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生物炭和氮肥互作对盐渍化土壤氨挥发的影响
《灌溉排水学报 》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探明生物炭和氮肥互作对盐渍化土壤氨挥发的影响。【方法】基于室内土壤培养试验,研究了仅施用生物炭、仅施用氮肥、同时施用生物炭和氮肥对不同盐渍化程度土壤的氨挥发速率与矿质态氮量的影响。【结果】添加生物炭可提升非盐渍化和中度渍化土壤pH值,但对重度盐渍化土壤pH值的影响不显著。施氮条件下,添加生物炭对非盐渍化土壤和中度盐渍化土壤的氨挥发速率产生了明显的抑制作用,氨挥发总量分别相比仅施氮处理降低了18.06%和50.88%,氨挥发速率分别降低了14.57%和43.68%。【结论】添加生物炭可显著降低非盐渍化土壤与中度盐渍化土壤的氨挥发损失。


负载量对南疆矮化自根砧苹果树体生长、光合能力及果实发育和品质的影响
《果树学报 》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探讨负载量对南疆地区矮化自根砧嘎拉苹果树体生长、光合能力及果实发育和品质周年动态变化的影响,为南疆地区矮化自根砧苹果负载量调控及开发高效栽培技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南疆6年生皇家嘎拉/M9-T337苹果为试材,以单位主干横截面积果实数(个·cm-2)为标准设置5个负载量处理(0.3、2.3、4.4、6.1和8.2个·cm-2),测定各负载量条件下树体生长、枝类组成、叶片光合、果实品质的动态变化,并估算当年经济效益.[结果]负载量增加会显著降低主干、主枝横截面积和冠幅,降低中、长枝比例,增加短枝比例,从而使总枝数显著增加而叶面积指数减小.除长枝梢在0.3个·cm-2负载条件下生长不受抑制外,其他各负载量处理新梢长度和粗度会停止生长;长、中、短枝梢停长时间分别为花后60、45和30 d,且负载量越小,中、长枝梢的长度和基径越大.负载4.4个·cm-2处理的苹果叶片叶绿素含量在冠层任何部位均保持较高水平.负载4.4、6.1和8.2个·cm-2处理在光合周年动态变化和日变化中均保持较高的光合能力.光合周年动态变化中,0.3个·cm-2负载在盛花后120 d达到最大,而其他处理光合能力在盛花后90 d达到最大.0.3和2.6个·cm-2光合日变化呈现"双峰"曲线,而其他负载处理呈"单峰"曲线.负载量的增加显著提高叶片光合能力.然而,负载量的增大会显著降低果实单果质量、纵横径、果形指数、着色指数、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和优果率等指标,负载量4.4个·cm-2时,果实品质、产量(44.38 t·hm-2)及经济效益(20.19万元·hm-2)达到最佳.[结论]南疆地区矮化自根砧皇家嘎拉苹果以每平方厘米主干横截面积留果4.4个左右为适宜负载量,有利于叶片光合能力提升及形成良好的树体结构和枝类比例,维持优良树势并获得优质的果实和最佳收益.


基于适配体识别-纳米金比色法快速检测苏丹红
《分析试验室 》 2023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苏丹红Ⅲ核酸适配体为识别元件,以无标记的纳米金为颜色指示剂,NaCl溶液作为纳米金聚集诱导剂,构建了一种简单、快速、灵敏的苏丹红可视化比色检测方法.对适配体浓度、NaCl浓度、反应时间等条件进行优化,并对该方法的灵敏度、准确性、特异性进行评估,将其应用于食品中苏丹红Ⅲ的快速检测,并与国标法对比验证.结果显示,在适配体浓度100nmol/L、NaCl浓度40 mmol/L、反应时间10min等最优条件下,纳米金吸光度比值(A620/A520)与苏丹红浓度在1.8~57.6ng/mL范围内呈良好线性关系(R2=0.981),方法检出限范围0.76~1.12ng/mL,裸眼可视化检出限为7.2ng/mL,检测时间为12min.特异性分析显示,本方法对苏丹红Ⅰ,Ⅱ和Ⅳ有交叉反应,表明可以用于检测苏丹红Ⅰ~Ⅳ.食品中苏丹红Ⅲ加标回收率为82.1%~94.7%,相对标准偏差3.9%~7.7%,与国标方法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该方法适用于批量样品中苏丹红的快速检测.


