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保护地菜田土壤氨挥发损失及影响因素研究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保护地过量施用氮肥是造成氮素氨挥发损失的主要原因。本文采用"密闭室间歇通气法"研究了常规施肥、常规+C/N、推荐施肥和单施有机肥4种施肥措施下保护地菜田土壤的氨挥发特性。结果表明:减少施肥量和秸秆还田技术能有效降低氨挥发损失;整个监测周期内,不同处理氨挥发量均较小,常规施肥处理损失量最高,占总施氮量的0.73%,化肥氮对氨挥发的贡献率较大(大于70%),不同处理氨挥发损失量大小顺序为常规施肥>常规+C/N>推荐施肥>单施有机肥;氨挥发监测周期内表层土壤(0—1cm)pH值呈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下降幅度以常规施肥处理最大,约0.5个pH值单位;土壤pH值、0—1cm土层铵态氮含量与氨挥发速率呈显著正相关(P<0.05)。
紫玉米成熟期以及不同干燥方式条件下花青素和两种毒素的含量变化
《食品科学 》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方法准确检测紫玉米中富马毒素B1和黄曲霉毒素B1、B2、G1、G2。在紫玉米成熟、不同干燥过程中监测苞叶、穗轴、籽粒三部分的毒素及花青素含量的变化情况,从而找到最佳的采收时间、最佳干燥方法。结果表明:从紫玉米种植开始,10周后为最佳采收时间;紫玉米苞叶中花青素含量最高且易干燥;微波干燥解毒能力强,但花青素损失较多且很难用于工业化操作;鼓风干燥适合用来干燥籽粒;日光干燥苞叶和穗轴花青素几乎没有损失,能降低50%左右的毒素,经济适宜,适合工业化生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国家玉米品种试验中对照品种更迭与发展
《玉米科学 》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对照品种的选择和更换应以通过审定、生产中表现较好的品种为依据,随着育种水平的发展适时更迭。品种推广走势与对照更换的时期一致,进一步说明对照品种的示范和标杆作用。玉米品种区试应适时提高对照水平,加大品种选择压力,针对性设置对照,提高区域品种竞争力,及早筛选后备对照品种。品种试验中对照品种或形式可以探索参试组合的平均或几个对照的综合考量,使品种试验更加科学,以此选拔出来的品种可信度和适应性更强,更能体现客观、公正、公平。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释放期包膜控释尿素与普通尿素配施在夏玉米上的应用效果研究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大田对比试验研究了释放期为30 d、60 d、90 d的包膜控释尿素(分别用PCU30、PCU60、PCU90表示)与普通尿素(U)配合一次性基施对夏玉米产量、氮肥利用率、氮素积累量及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施氮量相等、包膜控释氮素占总施氮量30%的条件下,不同释放期的包膜控释尿素(PCU30、PCU60、PCU90)与普通尿素配合一次基施比习惯施肥显著增加夏玉米产量和氮素积累总量,提高氮肥利用率和经济效益,其中PCU60与普通尿素配合一次基施玉米产量最高,为8778 kg/hm2,增产12.0%;氮素积累总量为201.5 kg/hm2,增加18.9%;氮肥利用率提高11.02个百分点;经济效益为11468.7元/hm2,提高产量10.7%。
关键词: 夏玉米 包膜控释尿素 普通尿素 氮肥利用率 经济效益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显微近红外图像用于分辨2种塑料材料的成像方法研究
《计算机与应用化学 》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显微近红外成像技术将成像技术和光谱分析技术相结合,不仅可以获取样品的光谱信息,而且还可以获取样品的空间分布信息,这是传统的近红外光谱分析所无法比拟的。本文以外观及近红外光谱极为相似的2种塑料材料为研究对象,采用显微近红外成像系统采集了并排放置的2种塑料材料的显微近红外图像,研究了2种塑料材料的成像方法。研究结果表明,在5910cm-1附近,2种材料的近红外光谱具有细微差别。采用化学成像方法可以分别得到材料I和材料Ⅱ清晰的成像图。