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羊肚菌新品种‘乐丰2号’
《园艺学报 》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乐丰2号’原始菌株来源于贵州省阿哈湖南岸采集的野生羊肚菌。子囊果红褐色,钝圆锥形,菌盖中空,长4.0~7.3 cm,直径3.2~4.0 cm,表面棱纹密度适中;菌柄长2.1~3.6 cm,直径1.6~2.9 cm,白色、中空,韧性差。在黔中地区从播种至采收约90~120 d,鲜菇平均产量5.19 t·hm~(-2)。适宜在贵州除南部低热河谷以外的地区进行栽培。


鼠伤寒沙门菌oppCDF基因缺失株的构建及生物学特性分析
《中国兽医学报 》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利用λ-Red同源重组技术构建鼠伤寒沙门菌oppCDF基因缺失株,并检测其生长特性、运动性、生物被膜形成能力、胞内存活能力及LD50毒力.结果显示,与野生型菌株相比,oppCDF基因缺失株的生长特性无明显变化;op-pCDF基因缺失株可降低鼠伤寒沙门菌的运动性;oppC与oppF基因缺失后可提高鼠伤寒沙门菌生物被膜形成能力;同时,oppC基因缺失可降低在RAW267.4细胞内的存活能力和其在小鼠体内的毒力,oppF基因缺失可显著增强在RAW267.4内的存活能力和对小鼠毒力的影响,而oppD基因缺失后其在小鼠体内的毒力和RAW267.4内的存活率均无显著变化.研究表明,oppCDF基因与鼠伤寒沙门菌的运动性、生物被膜形成和毒力密切相关,为进一步揭示鼠伤寒沙门菌致病作用中的复杂调控和机制提供了理论基础.
关键词: 鼠伤寒沙门菌 λ-Red同源重组 oppCDF基因 生物学特性


蜂糖李授粉品种初步筛选
《核农学报 》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授粉品种的恰当选择是李等果树坐果和高产的关键。为筛选蜂糖李适宜授粉品种,对蜂糖李及其潜在授粉品种进行了授粉亲和性决定因子S-RNase基因(S基因)分型、开花期记录、花粉离体萌发率检测,以及潜在授粉品种对蜂糖李授粉坐果率调查等工作。结果表明,蜂糖李与四月李具有相同S基因型,与凤凰李、冰脆李、脆红李不同;蜂糖李与凤凰李、茵红李花期重合,四月李在蜂糖李始花期盛开、冰脆李在蜂糖李末花期盛开;室温阴干花粉的萌发率为13.4%~23.8%,处在相同果园的蜂糖李与四月李、凤凰李、冰脆李、茵红李等花粉萌发率无显著差异,不同果园四月李、蜂糖李的花粉活力无显著差异,脆红李花粉与各园各品种花粉萌发率差异均不显著,经恒温干燥,脆红李花粉萌发率高达81.1%,显著高于其他各品种,其他各品种间花粉萌发率无显著差异,均在60%以上;相较自然授粉、四月李授粉、蜂糖李自交授粉,脆红李、凤凰李、冰脆李对蜂糖李授粉可显著提高其坐果率;凤凰李对蜂糖李授粉后其固酸比、糖酸比、维生素C含量、得仁率均得到显著提高。综上,选取S基因型不同的花粉对蜂糖李进行授粉可有效提高其坐果率;凤凰李为蜂糖李的优异授粉品种。研究结果可为蜂糖李育种、授粉树配置、授粉用花粉选择提供参考依据。


侵染贵州番茄的辣椒褪绿病毒分子鉴定与分析
《病毒学报 》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辣椒褪绿病毒(Capiscum chlorosis virus, CaCV)是正番茄斑萎病毒属(Orthotospovirus)的重要成员,能够侵染辣椒、番茄等作物并造成严重危害。为明确贵州番茄CaCV分离物基因组分子结构特征及其进化起源,本研究通过RT-PCR技术扩增和测定了CaCV的N、NSs和NSm基因的全长片段,分别获得长度约828bp、1 320bp和927bp的目标条带。经过序列比对和进化树构建等方法进行遗传进化分析发现,贵州番茄CaCV分离物的N、NSs和NSm基因与CaCV其他分离物核苷酸的相似性分别在85.5%~99.4%、82.7%~98.9%和83.1%~98.7%之间。根据系统发育树结果,贵州番茄CaCV分离物N基因和NSs基因与中国云南分离物的亲缘关系较近,NSm基因与中国海南和广州分离物的亲缘关系近,推测贵州CaCV可能是由于番茄、辣椒的品种引进,及蓟马带毒传播进入。这是贵州省CaCV侵染番茄的首次报道,对监测CaCV在我国的扩散具有重要意义。