微口膜壳绦虫DAZ基因的原核表达、转录水平及组织定位研究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研究微口膜壳绦虫无精子症(DAZ)基因的生物学功能,本研究利用在线软件对WormBase中微口膜壳绦虫DAZ基因(HmN_000202400)及其编码蛋白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并构建DAZ基因的遗传进化树.结果显示,微口膜壳绦虫DAZ基因cDNA全长1494 bp,编码497个氨基酸,存在保守结构域和完整的开放阅读框,无跨膜区和信号肽,且与缩小膜壳绦虫和微小膜壳绦虫亲缘关系较近.本研究经PCR扩增DAZ基因,构建重组质粒pET-22b-DAZ,经双酶切鉴定正确后经IPTG诱导表达,并采用His-Ni柱亲和层析法纯化,经SDS-PAGE检测结果显示,所表达的重组DAZ蛋白(rDAZ)以包涵体形式存在,分子量约为57 ku,且纯化效果较好.利用rDAZ免疫新西兰大白兔,制备兔rDAZ的多克隆抗体,经间接ELISA检测其效价,并利用western blot检测其反应原性.结果显示,该多克隆抗体效价可达1∶128000,且能够与微口膜壳绦虫的天然总蛋白反应,表明获得了反应原性较好的兔rDAZ的多克隆抗体.为研究DAZ的生物学特性,本研究采用荧光定量PCR(qPCR)分别检测DAZ基因在微口膜壳绦虫成虫、似囊尾蚴及虫卵中的相对转录水平;将微口膜壳绦虫制备石蜡切片观察虫体的各组织结构;利用制备的兔rDAZ多克隆抗体采用间接免疫荧光试验(IFA)检测DAZ蛋白在虫体各组织中的定位.qPCR结果显示,DAZ基因在微口膜壳绦虫成虫、似囊尾蚴及虫卵中均不同程度转录,与其虫卵相比,DAZ基因在似囊尾蚴中的转录水平极显著升高(P<0.01),但在成虫中显著降低(P<0.05);石蜡切片观察结果显示,微口膜壳绦虫生殖系统发达,发育成熟的睾丸、卵巢、卵黄腺、子宫、受精囊等主要分布在成节中,而孕节内的其他生殖器官则逐渐退化,唯有子宫扩大并充满虫卵;IFA结果显示,在微口膜壳绦虫的睾丸中可见特异性绿色荧光,而卵巢、卵黄腺、子宫、受精囊等中则无该绿色荧光.上述结果表明,DAZ基因可能在微口膜壳绦虫生殖细胞的初始发育阶段发挥重要调控作用,微口膜壳绦虫不同节片内生殖器官的发育程度不同,且DAZ主要在微口 膜壳绦虫的睾丸中表达.本研究首次发现微口膜壳绦虫DAZ基因可能与雄性生殖系统的发育调控有关,该结果为进一步探究其调控机制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 微口膜壳绦虫 DAZ基因 原核表达 多克隆抗体 间接免疫荧光试验


植物生长调节剂在苹果疏花疏果上的应用研究进展
《现代农业科技 》 2023
摘要:苹果在我国果树生产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疏花疏果作为提升果园生产效益的花果管理技术尤显重要。本文从疏花剂、疏果剂的种类和作用机理两方面介绍了几种可应用于苹果的植物生长调节剂,其中疏花剂主要有萘乙酸、乙烯利、赤霉素、6-苄氨基嘌呤、硫代硫酸铵、2-甲基-4-氯丁酸乙酯和NSK-905,疏果剂主要有萘乙酸、6-苄氨基嘌呤、脱落酸、西维因、苯嗪草酮、吲熟酯、3,5,6-三氯-2-吡啶氧基乙酸和丙基双氢茉莉酮酸酯,以期为今后苹果生产上植物生长调节剂的推广和使用提供参考。


