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BMPR-IB和BMP15基因作为滩羊多羔性状候选基因的研究
《当代畜牧 》 2010
摘要:以滩羊及其与小尾寒羊的杂交后代为主要研究对象,以BMPR-IB和BMP15基因作为影响滩羊产羔数的侯选基因,对滩羊、寒滩杂交一代、滩寒杂交一代3个群体不同位点进行了PCR-SSCP分析。结果表明,在3个绵羊群体中,BMPR-IB基因FecBB位点存在单核苷酸多态性,具有AA、BB、AB3种基因型,序列比对发现在原序列71bp处、114bp处分别发生了G→A、C→T的单碱基突变。而BMP15基因的FecX1位点未发现多态性片段。本试验结果为后续开展BMPR-IB基因多态性与繁殖性状的相关性研究提供了参考和依据,为滩羊多胎品系的选育提供前提基础。
关键词: 滩羊 多羔性状 BMPR-IB基因 BMP15基因 多态性分析


啶虫脒在宁夏甘草和根际土壤中的残留及消解动态
《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制定甘草规范化种植中农药啶虫脒在甘草上的安全使用技术标准,采用田间试验方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了啶虫脒在甘草和根际土壤中的残留及消解动态.甘草样品经乙腈提取,土样经丙酮提取,均采用柱层析法净化和DAD检测器检测.结果表明:在本文设定的色谱条件下,样品的最小检出量为2 ng,最小检出质量分数为0.01×10~(-6).在0.1~10.0μg/mL的范围内,啶虫脒峰面积与进样量之间有良好的线性关系.甘草中啶虫脒的添加回收率为85.4%~97.4%,相对标准差为4.76%~6.40%;甘草对应根际土壤中啶虫脒的添加回收率为89.9%~99.1%,相对标准差为2.98%~5.56%,符合农药残留分析要求.药后甘草根及土壤中啶虫脒的消解动态完全符合一级反应动力学方程式,残留消解速率较快,半衰期分别为6.82,8.13天.参照韩国规定的啶虫脒在中药材黄芪上的最大残留限量(0.1×10~(-6)),建议3%啶虫脒乳油依推荐剂量一次施药后在甘草中的安全间隔期不得少于39天.


增施钾肥对油葵产量的影响
《北方园艺 》 2010 北大核心
摘要:通过田间试验在宁夏灵武农场研究了增施钾肥对油葵产量的影响,以期为指导当地农户的合理施肥提供依据。结果表明:与对照比较,N、P处理和N、P、K处理均降低了油葵的空粃率,提高了油葵的千粒重,显著提高油葵的产量。N、P处理和N、P、K处理的产量分别比对照提高了37.2%和73.0%。同常规只施用N、P处理比较,增施钾肥(N、P、K处理)油葵产量提高了26.1%,差异达到显著水平。在当地土壤肥力条件下要进一步提高油葵的产量,增加经济效益,必须改变农民的传统施肥习惯,增施钾肥,平衡施肥。


套作模式下大豆品种与密度二因素试验分析
《大豆科技 》 2010
摘要:试验研究了春大豆在与小麦套种模式下,品种和密度二因素对大豆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品种之间的产量差异极显著。晋豆19号品种的产量均高于承豆6号、晋豆42号两个品种。品种与密度间除了简单效应累加外,还存在互作效应。在套作条件下,晋豆19号在播种密度1.21万株/667m2时,产量最高,密度在1.0万株/667m2时,产量次之;晋豆42号在密度1.42万株/667m2时,产量位居第三;承豆6号在密度1.00万株/667m2时,产量为223.22kg/667m2,位居第四。


桑枝叶混合青贮育肥滩羊公羔效果
《中国草食动物 》 2010
摘要:桑具有丰富的营养价值和很好的适口性。资料表明,桑在经济上和营养上都具有代替传统精饲料的优势。在谷物残余副产物(秸秆)为基础料的国家,用桑作为反刍动物饲料具有重要意义。根据日本的相关研究,桑青贮后粗纤维、灰分有所增加,粗蛋白、粗脂肪有所降低,与苜蓿青贮相当,优于玉米青贮,且pH及酪酸值低,乳酸值高,是优质的青贮饲料。


基于因子分析法的盐池县粮食生产影响因素分析
《水土保持研究 》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在构建盐池县粮食总产量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应用因子分析法首先对盐池县25 a粮食总产量与影响因子进行分析与评价:影响单产的主要5个主成分,因子1由投入因子决定;因子2由光温因子决定;因子3由生育期因子决定;因子4由降水量因子决定;因子5主要由风害因子决定。各因子各自占的比例分别为38.755 9%、17.985 2%、10.872 8%、11.888 4%、10.479 9%,盐池县粮食总产量主要是依靠第一因子。总体评价最好为2004年,最差为1984年。并针对盐池县粮食总产量发展的现状的提出相应的对策。


药食兼用的神奇植物——宁夏枸杞
《宁夏林业通讯 》 2010
摘要:枸杞在我国有悠久的栽培历史,具有极高的食用价值和药用价值。枸杞在劳动人民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也有数千年的历史了,它被我国古代劳动人民誉为补药上品,在《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