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小型西瓜核心种质遗传多样性及亲缘关系分析
《西南农业学报 》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82份小型西瓜核心种质为研究材料,对6个果实性状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同时基于基因型效应值进行性状间的相关性和种质间的亲缘关系分析,6个果实性状的多样性指数分别为4.29,4.39,4.39,4.29,4.37和4.37。结果表明,小型西瓜核心种质存在丰富的遗传多样性。果实重量与果实长度、果实宽度和果皮厚度呈极显著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674,0.826和0.533。果实长度与果实宽度和果皮厚度呈极显著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416和0.489。果实宽度与果皮厚度呈极显著相关,相关系数为0.485。边糖含量与心糖含量成极显著相关,相关系数为0.932。不同种质间遗传距离变幅为0.429~8.854,表明这些核心材料间遗传差异较大,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在聚类重新标定距离为15时,82份小型西瓜核心种质被分为9个类群,农艺性状相似的材料具有聚集在一起的趋势,这说明所分析农艺性状的表型值主要受基因型控制。第2、3、5和9类群分别由1份种质材料组成,表明这4份种质与其余种质亲缘关系较远。该研究为小型西瓜种质资源的有效利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78份杧果种质资源AFLP分析
《热带作物学报 》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利用AFLP标记技术对78份杧果种质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显示,9对AFLP引物共产生908个等位位点,平均每对引物产生100.89个等位位点,多态性带为794条,共产生42个特异性位点,能区分21份种质,单态带25条,缺失带17条,特异性条带比例为4.63%,多态性比例为87.44%。不同种质间的相似系数范围是0.603~0.913,平均相似系数为0.735。聚类分析结果显示,以遗传相似性系数0.726为阈值,供试的78份种质可分成5个类群。主成分分析结果将供试的78份种质可分成4个类群,通过空间距离更能直观地表现种质间关系远近。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新引进柱花草资源的SSR遗传多样性分析
《广东农业科学 》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鉴定新引进柱花草种质的遗传背景和亲缘关系,提高柱花草种质的利用效率,利用23个SSR标记对新引进的31份柱花草种质和4个柱花草栽培品种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23个SSR标记在35份柱花草种质间均具有多态性,共检测到等位基因134个,每个标记可检测到3~11个等位基因,平均为5.83个;每个SSR标记的多态性信息含量在0.515~0.845之间,平均为0.703。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35份供试柱花草种质可分为5类,其中Ⅲ类和V类与4个柱花草栽培品种的遗传关系较远。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芒果新病害露水斑病病菌9种单剂间复配增效配比筛选
《江苏农业科学 》 2015 北大核心
摘要:为了给芒果新病害露水斑病防治提供药剂复配依据,采用Horsfall法,对初筛获得的9种单剂进行了室内复配筛选。结果表明,在本次测试的33个组合198个配比中,毒力比率大于1.2的配比有26个。其中,吡唑醚菌酯∶丙环唑以1∶4,咪酰胺∶多抗霉素B以2∶3的毒力比率约为2.0,增效最明显;其次是咪酰胺∶多抗霉素B以1∶4的配比,毒力比率为1.72;吡唑醚菌酯∶氟硅唑以1∶4,吡唑醚菊酯∶戊唑醇以2∶3,多抗霉素B∶氟硅唑以1∶4或3∶2,溴菌腈∶丙环唑以3∶2,多抗霉素B∶溴菌腈以2∶3,吡唑醚菌酯∶丙环唑以2∶3配比时,毒力比率介于1.51~1.63之间,也有较好的增效作用。可见,吡唑醚菌酯和丙环唑以1∶4、咪酰胺和多抗霉素B以2∶3的配比应用潜力较大,值得进一步研究。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土壤因子对艾纳香有效成分的影响研究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 2015 北大核心
摘要:目的:研究艾纳香有效成分与土壤因子的相关性,筛选影响其含量的主导因子。方法:GC测定艾纳香中l-龙脑的含量,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测定总黄酮的含量,理化分析法测定土壤因子,应用相关分析、逐步回归分析及灰色关联度分析对土壤因子与有效成分的关系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艾纳香中l-龙脑含量与有效硫呈显著负相关(P<0.05),总黄酮含量与p H、碱解氮、交换性钙、交换性镁呈显著负相关(P<0.05);经逐步回归分析发现,影响l-龙脑含量的主导因子为有效硫,影响总黄酮含量的主导因子为p H;经灰色关联度分析发现,p H为影响艾纳香有效成分的重要因子,其次为碱解氮和有效硫。结论:无论是选择适宜产地还是施肥,都应重视和考虑氮、硫及土壤p H对艾纳香质量的影响。
关键词: 艾纳香 l-龙脑 总黄酮 土壤因子 相关系数 灰色关联度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几种尖孢镰刀菌专化型中SIX1、SIX4、SIX6、SIX8同源基因分析
