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虹鳟(Oncorhynchus mykiss)、溪红点鲑(Salvelinus fontinalus)及杂交种(虹鳟♀*溪红点鲑♂)血清蛋白多态性的研究
《海洋与湖沼 》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利用非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对虹鳟、溪红点鲑及杂交种(虹鳟♀*溪红点鲑♂)的进行了血液蛋白多态性研究,计算了各座位的基因频率、基因纯合度和Shannon信息指数,并探讨了群体间的亲缘关系和遗传距离.结果表明:(1)3个种群在α球蛋白、β1球蛋白、γ-球蛋白、前白蛋白和白蛋白5个座位上的遗传差异较大,血清蛋白座位的优势基因在不同群体中有不同的频率;(2)杂交种中出现部分双亲特异条带,表明杂交种整合了虹鳟♀和溪红点鲑♂的遗传信息,属两性融合生殖,是真正意义上的杂交种.(3)杂交种与虹鳟和溪红点鲑的遗传相似性系数分别为0.718和0.575,遗传距离分别为0.332和0.554,表明杂交种与两亲本的遗传差异不是对等的,而是偏向母本一方,U PGMA系统树也同样证明了这一点.
关键词: 虹鳟 溪红点鲑 杂交种 血清蛋白 非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


荷兰蔬菜种苗生产装备系统发展现状及对中国的启示
《农业工程学报 》 2013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提高生产率、降低劳动强度和减少生产成本,荷兰蔬菜育苗生产中广泛使用精量播种生产线、嫁接作业生产线、岩棉块种苗生产线和相应配套机具,并借鉴花卉物流化生产模式,开发出穴盘输送装备、岩棉块搬运铺放专用车等生产物料搬运装备,实现了高效、省力、自动化生产。该文结合生产实例分析了利用岩棉块种苗生产线直接播种生产蔬菜种苗和利用播种生产线、嫁接作业生产线及岩棉块种苗生产线生产蔬菜嫁接苗的作业流程,并讨论了各生产流程的作业特性。综合以上论述,总结出荷兰温室种苗生产具有以下特点:由于岩棉具有保水透气、病菌易控等优点,潮汐灌溉具有操作方便可自控、节约水资源等优点,在温室蔬菜生产中广泛采用岩棉块栽培和潮汐灌溉;蔬菜生产效益低于花卉生产效益,造成蔬菜种植企业在自动化生产方面的资金投入相对较低,与花卉生产相比自动化程度也相对较低;精量播种生产线、嫁接作业生产线和岩棉块种苗生产线构成蔬菜种苗生产装备系统的主体,生产线将装备作业环节与人工作业环节按作业流程有机结合,快速提高蔬菜生产效率;针对蔬菜种苗生产中作业量大、劳动强度大的生产物料搬运环节,采取多种途径,提高自动化作业水平,减轻劳动强度,提高生产率。针对中国温室蔬菜生产所面临的劳动力短缺、劳动成本逐年提高、自动化生产水平低下和作业生产率不高等问题,借鉴荷兰设施园艺自动化生产技术的发展经验,中国蔬菜种苗生产应以提高生产率和降低劳动强度为核心目标,注重集成开发,利用现有成熟技术,重点集中开发自动化装备的关键技术,提高开发效率;在构建设施农业装备生产系统方面,应在提高生产自动化水平的基础上,综合考虑装备性价比,引入温室内部物流化生产模式,构建物流化生产系统,提高种苗生产的总体生产效率,促进中国温室园艺生产模式的现代化转型。
关键词: 温室 自动化 嫁接 蔬菜 种苗生产装备 荷兰 岩棉块 现状


我国农业类上市公司技术效率分析-基于DEA模型
《商业时代 》 2013 北大核心
摘要:本文基于2011年我国沪深(A股)39家农业类上市公司的财务数据,利用不变规模报酬D E A模型(CRS-DEA)和可变规模报酬DEA模型(VRS-DEA),对我国农业类上市公司的效率进行了分析.并在DEA分析结果的基础上,运用最小二乘法(OLS)对总体效率进行分解,以更精确的得知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对总体效率的影响程度,并得出结论.


基于可见光-近红外新光谱特征和最优组合原理的大麦叶片氮含量监测
《红外与毫米波学报 》 2013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提出新的作物冠层叶片氮含量(LNC)高光谱遥感监测方法,以对氮素要求较高的大麦LNC监测为例,利用田间实测数据,从可见光-近红外区域的高光谱反射曲线中提取包含丰富多波段信息的斜率、夹角等新型特征参数,应用组合预测领域中的权重最优组合原理及其算法,实现对作物LNC的高光谱监测.研究表明,提出的高光谱反射曲线斜率和夹角等新型特征参数与作物LNC显著相关,并具有较好的定量响应关系,其中关键斜率参数(Kre/Kpb)和Kpb以及夹角参数(Aδ/Aα)和(Aδ/Aθ)较好地描述了LNC的动态变化;而权重最优组合分析则表明(Kre/Kpb)和Knirl两个参数的组合最能响应LNC的光谱信息,有助于增强监测的稳定性并提高估测的精度.
关键词: 高光谱遥感 标准化反射率 斜率 夹角 最优组合原理 叶片氮含量


温度对烟草总植物碱近红外定量分析模型的影响
《中国烟草科学 》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深入研究温度对烟草总植物碱近红外模型的影响,分别在20、25、30和35℃的环境温度下采集烟草的近红外光谱,采用偏最小二乘算法建立总植物碱各温度的校正模型,并把温度作为建立校正模型的因素之一,建立了具有温度自动矫正能力的混合温度校正模型。结果发现,对于烟草中的总植物碱,采用与烟草样品温度相同或相近的模型对样品的近红外光谱进行预测,所得预测结果的准确度较高;混合温度校正模型对不同温度的样品具有较好的适应性。此结果对指导用近红外光谱法进行快速烟草分级、复烤具有较大意义。


