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19134条记录
不同种植方式大豆根际土壤细菌多样性分析

作物学报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利用Illumina MiSeq第二代高通量测序平台,对黑龙江省不同地区轮作及连作大豆根际土壤细菌16S rDNA基因组测序,初步分析在不同种植方式下受大豆胞囊线虫侵染的大豆根际土壤细菌群落结构的变化。从6个土壤样本中共获得25 419个OTUs,鉴定到细菌的47个门, 147个纲,709个属。变形菌门、放线菌门、酸杆菌门、芽单胞菌门、浮霉菌门是供试土壤细菌的优势菌门,占所有细菌群落总数90%以上。连作4年总OTUs及丰富度最高,连作20年最低。不同轮作方式土壤细菌丰富度差异不显著(P> 0.05),短期连作与长期连作细菌丰富度及多样性差异显著(P <0.05)。不同轮作方式下放线菌门相对丰度低于连作方式,芽单胞菌门和拟杆菌门相对丰度高于同地区连作方式。土壤功能细菌根瘤菌(Bradyrhizobium)、链霉菌属(Streptomyces)、芽孢杆菌属(Bacillus)、溶杆菌属(Lysobacter)、土微菌属(Pedomicrobium)的相对丰度在不同年限连作下高于轮作。长期连作土壤优势细菌丰度与轮作土壤相似性更高。

关键词: 大豆 轮作 连作 细菌多样性 Illumina MiSeq测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沙棘种质叶和茎的5-羟色胺和香豆素含量比较分析

黑龙江农业科学 2018

摘要:5-羟色胺和香豆素均为天然抗癌生物活性成分。为比较不同沙棘种质叶和茎的5-羟色胺和香豆素含量差异。以8份不同沙棘种质的叶和茎为试验材料,采用甲醇法提取沙棘叶和茎的5-羟色胺和香豆素;利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仪(LC-MS/MS)测定5-羟色胺和香豆素含量。结果表明:沙棘茎的5-羟色胺含量为840~4 410μg·g~(-1),香豆素含量为11.97~25.73μg·g~(-1),叶片的5-羟色胺和香豆素含量分别为12.50~213.75μg·g~(-1)和10.29~21.08μg·g~(-1);在同一沙棘种质中,茎的5-羟色胺含量显著高于叶片,而香豆素含量在叶和茎间相差较小;品系2016-03茎的5-羟色胺和香豆素含量均最高,分别为4 410和25.73μg·g~(-1)。

关键词: 沙棘 抗癌生物活性成分 5-羟色胺 香豆素 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地布覆盖下不同垄型对欧李园土壤温湿度与果实品质的影响

北方园艺 2018 北大核心

摘要:以欧李园土壤为研究对象,设计了高垄种植欧李+地布覆盖(H)、沟作种植欧李+地布覆盖(D)、平作种植欧李+地布覆盖(F)处理,以沟作种植欧李(CK)作为对照,研究了生长季节内(5—9月)3种处理对土壤温度、湿度与果实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白昼20cm土壤温度随日照时间的延长,H、D处理高于CK,F处理低于CK,但增温幅度H>CK>D>F;生长期间土壤温度先升高后降低,H、D、F处理在09:30前土壤温度均高于CK。生长季节内20cm土壤湿度先降低后升高,生长前期(5月15日前)D处理湿度较高,生长中期(7月13日前)H处理高于D、F和CK,但D、F处理低于CK,生长后期(7月31日后)3个处理均低于CK。3种处理下(H、D、F),果实平均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分别比CK提高了5.79%、11.09%和7.30%,平均酸含量分别比CK降低了23.65%、25.15%和15.75%,果实平均硬度分别较CK降低了15.86%、5.82%和2.58%,平均单果质量、平均果实含水量也较CK降低。3种地布覆盖方式均能对土壤起到保温、保湿的作用,在雨季具有降低土壤湿度的作用,可明显改善鲜食欧李的品质。

关键词: 欧李 地布 土壤温度 土壤湿度 果实品质 相关性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黑河地区大豆菌核病发生与分布现状调查

黑龙江农业科学 2018

摘要:为明确黑河地区大豆菌核病的发生及危害的情况,于2017年对黑河地区的14块大豆田进行了实地调查,调查内容包括大豆田的上茬作物、栽培模式、种植密度、发病率及病情指数。结果表明:黑河地区大豆菌核病发病具有一定的地域性,嫩江县发病较重,而北安市、逊克县在本次调查中未发现。其中九三管理局嫩江农场1队发病最为严重,其发病率在26.22%,病情指数17.68%。

