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灰葡萄孢霉对不同葡萄品种致病力差异的检测和分析
《西北农业学报 》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探明适合中国葡萄灰霉病菌致病力检测的方法以及合适的待测葡萄品种,采用菌丝块接种法和改良的保湿培养法,分别测定3个不同致病力类型的灰葡萄孢霉(Botrytis cinerea)菌株SDXL7-1、SDLK1-1、LNXCetz6-1对红提、青提、巨峰、紫奶、玫瑰香5个葡萄品种的致病力,并进行差异分析。结果表明,供试菌株均可引起5种葡萄发病,但致病力不同的菌株所致的平均病斑面积有明显差异,同一菌株在不同葡萄品种上的平均病斑面积也有明显差异。其中,巨峰和青提对灰葡萄孢霉具有较强抗性,红提和玫瑰香对3个灰葡萄孢霉菌株普遍易感,紫奶对菌株LNXCetz6-1具有较强抗性,但对另外两个菌株易感。试验结果为系统和全面地研究中国灰葡萄孢霉菌株的致病力分化提供重要依据。


马蔺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的ISSR分析
《华北农学报 》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应用ISSR分子标记技术,对收集自我国北方4省区的20份马蔺种质材料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显示,利用筛选出的多态性强、重复性好的14条ISSR引物,共扩增出303条带,其中241条带呈多态性,多态性位点百分率为77.29%。遗传相似系数(GS)为0.340 2~0.824 7,分布幅度较广,遗传多样性丰富。利用非加权算术平均法(UPGMA)进行聚类,当GS为0.587 6时,可将20份马蔺种质材料划分为3个类群。主成分分析(PCA)的结果与UPGMA聚类分析结果一致,表明20份马蔺种质材料的遗传距离与其野生分布的地理距离存在较密切相关关系。


基于可见/近红外光谱谱区有效波长的梨品种鉴别
《农业机械学报 》 2013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基于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LS-SVM)建模方法,提出应用梨在可见/近红外光谱谱区的有效波长(EW)进行其品种鉴别的新方法。用210个样本作为建模定标集,30个样本进行预测。根据偏最小二乘法分析载荷图和回归系数图选择鉴别梨品种的有效波长,并建立EW与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相结合的EW-LS-SVM模型,同时与应用逆反馈人工神经网络(BP-ANN)建立的EW-BP-ANN模型进行判别准确率的比较。结果表明,应用LS-SVM和BP-ANN建立的模型对建模样本和预测集样本的判别准确率分别为100%和93.3%。研究表明,应用EW-LS-SVM模型进行梨品种鉴别是可行的。
关键词: 梨 品种鉴别 可见/近红外光谱 有效波长 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


基于RAPD分子标记芹菜品种亲缘关系分析研究
《安徽农业科学 》 2013 北大核心
摘要:[目的]研究RAPD分子标记芹菜品种亲缘关系分析方法。[方法]以来自中国不同地区40种不同品种的芹菜为试材,对RAPD技术在鉴定芹菜品种中的科学性进行验证与分析。[结果]13种不同长度引物扩增的不同品种芹菜DNA的谱带清晰度以及数量等有明显区别,在相似系数为0.61时,可将所有测试芹菜品种划分为4类。[结论]RAPD技术是适用于分析芹菜品种亲缘关系的简易与理想的DNA分子标记技术,能很好的区分芹菜品种间亲缘关系的远近。
关键词: 芹菜(Apium graveolens L.) RAPD 亲缘关系


葡萄劣变过程中挥发性物质的FTIR光谱分析
《化学学报 》 2013 SC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葡萄在运输和贮藏过程中极易发生变质,对葡萄劣变进行预警可有效降低大规模腐败的风险.研究了葡萄在劣变过程中所产生挥发性物质的FTIR光谱特性.实验证明了葡萄劣变中挥发性物质的主要成分为乙酸乙酯、乙醇、二氧化碳和水汽.通过光谱定量化分析研究挥发性物质在劣变中的变化规律,发现葡萄在劣变开始发生时的气体释放速率会发生阶跃性变化.论文采用主成分分析法(PCA)对挥发性物质的红外光谱进行了分类,可以准确地区分未变质、轻度变质和重度变质的葡萄.论文的结论说明挥发性物质的FTIR光谱分析可以有效鉴别贮藏中葡萄的劣变程度.而且由于挥发性气体在葡萄劣变中的阶跃变化性质,使这种鉴别方法具有不易受葡萄数量、存放方式影响的优点.论文的研究为葡萄劣变监测设备研制提供了理论和技术基础.
关键词: 葡萄劣变 挥发性物质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 主成分分析 分类


