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土壤中戊菌唑残留的分析方法
《农药 》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针对土壤中杀菌剂戊菌唑残留的检测,建立具有经济、环保等特点的快速可靠的分析方法。[方法]建立2种分析方法:柱色谱-超高效液相色谱法(CC-UPLC)和浊点萃取-超高效液相色谱法(CPE-UPLC)。[结果]经CC-UPLC和CPE-UPLC法处理,土壤样品戊菌唑的平均添加回收率分别为89.7%~102.4%、90.6%~94.8%;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1.7%~6.1%、1.7%~3.0%;最低检出限分别为2.0、0.8滋g/kg。[结论]2种方法均能满足农药残留检测的要求,与CC-UPLC法相比,CPE-UPLC具有更好的准确度及灵敏度,符合绿色化学的发展趋势,是一种值得推荐的检测方法。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遮光与定植方式对地胆草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中药材 》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了解地胆草在不同光照条件下的生长与产量表现,为地胆草的人工种植提供参考。方法:以全光照的露地栽培为对照,对遮光率分别为42%、50%、60%、69%、85%的遮光处理下穴播、苗植两种方式种植的地胆草生长状况及产量进行了研究。结果:适度遮光促进地胆草株高、叶片数、根系长度的增加并提高根冠比;随遮光率的增加,地胆草由定植到抽薹盛期、开花盛期所需时间减少;单位面积地胆草种子产量、全草产量、根头产量均为全光照的最高,并随遮光率增加而下降,各处理单位面积种子产量在8.46~31.10 kg/667 m2之间,全草干品产量在327.28~800.95 kg/667 m2之间,根头干品产量在30.65~70.72 kg/667 m2之间。结论:地胆草对光照的适应能力较强,属偏喜阳,但可耐受较大程度的荫蔽;人工种植地胆草以穴播方式为好,在热带经济林下间种建议荫蔽度不超过60%为宜。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柳叶拟沉香所产沉香的化学成分研究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ODS、硅胶、Sephadex LH-20等柱色谱技术从瑞香科(Thymelaeaceae)拟沉香属(Gyrinops)植物柳叶拟沉香(Gyrinops salicifolia Ridl)根部所产沉香中分离得到8个2-(2-苯乙基)色酮类化合物,运用波谱学方法解析鉴定为:2-(2-苯乙基)色酮(1)、5,8-二羟基-2-(2-苯乙基)色酮(2)、5,8-二羟基-2-[2-(4-甲氧基苯)乙基]色酮(3)、6,8-二羟基-2-(2-苯乙基)色酮(4)、6-羟基-7-甲氧基-2-[2-(4-羟基苯)乙基]色酮(5)、6-甲氧基-7-羟基-2-[2-(3-羟基-4-甲氧基苯)乙基]色酮(6)、6-羟基-7-甲氧基-2-[2-(3-羟基-4-甲氧基苯)乙基]色酮(7)和6-羟基-2-[2-(3-甲氧基-4-羟基苯)乙基]色酮(8)。以上化合物均为首次从拟沉香属植物所产沉香中分离得到。采用Elman比色法对全部化合物进行活性测试,结果表明化合物2~4、7对乙酰胆碱酯酶具有一定的抑制活性。
关键词: 柳叶拟沉香 化学成分 2-(2-苯乙基)色酮 乙酰胆碱酯酶抑制活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铝和镉污染对砖红壤土壤微生物及土壤呼吸的影响
《热带作物学报 》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室内模拟土壤盆栽试验,研究铝、镉对砖红壤土壤微生物及土壤呼吸的影响。结果表明:铝和镉对土壤生化过程有不同的效应。铝浓度≤100 mg/kg和≤50 mg/kg分别对细菌和放线菌有一定促进作用,高浓度则产生抑制作用,土壤真菌数量随土壤铝浓度的增加而逐渐减少。而镉对土壤微生物及土壤呼吸作用的影响比铝小。镉对细菌生长影响波动幅度大,镉浓度在5~100 mg/kg时,对真菌生长有促进作用,而抑制放线菌的生长。铝对土壤呼吸作用抑制效果随铝处理浓度增加而增加,而不同镉处理浓度对土壤呼吸作用影响较铝的作用小。铝镉复合污染对土壤细菌和真菌的影响表现出协同效应,对土壤放线菌的影响表现出拮抗效应。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需引起警惕的棕榈科植物入侵害虫—椰子织蛾
