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沸石包膜尿素肥料养分释放特征及其对大豆生物效应的影响
《黑龙江农业科学 》 2024
摘要:为研究沸石包膜尿素肥料的缓释机理,提高氮肥利用率,以普通尿素为肥芯,沸石矿物为包膜材料,聚羧甲基纤维素钠为粘结剂,配制出两种沸石包膜尿素肥料,采用室内与田间试验相结合,设置4个土壤肥料养分处理,室内通过淋溶试验研究肥料的缓释性能;田间试验研究沸石包膜尿素施入土壤后,对大豆生物效应和农学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土壤中施用10%沸石包膜尿素,总氮、硝态氮和铵态氮淋溶浓度积累量较普通尿素分别减少10.52%、1.64%和46.22%;在土壤中施用20%沸石包膜尿素肥料,总氮、铵态氮和硝态氮浓度积累量较普通尿素分别减少19.83%、18.97%和23.22%.施用沸石包膜尿素能够促进大豆生长,其中施用20%沸石包膜尿素,在减少氮肥20%的情况下,大豆产量和农学效率较优化施肥处理显著提高,说明(施用)利用沸石进行包膜,会减少尿素氮淋溶,延长尿素肥效.


壳寡糖对羽衣甘蓝芽苗硫代葡萄糖苷及抗氧化活性的影响
《华北农学报 》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究壳寡糖(COS)对羽衣甘蓝芽苗生长的影响,为芽苗生产上壳寡糖的合理施用提供参考,以京羽一号为试验材料,在种子发芽后施用不同质量浓度COS(25,50,75,100 mg/L)溶液,观察壳寡糖对羽衣甘蓝芽苗生长指标、硫代葡萄糖苷(简称硫苷)含量及抗氧化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75 mg/L COS处理的羽衣甘蓝芽苗总酚、总黄酮、总硫苷质量以及黑芥子酶活性和DPPH自由基清除率呈现上升趋势,且与对照差异显著,较对照分别增加25.99%,17.99%,29.68%,141.88%和2.51%;100 mg/L COS处理的羽衣甘蓝芽苗的产量及总酚、总黄酮、钠和硼含量及黑芥子酶活性也得到了相应提升,且与对照差异显著,较对照分别增加了15.21%,21.29%,22.47%,15.97%,32.63%,97.71%.经相关性分析,可以得出芽苗的产量与类胡萝卜素、总酚、总黄酮含量及DPPH自由基清除率均呈显著正相关关系.综上可得,经壳寡糖处理后可提高羽衣甘蓝芽苗的产量,提升芽苗的营养品质和抗氧化能力,增加芽苗的食用价值.


不同处理对鲜食枣新品种"云密"坐果率的影响
《安徽农业科学 》 2024
摘要:以北京地区选育的新鲜食用枣品种“云密”为试材,在盛花期采用主干环剥、喷施赤霉素、主干环剥+喷施赤霉素等多种处理方法,研究其对坐果率、生长结果及果实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不同浓度的赤霉素处理对坐果率的影响呈现反向结果,而环剥宽度的递减可提高坐果率,但反之可增加果实单果重。主干环剥+喷施赤霉素处理不仅可以提高果实质量,还可增大果形指数,改善外观指标,并提高坐果率。因此,采用2 mm+10 mg/L主干环剥+喷施赤霉素的处理是提高“云密”枣果产量及品质的有效方法。


基于VSURF-CA的小麦条锈病高光谱病情指数估测模型
《中国农业科学 》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条锈病对小麦生长和产量造成严重威胁,为确保有效防控,精准监测尤为关键.利用遥感技术构建小麦条锈病估测模型,能快速、准确地估测病情指数(DI),为精准防控提供技术支持.[方法]利用ASD光谱仪获取小麦不同生育期(抽穗期、灌浆期和成熟期)高光谱数据,采用随机森林变量选择(VSURF)方法结合相关性分析(CA)对原始光谱(OR)和一阶微分光谱(FD)进行特征波段筛选.使用随机森林(RF)对比不同数据集的特征波段建模结果,确定模型效果最佳的特征集.随后借助偏最小二乘回归(PLSR)、极致梯度提升(XGBoost)以及反向传播神经网络(BPNN),对比特征集在不同算法中的建模效果.通过对比建模效果,确定针对全生育期小麦条锈病病情指数的最佳估测模型.为了验证特征集在不同生育期中的效果,利用特征集在3个生育期重新构建模型,并对比模型效果.[结果]对不同数据集进行特征筛选,并使用RF构建条锈病DI估测模型,通过比较模型效果,确定VSURF-CA-FD特征集(绿光范围的537 nm以及近红外范围的821 和846 nm)在RF模型中的估测效果最好.采用RF算法构建的模型表现出优异的精度,R 2 为 0.89,RMSE为 12.34.这些特征波段在其他算法构建的模型中也展现出良好的精度:XGBoost模型的R 2 为 0.87,RMSE为 13.15;BPNN模型的R 2为 0.84,RMSE为15.19;PLSR模型的R 2 为0.69,RMSE为20.92.使用不同生育期的冠层微分高光谱数据进行验证,利用VSURF-CA-FD特征集构建RF模型,对比模型发现在小麦生长的早期(抽穗期)R 2 为 0.54,RMSE为 1.29,NRMSE为 0.21,能满足估测病害的要求;小麦生长的中期(灌浆期),模型的R 2 表现较好,R 2 为0.66,RMSE为12.24,NRMSE为0.21;小麦生长晚期(成熟期),模型效果好于前两个时期,R 2 为0.75,RMSE为10.77,NRMSE为0.15.[结论]使用VSURF-CA方法筛选出的特征波段,能构建出对小麦条锈病病情指数具有出色估测效果的RF模型.研究结果可为预测早期和中期条锈病病情指数提供有价值的思路和方法.
关键词: 高光谱估测模型 小麦条锈病 病情指数 VSURF 特征选择