4种薰衣草属植物抗旱性综合评价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负水头供水控水装置控制盆土体积含水量,对轻度、中度和重度干旱胁迫0、10、20、30 d和40 d后4种薰衣草属植物叶片相对含水量(RWC)、丙二醛(MDA)、可溶性糖(SSC)、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AT)5个抗旱生理指标的变化规律开展研究,旨在对其抗旱性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随干旱胁迫强度和时间的增加,4种薰衣草的RWC均呈下降趋势,且轻度干旱胁迫的RWC显著高于中度和重度干旱胁迫(P<0.05),其中,干旱发生至重度胁迫时,普罗旺斯薰衣草的RWC最高,为56.56%,孟士德薰衣草仅为39.02%;而MDA和SSC则呈上升趋势,且随胁迫程度的增强而增加,其中,胁迫至40 d时,普罗旺斯薰衣草的MDA较0 d(CK)各处理水平增加幅度达118.67%,而其SSC含量显著高于其它3种薰衣草。4种薰衣草的SOD和CAT活性呈先升后降的变化趋势,均于胁迫至20 d时达到最高值,且轻度干旱胁迫下的SOD和CAT活性高于中度和重度胁迫,其中,孟士德薰衣草的SOD和CAT活性最低。根据模糊数学隶属函数法综合评价分析得出,4种薰衣草抗旱性强弱依次为:狭叶薰衣草>普罗旺斯薰衣草>蝴蝶薰衣草>孟士德薰衣草。
关键词: 薰衣草 抗旱性 叶片相对含水量 丙二醛 可溶性糖 超氧化物歧化酶 过氧化氢酶


黄瓜茎维管束图像分割与三维可视化技术研究
《农机化研究 》 2013 北大核心
摘要:植物维管束在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针对黄瓜茎序列图像的特点提出了基于区域生长的分割框架,并结合步进立方体和合成体绘制方法实现了黄瓜茎维管束的三维可视化。结果表明,该方法准确分割出黄瓜茎维管束并实现其几何属性的测量和分析,有利于深入研究维管束的结构与功能关系。


婴儿产生意识的神经标记
《农业生物技术学报 》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近期的研究表明,1岁的小孩已经表现出了令人印象深刻的意识行为。例如,7个月大的孩子就可以通过眨眼睛来观察大人们的行为,12个月大的孩子就可以在大脑中对某些画面形成基本的印象。考虑到这些复杂的行为,人们分析婴儿可能已经形成了一定的意识,并且他们还具有反应他们意识行为的能力。但是,研究婴儿的这种意识行为还存在很大的困难,主要是因为婴儿不能报告他们的想法。


旋纹潜蛾的生物学及综合防治
《昆虫学报 》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旋纹潜蛾Leucoptera malifoliella(Costa)是苹果和梨上一种偶发性害虫。本文依据文献和我们的研究,综述了旋纹潜蛾的分布与危害、寄主植物、形态、习性、天敌和防治技术。旋纹潜蛾在北京1年4代,越冬代成虫在苹果花蕾露红期时开始羽化,可持续1个多月,盛期发生在苹果的花期。幼虫分为3个龄期,其各龄的平均头壳宽度分别为0.23,0.33和0.44 mm。2011年旋纹潜蛾在北京昌平王家园果园大发生。2011年春天在该果园用性诱剂引诱到大量的旋纹夜蛾成虫,第1代的卵量很低,且当年的种群数量一直很低,可能的原因是越冬期的干旱影响了蛹的活力,从而影响成虫的产卵量。在防治上,以保护寄生蜂为主,可人工清除越冬蛹,大发生时在卵盛期用灭幼脲喷雾防治。本文还提供了该虫为害状、成虫、卵、幼虫、茧和部分天敌的彩色图片。
关键词: 旋纹潜蛾 形态特征 生物学 幼虫龄期 寄生蜂 防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