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福建省属公益类农业科研院所科技资源配置效率研究
《福建农业学报 》 2016 北大核心
摘要:构建科技资源配置效率评价的投入产出指标体系,利用DEA-Malmquist方法,测算22个福建省属公益类农业科研院所2011-2015年的科技资源配置效率,划分其发展类型并分析原因,从深层次分析农业科研院所科技资源配置效率低等问题,从而更好地促进省属公益类农业科研院所的科学发展。结果表明,整体上院所的全要素生产率指数(TPFC)是以7.1%的平均速度呈现下降趋势,时期内院所技术效率变化指数(TEC)虽略有提升,但技术进步指数(TC)的大幅下降是导致TPFC降低的主要因素。68.18%院所在统计期内的TPFC处于下降递减状态。同时根据Malmquist指数,把院所分低效型、徘徊型、低增长型、高增长型,并提出针对性解决方案。
关键词: 科技资源 配置效率 DEA-Malmquist方法 农业科研院所


纤维素降解菌的筛选及在狼尾草青贮中使用效果评价
《草业学报 》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纤维素降解菌对改善牧草品质和提高动物对饲草的利用率具有重要作用。引进多种纤维素降解菌并从中筛选出酶活力较高的11,21和36号菌株。利用筛选出的3株菌株的发酵液,开展在青贮杂交狼尾草中的使用效果评价[设4个处理,处理1为未添加菌液的对照组(CK),处理2,3,4分别添加11,21,36号菌株菌液]。结果表明,添加纤维素降解菌能提高青贮牧草乳酸含量,处理2,3,4的乳酸含量比CK提高了19.42%(P<0.05),38.35%(P<0.05)和4.85%(P>0.05);添加纤维素菌液进行青贮的3个处理的中性洗涤纤维(NDF)、酸性洗涤纤维(ADF)和半纤维素(HC)的含量均低于CK和青贮前,其中处理3的NDF、ADF和HC含量最低,表明筛选出的3种纤维素降解菌菌株均能改善青贮品质,不同程度地降解了牧草纤维素的含量,其中处理3(21号菌株)降解纤维素的效果最为明显,青贮料营养品质最好。


外源镉胁迫对姬松茸菌丝生长及其酶活性的影响
《热带作物学报 》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外源添加胁迫的形式,探讨镉对不同姬松茸菌株菌丝生长与菌丝抗氧化系统的影响,以及镉对姬松茸菌丝的毒害作用及姬松茸对镉的耐受程度与相关反应。结果表明:随着外源镉浓度的增加,2种姬松茸菌株(J85和J77)菌丝平均生长速度均呈上升-下降-再上升-再下降的变化趋势,J85与J77菌丝平均生长速度达到最大值时的镉浓度分别为1.5 mg/L和2 mg/L,相比较而言,J77菌丝对镉的耐受性比J85菌丝高。2种菌株的超氧化物歧酶(superoxide,SOD)、过氧化物酶(peroxidase,POD)、过氧化氢酶(catalase,CAT)、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scorbic acid peroxidase,APX)酶活性及丙二醛(malonaldehyde,MDA)含量变化均随着镉浓度的增加而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镉浓度上升对J85菌丝酶活性影响比J77菌丝要强烈,根据菌丝中MDA的含量测定值变化动态分析表明,在相同镉浓度处理下,J85菌丝细胞受破坏程度比J77菌丝更为严重。


雏番鸭基因IX型禽1型副黏病毒分离鉴定及F基因序列分析
《中国兽医杂志 》 2016 北大核心
摘要:自发病死亡雏番鸭中分离到一株(XBT14株)基因Ⅸ型禽1型副黏病毒,该病毒可引起雏鸭明显神经症状及急性死亡,致死率达44.4%;病毒融合(F)蛋白裂解位点处具有强毒株特有的多碱性氨基酸序列(112RRQRR↓F117),与Gen Bank数据库中已发布的基因IX型毒株核苷酸序列同源性高达99.7%~99.9%,与基因VII型毒株核苷酸序列同源性为85.5%~86.6%。该分离株与近来报道的GD09-2等基因IX型毒株处于同一进化分支。以上结果表明对水禽致死性的禽1型副黏病毒呈现基因型多样性,水禽禽1型副黏病毒病的防控日益严峻。
关键词: 雏番鸭 禽1型副黏病毒 基因Ⅸ型 分离鉴定 F基因


