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樱桃番茄养分吸收特征-以"千禧"为例
《农业与技术 》 2020
摘要:以"海茄砧1号"为砧木,"千禧"为接穗,在常规生产栽培下分5个时期,测定各个器官的鲜重、 干物质重以及氮、 磷、 钾、 钙和镁养分积累量并分析嫁接樱桃番茄在整个生育期的养分吸收特征.结果表明:各器官及单株鲜重、 干物质重及养分积累量均呈现"慢—快—慢"的生长规律;84d后进入营养吸收关键期,Ca养分在111~149d阶段进入快速转移阶段;嫁接樱桃番茄平均产量为2417.10kg·667m-2,氮(N)、 磷(P2O5)、钾(K2O)、 钙(CaO)、 镁(MgO)养分需求总量为:16.05kg·667m-2、2.08kg·667m-2、26.62kg·667m-2、11.51kg·667m-2、1.98kg·667m-2,养分需求比例为1:0.12:1.66:0.72:0.13.


抗、感青枯病桑树根际细菌群落结构与多样性
《福建农业学报 》 2020 CSCD
摘要:[目的]通过抗、感青枯病桑树根际土壤细菌群落结构与多样性分析,阐明根际细菌群落与桑树抗、感青枯病的相关性.[方法]采用Illumina MiSeq测序技术对抗青枯病桑树基因型(抗青283×抗青10)和感病基因型(桂桑优62)根际细菌的16S rRNA基因V3-V4区进行扩增,高通量测序后比较分析了其根际细菌群落结构与多样性.[结果]① 抗、感青枯病桑树根际土壤的优势菌门为变形菌门、放线菌门、酸杆菌门、芽单胞菌门和拟杆菌门,优势菌属为MND1、Gaiella、硝化螺菌属、Haliangium和链霉菌属;② 抗、感青枯病桑树根际土壤细菌群落Alpha多样性无显著差异,但经NMDS排序,则可显著区分(stress=0.005<0.05),其中抗性基因型根际土壤中具有重要作用的细菌类群较多,包括:硝化螺旋菌纲、酸杆菌纲、硝化螺旋菌目、索利氏菌目、酸杆菌目、硝化螺旋菌科、酸杆菌目未培养科、索利氏菌科Subgroup 3和Subgroup 2未培养科,而敏感基因型桂桑优62根际重要作用的细菌类群则主要为Ilumatobacteraceae和TRA320 Other两个科.③ 抗、感青枯病桑树根际细菌差异COG类目为763,仅占17.25%.[结论]抗、感青枯病桑树根际土壤细菌群落丰富度和多样性虽无显著差异,但其重要作用的类群显著不同,说明桑树根际土壤细菌群落结构可能与种质对青枯病的抗性具有相关性.本结果将为进一步研究桑树根际微生态特征、筛选有益功能菌株并用于桑青枯病的有效防控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桑树 青枯病 Illumina高通量测序 细菌多样性 群落结构


大豆响应涝害bZIP基因Glyma04g04170的生物信息学分析及互作蛋白预测
《大豆科学 》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bZIP转录因子参与多种非生物胁迫,为研究涝害胁迫下大豆bZIP转录因子的调控作用,本研究对耐涝性极强大豆品种齐黄34进行淹水处理,对处理不同时间根部组织样品进行转录组测序,筛选出1个响应耐涝的差异表达的bZIP转录因子编码基因Glyma04g04170,其qRT-PCR分析结果与转录组测序数据趋势一致,在4个取样时间点都下调表达,证明该转录组数据具有可靠性,Glyma04g04170可能通过负调控的方式参与大豆耐涝应答反应.Glyma04g04170蛋白保守结构域分析发现该蛋白内部含有bZIP保守结构域.蛋白三级结构中存在参与寡聚化作用的亮氨酸拉链保守结构域,同时也包含与特异DNA序列相结合、起核定位信号作用的N-x7-R/K结构.分离鉴定的Glyma04g04170蛋白是一个结合AREB/ABF的bZIP转录因子,预测结果显示,与该蛋白互作的蛋白主要是丝氨酸/苏氨酸残基蛋白磷酸酶.转录组和RT-qPCR数据表明,Glyma02g37090基因在4个取样时间点的表达量都呈显著性差异,处理与对照相比,表达量升高.


