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金针菇FV_(8812)菌株深层发酵工艺的研究
《食品与发酵工业 》 1992 北大核心
摘要:金针菇FV_8812(Flammnlina Velutipes)菌株是我们从国内外收集到的25株菌株中,经筛选获得的一株适合深层发酵的高产优质菌株。本文报道了该菌株的适宜发酵培养基、摇瓶发酵条件及50升发酵罐的扩大试验结果。结果表明,其适宜发酵培养基的组成为5.0%玉米粉、3.0麸皮、0.1%KH_2PO_4、0.05%MgSO_4·7H_2O、10μg/100ml VB_1、50μg/100ml VB_2;适宜的摇瓶发酵条件为:培养温度20~25℃培养基起始pH6.0~7.0,摇瓶装量500ml,装100~160ml,种子培养时间3~4天,接种量10~15%,摇瓶转速120~200rpm添加消泡油不少于0.1%为宜;经50升发酵罐扩大试验,菌体干收率3.94%(W/V),达到了工厂化发酵生产食用菌菌丝体的要求,因而具有工业投产意义。


无菌蒸馏水长期保藏菌种研究
《食用菌 》 1992 北大核心
摘要:食用菌菌种和其他生物一样,具有遗传性和变异性,菌种保存过程中,不仅要保持菌种的成活,更主要的是保持菌种的遗传性状不发生或尽可能少发生变异.过去有些经多年辛勤研究获得的优良菌株,由于缺乏妥善的保存方法而发生变异,失去了原有的优良特性.因此,菌种保存是一项重要的基础工作.目前国际上公认的较为理想的菌种保存方法是液氮超低温保存,但用这种方法保存菌种需要有一定的设备,且液氮来源有限,费用高,所以还不能普及推广使用.笔者根据低温、隔氧可控制微生物繁殖和减慢微生物代谢速度,使它处于休眠或半休眠状态的原理,于1987年开


草菇原生质体融合株与亲本出菇比较试验
《中国食用菌 》 1992 北大核心
摘要:中科院上海植生所采用原生质体融合技术获得草菇融合株,经初筛得到几株性状表现良好的菌株。我们于1986年初合作与他们一起作了进一步的出菇比较试验,现将结果报告如


增温剂对培养料中微生物的影响
《食用菌 》 1992 北大核心
摘要:应用增温剂制备蘑菇培养料,具有节能、省工、快速、安全及增产等优点,是一种新型的蘑菇培养料制备技术。为了从微生物学的角度阐明这一新技术的可行性,我们测定了蘑菇培养料应用增温剂后料内细菌、放线菌及真菌数量的变化,并与蘑菇培养料二次发酵法料内微生物的变化进行了比较。


金针菇抗癌有效成分研究进展
《食用菌 》 1992 北大核心
摘要:自1968年T.Kamasuka和T.Ikekawa从金针菇子实体提取多糖,发现对小鼠瘤S-180有明显抑制作用后,近来对金针菇的抗癌作用的研究十分活跃。发现在金针菇中存在丰富的抗癌有效成分。本文主要介绍金针菇中的免疫性物质及抗癌有效成分的研究概况。


黑木耳抗霉育种早期鉴定方法初探
《食用菌 》 1992 北大核心
摘要:黑木耳是食用菌中抗霉力最弱的一种,在栽培过程中,特别是代料栽培最容易受到霉菌的侵染。据此,选育一个抗霉力强的品种,是十分重要的。我们利用单核杂交及单双核杂交方法,获得了大量的杂交菌株。如果把这些菌株直接用作栽培试验的材料,不仅费时,而且工作量很大。为了早期鉴定这些菌株的抗霉能力,我们采用了在PDA 平板内做木耳与霉菌的拮抗试验的方法。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CO_2浓度对紫灵芝生长的影响
《食用菌 》 1992 北大核心
摘要:紫灵芝(Ganoderma sinenses)是传统的药用真菌,药效与红灵芝相似,笔者与上海浦东中心医院合作研究表明,紫芝对儿童气喘有良好的功效,有效率达95%,其中显效与全愈达69%。紫芝在通气较差、CO_2含量较高的条件下,子实体往往开片不良,发生畸形,紫芝有效成份已知为紫芝多糖。本试验企图探明不同CO_2含量对紫芝子实体生长及多糖含量的影响。


松口蘑菌丝原生质体分离条件的研究
《中国食用菌 》 1992 北大核心
摘要:本文比较了不同酶浓度、渗透压稳定剂、酶解温度、酶解时间、酶解系统pH值和菌丝生理状况等因素对松口蘑菌丝原生质体分离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1克菌丝采用2%单一溶壁酶LYWALLZYME以0.6M甘露酵作渗透压稳定剂,pH6.5,30℃下酶解4小时,可得到10~7/ml原生质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