刺梨多酚提取物对高脂饮食诱导的肥胖小鼠的改善作用
《食品工业科技 》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为了研究刺梨多酚提取物对高脂饮食诱导的肥胖小鼠的改善作用.方法:分别以多酚含量400 mg/kg BW/d的剂量对高脂饮食小鼠进行干预.连续灌胃4周,测定小鼠体重、肝脏指数、白色脂肪及肝脏组织形态学变化、血清生化指标、脏器抗氧化能力和肠道屏障.结果:与CON组相比,MODEL组胰岛素水平(Insulln,INS)和炎症因子水平均显著(P<0.05,P<0.01)提高,血脂四项中高密度脂肪(High-density lipoprotein?cholesterol,HDL-C)水平显著降低(P<0.01),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和低密度脂肪(Low-density lipoprolesterol,LDL-C)水平显著升高(P<0.01);抗氧化物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lutathione peroxidase,GPx)活力显著下降(P<0.01),肠道屏障蛋白表达水平及短链脂肪酸(Short-chain fatty acids,SCFAs)水平均显著降低(P<0.01);与MODEL相比,多酚干预组(RF、RP组)炎症因子和氧化应激水平显著降低(P<0.05,P<0.01),RF组抗氧化物SOD、GPx活力显著提升(P<0.01),RF组和RP组肠道内ZO-1、Claduin-1和SCFAs水平均发生显著逆转(P<0.01).结论:刺梨多酚提取物能有效缓解高脂饮食诱导的肥胖小鼠体内代谢紊乱,减缓体重增长,保护脂肪和肝脏组织细胞形态变化,缓解肥胖小鼠体内炎症和氧化应激水平,增强肠道屏障功能,且RF效果优于RP.
关键词: 刺梨多酚提取物 肥胖小鼠 血脂 炎症因子 短链脂肪酸


基于高光谱的不同生育期玉米花青素含量估测
《江苏农业学报 》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花青素(Anthocyanin)是玉米体内的重要色素,对花青素含量的便捷、无损估测对监测玉米长势具有重要意义。利用关中地区拔节期、大喇叭口期、抽雄期以及乳熟期玉米冠层叶片Anth值及高光谱数据建立多个单因素模型和多因素模型。结果表明,不同生育期玉米叶片原始光谱特征总体一致、局部不同。变换光谱的特征波段与Anth值相关性优于原始光谱,其中一阶导数光谱特征波段最优。连续投影算法(SPA)降维能力较好,筛选出的建模参数在2~27个。最优单因素模型与多元性线性回归模型精度均为抽雄期最优,拔节期和大喇叭口期次之,乳熟期最差。所有模型中,抽雄期基于一阶导数光谱的麻雀搜索算法-极限学习机回归(SSA-ELMR)模型精度最佳,该模型建模与验证R~2分别为0.847、0.895,相应nRMSE为6.44%和7.21%。本研究结果表明抽雄期是玉米叶片花青素含量反演的最佳时期,极限学习机能进一步提升传统模型精度。
关键词: 玉米 花青素 光谱变换 支持向量回归 极限学习机回归


猕猴桃溃疡病病原菌MLVA分型引物的筛选及验证
《果树学报 》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筛选出一组可精准快速地对丁香假单胞菌猕猴桃致病变种(Pseudomonas syringae pv.actinidiae,Psa)进行分型的引物组合.[方法]针对前期文献已报道的34对引物,采用PCR技术验证该34对引物对中国Psa菌株的扩增效率及准确性;利用模拟PCR获取菌株串联重复(TR)数;以辛普森指数(Simpson's index,SI)作为筛选引物组合的标准,基于R软件平台,筛选最优引物组合.[结果]34对引物对中国Psa扩增效果均良好,其中TR14与TR11II、TR19与Psa-01引物序列相同;TR8与Psa-08、TR39II与Psa-10、GM-1834与TR10I、GM-1553与TR64II、TR19Psa-01与TR19II扩增同一TR;Psa-09扩增产物串联重复单元长度不唯一,TR2II扩增产物侧翼变异较大,不能通过电泳确定串联重复数;最终确定SI值与全部引物组合相同的最低引物数量为9对,使用该9对引物的组合可将Psa已知的5种生物型准确分开.[结论]TR23/Psa-04、Psa-03、Psa-05、Psa-06、TR10IGM-1834、TR30I、TR1II、Psa-10TR39II、TR64IIGM-1553等9对引物可代表当前文献报道的34对引物,进行Psa分型研究,探索猕猴桃溃疡病的传播和流行规律,为病害防控策略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 丁香假单胞菌猕猴桃致病变种 多位点串联重复序列分析 群体遗传结构 引物 筛选


