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根癌农杆菌介导转录因子CBF1基因对菊花的转化
《西北农业学报 》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利用根癌农杆菌介导法对菊花品种'小金黄'叶片进行遗传转化,研究影响菊花转化的若干因素,建立一套高效的遗传转化体系。结果表明:2 d的预培养,OD600值约为0.5的农杆菌菌液添加50 mg/L AS,侵染时间3 min,2 d的共培养,从分化培养基获得的抗性芽在生根培养基MS+0.4 mg/L NAA+10 mg/L Km+100 mg/L Cef上进行延迟筛选,有利于获得较高的转化效率。PCR检测表明,CBF1基因已整合到菊花基因组中,共获得18株转基因植株,在抗性株系中PCR阳性率为36.7%。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14份新麦草种质材料苗期抗旱性差异
《中国草地学报 》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温室模拟干旱胁迫-复水方法,对14份新麦草种质材料苗期的叶片相对含水量、叶绿素的SPAD值、相对电导率、丙二醛和脯氨酸含量等5个抗旱生理指标进行了测定,综合评价其抗旱性能。采用欧氏距离法进行聚类分析,将14份新麦草种质材料的抗旱性划分为3个级别,相对抗旱的材料包括XMC01、XMC06、XMC10、XMC11,中度抗旱的包括XMC02、XMC04、XMC08、XMC09、XMC12、XMC13,相对敏感的包括XMC03、XMC05、XMC07、XMC14。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氮素对日光温室独本菊‘神马’外观品质影响的模拟
《中国农业科学 》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定量研究氮素对日光温室独本菊外观品质的影响,为温室切花菊氮肥管理提供决策依据。【方法】以温室独本菊品种‘神马’(Dendranthema morifolium‘Shenma’)为材料,根据不同定植期、不同氮素处理的试验资料,以生理辐热积为发育尺度,以现蕾期叶片累积氮含量为植株氮素特征指标,定量分析氮素对独本菊品质指标(株高、茎粗、叶片数、花头直径、花颈长)动态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建立氮素对日光温室独本菊外观品质影响的模拟模型,并用独立的试验资料对模型进行检验。【结果】在试验的土壤当季供氮量范围内,叶片累积氮含量对株高和叶片数的影响不显著。模型对株高、茎粗、叶片数、花头直径和花颈长的预测精度较高,模拟值与实测值基于1﹕1线的决定系数(R2)分别为0.99、0.96、0.96、0.97和0.98,相对预测误差(RSE)分别为5.25%、3.04%、8.9%、10.92%和9.22%。【结论】本研究建立的模型可以为日光温室中秋菊品种‘神马’生产中的氮素管理提供理论依据和决策支持。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磷水平土壤接种丛枝菌根真菌对植物生长和养分吸收的影响
《生态学报 》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不同磷水平土壤接种丛枝菌根真菌Glomus mosseae对三叶草(Clover)和黑麦草(Ryegrass)生长、P浓度及N∶P比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Glomus mosseae显著提高了三叶草中P浓度和生物量,降低了植株N∶P比,对黑麦草植株P含量、生物量及N∶P比没有显著影响;在不同磷水平土壤中,接种处理对单种时三叶草中P含量的影响程度不同,以中磷和高磷水平下的影响较显著,这表明Glomus mosseae对三叶草的菌根效应在不同磷水平下并不相同;另外,两种植物混合种植情况下,黑麦草的竞争能力高于三叶草,使得其P浓度和生物量都显著高于三叶草,而接种Glomus mosseae增加了混种中三叶草的生物量和P浓度,降低了黑麦草的生物量,表明Glomus mosseae能提高混种中三叶草的竞争能力,从而改变群落中物种的竞争关系。此外,在一定磷水平下,菌根真菌的存在降低了三叶草中N∶P比,这会改变三叶草的受限制方式,由受P元素限制变为受N元素限制。
关键词: 丛枝菌根真菌Glomus mosseae 磷 三叶草 黑麦草 N∶P比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牛早期胚胎性别鉴定快速PCR方法的研究
《华北农学报 》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根据公牛Y-染色体特异重复序列和公母牛共有的DNA序列,设计并合成PCR引物用于牛或牛胚胎性别鉴定,通过PCR反应对公母牛静脉血及牛胚胎进行性别鉴定,结果表明,母牛只能扩增出250 bp的内标基因片段,而公牛能同时扩增出131 bp的Y-染色体特异性基因片段和250 bp的内标基因片段。静脉血样与实际性别的符合率为100%;4~10个胚胎细胞的扩增也出现和静脉血相同的特异条带。这表明该检测方法准确、简便,具有较高的灵敏性和稳定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葡萄器官发生途径再生不定芽的遗传稳定性
《分子植物育种 》 2009 CSCD
摘要:DNA分子标记检测再生植株的遗传稳定性是一种可靠的研究手段。用15对SSR引物对器官发生途径获得的66个葡萄叶柄、茎段和叶盘不定芽再生株系和母株材料进行PCR扩增,均获得扩增产物。在15对引物中有13对引物扩增出与母株同样的产物。而引物对VMC8B5和引物对VVMD27却出现不同条带(变异)。出现变异的一个是叶柄不定芽再生株系,另一个是茎段不定芽再生株系而且均是通过愈伤组织获得的不定芽株系,而叶盘没有检测到变异,同时所有直接再生不定芽的株系均没有检测到变异,供试材料的变异频率为3%。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可追溯系统的农产品生产企业质量安全信用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主导性、定性与定量相结合为指导原则,从政府监管角度出发,构建一种农产品生产企业质量安全信用评价指标体系,该体系包括:2层评价因素集即第一层为包括企业资质、质量检测、产品追溯、消费者反馈4个因素的主因素层,第二层包括14个因子;采用层次分析法,通过两两比较的方式确定层次中诸要素的相对重要性,再转为对各元素的整体权重进行排序判断,最后确立各元素的权重。该指标体系的建立为进行质量安全信用评价提供了理论方法和技术手段。
关键词: 质量安全信用 可追溯系统 指标体系 农产品 层次分析法(AHP)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Wolbachia共生对丽蚜小蜂生殖和适应性的影响
《植物保护学报 》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喂食含有盐酸四环素的蜂蜜水抑制丽蚜小蜂体内Wolbachia的活性,并研究以烟粉虱为寄主时Wolbachia内共生菌对丽蚜小蜂生殖力、寿命和后代性别的影响。结果表明:抗生素处理后丽蚜小蜂产生雄性后代,雄性后代所占比例与抗生素浓度呈显著正相关(r=0.322,P<0.01)。在1mg/mL抗生素浓度下丽蚜小蜂产生的寄生蛹数(黑蛹数)为68.1±8.9,较对照的49.1±4.5显著增加;而雌成蜂寿命与对照无显著差异(抗生素处理15.56±1.55,对照12.50±0.88),且从第4天开始产生的后代全部为雄性。说明Wolbachia的共生对丽蚜小蜂的生殖力具有一定的负面影响,Wolba-chia调控宿主生殖的强度与其密度有关。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