犊牛肺炎大肠杆菌的分离鉴定、耐药性及致病力检测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确定新疆石河子地区某规模化牛场表现为呼吸道症状病死犊牛的细菌性病原,本研究采用常规细菌分离、PCR及生化鉴定方法从采集的病牛组织中分离并鉴定病原菌,采用PCR方法对其系统进化分群、采用K-B纸片扩散法检测细菌的药物敏感性、采用PCR方法分别检测细菌的耐药基因和毒力基因,经腹腔注射菌液进行小鼠的致病性试验,对分离菌株进行生物学特性研究。分离及鉴定结果显示,从病死犊牛的肺脏分离鉴定出的2株大肠杆菌(E1和E2)分属于A群和B1群;药敏试验结果显示两株分离菌对青霉素、阿莫西林、头孢他啶、头孢唑啉、头孢拉定、头孢哌酮、美罗培南、链霉素、妥布霉素、多西环素、麦迪霉素、阿奇霉素、氟苯尼考、替考拉宁、克林霉素耐药;且2株分离菌均检测到β-内酰胺类的blaTEM、喹诺酮类的aac(6’)-Ib、gyr A共3种耐药基因以及crl、csgA、fimH、pap、motA、hlyE、iucD、omp A、espA、Lux S、fyu A、pta共12种毒力基因;分离菌株耐药基因与耐药表型的结果表明分离菌株表现较强的多重耐药现象;小鼠的致病性试验结果显示分离菌株均为致病性大肠杆菌,E1菌株感染小鼠在32 h内全部死亡,E2菌株感染后36 h内死亡3只小鼠。感染小鼠死亡后剖检发现肺脏大面积出血。结果表明新疆石河子地区某规模化牛场表现为呼吸道症状病死犊牛的病原是致病性大肠杆菌,且分离菌表现较强的多重耐药现象并携带大量的毒力基因,但E2菌株的耐药基因与耐药表型相关性不强。本研究为新疆地区大肠杆菌所致犊牛肺炎的防治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 犊牛肺炎 致病性大肠杆菌 耐药表型 耐药基因 毒力基因


粗毛纤孔菌的生物学特性和抗氧化活性研究
《菌物学报 》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野外分离的一种药用真菌粗毛纤孔菌Inonotus hispidus为研究对象,对其生物学特性与抗氧化活性进行了研究。通过改变培养温度、初始pH、碳源及氮源4个单因素对粗毛纤孔菌进行固体培养,结果表明,最适培养温度为30℃、初始pH为9.0、碳源为蔗糖、氮源为酵母浸粉;采用L9(3~3)三因子三水平正交试验对固体培养最适碳源含量、氮源含量及初始pH组合进一步研究,得出对粗毛纤孔菌丝长速的影响排序为:氮源含量>碳源含量>初始pH,最佳组合为蔗糖30g/L、酵母浸粉1 g/L、初始pH 10.0。同时测定了粗毛纤孔菌在液体培养时的抗氧化活性,结果发现,粗毛纤孔菌液体培养的14 d内,多酚黄酮含量始终维持在较高的水平,对羟自由基、DPPH自由基、ABTS自由基的清除能力和铁离子还原能力较强,表明粗毛纤孔菌具有一定的抗氧化活性。


益生菌发酵油菜秸秆饲料工艺优化及品质分析
《现代畜牧科技 》 2023
摘要:为提升油菜秸秆饲料化利用营养水平,本研究选择不同益生菌混合发酵,对油菜秸秆与苜蓿按不同比例混合的饲料进行发酵试验并优化工艺,并利用相关性综合评价对营养成分和发酵品质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发酵油菜秸秆饲料最佳工艺为:苜蓿/油菜秸秆为1∶2,接种量5%,菌种比例2∶1,发酵温度为20℃;经过优化后的发酵油菜秸秆,除缬氨酸外,苦味氨基酸含量均降低,而甜味氨基酸含量均升高,营养成分和发酵品质均有明显的增加.该研究结果为油菜秸秆高值化利用、产业链延伸开辟新途径和新疆油菜秸秆饲料综合利用、产品升级提供新思路.


不同覆双膜和揭膜方式对南疆棉花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双膜覆盖栽培技术为研究基础,通过探索不同揭膜方式对棉花生长发育、产量及品质的影响,提出一种新型的地膜覆盖及揭膜方式,以期有效解决残膜污染问题.田间自然条件下,设置5个处理,即膜侧播种+双膜覆盖+苗后头水前揭膜(T1)、膜侧播种+双膜覆盖+苗后揭上膜(T2)、裸播(T3)、膜下播种+单膜覆盖+苗后揭膜(T4)、膜下播种+双膜覆盖+苗后揭上膜(CK),测定棉花农艺性状、生育期、成铃、产量及品质指标,进而分析处理间差异.结果表明:T1处理对棉花株高影响不显著,T2和T4处理对株高影响较小,而T3处理则导致株高显著降低,对棉花生长具有抑制作用;T1、T4和CK处理可以显著降低杂草数量,T2和T3处理对杂草数量的控制力度相对较弱;揭膜方式的变化对棉株生育期天数及产量形成的空间分布具有一定影响;T3处理会显著降低棉花产量,其他处理对产量无显著影响;不同处理对棉花纤维品质发育无显著影响.在保证株高、产量及品质不降低的基础上,T1处理能够控制杂草数量、优化成铃分布,可有效避免残膜污染,在生产上具有较好的推广应用价值.
关键词: 棉花 覆膜栽培 揭膜方式 生长发育 杂草数量 产量 纤维品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