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应用甾醇类生物标志物追踪绿潮后期漂浮绿藻沉降区的方法
《海洋与湖沼 》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黄海大规模绿潮的连年暴发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但目前对其生态效应的认识仍非常有限。这主要是由于对绿潮后期漂浮绿藻的沉降区域缺乏了解,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对黄海绿潮生态效应的认识。本研究尝试以28-异褐藻甾醇作为绿潮藻类生物标志物,建立追踪绿藻沉降区的方法,并对其有效性和可行性进行分析和验证。研究结果表明,黄海绿潮原因种浒苔(Ulva prolifera)中主要甾醇成分为28-异褐藻甾醇,含量为50—100μg/g。在20°C和黑暗条件下,浒苔在1—2个月之内能够完全腐烂分解,腐烂分解的浒苔生物量与沉积物中保存的28-异褐藻甾醇含量呈显著正相关,沉积物中高含量的28-异褐藻甾醇能够在20°C和黑暗条件下稳定保存至少1个月,之后含量明显降低。现场调查也发现,在受绿潮影响的青岛近岸海域表层沉积物中能够检测到高含量的28-异褐藻甾醇,且其含量在绿潮消退1个月后有明显下降。因此,28-异褐藻甾醇可以作为黄海绿潮藻类的生物标志物,通过对绿潮消退后1—2月内海域表层沉积物中28-异褐藻甾醇的分析,有望揭示漂浮绿藻的沉降区域。相关结果为进一步研究黄海绿潮的生态效应奠定基础。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半滑舌鳎外周血T淋巴细胞的分离、鉴定及TCRβ基因免疫应答分析
《水生生物学报 》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开展半滑舌鳎(Cynoglossus semilaevis)免疫学研究提供细胞平台,利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半滑舌鳎外周血淋巴细胞,采用短期细胞培养法分离悬浮淋巴细胞,悬浮淋巴细胞在含有0.3μg/m L的PHA的DMEM完全培养基,于24℃条件下可连续培养3—4d左右,采用自制的尼龙毛柱可将悬浮淋巴细胞中的非黏附淋巴细胞和黏附淋巴细胞成功分离;利用流式细胞仪结合特异抗体检测对非黏附淋巴细胞和黏附淋巴细胞进行鉴定,结果表明,非黏附细胞与鼠抗人FTIC-CD3单克隆抗体特异结合,为T样淋巴细胞;黏附细胞和鼠抗人FTICCD19单抗特异结合,为B样淋巴细胞。T细胞表面抗原受体TCRβ基因可特异性的在非黏膜细胞中表达,而在黏附细胞中不表达,证明分离获得的非黏膜细胞为T淋巴细胞,采用q RT-PCR(Quantitative Real-Time PCR)方法检测TCRβ基因表达,结果表明,TCRβ基因在半滑舌鳎肝、脾、头肾、后肾、小肠、胃、血液、鳃、皮肤、肌肉、心脏、脑、卵巢组织中均有表达,其中在肠、胃、脾、头肾中表达量较高;鳗弧菌感染后TCRβ基因在肝、脾、鳃中呈现明显的上调表达,且表达峰值出现在感染后72—96h,表明TCRβ基因在获得性免疫应答中起重要作用。
关键词: 半滑舌鳎 T淋巴细胞 B淋巴细胞 外周血 TCRβ基因 免疫应答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地区、品种及养殖模式罗非鱼营养差异分析
《食品工业科技 》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我国南方主要养殖产区的罗非鱼为对象,选择奥尼和吉富两个优势品种,采集池塘养殖(单养)、鱼虾混养、鱼鱼混养(罗非鱼-大宗淡水鱼)三种养殖模式的罗非鱼,分别测定其基本营养成分、氨基酸、脂肪酸组成及含量并分析不同品种、养殖模式及不同产地之间的差异。结果表明:不同品种罗非鱼基本营养成分差异不大;两者脂肪酸组成和含量基本一致;但奥尼罗非鱼氨基酸总量(19.51 g/100 g)和必需氨基酸含量(7.96 g/100 g)均高于吉富罗非鱼,其多种氨基酸含量也高于吉富(p<0.05)。鱼鱼混养罗非鱼天冬氨酸、谷氨酸、甘氨酸等风味氨基酸以及部分必需氨基酸、非必需氨基酸含量均高于鱼虾混养罗非鱼(p<0.05),单养模式与另外两种养殖模式相比差异不显著。四个主要罗非鱼产区中,广东罗非鱼的氨基酸、脂肪酸含量更高;其鲜味氨基酸含量(7.65 g/100 g)显著高于广西和海南地区(p<0.05),氨基酸总量(19.36 g/100 g)也为四个地区中最高。广东罗非鱼的油酸(1.44 mg/g)、亚油酸(1.02 mg/g)以及DHA含量(0.91 mg/g)均高于广西和福建地区(p<0.05),其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也在四个地区中最高。综上分析,奥尼罗非鱼营养品质高于吉富罗非鱼;鱼鱼混养罗非鱼品质高于鱼虾混养;广东吉富罗非鱼品质高于其他三个地区。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温室气体排放背景下东海冬季跨陆架碳输运通量