木薯种茎劣变的蛋白质组学分析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华南8号(SC8)和南植199(NZ199)种茎为试验材料,分析其在老化0、2、4、6 d的蛋白质表达差异.与老化0 d的种茎相比,老化2、4、6 d的种茎,SC8的差异表达蛋白质总数分别为38、64和68个,上调表达的差异蛋白质数分别为11、18和25个,下调表达的差异蛋白质数分别为27、46和43个;NZ199的差异表达蛋白质总数分别为55、63和84个,上调表达的差异蛋白质数分别为17、23和43个,下调表达的差异蛋白质数分别为38、40和41个.与老化0、2、4 d凝胶相比,老化6 d种茎的凝胶中,SC8、NZ199分别检测到19、36个共有差异蛋白质点,且分别有17、30个被成功匹配;2个品种种茎差异蛋白点功能基本相似,主要涉及分子伴侣、碳水化合物和能量代谢、转移、防御、解毒和抗氧化等相关蛋白质.在成功匹配的差异蛋白质中,D–3–磷酸甘油脱氢酶、磷酸甘油酸激酶、类壳三糖苷酶–1蛋白、苹果酸酶、拟定肉桂醇脱氢酸、1–脱氧–D–木酮糖–5–磷酸还原异构酶等差异蛋白质下调表达;拟定谷胱甘肽硫–转移酶parC、类异黄酮还原酶、病程相关蛋白Bet v I家族、热激蛋白、GPN60蛋白、α–淀粉酶、ATP合成酶β亚基和烯醇化酶等差异蛋白质上调表达.差异表达蛋白质主要参与对氧化应激反应、毒素分解、谷胱甘肽代谢、蛋白质折叠和糖酵解等生物过程,分布于线粒体、叶绿体、溶质、细胞质、细胞壁等位置,主要发挥结合功能、催化活性和氧化还原功能.


木薯叶片和块根中氰苷的快速提取
《现代农业科技 》 2020
摘要:木薯块根中氰苷的含量决定其食用品质,选育低氰苷品种是木薯食用化发展的重要课题.为此,探索了一种快速高效提取木薯叶片和块根中氰苷的方法.利用该方法对3个不同品种的木薯叶片和块根提取氰苷,并用液相色谱-质谱法测定其氰苷含量.结果表明,木薯叶片和块根均含有亚麻苦苷和百脉根苷2种氰苷,以亚麻苦苷为主要类型;3个品种木薯叶片氰苷含量均远大于块根中氰苷含量;不同木薯间氰苷含量有很大差异,野生木薯氰苷含量要大于栽培品种.文中提出的木薯氰苷的提取方法所需时间短,节约劳力、材料用量少,可作为木薯食用品种选育中氰苷含量鉴定的有效方法.
关键词: 木薯 氰苷 氢氰酸 叶片 块根 亚麻苦苷 百脉根苷 提取方法


太阳能自控多方式诱虫灯对槟榔害虫的诱捕效果评价
《热带作物学报 》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研究对太阳能自控多方式诱虫灯诱捕槟榔害虫的效果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经过240 d,诱虫灯共诱捕害虫255 924头,共计8个目、26科、46种昆虫,其中鳞翅目害虫达到64.33%;诱虫灯诱虫数量、重量在8-11月增加,12-2月减少,3月后再增加,其诱虫数量变化与当地虫害发生规律相一致,且益虫仅占总虫量的0.80%;灯控区槟榔受虫害等级比非灯控区少1~3个等级,虫害发生等级控制在++以内.灯控区坐果率在开花结果初期、收获期明显高于非灯控区,明显降低落果率,单株产量达到10.96 kg,比非灯控区提高36.61%.因此,该型诱虫灯在槟榔园使用具有诱虫谱广,诱杀作用强的特点,可大幅减少虫害发生,提高坐果率,增加产量.


鸡屎藤提取物对0~4周龄定安鹅免疫功能的影响
《饲料研究 》 2020 北大核心
摘要:选取240只1日龄定安鹅,随机分为4组,每组设3个重复。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组在基础饲粮中添加分别相当于原药材0.5%、1.0%和2.0%的鸡屎藤提取物。试验周期28 d。结果表明,1.0%添加量为最佳比例,定安鹅雏鹅平均日增重和料重比显著提高(P<0.05);IgA、IgG、补体C_3、CD_8、CD_4/CD_8、以及ANAE也显著增加(P<0.05);补体C_4和CD_4极显著增加(P<0.01)。研究为探索中草药添加剂在鹅养殖中的应用提供基础数据。


中国普通野生稻重要农艺性状的遗传多样性研究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普通野生稻(Oryza rufipogon Griff.)是水稻(O.sativa L.)的野生近缘种,是水稻遗传改良的重要资源.本研究以覆盖除云南外的中国普通野生稻分布区的1777份种质资源为对象,进行抽穗期、花药长度、粒长、粒宽和粒重5个重要农艺性状的遗传多样性、主成分和方差分析.结果 表明,中国普通野生稻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抽穗期、花药长度、粒长、粒宽和粒重的变异系数分别是6.36%、17.10%、7.32%、8.86%和15.90%,多样性指数分别是1.30、1.47、1.45、1.39和1.33.主成分分析表明第1和第2主成分主要与产量性状有关,累计贡献率达到83.31%;第3主成分主要与抽穗期有关,前3个主成分的累积贡献率约为95.46%.主成分分析结合聚类分析,发现普通野生稻群体可以分成3个类群,类群1主要来自江西和湖南,类群2主要来自于广西和广东大部分区域和福建,类群3主要来自于海南和广东南部区域的湛江市,样品的聚类关系和地理位置成正相关.以地理群为因素对5个重要农艺性状进行方差分析,结果显示花药长度、抽穗期和粒长变异在不同地理群间的变异占总变异的比例分别为69.09%、57.98%和77.56%,而粒宽变异所占比例为6.20%,花药长度、抽穗期和粒长变异在普通野生稻地理群间差异起决定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