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选用解磷菌剂改善缺磷土壤磷素的有效性
《农业工程学报 》 2005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山西省大部分土壤为石灰性土壤,耕地土壤缺磷较严重,施入土壤的化学磷肥极易被固定,为了提高缺磷土壤磷素的有效性,分离筛选的B2和B67菌株研制的解磷菌剂(后称菌剂),首先接种到以磷酸三钙为唯一磷源的培养基中,液体速效磷含量比CK提高12.92倍和9.18倍,然后又接种到其它典型缺磷土壤中,可使土壤速效磷含量较CK增加1.35~3.04倍,且发现其溶磷效果和液体的pH值有关,也与土壤磷酸酶活性和有效活菌数相关,而且菌剂在提高土壤速效磷含量的同时,也提高了土壤速效钾的含量。另外菌剂在缺磷的盆栽和大田试验中取得相同效果,除显著提高土壤速效磷含量,培肥土壤外,同时还有改善作物农艺性状,提高作物产量的功效。


基于GIS和分形理论的山西屯留县土地利用空间格局变化(英文)
《农业工程学报 》 2005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该文以分形理论为基础,在地理信息系统技术支持下,对山西省屯留县土地利用空间格局变化进行了研究。通过对山西省屯留县土地利用数据库中空间数据的提取,运用面积-周长分形模型,分别计算出了1990年和2001年各种土地利用类型的分维数和稳定性指数。该文还引入了景观生态学中的相关指数—斑块密度指数,景观斑块数破碎化指数,斑块形状破碎化指数及景观多样性指数,并进行了定量分析,进一步揭示了屯留县土地利用空间格局变化,以期为开展区域土地整理、促进土地合理利用以及保持区域景观格局的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基于可拓评价方法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立项决策研究
《农业工程学报 》 2005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项目立项决策是实施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管理的重要内容,项目评价结果是立项决策的依据。该文在全国建立统一的项目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按区域和项目类型制定指标评分标准。并从初评合格的项目中抽取6个不同区域、不同类型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运用可拓评价方法对其进行立项决策评价。


大同盆地金沙滩盐碱地综合治理技术开发研究
《农业工程学报 》 2005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大同盆地苏打型盐碱地,治理难度较大,通过4年来的综合治理试验研究表明:水利措施采用井灌井排、井渠结合,明沟、暗沟、深沟、浅沟密集相结合,地下水位可由改良前的1.63m下降到2.05m;化学改良剂(SN—01)连续施用3年后耕作层土壤pH由原来的9.76下降到8.16,EC值由原来的0.54下降到0.22ms/cm,CO32-消失,HCO3-下降89.7%,Na+下降76.4%。国产材料石膏、风化煤、黑矾、糠醛渣施用后表层土pH、碱化度都有明显的下降趋势;农业措施采取平整土地,耕作层脱盐率可达55%,深翻后耕作层土壤密度降低11.6%~13.7%;孔隙度提高12.2%~13.7%。增施有机肥后耕作层土壤碱化度可下降69.7%~76%;合理的耕作技术和耕作管理方法具有保墒、抑盐、躲盐的作用,为作物生长创造了良好的环境条件。


点源地下滴灌土壤水分运动数值模拟及验证
《农业工程学报 》 2005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依据非饱和土壤水动力学理论,借助计算机数值模拟方法,应用Hydrus软件建立了地下点源滴灌的土壤水分轴对称二维数值模拟模型,分析对比了几种土壤条件下地埋点源滴灌时土壤水分的运动状况。应用土壤剖面含水率、土壤水湿润峰运移值和累积入渗量及入渗速率等指标的实测值与模型值对模型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两者具有较好的一致性,相对误差在10%以内,说明所建模型能比较真实地反映供试土壤条件下的水分运动情况。


燕麦品质分析及产业化开发途径的思考
《农业工程学报 》 2005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论述了燕麦、燕麦粉(莜麦精粉)、燕麦麸皮的主要营养素含量及保健功效,介绍了国内外燕麦制品和新产品开发概况,并为燕麦产业化途径提出些许建议。


玉米醇溶蛋白复合膜包衣对核桃仁酸败抑制效果的研究
《农业工程学报 》 2004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该文针对实际生产中核桃仁在贮藏过程中容易发生氧化酸败的情况,采用醇溶蛋白复合膜对核桃仁进行抑制氧化酸败效果的研究。结果表明:浸涂醇溶蛋白复合膜后可使核桃仁中亚油酸与对照相比高7.44%、过氧化值降低14.50%、皂化值降低3.77%、酸价降低30.66%,同时与对照相比在20℃下可以延长货架期250d以上。因此,醇溶蛋白复合膜可以有效抑制核桃仁的氧化酸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