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立式棉秆粉碎还田机设计与试验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针对现有秸秆粉碎还田机工作效率低、留茬较高、与现有农艺不匹配等问题,结合新疆棉花种植模式和秸秆粉碎还田的要求,研制了一种立式棉秆粉碎还田机,主要由机架、切割装置、动力传动装置等组成.为明确该作业机的性能,提高作业质量,利用Fluent进行流体分析,结果表明,所设计的折线形1机架、粉碎刀为三组、粉碎刀与地面之间的夹角为3°时有利于棉秆的粉碎.确定机具前进速度、动力输出轴转速和刀尖离地间隙为试验因素,以秸秆长度合格率、留茬平均高度为评价指标,根据二次回归正交组合试验原理,进行田间试验.利用Design-Expert V8.0.6.1软件对试验结果进行响应曲面分析,得出该机具最佳作业参数为:机具前进速度3.5 m?s-1、大刀盘转速1200 r?min-1、小刀盘转速1380 r?min-1、刀尖离地间隙70 mm.通过田间试验验证,秸秆长度合格率为92.24%、留茬平均高度为74.63 mm,与预测值误差为0.58%和3.71%,参数优化结果可靠.
关键词: 棉秆粉碎还田机;流体分析;结构优化


Th1/Th2型免疫反应相关基因在巨噬细胞RAW264.7应对细粒棘球绦虫原头蚴刺激时的表达谱研究
《畜牧兽医学报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研究旨在解析巨噬细胞RAW264.7在应对细粒棘球绦虫原头蚴刺激时其Th1、Th2型免疫反应相关基因的差异表达规律,为进一步揭示巨噬细胞抗细粒棘球绦虫原头蚴免疫调控机制奠定理论基础。将细粒棘球绦虫原头蚴和巨噬细胞RAW264.7共培养6、24、72 h,收集RAW264.7细胞,提取总RNA,构建cDNA文库,利用RNA sequencing技术进行测序分析。结果表明,当细粒棘球绦虫原头蚴(PSC)与巨噬细胞RAW264.7共培养6、24、72 h后,和PBS对照组相比,PSC处理组分别有848、3 745和7 009个基因的表达出现显著差异变化,其中上调的基因分别为415、1 159和2 237个,下调的基因分别为433、2 586和4 772个。对Th1、Th2型免疫反应相关基因的差异表达分析结果显示,当巨噬细胞RAW264.7与细粒棘球绦虫原头蚴共培养6 h时,共有31个Th1、Th2型免疫反应相关基因的表达出现显著变化,其中15个基因出现显著上调,16个出现显著下调。当巨噬细胞RAW264.7与细粒棘球绦虫原头蚴共培养24 h时,共有111个Th1、Th2型免疫反应相关基因的表达出现显著变化,其中34个基因出现显著上调,78个出现显著下调。当巨噬细胞RAW264.7与细粒棘球绦虫原头蚴共培养72 h时,共有212个Th1、Th2型免疫反应相关基因的表达出现显著变化,其中50个基因出现显著上调,162个出现显著下调。这些差异表达的基因主要包括富亮氨酸重复序列蛋白LRRCs、G蛋白偶联受体GPCRs、C型凝集素受体CLRs、清道夫受体SRs等,同时还有一些模式识别受体PRR下游信号分子以及一些PRR下游效应分子。同时分析结果显示,当细粒棘球绦虫原头蚴与巨噬细胞RAW264.7共培养6、24 h时,其Th1型的免疫反应相关的细胞因子编码基因,诸如Tnfrsf1a、Ifnar1的Tnfrsf12a等,它们的表达显著上调;而72 h时,其Th2型免疫反应相关细胞因子编码基因,诸如IL4和IL6等,它们的表达显著上调。同时研究随机选取了部分差异表达的基因进行了qRT-PCR验证,结果表明其表达趋势与RNA-seq结果一致。本研究系统解析了巨噬细胞RAW264.7应对细粒棘球绦虫原头蚴刺激不同时间段其相关基因的差异表达谱特性,初步筛选了巨噬细胞RAW264.7应对细粒棘球绦虫原头蚴刺激固有免疫相关的基因,为进一步解析这些差异表达基因在巨噬细胞RAW264.7应对细粒棘球绦虫原头蚴刺激时发挥作用以及调控机制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 细粒棘球绦虫 巨噬细胞RAW264.7 Th1免疫反应 Th2免疫反应