《中国科学:地球科学 》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基于马普耦合模式,结合现场水文观测资料,估算了东海冬季跨陆架环流的流量及其向深海大洋的碳输送量.由于黄东海冬季的跨陆架环流强度远大于其他季节,且进入黑潮次表层,因此,黄东海跨陆架埋碳过程主要发生在冬季.分析结果表明,黄东海存在明显的跨陆架输运,其中跨越台湾岛至济州岛一线陆架边缘向外海的年平均水体输送量为3.92Sv(1Sv=10~6m~3s~(-1)),净输送量为向外海0.82Sv,与台湾海峡和济州海峡流量之差相当.冬季,跨陆架向外海的溶解无机碳(DIC)、溶解有机碳(DOC)和颗粒有机碳(POC)的净输运量分别为98、12和0.1百万吨.在全球温室气体减排(RCP4.5)和持续增加(RCP8.5)背景下,该跨陆架输运有不断增强的趋势,其中冬季跨越台湾岛至济州岛一线陆架边缘向外海的流量从2006~2099年分别增加了0.54和0.65Sv,增幅分别达15.3%和19.6%.受其影响,冬季跨陆架向外海的DIC、DOC和POC的输运量增加幅度在15.4~25.2%.本文首次评估了全球变暖背景下的东海冬季跨陆架碳输运量,揭示了跨陆架输运在中国近海碳循环中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 跨陆架碳输运 全球变暖 RCP 8.5 RCP4.5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四种鲍鱼肌肉营养成分分析与品质评价
《食品与发酵工业 》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文中对皱纹盘鲍(Haliotis discus hannai)、杂色鲍(Haliotis diversicolor)、绿鲍(Haliotis fulgens)和杂交鲍4种不同品种鲍鱼肌肉中的一般营养成分、氨基酸、脂肪酸、无机盐及微量元素进行测定分析,并对其营养价值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4种鲍鱼肌肉蛋白含量在18.92%~21.63%,无显著差异(p>0.05);4种鲍鱼脂肪含量均较低,在0.04%~0.09%,无显著差异(p>0.05);总糖差异显著(p<0.05),其中杂交鲍含量最高4.81%,皱纹盘鲍含量最低3.39%;氨基酸组成基本一致,共17种,氨基酸总量在16.24~18.12 g/100g,其中必需氨基酸8种,含量为4.78~5.08 g/100g,鲜味氨基酸与总氨基酸的比值(UAA/TAA)在43.35%~43.97%,胶原蛋白含量除杂色鲍(9.27%)外,其他3种在17.60%~17.96%。以氨基酸评分(AAS)和化学评分(CS)数据分析,杂交鲍营养价值高于其他3种。4种鲍鱼均含有丰富的棕榈酸、EPA和K、Ca、Zn等元素。因此,鲍鱼是一种高蛋白、低脂肪、营养价值高的优质海产品。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3种氮源加富对半叶马尾藻幼苗生长和生化组成的影响
《渔业科学进展 》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探讨硝氮(NO_3~--N)、氨氮(NH_4~+-N)和尿素氮(Urea)3种氮(N)源对半叶马尾藻(Sargassum hemiphyllum)幼苗生理特性的影响,在实验室条件下,把幼苗分别置于不同N源浓度中培养24 d,而后测定藻体的生长和生化组成含量。结果显示,不同N源和N浓度对幼苗的生长和部分生化组成有显著影响。3种N源加富均能促进幼苗的生长和组织N的增加,相对生长速率随着N浓度的升高而增加,在浓度为25~150μmol/L组中,幼苗的组织N增加量接近或超过每天以最大速率生长的N需求(0.032%/d);在浓度为50μmol/L时,相对生长速率达到最大值,Urea组的最大相对生长速率显著低于NO_3~--N和NH_4~+-N组;在浓度为10、25μmol/L时,NH_4~+-N组幼苗的相对生长率显著高于相同浓度下的NO_3~--N组,而在浓度为50~150μmol/L时则相反。除了最高浓度组(150μmol/L),随着N浓度的升高,幼苗光合色素、可溶性蛋白和组织N含量逐渐增加,而可溶性糖含量逐渐降低;在相同N浓度下,NO_3~--N加富幼苗的可溶性糖、叶绿素a和叶绿素c含量最高,NH_4~+-N加富时,可溶性蛋白和组织N含量最高,而Urea加富下墨角藻黄素含量最高。当NH_4~+-N浓度增加至150μmol/L时,幼苗的生长和可溶性蛋白含量下降幅度最大。研究表明,将培养水体中NO_3~--N加富至50~150μmol/L或NH_4~+-N加富至25~100μmol/L时,可有效促进半叶马尾藻幼苗的生长、光合作用和物质积累,为室内幼苗顺利度夏培育提供保障。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东、黄海星康吉鳗生长、死亡和单位补充量渔获量