《植物保护 》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椰子织蛾是为害棕榈科植物的重要食叶害虫之一,2013年8月在我国海南首次发现。本文报道了该害虫各发育阶段的外部形态、COⅠ/cox1测序和比对的分子鉴定结果、寄主及为害情况。序列比对显示,目标样本430bp的cox1序列与NCBI中已提交的Opisina arenosella的线粒体COⅠ条形码序列覆盖率为100%,一致性达99.8%,表明分子遗传数据支持形态鉴定结果。调查发现,椰子织蛾寄主主要为椰子、王棕和林刺葵,已在海南9个市县发生,局部地区为害严重。椰子织蛾已在海南定殖、扩散,并形成经济和景观危害,其入侵将对我国南方热带、亚热带地区棕榈科植物的安全生产和生态环境构成重大威胁,需提高警惕,加强检疫,防止其扩散蔓延,并开展防治研究。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香蕉枯萎病田间分布型及病原菌在植株上的分布
《生态学报 》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讨香蕉枯萎病大田病株及其体内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porum f.sp.cubense)的分布情况,首先对大田病株的发病情况进行调查,通过分布频次检验、聚集指标测定、Taylor幂法则、Iwao m*-m模型等对田间病株的空间分布型进行研究,在此基础上,检验聚集均数λ,分析其聚集原因。同时,在香蕉植株不同部位取样,检测病原菌在植株体内的分布情况。结果表明:香蕉枯萎病大田病株的理论分布符合聚集类型,各项聚集度指标均满足C>1、I>0、m*/m>1、CA>0、K>0。大田病株的空间图式也趋于聚集分布,聚集程度随着种群密度升高而升高,病株间互相吸引,以病株群为单元在蕉地分布均匀,其相对聚集度随种群密度变化的速率为(11.0962+0.1752)m,密度越高,相对聚集度随密度变化速率越大。这种聚集分布是环境作用导致。建立最适理论抽样数模型后,根据一定置信水平下的允许误差值可估测相应发病情况时所配套的最适理论抽样数,且随着病情加重,配套抽样数随之减少。在进行序贯抽样时,假如累计病情等级高于判据上限即可视为防治蕉地,若累计病情等级低于判据下限可视为安全蕉地,如果累计病情等级在判据上限和下限之间,需增加抽样量,但可以理论抽样模型中的最大抽样量终止抽样。最适宜的抽样方法为棋盘式取样法和单、双对角线取样法。此外,枯萎病菌在香蕉植株体内的分布因样地发病程度和植株部位不同而有显著差异,植株球茎的平均含菌量显著高于其它部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钙元素对冬季迟缓期的艾纳香生物量和有效成分含量的影响
《热带作物学报 》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一年生艾纳香种子苗为实验材料,用一水合氯化钙提供钙元素,在冬季艾纳香生长迟缓期进行3次施肥,测定艾纳香的株高、地径、叶长和叶宽等生长指标以及生物量。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艾纳香不同部位中总黄酮的相对含量,并计算总黄酮的绝对含量;采用GC测定艾纳香叶片中l-龙脑的相对含量,并计算l-龙脑的绝对含量。结果表明:钙元素极显著增加了冬季生长迟缓期的艾纳香叶、茎和根生物量,其中5 g/L钙处理组的艾纳香叶生物量极显著高于其他3个处理组,10、15 g/L钙处理下的叶生物量极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CK),分别是对照的3.03倍和2.65倍。钙元素的施加抑制了艾纳香不同部位总黄酮相对含量的积累,然而显著增加了总黄酮绝对含量。5 g/L钙处理组的l-龙脑相对含量和绝对含量最高,分别为0.22%和0.22 g,与10、15 g/L钙和CK组相比,分别增加了37.50%、22.22%、37.50%和100%、100%、450%。在冬季艾纳香生长迟缓期施加钙元素可以显著促进艾纳香叶、茎和根生物量的积累,提高总黄酮和l-龙脑的绝对含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农药助剂及其降解产物壬基酚在生姜及土壤中的残留检测
《农药 》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了解新型醇醚磷酸酯助剂在环境中的残留降解性。[方法]采用硫氰酸钴法和液相色谱法分别检测施用新型助剂和传统助剂配制农药后的生姜及其土壤中乙氧基型表面活性剂和壬基酚的残留量。[结果]施用新型助剂配制农药后的生姜样品中乙氧基型表面活性剂的残留量分别为266.323、203.541、175.917 mg/kg,土壤样品的残留量分别为109.551、109.551、87.079 mg/kg,均低于施用传统助剂配制农药后的生姜和土壤样品;施用新型助剂配制农药后土壤和生姜样品中均未检出壬基酚。[结论]新型醇醚磷酸酯型助剂的降解性能及其对环境的安全性均优于传统助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