不同生育期喷施硒肥对白菜硒镉吸收影响研究
《中国农学通报 》 2024 CSCD
摘要:为探究不同生育期喷施硒(Se)肥对白菜Se和镉(Cd)吸收的影响。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不同生育期喷施Se肥对Cd污染土壤白菜固Cd增Se及对外源Se利用指数的影响。结果表明:白菜幼苗期+莲座期+结球期(YM+LZ+JQ)喷施Se肥白菜地上部生物量显著高于其他喷施时期;不同生育期喷施Se肥均可降低白菜地上部和地下部Cd含量,在白菜苗期+莲座期+结球期连续喷施Se肥降Cd效果较为明显,同时白菜地上部、地下部Se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喷施时期;白菜苗期+莲座期+结球期连续喷施Se肥白菜外源Se利用指数为2.63,显著高于其他喷施时期。综上,在白菜幼苗期+莲座期+结球期喷施Se肥降Cd增Se效果较好。


基于非靶向代谢组学研究天麻块茎抽薹前后的差异代谢产物
《种子 》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研究采用代谢组学方法鉴定并分析了天麻抽薹前后的小分子代谢物质,以了解天麻块茎从休眠期到抽薹期的发育过程。通过LC-MS/MS检测、主成分分析、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及通路分析,结果表明,抽薹前后共鉴定出65个显著差异代谢物,分别为氨基酸及其衍生物、有机酸及其衍生物、脂肪酸及其衍生物、生物碱、芳香族、核苷/氨基酸、核苷、核苷酸、硫脲、糖类、萜类、维生素、甾体、甾体皂苷等14类化合物,其中上调代谢物主要是氨基酸及其衍生物类型化合物、生物碱等,下调代谢物主要是脂肪酸及其衍生物和有机酸及衍生物。KEGG分析显示,差异代谢物主要富集到苯并恶嗪类生物合成、精氨酸和脯氨酸代谢、玉米素的生物合成等相关的通路上。


饲粮表观代谢能水平对1~28日龄三穗鸭生长性能、屠宰性能及血浆生化指标的影响
《中国畜牧兽医 》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探究饲粮表观代谢能(apparent metabolizable energy, AME)水平对1~28日龄三穗鸭生长性能、屠宰性能及血浆生化指标的影响,并根据回归模型估算AME需要量。【方法】试验选取336只健康1日龄三穗鸭公鸭,采用单因子完全随机设计将试验鸭平分为6组,每组7个重复,每个重复8只鸭。试验鸭分别饲喂AME为10.92、11.38、11.80、12.26、12.68和13.14 MJ/kg的玉米-豆粕型饲粮,试验期28 d。试验结束后,统计生长性能、屠宰性能,并检测血浆生化指标。【结果】饲粮AME水平显著影响日增重、料重比和腹脂率(P<0.05),且随着AME水平升高,日增重呈线性和二次曲线升高趋势(P<0.05),料重比呈线性降低趋势(P<0.05),腹脂率呈线性升高趋势(P<0.05);饲粮AME水平对总能量摄入、胸肌率、腿肌率以及肝脏指数、肌胃指数均无显著影响(P>0.05);饲粮AME水平显著影响血浆谷草转氨酶(AST)活性(P<0.05),对其他血浆生化指标均无显著影响(P>0.05)。基于直线-折线回归模型,以料重比、日增重和腹脂率为评价指标估测1~28日龄三穗鸭AME最低需要量分别为11.83、11.42和12.24 MJ/kg。【结论】饲喂11.38 MJ/kg AME饲粮可有效改善1~28日龄三穗鸭日增重和料重比,并降低腹脂率。综合考虑,1~28日龄三穗鸭AME最适需要量为11.42~12.24 MJ/kg。
关键词: 三穗鸭 表观代谢能(AME) 屠宰性能 生长性能 需要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