基于Voronoi的无线传感器网络覆盖控制优化策略
《通信学报 》 2013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针对无线传感器网络运行状态中存在覆盖空洞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Voronoi有效覆盖区域的空洞侦测修复策略。该策略以满足一定网络区域覆盖质量为前提,在空洞区域内合理增加工作节点以提高网络覆盖率为优化目标,采用几何图形向量方法对节点感知范围和Voronoi多边形的位置特性进行理论分析,力求较准确地计算出空洞面积,找寻最佳空洞修复位置,部署较少的工作节点保证整个网络的连通性。仿真结果表明,该策略能有效地减少网络总节点个数和感知重叠区域,控制网络中冗余节点的存在,同时其收敛速度较快,能够获得比现有算法更高的目标区域空洞修复率,实现网络覆盖控制优化。
关键词: 无线传感器网络 网络覆盖率 Voronoi 覆盖质量 覆盖空洞


草本植被过滤带对径流中泥沙和除草剂的去除效果
《农业工程学报 》 2013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除草剂阿特拉津的大量使用在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增加作物产量的同时,也导致了严重的环境污染。该研究通过在土槽上进行浑水冲刷试验,定量研究了禾本科草本植被过滤带(狼尾草Pennisetum alopecuroides (Linn.)Spreng和野古草Arundinella hirta (Thunb.)C.Tanaka)对径流、泥沙、以及阿特拉津的拦截效果。结果表明,禾本科草本植被过滤带能有效拦截径流,拦截率可达88%;并显著降低泥沙和阿特拉津流失量,但其作用效果受泥沙和阿特拉津的进水浓度影响较大。当进水泥沙浓度为20、40、60g/L时,植被过滤带对泥沙的拦截率分别为95%、93%、85%;当进水阿特拉津浓度为0.3、0.6、0.9mg/L时,植被过滤带对阿特拉津的拦截率分别为95%、92%、91%。另外,植被过滤带对泥沙和阿特拉津的拦截率随时间延长呈逐渐降低趋势,试验开始后第1、10、20、40、60分钟的泥沙拦截率分别为97%、95%、93%、91%、87%,阿特拉津拦截率分别为97%、93%、90%、86%、84%;同时,阿特拉津出流浓度与径流量有显著相关关系(r1=0.88,r2=0.93,r3=0.94),表明径流量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阿特拉津出流浓度和出流量。研究证实,植被过滤带能有效降低阿特拉津随径流流失量,对阿特拉津引起的农业面源污染具有较好防治效果。


种植密度对小麦产量和群体质量影响的研究进展
《中国农学通报 》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合理密植是小麦生产中构建合理群体结构、夺取高产的重要栽培措施。分析了种植密度对小麦产量及其构成和群体质量的影响。分析表明:种植密度对小麦产量和群体质量有显著性的影响。种植密度的调整可以有效协调小麦单位面积穗数与穗粒数、千粒重的关系,进而获取高产;还可以有效控制小麦群体结构的变化,使之更加合理。


水族箱远程自动化监控系统设计与实现
《科学养鱼 》 2013 北大核心
摘要:目前,市场上水族箱种类繁多,也出现了一些具有控制水温、增氧、过滤、投喂等功能的多功能水族箱,但是多数功能都需要手工现场操作。随着现代电子信息和自动化技术的进步,在制造、精准农业、家居智能等一些领域,已经出现了能够实现远程视频监控、环境参数监测、设备状态监测和操控等的技术手段。在水族箱器材上也有一定的应用,但多功能、集


自参考离子选择性电极技术应用中的微电极制备及测试
《农业工程学报 》 2013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SIET(self-referencing ion electrode technique,自参考离子选择性电极技术)是电生理学研究的新手段,可以在植物抗逆研究中无损地获得植物细胞、组织、器官微区内离子流动态变化信息,而离子选择性微电极的制备及性能测试的标准化是SIET系统对植物活细胞、活体组织原位离子流测试的前提。该文以钾离子选择性微电极为例,详细讨论了离子选择性微电极的拉制、硅烷化、灌充等制备过程,研究了微电极内阻等电极参数的测量方法,测试了微电极的能斯特响应斜率、检测范围、响应时间等参数,讨论了制备过程中微电极性能的影响因素。离子选择性微电极使用WD-2型微电极拉制仪由无导液丝的TW150-3型硼硅酸盐玻璃毛细管拉制成形,其尖端直径为1~9μm,干燥后用5%硅烷试剂在150℃温度下做硅烷化处理,再灌充入内充液与LIX(liquid ion exchanger,液态离子交换剂)而制成。研究表明:LIX成分是影响微电极内阻的重要因素,灌充LIX后的钾离子选择微电极(LIX长度为150~210μm)内阻达到108~109Ω,明显高于灌充LIX前;微电极在0.01~500mmol/L K+浓度范围内具有很好的线性关系,R2=0.9998,能斯特斜率为53.095mV/dec;微电极对1和100mmol/L KCl溶液的平均响应时间t95%小于1s。研究结果表明,离子选择性玻璃微电极的制备过程是影响微电极性能的关键,微电极尖端尺寸、内阻、响应时间等参数对微电极的应用影响显著。该研究可为离子选择性微电极的制备及其在SIET系统中的应用提供参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