陆地棉吐絮率的限制性两阶段多位点全基因组关联分析及候选基因预测
《中国农业科学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吐絮率是反映陆地棉(Gossypium hirsutum L.)早熟性状的重要指标之一,利用全基因组关联分析(genome-wide association study,GWAS)解析吐絮率的QTL(quantitative trait locus)及其遗传效应,为陆地棉早熟性状的分子育种提供理论基础。【方法】利用315份不同陆地棉品种(系)构成的自然群体,在3个环境下对吐絮率进行表型鉴定。同时利用前期构建的9 244个具有复等位变异SNP连锁不平衡区段(SNP linkage disequilibrium block,SNPLDB)分子标记,采用限制性两阶段多位点全基因组关联分析(restricted two-stage multi-locus GWAS,RTM-GWAS)方法,检测与吐絮率显著关联的SNPLDB位点、估算其表型效应值,并建立显著关联位点在群体中QTL-allele矩阵,鉴定稳定关联的主效SNPLDB位点及其优异单倍型。根据2组转录组数据的基因表达量,在显著SNPLDB位点侧翼序列1 Mb基因组范围内挖掘可能与目标性状有关的候选基因。【结果】陆地棉自然群体在3个环境下的吐絮率变异范围为37.78%—100.00%,广义遗传力为67.03%。多环境方差分析表明,吐絮率在基因型、环境及基因型×环境互作间均呈现极显著差异(P<0.001)。通过RTM-GWAS共检测到52个与吐絮率显著关联的SNPLDB位点,共包含179个等位基因/单倍型。其中90个增效等位基因/单倍型的效应值分布范围为0.014—19.43,89个减效等位基因/单倍型的效应值分布范围为-21.49—-0.039。在上述显著关联SNPLDB位点中,6个位点在多环境联合分析和单环境分析中均被检测到,被认为可能是与吐絮率显著关联的稳定SNPLDB位点。通过对上述6个稳定SNPLDB位点不同等位变异对应表型性状的差异显著性分析,鉴定出4个优异等位变异类型,分别为LDB_16_37952328(TT)、LDB_5_96395565(AA)、LDB_16_49503485(TT)和LDB_4_81118668(TT)。进一步分析发现,其优异等位变异的频率分布在中国4个不同生态区的品种(系)间存在差异。此外,在4个稳定主效SNPLDB位点的邻近区域共注释了178个基因,并利用转录组数据分析,预测发现其中23个基因可能是调控陆地棉吐絮率的候选基因。【结论】共鉴定到52个与吐絮率显著相关的SNPLDB位点,其中,有4个SNPLDB为稳定关联的主效位点;预测发现23个基因可能与陆地棉吐絮率有关。
关键词: 陆地棉 吐絮率 限制性两阶段多位点全基因组关联分析 QTL-等位基因矩阵 候选基因


不同前茬作物对小麦田土壤养分及小麦光合性能的影响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在天山北坡棉花主产区,设置棉花-棉花-春小麦(C-C-W)、春小麦+复播饲料油菜-棉花-春小麦(W-C-W)两种轮作模式,以春小麦+复播饲料油菜连作为对照(CK),研究轮作倒茬后麦田土壤养分含量的变化规律,以及轮作倒茬后对小麦光合特性、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W-C-W模式和CK土壤有机质含量分别提高1.61 g?kg-1和1.89 g?kg-1,轮作模式(W-C-W和C-C-W)有效减缓碱解氮和速效磷的损失,增加全氮、全磷含量,降低土壤电导率,降幅为220.33~278.67μs?cm-1;(2)W-C-W模式在蜡熟期净光合速率(Pn)、光能利用率(LUE)、水分利用效率(WUE)及潜在水分利用效率(WUEi)较CK提高10.51%、136.49%、35.88%、33.26%,C-C-W处理在蜡熟期LUE、WUE、WUEi较CK提高15.85%、3.24%、0.71%;(3)轮作模式提高了小麦灌浆中期以后的最大光化学量子产量(Fv/Fm)及实际光化学量子产量(Y(Ⅱ))等叶绿素荧光特征参数,提高了灌浆中期以后叶片吸收的光能进入光化学的部分(P)所占比例、电子传递速率,有效提高了小麦的光合作用能力;(4)W-C-W模式全生育期叶面积指数(LAI)和群体光合势(LAD)最高,冠层开度(DIFN)较低,后期平均叶倾角(MTA)较大,最终干物质积累量、产量均最高,分别为22564、8925 kg?hm-2.综上所述,小麦与棉花隔年轮作有利于培肥土壤、改善小麦冠层结构、提高光合效率、促进干物质积累和产量的形成.
关键词: 前茬作物;轮作;小麦;土壤养分;光合气体交换参数;荧光参数;产量;品质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畜禽粪便耕地负荷及土地承载力研究
《家畜生态学报 》 2022 北大核心
摘要:基于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畜牧业和种植业统计数据,对主要畜禽的饲养期、粪便排泄系数以及主要农作物生长氮、磷需要量进行畜禽粪污土地承载力分析,为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提供参考.结果表明:2019年兵团畜禽粪便排放量达到了1920.598×104 t,猪>奶牛>羊>肉牛>家禽>马驴>兔;耕地畜禽粪便负荷13.872 t/hm2;畜禽粪便平均N素负荷70.574×10-3 t/hm2,畜禽养殖N素排泄总量达到了9.771×104 t;畜禽粪便平均P素负荷17.725×10-3 t/hm2,畜禽养殖P素排泄总量达到2.454×104 t(折合成P2 O5为5.62×104 t).2019年兵团农作物N、P需求量分别为35.398×104 t、9.164×104 t;畜禽粪便扣除流失的N、P后所能提供的N、P量分别为6.38×104 t、1.718×104 t;农田畜禽养殖承载以N、P计分别为2227.825×104和3570.297×104头猪当量,实际饲养量占承载量的29.872%和41.657%,承载潜力分别为60.128%和58.343%.总体来看,说明兵团发展畜牧业的空间还很大.