本研究为显微近红外成像分辨不同材料的成像方法以及农产品、食品包装材料安全性的快速判别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鸡补体C3d与禽流感病毒M2融合蛋白的原核表达与反应原性分析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表达禽流感病毒M2蛋白与单拷贝及双拷贝鸡补体C3d的融合蛋白,本实验分别将单拷贝和双拷贝的鸡补体因子C3d基因同禽流感病毒M2基因5'端连接,再将串联基因定向克隆到pET-32a表达载体中进行诱导表达,表达产物用SDS-PAGE和western blot分析。结果表明,表达的2个融合蛋白大小分别约为64ku和97ku,以包涵体形式存在。Western blot分析结果显示,2种重组蛋白可被M2多克隆抗体识别,表明2种重组蛋白具有反应抗原性,为研制以鸡补体C3d为分子佐剂的禽流感新型疫苗奠定了基础。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栽培种梨果实中可溶性糖组分及含量特征
《中国农业科学 》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对分属不同栽培种的98个梨品种果实中可溶性糖组分及含量进行分析,以比较不同种及品种间糖含量和组成的特点与差异。【方法】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成熟期梨果实中糖组分及含量进行测定,对数据进行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1)成熟期梨果实的可溶性糖主要由果糖、葡萄糖、蔗糖和山梨醇组成,其中果糖含量最高,均值为51.17mg·g-1FW。不同品种之间,果糖和葡萄糖的含量相对稳定;蔗糖和山梨醇含量变化幅度较大,变化范围分别为1.14—47.75mg·g-1FW和4.46—47.29mg·g-1FW。(2)不同栽培种梨果实的糖分组成中,果糖的含量均为最高,占总糖比例的42.22%—57.02%,而其它3种可溶性糖含量在不同系统中存在较大差异。白梨和新疆梨中葡萄糖、山梨醇含量接近,蔗糖含量最低;西洋梨和秋子梨中葡萄糖、蔗糖含量接近,但西洋梨中山梨醇含量较高,而秋子梨的山梨醇含量较低;砂梨中蔗糖、山梨醇含量接近,葡萄糖含量最低。(3)不同种之间糖分的分布特点是:白梨分布在高葡萄糖和高山梨醇区域,砂梨分布在高蔗糖和高山梨醇区域;西洋梨分布在高果糖和高山梨醇区域,秋子梨分布在高葡萄糖和高蔗糖区域,新疆梨分布在高果糖和高葡萄糖区域。【结论】梨果的糖分主要由果糖、葡萄糖、蔗糖和山梨醇组成,其中果糖含量最高;不同品种之间果糖和葡萄糖含量相对稳定,蔗糖和山梨醇含量变化幅度较大。不同栽培种中,果糖含量稳定,其余糖分含量存在较大差异。根据糖组分的分布划分,白梨为高葡萄糖和高山梨醇型,砂梨为高蔗糖和高山梨醇型;西洋梨为高果糖和高山梨醇型,秋子梨为高葡萄糖和高蔗糖型,新疆梨为高果糖和高葡萄糖型。
甘蓝OguCMS相关的花药优势表达转录因子BoBHLH1的克隆与表达分析
《园艺学报 》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甘蓝OguCMS花药中下调表达的EST序列为信息探针,克隆到一个与甘蓝OguCMS相关的bHLH家族转录因子,命名为BoBHLH1(GenBank登录号:GU390530),该基因编码102个氨基酸,具有典型的bHLH结构域,可识别顺式元件G-box序列,预测该蛋白定位在线粒体上。荧光定量RT-PCR表明,BoBHLH1是一个甘蓝花药中优势表达的基因,且在花药发育的早期和晚期均有一个表达高峰。研究结果为下一步分析其在甘蓝花药发育过程中的功能验证及OguCMS核质互作机理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 甘蓝 OguCMS 基因克隆 bHLH转录因子 时空表达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转基因植物作为生物反应器在畜禽疫苗生产中的应用
《生物技术通报 》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植物生物反应器为人类提供了更为安全的疫苗生产"车间"。与传统疫苗相比,转基因植物疫苗具有更安全、稳定、经济和使用方便等优点。综述了转基因植物在畜禽疫苗应用方面的研究进展,并对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进行了探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