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碘代丙炔基丁基氨基甲酸酯复配制剂用于橡胶木防霉防蓝变效果检测
《木材工业 》 2015 北大核心
摘要:将具有较好杀菌效果的碘代丙炔基丁基氨基甲酸酯(IPBC)和二癸基二甲基氯化铵(DDAC),用于橡胶木防霉防蓝变处理。室内试验显示,单方IPBC制剂和IPBC与DDAC复配制剂处理的木材,均具有较优的防霉防蓝变性能,且复配制剂处理效果更优;野外试验显示,采用常压处理和真空加压处理后,复配制剂处理材的防霉防蓝变性能可满足橡胶木加工初期生产周转的要求。
关键词: 碘代丙炔基丁基氨基甲酸酯(IPBC) 二癸基二甲基氯化铵(DDAC) 橡胶木 防霉 防蓝变 单方制剂 复方制剂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生物炭对环丙沙星在热带土壤中吸附行为的影响
《热带作物学报 》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热带农业废弃物甘蔗渣为材料,在3种温度(350、450、550℃)下制备不同碳化度的生物炭(分别记为BC350、BC450、BC550),研究其对环丙沙星在砖红壤中吸附-解吸行为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环丙沙星在砖红壤和添加水平为1.0%的生物炭土壤上的吸附过程可以分为快速和缓慢2个阶段,伪二级动力学模型能很好地描述砖红壤和生物炭土壤吸附环丙沙星的动力学过程(r>0.989,p<0.01);添加质量浓度分别为0.1%、0.2%、0.5%、0.8%、1.0%的3种生物炭提高了砖红壤对环丙沙星的吸附量,且随着生物炭添加量的增加,吸附量逐渐增加。环丙沙星在生物炭土壤中的吸附-解吸过程能够采用Freundlich模型和Langmuir模型进行较好的拟合(r>0.984,p<0.01);添加生物炭后土壤对环丙沙星的解吸过程并非吸附的可逆过程,其吸附-解吸过程具有明显的迟滞效应,环丙沙星在生物炭土壤中的解吸滞后指数提高了1.32~1.86倍。生物炭对土壤中环丙沙星有一定的固定作用,环丙沙星在被生物炭土壤吸附后,解吸较为困难,因此可以降低环丙沙星在环境中迁移的生态风险。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大孔树脂分离纯化槟榔花多酚研究
《广东农业科学 》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大孔吸附树脂对槟榔花多酚进行分离纯化,确定其分离纯化条件。通过静态吸附试验和动态吸附解吸试验,考察AB-8、SP700、SP850、XAD-7HP、D101和HP2MG等6种型号树脂对槟榔花多酚的吸附量和解吸率,筛选出吸附效果最好的树脂,并得出最佳的吸附条件。结果表明,AB-8树脂的吸附和解吸效果最好,可以用准二级动力学方程较好地描述AB-8树脂对槟榔花多酚的吸附。最佳的分离纯化条件为:槟榔花多酚粗提液p H为4,上样初始浓度为0.4 mg/m L,洗脱剂乙醇浓度为60%,上样流速和洗脱流速均为3 BV/h。AB-8型大孔树脂在所确定的工艺条件下,树脂的吸附—解吸附性能稳定,且能较好地分离纯化槟榔花多酚,多酚纯度在纯化前为2.7%、纯化后为34.6%。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椰子平脐蠕孢叶斑病病原鉴定及生物学特性测定
《热带作物学报 》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2012年10月,在海南省文昌市的椰子苗圃中,发现了一种新的叶斑病。显微观察表明,病原菌分生孢子稍弯曲,浅褐色,纺锤状或梭状,具有5~9个假隔膜、分生孢子梗多单生,直立或稍弯曲,表明其为平脐蠕孢属(Bipolari.sp)。ITS序列分析表明其和4株狗尾草平脐蠕孢的序列同源性(HE792936.1,JX462256,GUO73108.1,FJ606786.1)的同源性为99%。生物学特性研究结果表明:该菌菌丝适宜生长温度为20~30℃,菌丝生长和孢子最适萌发温度分别是25℃和30℃;最适p H值为4~11;玉米粉培养基(CAM)及马铃薯葡萄糖琼脂培养基(PDA)最适合菌丝生长,最佳碳源为蔗糖,甘油不适合菌丝生长;最佳氮源为蛋白胨,其次是磷酸氢二铵;完全光照有利于菌丝生长。菌丝及分生孢子的致死温度和时间分别是56℃,15 min。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倍性西瓜原生质体制备与低温耐受性分析
《江苏农业科学 》 2015 北大核心
摘要:以同源二倍体、四倍体西瓜为试验材料,对其叶片及叶片制备的原生质体进行低温处理,分别测定叶片电解质外渗率、原生质体细胞膜导水系数,分析不同倍性西瓜对亚低温的耐受能力。结果表明:(1)将2.7%纤维素酶+0.78%离析酶R-10溶于0.4 mol/L甘露醇中,于80 r/min下酶解120 min,西瓜叶片原生质体产率最高,制备效果最好;(2)四倍体西瓜原生质体直径为11.26μm,比二倍体直径为10.41μm的高8.2%;(3)用电导法测西瓜叶片电解质外渗率发现,-20、0℃处理时,二倍体西瓜的抗寒性略高于四倍体,但10~20℃的亚低温范围内没有检出差异;(4)15~25℃的亚低温处理原生质体,测定细胞膜导水系数发现,二倍体导水系数的增幅极显著小于四倍体,说明二倍体西瓜对亚低温的耐受能力明显高于四倍体。研究结果为植物种质资源低温抗性鉴定及多层次评价提供了新的研究思路和技术参考。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47份菠萝种质遗传多样性的RAPD分析
《热带作物学报 》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利用RAPD分子标记对来自9个不同国家或区域47份菠萝种质的遗传多样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RAPD标记在菠萝种质中具有较好的多态性,引物多态性条带百分比平均达到82.26%,引物的有效等位基因数(Ne)、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H)、Shannon’s信息指数(I)和多态性信息含量(PIC)表现都较好,其平均值分别为1.46、0.26、0.39和0.24。基于RAPD分子检测数据对菠萝种质进行聚类分析,在GS=0.66水平上,47份菠萝种质被划分为4大类群。菠萝种质的主成分分析获得了与聚类分析基本一致的结论。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杧果新病害露水斑病病原菌对杀菌剂敏感性测定
《果树学报 》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探讨防治大田杧果露水斑病的有效方法,为了给该病的大田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生长速率法,通过初筛从30种杀菌剂中筛选出了11种抑菌率大于50%的杀菌剂,并进行了室内毒力测定。【结果】抑菌效果较好的是吡唑醚菌酯、多抗霉素B、多菌灵、苯醚甲环唑、咪酰胺、苯甲丙环唑(爱苗)、溴菌腈,EC50介于0.17~0.59 mg·L-1;其次是氟硅唑、丙环唑,EC50介于0.73~0.80 mg·L-1;较差的是肟菌·戊唑醇和戊唑醇,EC50接近于2 mg·L-1。从斜率值来看,该病菌对多菌灵、溴菌腈、苯醚甲环唑的敏感性较强。【结论】吡唑醚菌酯、多抗霉素B、多菌灵、溴菌腈、咪酰胺和苯醚甲环唑具有较好的应用潜力,值得进一步大田试验。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