关键词: 大豆菌核病 发生分布 病情指数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寒地水稻新品种龙粳54的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

北方水稻 2018

摘要:龙粳54是以龙交05-4087为母本、龙花00-233为父本杂交,经系谱法选育而成的寒地水稻新品种,具有熟期早、分蘖力强、抗倒伏性强、产量高、品质优、活秆成熟等特点,于2016年通过黑龙江省审定推广。总结了龙粳54的生物学特性、品质、抗性、产量表现及高产栽培技术要点。

关键词: 水稻 龙粳54 特征特性 栽培技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农业科研院所科技传播模式研究

农民致富之友 2018

摘要:农业发展需要科技支撑,科技传播及应用在农业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我国经济迅猛发展的时代下,传统农业科技传播模式发生了巨大转变,"互联网+"传播模式成为现代农业技术的重要发展趋势。但由于部分农村的基础设施普及程度差、农民文化素质及社会环境等各方面原因,新媒体技术在农业科技传播及应用中效果并不明显,但是从长远发展的眼光来看,农业科研院所利用新媒体进行农业科技信息和科普知识的传播是实现农业现代化发展的方向和趋势。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粮豆轮作技术的“减肥增效”效应研究——基于东北地区轮作定位试验和农户调研分析

大豆科学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当前东北地区农业生产面临严重的生态环境挑战,在此背景下,该研究利用轮作定位试验和农户调研数据,从两个层面对粮豆轮作技术的"减肥增效"效应展开实证分析。研究结果显示:与已有研究一致,粮豆轮作能够增加玉米和大豆单产,减少大豆农药施用量和玉米化肥施用量。其中,和非轮作相比,轮作的大豆产量高325.65kg·hm~(-2),玉米产量高803.81 kg·hm~(-2),节省大豆农药投入费用42元·hm~(-2),节省玉米化肥投入量117 kg·hm~(-2)。总体而言粮豆轮作技术具有"减肥增效"的生态效应。该研究结果为推广粮豆轮作技术和制定合理的轮作补贴标准提供了科学依据。

关键词: 粮豆轮作 单产 农药 化肥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青贮玉米中龙1号制种技术

黑龙江农业科学 2018

摘要:玉米杂交种种子的制种技术直接影响种子的质量,为提高青贮中龙1号的种子质量,本文将该品种的制种技术进行集成和总结,其中包括:播前处理、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收获晾晒等环节,从而达到保证杂交种中龙1号种子质量目的。

关键词: 中龙1号 制种 技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复合基质理化性质对草莓产量的影响及其主成分分析

北方园艺 2018 北大核心

摘要:以"龙引1号"草莓为试材,选取6种物料设计5种基质配方:T1处理,草炭50%+蛭石50%;T2处理,草炭50%+炉渣50%;T3处理,炉渣43%+菇渣57%;T4处理,草炭75%+珍珠岩25%;T5处理,草炭60%+松针40%;以草莓专用基质为对照(CK),研究基质初期、结果盛期基质理化性质动态变化对草莓产量的影响及影响基质理化性质的主要因子。结果表明:持水孔隙度、有效钾、碱解氮、容重是影响基质理化性质的主要因子,T1处理和CK基质理化性质相近,T1处理产量显著高于CK,产量提高了19.69%。

关键词: 复合基质 理化性质 草莓 主成分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东北黑土区不同纬度农田土壤真菌分子生态网络比较

应用生态学报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解东北黑土南部、中部和北部3个农田土壤真菌网络结构的异同以及物种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本研究采用Illumina MiSeq技术对东北黑土农田3个长期肥料管理定位试验土壤真菌群落进行测序,并基于随机矩阵理论构建真菌分子生态网络.结果表明:子囊菌、担子菌和接合菌为优势菌门,肉座菌目、腔菌目和粪壳菌目为优势菌目,但不同地区土壤中一些菌门和菌目的相对丰度存在显著差异.3个地区真菌分子生态网络结构显著不同,北部地区真菌网络更加复杂且物种之间存在更多竞争关系,南部地区真菌网络更不稳定,易受外界环境扰动.3个真菌网络仅有7个共有节点,且共有节点在各地区的连通度存在很大差异.通过亚网络的构建发现,从南到北肉座菌目网络趋于复杂,腔菌网络恰好相反.南部、中部和北部地区真菌网络的关键物种分别为毛壳菌、腔菌和青霉菌.土壤pH值和土壤全氮含量是同时影响3个真菌网络的主要土壤理化因子.

关键词: 黑土 真菌群落 高通量测序 微生物相互作用 分子生态网络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