《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 》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尖孢镰刀菌在与寄主的相互作用中分泌几个特定的富含半胱氨酸的小分子量蛋白进入木质部中启动致病力,被称为SIX(secreted in xylem)蛋白,为明确其在不同寄主中的作用,本研究比较分析了几种尖孢镰刀菌专化型中SIX1、SIX4、SIX6、SIX8同源基因序列。根据已完成的尖孢镰刀菌古巴专化型1号(Foc1)与4号生理小种(Foc4)全基因组测序序列信息及相关SIX基因序列设计引物,应用PCR方法扩增分析56株尖孢镰刀菌古巴专化型与18株其它专化型及非致病型尖孢镰刀菌菌与其它种或属共21株菌株中的SIX1、SIX4、SIX6、SIX8基因。结果表明:设计的SIX1、SIX4、SIX6、SIX8基因引物均不能从非致病性尖孢镰刀菌与其它镰刀属种或其它属的菌株DNA中扩增出目的条带;SIX1基因的2个引物均能从供试的Foc菌株DNA中扩增出目的条带,同时可从部分其它专化型菌株DNA中扩增出目的条带;SIX4基因引物仅能从供试的尖孢镰刀菌番茄专化型与部分甘蓝专化型菌株DNA中扩增出目的条带;SIX6引物仅能从供试Foc1、Foc2、Foc4菌株DNA中扩增出目的条带;SIX8基因引物能从所有供试的致病尖孢镰刀菌中DNA扩增出目的条带。研究发现的SIX6基因序列提供了快速鉴定尖孢镰刀菌古巴专化型的检测方法,同时为深入研究尖孢镰刀菌各个专化型中SIX基因的功能奠定基础。
关键词: 尖孢镰刀菌专化型 效应基因 香蕉枯萎病菌 分子鉴定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气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芒果中的腈苯唑和溴螨酯残留
《热带作物学报 》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建立了气相色谱/三重串联四级杆质谱分析芒果中腈苯唑和溴螨酯农药残留的方法。采用乙腈提取,Carbon/NH2固相萃取小柱净化后采用气相色谱/三重串联四级杆质谱多反应(MRM)模式下进行外标法定量测定,并对腈苯唑和溴螨酯的基质效应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种农药在0.01~1.00 mg/L范围内线性关系均良好。该方法对腈苯唑和溴螨酯的检出限(LOD)分别为0.003、0.002 mg/kg,定量限(LOQ)分别为0.010、0.008 mg/kg。在0.01~0.05 mg/kg浓度添加水平下,2种农药的平均回收率处于76.5%~89.6%之间,相对标准偏差(RSD)不大于10.3%。该方法背景干扰少,灵敏度高,重复稳定性好,可用于分析芒果中腈苯唑和溴螨酯的残留测定。
关键词: 气相色谱-串联质谱 农药残留 腈苯唑 溴螨酯 芒果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巴西橡胶树HbMAPK1基因的克隆及表达分析
《热带作物学报 》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植物促分裂素原活化蛋白激酶(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MAPK)信号转导途径在植物应对低温、盐害、虫害等逆境胁迫中起着重要的作用。采用RACE和RT-PCR技术从橡胶树热研7-33-97的胶乳cDNA中扩增到一条全长c DNA,共1 909 bp,包含1 119 bp开放阅读框,编码372个氨基酸,含有特征性的STKc_TEY_MAPK和S_TKc结构域,命名为HbMAPK1(Gen Bank:KP262500),其编码蛋白分子量为42.57 ku,理论等电点为7.21。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HbMAPK1在橡胶树的根、树皮、胶乳及叶片中均有表达,其中稳定期叶片的基因表达量最高。4℃低温处理条件下,HbMAPK1在93-114与热垦501无性系叶片间的基因表达模式存在明显差异,表现为93-114叶片中HbMAPK1的表达受4℃低温的诱导显著上调,热垦501叶片中的表达下调。结合2个品系在生产上的抗寒表现,即93-114属于抗寒性品系,抵御低温能力较强,而热垦501属于不抗寒性品系,对低温较敏感。因此,推测HbMAPK1可能与橡胶树的抵御温胁迫有关。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香蕉根际土壤解磷细菌的筛选、鉴定及解磷能力
《微生物学通报 》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以磷矿粉为难溶态磷,以期从香蕉根际土壤筛选出高效的解磷细菌。【方法】采用透明圈法和钼锑抗比色法分离筛选解磷细菌,通过形态学特征、生理生化试验结合16S r RNA基因序列分析及系统发育树比对鉴定其种属,并利用单因素试验方法研究不同碳源、氮源及C/N比值(40:1、20:1和8:1)对菌株溶解磷矿粉能力的影响。研究不同菌株解磷能力和培养介质p H值的变化关系。【结果】分离具有解磷能力的细菌8株,筛选出具有代表性的3个菌株B3-5-6、M-3-01和T1-4-01,初步鉴定菌株B3-5-6为嗜气芽孢杆菌(Bacillus aerophilus),M-3-01为虫内生沙雷氏菌(Serratia nematodiphila),T1-4-01为艾博丽肠杆菌(Enterobacter asburiae)。B3-5-6解磷能力与介质p H值之间存在线性负相关性(|r|=0.949 66>0.735),其相关性达到极显著水平;B3-5-6在碳源为蔗糖、氮源为(NH4)2SO4、C/N为40:1,M-3-01在碳源为葡萄糖、氮源为(NH4)2SO4、C/N为20:1,T1-4-01在碳源为乳糖、氮源为蛋白胨、C/N为20:1条件下解磷效果较好。解磷效果与初筛相比分别提高了1.12、1.17、2.55倍。【结论】不同的碳氮源、C/N值会直接影响磷细菌的解磷能力;筛选出一株解磷能力与培养介质p H之间存在着极显著相关性的细菌,其解磷机理有待进一步研究。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