福建省部分地区山羊寄生蠕虫粪检调查报告
《中国兽医杂志 》 2016 北大核心
摘要:近年来,随着畜牧业结构的调整,福建省养羊业方兴未艾,涌现出许多不同饲养模式的养羊场。据不完全统计,到2014年底,福建省共有各类规模化山羊场2万多个,存栏各类山羊150万只。寄生虫疾病是这些养羊场的常见病和多发病,不仅掠夺了山羊的营养、影响山羊的生长和生产,严重的可导致发病死亡,对本省山羊养殖影响很大。山羊寄生虫,特别是山羊蠕虫的种类有很多,在不同地区、不同饲养模式以及不同日龄山羊,其


鳗源创伤弧菌的鉴定与血清型分析
《渔业研究 》 2016
摘要:本研究对分离自发病鳗鲡的疑似创伤弧菌进行鉴定及血清型分析,经生化鉴定,从发病鳗鲡中得到7株创伤弧菌;设计了创伤弧菌溶血素基因(vlly)特异性引物,并对分离菌进行了PCR检测,创伤弧菌均可扩增出溶血素基因352 bp的目标片段,而非创伤弧菌未扩增出相应的片段;制备了创伤弧菌抗O抗原血清,凝集反应显示所得到的鳗源创伤弧菌抗O抗原血清不能与人源创伤弧菌1.1758发生凝集反应,菌株FJ03-X2抗O抗原血清可与大部分的鳗源创伤弧菌发生凝集反应。以上研究结果表明,基于溶血素基因设计的PCR引物具有良好的特异性,可用于创伤弧菌检测,鳗源创伤弧菌血清型不同于其他来源的创伤弧菌,菌株FJ03-X2的O抗原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可作为创伤弧菌疫苗研发的候选菌株。


辣木嫩梢营养成分测定与分析
《东南园艺 》 2016
摘要:为推广辣木嫩梢,发展菜用型辣木产业,对辣木嫩梢的蛋白质、粗纤维、粗脂肪、维生素C及矿质元素(Ca.K.Mn.Cu.Mg.Fe.Zn.P)含量的进行测定,并与辣木叶片、全脂奶粉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辣木嫩梢蛋白质、维生素C、钾、铜、磷含量高于辣木叶片和全脂奶粉,粗纤维含量低于辣木叶片,粗脂肪、钙含量低于辣木叶片和全脂奶粉;镁、铁、锌的含量介于辣木叶片和全脂奶粉之间。


茶树品种及采摘时期对茶叶铝含量的影响
《茶叶学报 》 2016
摘要:测试分析不同适制乌龙茶品种(系)小至中开面的对夹二、三叶嫩梢茶叶铝含量,分析采摘时期对茶树新梢及茶汤铝含量的影响,阐明不同茶树品种及采摘时期对茶叶铝累积的影响并评价茶叶饮用安全。结果表明,福建省主栽适制乌龙茶品种(系)小至中开面的对夹二、三叶嫩梢茶叶铝含量在445.17~814.51mg·kg~(-1)之间,肉桂、黄玫瑰和紫玫瑰茶树品种茶叶铝含量较高,梅占、金牡丹和佛手茶叶铝含量较低。茶树新梢茶叶铝含量随着生长时间的延长迅速提高,采用指数方程可以很好模拟茶树新梢铝累积与生长时间的关系,控制茶叶采摘时期是控制茶叶铝含量的有效措施;随着新梢生长时间的延长,茶汤铝含量、茶叶铝溶出量及茶叶铝溶出率迅速升高,但日常饮用乌龙茶铝摄入量在安全限量范围内,不会对人体造成伤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