揭膜种植方式下不同灌水量对棉花干物质积累及产量的影响
《新疆农业科学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研究揭膜种植方式下不同灌水量对棉花干物质积累、转运及产量的影响,为新疆滴灌棉花生育期揭膜后的水分管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择新陆早45号(水分胁迫迟钝型)和新陆早42号(水分胁迫敏感性)为供试材料,在出苗后40 d揭膜并设置3个水分处理,即4425 m3/hm2(W1)、5310 m3/hm2(W2)、6637.5 m3/hm2(W3),分析揭膜后不同灌水量对棉花各器官干物质积累、干物质积累特征值及产量的影响.[结果]2棉花品种在揭膜种植方式下的不同灌水处理间表现为"慢—快—慢"的变化趋势,且增加灌水量对提高产量和灌溉水利用无益,棉花揭膜种植最适宜的灌水量为4425 m3/hm2.[结论]在相同灌水量下,揭膜种植方式的棉花干物质积累量高于全生育期覆膜处理,并且提高了干物质向生殖器官的转运比例,延长了干物质快速积累期维持的时间.
关键词: 棉花;揭膜;灌水量;干物质积累;产量


不同酸载流对原子荧光测饮用水中砷的影响
《新疆农垦科技 》 2022
摘要:比较2种不同酸载流对氢化物发生-原子光谱法测定饮用水中砷的检测结果的影响.本实验分别通过用5%盐酸和5%硝酸2种不同酸载流测定饮用水中的砷,结果表明,在5%硝酸载流中空白本底高,曲线的拟合度为0.9997,0325号双平行样10次测定的结果为1.606μg/L;0326号双平行样10次测定的结果为1.886μg/L.在5%盐酸载流中空白值较低,且曲线的拟合度为0.9999,0325号双平行样10次测定的结果为0.044μg/L;0326号双平行样10次测定的结果为0.040μg/L;在此基础上分别采用2种酸载流溶液在相同测量条件下对原子荧光光度计进行计量性能测试,5%盐酸和5%硝酸载流溶液的主要测试指标分别为:检出限(0.02,0.88)μg/L;测量重复性(0.7,1.0)%,测试结果表明,5%盐酸作为载流优于5%硝酸,提高了样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更适用于饮用水中砷的测定.


新疆某养殖小区牛羊流产样品中布氏杆菌的分离鉴定
《畜牧与兽医 》 2022 北大核心
摘要:旨在调查新疆某养殖小区内牛、羊的流产原因.本研究共在该养殖小区采集样本152份,其中牛流产胎儿样本120份、羊流产胎儿样本31份、牛奶样品1份.对胎儿的脾脏、肝脏、胃内容物和牛奶样品中的布氏杆菌进行PCR检测;从PCR阳性样本中进行病原分离,并通过生化鉴定和多重PCR方法对分离的病原进行种型分析.结果显示,共60(39.5%)份样本(34份牛流产胎儿、1份牛奶样本和25份羊流产胎儿)PCR检测为布氏杆菌阳性,其他病原如弓形虫、胎儿弯曲杆菌、瑟氏泰勒虫和胎儿三毛滴虫PCR检测结果均为阴性.从上述60份阳性样本中共分离出55株布氏杆菌,经多重PCR和生化鉴定显示,52株为羊种布氏杆菌生物3型;2只羊流产胎儿脏器分离的3株猪种布氏杆菌生物1型与疫苗株S2相似度非常高.本研究发现导致该养殖小区牛、羊流产的主要病原为羊种布氏杆菌生物3型,同时疑似猪种布氏杆菌疫苗株S2也可造成妊娠母羊的流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