施氮量对二系杂交小麦品质的影响
《作物杂志 》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研究不同施氮水平对杂交小麦品质的影响,选择4个小麦杂交组合和1个常规品种,设置4个氮肥水平,在北京市农林科学院顺义小麦基地进行大田试验。结果表明,组合(品种)间各品质性状均存在极显著差异;氮肥水平对籽粒容重、蛋白质含量、面筋指数、硬度、湿面筋含量、形成时间和稳定时间均有影响,其中对容重、面筋指数和蛋白质含量的影响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但组合(品种)间各性状受施氮水平影响程度不尽相同;出粉率和吸水率受施氮水平影响很小。减少施氮量处理下,常规品种京冬17的蛋白质含量、湿面筋含量和稳定时间显著下降,面筋指数显著增加;BH3768的蛋白质含量、湿面筋含量和稳定时间呈下降趋势;京麦21、BH3606和BH9613的容重显著增加;京麦21的面筋指数显著增加,形成时间显著降低,处理间蛋白质含量和湿面筋含量无显著差异;BH3606的籽粒硬度、蛋白质含量和湿面筋含量呈下降趋势;BH9613在各处理中蛋白质含量、湿面筋含量和面筋指数无显著差异,但形成时间和稳定时间呈明显上升趋势。京麦21和BH9613的蛋白质和湿面筋含量不受施氮水平影响,BH9613的面团形成和稳定时间随氮肥减施呈增加趋势,不同于其他组合(品种)。
关键词: 施氮量 二系杂交小麦 磨粉品质 蛋白质含量 面团品质


基于DEA-Malmquist模型的散养奶牛效率评价及对策研究
《中国乳品工业 》 2024 北大核心
摘要:文章在国内奶牛规模化养殖的背景下,针对现有散养奶牛的个别省份进行效率评价,为今后发展提供理论依据.基于2012~2021年散养奶牛的相关数据,采用DEA-Malmquist模型对散养奶牛效率进行了测算.结果表明,散养奶牛整体效率未达到DEA有效,主要原因取决于规模效率,仅2016~2017年、2017~2018年时间段内,散养奶牛效率有所提高,其余时间段均降低,尤其2018~2020年时间段内快速降低;2012~2021年期间山西和新疆散养奶牛效率提高,吉林、湖南、陕西散养奶牛效率降低.依据研究结果,实施差异化的发展策略和注重散户养殖人员的技术培训是散养奶牛今后发展的路径选择.
关键词: 散养奶牛 DEA-Malmquist模型 效率评价 对策研究


阿维链霉菌中ECF-Sig25的调控通路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ECF-Sigma因子和双组份调控系统连锁调控在细菌适应不同的生存环境和压力条件中起着重要作用。为研究阿维链霉菌中的ECF-sig25基因,通过孢子点接试验检测Sig25对胁迫的响应,通过平板划线分析其对形态分化的影响,通过生物信息学、RT-qPCR等验证Sig25的靶基因,以探索Sig25的调控通路。结果显示,ECF-sig25基因上游存在1个双组份调控系统基因smrAB;且上游调控元件SmrA的磷酸化严格依赖于SmrB。压力胁迫试验显示,Sig25响应碱、渗透压、去污剂和热激胁迫,不响应氧化、酸和EDTA胁迫。生物信息学预测、RT-qPCR和EMSA(electrophoreticmobilityshiftassay)揭示,Sig25直接调控whiG、SAV3434、SAV4621、SAV5010、SAV6537、SAV7165、gdhA1、glnA2和amtB1基因的转录,这些基因分别参与形态分化、甲基供给、DNA复制、信号传导、次级代谢和氮代谢等生理过程。平板划线结果显示,缺失sig25不影响阿维链霉菌的形态分化。
关键词: 阿维链霉菌 ECF-Sigma因子 Sig25 双组份调控系统 SmrAB


新形势下农业科研单位科研档案的精准管理对策
《办公室业务 》 2024
摘要:科研档案是农业科研单位在实施科研项目过程中产生的成果和资源,科研档案的收集、整理、验收等环节是保证科研档案完整性的重要举措。文章首先介绍了农业科研档案的特点和价值,对农业科研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进行简要分析,从科研档案原始记录管理、科研人员归档意识、管理队伍建设、档案开发利用及加大宣传力度等方面提出建议,并进一步分析了科研档案信息化建设的意义和实施措施,为推进农业科研单位科研档案的精准管理提供参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