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浙江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CSCD(精确检索)
5348条记录
禾谷多粘菌传麦类病毒研究进展

植物保护 200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综述了近10年来浙江省农业科学院在禾谷多粘菌生态学、传播病毒特性、超微结构特征、体内病毒粒子观察、所传播的麦类病毒种类、基因组序列测定、血清学关系、病毒自发缺失突变及其机理、病害发生规律以及抗源筛选等方面的研究进展。

关键词: 植物病理学 麦类病毒 禾谷多粘菌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桑树四倍体的诱导及其应用

蚕业科学 200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物理的辐射处理 ,化学的秋水仙碱处理和生物的杂交等技术方法 ,培育出桑四倍体材料 98份。其中用杂种实生幼苗秋水仙碱诱导的四倍体中 ,有些有较高的产叶量 ,可直接应用于生产 ;而大多数人工诱导的桑四倍体 ,则用作培育三倍体的亲本。诱导和利用人工四倍体资源 ,与二倍体桑杂交 ,以及无性固定三倍体或配制三倍体杂优组合 ,仍是桑树多倍体育种的主攻方向。

关键词: 四倍体 诱导 名录 育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斜纹夜蛾成灾因子分析

浙江农业学报 2004 CSCD

摘要:利用性信息素诱捕、网罩隔离等方法,对斜纹夜蛾的种群动态消长规律进行研究,分析了斜纹夜蛾近10余年来连年大发生的原因。认为经济作物(特别是蔬菜)种植面积和设施栽培面积的迅猛增扩,增加了斜纹夜蛾取食和繁殖场所,为其在设施内越冬提供了可能性。发生期的提早,增加了虫源基数和发生世代,有利于斜纹夜蛾的发生量迅速增加。另外,夏季高温少雨、滥用农药杀伤天敌也是造成某些地区、有些作物斜纹夜蛾猖獗的原因之一。

关键词: 斜纹夜蛾 成灾因子 性信息素 网罩隔离 种群动态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抑霉菌素防治白粉病的田间药效试验

中国生物防治 2004 北大核心 CSCD

关键词: 抑霉菌素 白粉病 病情指数 防效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甲胺磷等三种农药对土壤微生物的影响及安全性评价

浙江农业学报 2004 CSCD

摘要:采用密闭法研究了甲胺磷、三唑磷和噻嗪酮对土壤微生物呼吸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以0,1,10,100mg/kg四种浓度处理3种不同土壤时,甲胺磷对土壤微生物呼吸无明显影响,三唑磷和噻嗪酮100mg/kg处理药后4d之内有明显抑制作用,随后很快恢复。土壤有机质含量高,土壤呼吸受抑制程度相对较低。按农药对土壤微生物毒性等级标准,3种供试农药均属低毒级与无实际危害级农药。

关键词: 甲胺磷 三唑磷 噻嗪酮 土壤微生物 安全性评价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设施栽培多抗优质网纹甜瓜新品种‘浙网29’

园艺学报 200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浙网 2 9’为早中熟杂交一代网纹甜瓜新品种。果实高圆球形至椭圆形 ,网纹细密均匀 ,果皮浅黄草绿色 ,果肉桔黄色 ,肉质脆 ,口感风味极佳 ,中心折光糖度 15 %~ 18% ,平均单瓜质量 1 2 7kg ,抗病、抗湿热能力强 ,适合全国各甜瓜产区设施栽培。

关键词: 甜瓜 厚皮甜瓜 网纹甜瓜 品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浙江省蔬菜硝酸盐污染现状及控制措施

浙江农业学报 2004 CSCD

摘要:对浙江省部分城市近年来蔬菜硝酸盐污染状况进行了评述,探讨了蔬菜硝酸盐污染的影响因素,并提出了治理蔬菜硝酸盐污染的措施。

关键词: 蔬菜 硝酸盐污染 防治措施 浙江省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稻田土壤有机碳平衡及其数学模拟研究

浙江农业学报 2004 CSCD

摘要:以浙江嘉兴和衢州两个为期10年的定位试验资料为基础,应用Jenny方程对土壤有机质平衡过程作数学模拟研究,得出在该条件下两地的土壤有机质矿化率和年矿化量,分别为4.04%和5.08%,1.347和1.221t/hm2,推算出在稻田每年投入45t/hm2厩肥或不施肥条件下对土壤有机质平衡的长期影响:若稻田每年施入45t/hm2厩肥,60年之后,土壤的有机质含量将趋至平衡,嘉兴和衢州稻田的土壤有机质含量将分别达到50.4g/kg和49.2g/kg;而不施肥区仅仅依靠稻田根茬残留作为有机物料的补充来源,两地的土壤有机质含量将最终分别下降至22.5g/kg和16.0g/kg。维持无肥区土壤有机质平衡的有机物年需要量为3~5t/hm2。

关键词: 稻田 土壤有机碳 土壤有机质平衡 数学模拟

二化螟在茭白上的钻蛀行为及其防治方法

植物保护学报 200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研究了二化螟在茭白植株上的转移、钻蛀和产卵行为以及取食选择性,并根据其行为特性,制订合理的药剂喷施方法。结果表明,二化螟90%以上的卵产在茭白的叶片上,其余部分产在叶鞘上。产卵的主要叶位是心叶、倒一叶和倒二叶。超过50%的卵块集中在叶片距叶枕0~60cm的部位。幼虫孵化后,蚁螟蛀入的部位一般在叶枕以下的叶鞘内侧,多集中于倒四、倒五叶鞘。2龄后开始钻蛀内侧叶鞘,并蛀入茭白茎的内芯,二化螟幼虫在茭白植株上通常从叶片转移到叶鞘进行钻蛀危害。幼虫嗜食芙白茎部,其次为茭白果肉和叶鞘,对叶片几乎不取食。使用叶鞘喷施杀虫可达到对茭白进行全株喷雾同样的防治效果,并可节省40%~50%的用药量,经济和生态效益十分明显。

关键词: 二化螟 茭白 产卵行为 钻蛀行为 防治方法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我国近年来水稻重大病虫害可持续控制技术重要研究进展——非化学控害技术研究

植物保护 200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针对水稻病虫害防治中长期存在控害保产与生产无公害稻米矛盾比较突出的问题,研究提出了几种效果显著的非化学控害增产技术。其中,利用水稻遗传背景、对病虫抗感水平等差异显著的水稻品种多样性种植,控制稻瘟病的效果达42.12%~76.68%,抑制白背飞虱若虫数量增长效果明显,增产糯稻或优质稻600~1050 kg/hm2,平均增收约1 500元/hm2;稻鱼共育控制稻飞虱的效果为63.77%~86.89%,对纹枯病病株抑制率70.52%,控制稻田杂草效果为89.57%,平收获鲜鱼319.5~1 177.5 kg/hm2,水稻产量比对照区增产7.05%~10.11%;稻鸭共育控制稻飞虱效果63.73%~77.18%,控制稻螟效果30.11%,控制纹枯病效果19.33%~67.03%,对稻田杂草控制效果91.96%,减少施肥30.6%、农药59.3%,减少投入1 987.05元/hm2。

关键词: 植物保护学 水稻病虫害 非化学防治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