植株筛选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外植体侵染45分钟,共培养pH值为5.8,共培养3天所得到的瞬时转化效率最高;逐步提高卡那霉素(Km)浓度筛选转基因植株有效,筛选率达到15%,转化率达到0.26%。经过GUS染色分析和PCR检测,证实为转基因植株。


蝇蛹金小蜂雌虫触角、产卵器及腹部感受器的扫描电镜观察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应用扫描电镜对蝇蛹金小蜂Pachycrepoideus vindemmiae Rondani雌虫触角、产卵器及腹部末端上的感受器(简称感器)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雌蜂触角上有8种感受器类型,分别为Bhm氏鬃毛、板形感器、锥形乳头状感器、薄壁化学感器、厚壁化学感器、毛形感器、刺形感器和感觉孔;腹部上发现3种感受器类型:毛形感器、刺形感器和芽孢形感器;产卵器上分布了4种感器类型:毛形感器、刺形感器、芽孢形感器和分泌孔.本研究还对感器的形态、数量及分布进行了描述.
关键词: 蝇蛹金小蜂 雌虫 感受器 触角 产卵器 腹部 扫描电镜


ICP-MS/ICP-AES测定不同种质槟榔果实微量元素及HPLC测定氢溴酸槟榔碱
《中药材 》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研究不同种质槟榔果实的微量元素和槟榔生物碱含量。方法:借助ICP-MS/ICP-AES技术分析比较5个不同种质同地种植槟榔果实微量元素的含量及HPLC分析氢溴酸槟榔碱含量。结果:钙、镁、铁、锌、铝、锶、硼、砷、锡等9种微量元素均以G5最高;铜、铷、铈、锂、汞等5种微量元素均以G4最高;锰、钒、锑、硒、钴、镍、镉等元素均以G3最高;铬、钡、铋、钼等4种元素均以G2最高;铅、钛等元素以G1最高。氢溴酸槟榔碱以G5最高。G5的氢溴酸槟榔碱含量显著高于其他4个种质。氢溴酸槟榔碱与镁、铁、锌、铝、硼元素呈正极显著相关系(相关系数:R=0.925,0.988,0.943,0.978,0.912),但与钒、汞元素呈负显著相关系(R=-0.800,-0.732)。结论:5个不同种质槟榔果实在微量元素和氢溴酸槟榔碱含量上存在较大差异。该实验结果为了解槟榔果实中药效成分的含量及其疗效差异及种质选育提供了重要参考。
关键词: 槟榔果实 ICP-MS/ICP-AES HPLC 种质 微量元素 氢溴酸槟榔碱


PRRSV的病毒蛋白研究进展
《广东农业科学 》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是由猪繁殖和呼吸障碍综合征病毒引起的一种以妊娠母猪严重繁殖障碍及仔猪的呼吸道症状和高死亡率为特征的病毒性疾病,给世界养猪业造成了极大的威胁。从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的基因组、非结构蛋白和结构蛋白3个方面对PRRSV的病毒蛋白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关键词: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 病毒基因组 非结构蛋白 结构蛋白


海南薯蓣茎腐病病原菌的鉴定
《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 》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弄清海南薯蓣茎腐病病原,采用离体致病性测定、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鉴定等方法,对其进行了研究。从海南临高、海口等薯蓣生产基地采集病样89份,纯化出分离物28个。经致病性试验证实,分离物lp3-1、bl6-5、bd6-4和lp2-5为薯蓣茎腐病病原菌。经形态学鉴定,4个分离物均为镰刀菌(Fusarium sp.)。利用真菌18S rRNA基因引物、镰刀菌特异性引物和轮枝镰刀菌特异引物进行PCR扩增,能扩增出510 bp大小的镰刀菌DNA片段,不能扩增出轮枝镰刀菌DNA片段。序列分析表明:分子生物学和形态学鉴定结果一致,且镰刀菌Fu3/Fu4区序列分析能进一步确定薯蓣茎腐病是由尖孢镰刀菌薯蓣专化型(Fusarium oxysporum f.sp.dioscorea)侵染引起的一类植物真菌病害。


几种杀菌剂对薯蓣茎腐病菌的室内毒力测定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薯蓣茎腐病是薯蓣科作物常见的一种土传病害。近年来,在海南海口、临高等地大规模爆发,给海南山药的生产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为筛选有效的化学药剂用于茎腐病的防治,采用抑制菌丝生长速率法,对多菌灵等10种化学杀菌剂进行了室内生物测定。结果表明:咪酰胺、多菌灵、戊唑醇和丙环唑对菌丝生长的抑制效果最明显,其EC50分别为0.15、0.33、0.14和0.16μg/mL;嘧菌酯、百菌清和异菌脲的抑制效果次之,EC50值分别为10.53、18.17和5.05μg/mL;代森锰锌、甲霜灵和甲基托布津对茎腐病无明显的抑制作用,终浓度为10 mg/mL时,抑菌率接近于0。在生产实践中,应采用咪酰胺、多菌灵、戊唑醇和丙环唑轮流用药或混合用药的策略,以达到提高防效,减少该病害发生的目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