《水产学报 》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依据2011年、2016年和2017年在东、黄海进行的底拖网调查数据,研究了星康吉鳗的生长参数、死亡系数和单位补充量渔获量(YPR)。星康吉鳗的体长体质量关系和生长方程的拟合结果表明,其条件因子a估计值为4.5×10–4,其异速生长系数b的估计值为3.3。其渐近体长L∞的估计均值为102 cm,生长速率K的均值为0.21/年,理论上体长为零时的年龄t0估计均值为–0.19。通过Pauly经验公式求得星康吉鳗的自然死亡系数(M)为0.33。体长转换的渔获曲线求得总死亡系数为3.36,进而求得现阶段的捕捞死亡系数(F)为3.03,开发率高达90%。此外求得现阶段星康吉鳗的开捕体长为30 cm,对应的开捕年龄为1.47龄,远小于其体质量生长的拐点年龄(3.70龄)和临界年龄(3.39龄)。本研究根据单位补充量渔获量模型,估计其在不同自然死亡系数和开捕体长的情况下随捕捞死亡系数的变化曲线,并估算其生物学参考点。随F增加,YPR先增加到最大值,再逐渐减小。现阶段星康吉鳗的YPR为27.14,而当M为0.33时Fmax估计值为0.38,YPRmax为52.89,即将F降低为1/8,可获得将近2倍的YPR;对应的F0.1为0.255,比Fmax降低了三分之一,YPR0.1(50.38)只比最大值降低了不足5%。M越大,求得的生物学参考点越大,可获得的YPR越小;当开捕体长增加时,F和YPR都会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因此,现阶段中国东黄海星康吉鳗的开发率过高,开捕体长过小,处于过度捕捞的状态。为了维持星康吉鳗种群的生态健康、实现该渔业的可持续发展,建议大幅削减其捕捞强度,降低捕捞死亡系数,同时增加开捕体长。
关键词: 星康吉鳗 生长 死亡 单位补充量渔获量 东海 黄海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美济礁合浦珠母贝吊笼养殖试验
《水产科学 》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在南沙美济礁开展了合浦珠母珠贝吊养试验,试验设计了1.5、2.5m和6.5m3个不同的养殖水深。养殖60d后,测量合浦珠母贝的壳长、壳高和壳宽,统计成活数,计算3个性状指标的特定生长率,比较不同水深合浦珠母珠贝的特定生长率和存活率。试验结果表明,吊养水深对壳宽特定生长率的影响不显著(P>0.05),而吊养水深对壳长特定生长率和壳高特定生长率有显著影响(P<0.05),6.5m水深的壳长特定生长率(1.10±0.11)%/d和壳高特定生长率(0.92±0.16)%/d均显著高于1.5m的壳长特定生长率(0.82±0.13)%/d和壳高特定生长率(0.50±0.08)%/d;吊养水深对合浦珠母贝的成活率也有显著影响(P<0.05),吊养在6.5 m的深度条件下成活率最高(95.00±1.63)%,2.5m水层次之,而在1.5m水深合浦珠母贝的成活率最低(43.25±5.38)%。综合特定生长率和成活率数据可知,在深远海吊养合浦珠母贝时6.5m水深较适合。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渔业数据失真对两种非平衡剩余产量模型评估结果的影响比较
《水产学报 》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研究渔业数据失真对两种非平衡剩余产量模型评估结果的影响,以南大西洋长鳍金枪鱼渔业产量和单位捕捞努力量渔获量(CPUE)数据作为基础数据,加入5种不同程度[变异系数(CV)=1%、5%、10%、20%和30%]的随机误差,模拟了(1)无数据失真,(2)仅产量数据失真,(3)仅CPUE数据失真,(4)产量和CPUE数据均失真等4种情况。利用基于ASPIC的非平衡剩余产量模型(ASM)和基于贝叶斯状态空间建模方法的非平衡剩余产量模型(BSM)分别评估了最大可持续产量(MSY)、B_(MSY)、F_(MSY)、B_(2011)/B_(MSY)、F2011/F_(MSY)等5种生物学参考点和管理指标。结果显示,在无数据失真情况下,ASM和BSM评估的MSY分别为2.866×10~4 t和2.836×10~4 t,B_(2011)/B_(MSY)分别为1.366和1.324,F2011/F_(MSY)分别为0.627和0.667,均相差不大,表明该渔业目前状态良好,ASM得到了较大的B_(MSY)(31.48×10~4 t)和较小的F_(MSY)(0.091);数据失真对ASM评估的B_(MSY)和F_(MSY)分别产生了严重的过低估计和过高估计,且CPUE数据失真产生的影响要比产量数据失真大;随着随机误差的增大,BSM评估的生物学参考点和管理指标的绝对百分比偏差有增大趋势;与ASM相比,BSM能够更好地处理渔业数据中存在的随机误差,除了MSY以外,BSM评估的生物学参考点和管理指标绝对百分比偏差均要比ASM的评估结果低,尤其是B_(MSY)和F_(MSY)。因此,在使用存在较大随机误差的渔业数据进行资源评估时,BSM具有一定的优势。
关键词: 渔业数据失真 非平衡剩余产量模型 贝叶斯状态空间建模方法 生物学参考点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