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吉林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CSCD(精确检索)
3753条记录
北京油鸡与吉林黄鸡杂交F1代表型与生长性状比较分析

东北农业科学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讨北京油鸡与吉林黄鸡杂种优势,采用北京油鸡与吉林黄鸡进行正反交试验,观测亲本组与杂交组的体型外貌特征,生长体尺性状,比较各检测指标的杂种优势选育更好的杂交组合.杂交试验结果表明,无论正反交F1代均不表现一致的外貌特征,其中反交HY F1代群体与北京油鸡表型更加接近,表现为冠羽率高达70.71%,多趾率高达73.74%,胫羽、趾羽率高达88.89%.生长体尺方面正交YH数值更接近吉林黄鸡亲本(HH),反交HY数值更接近于北京油鸡亲本(YY).生长体尺数据YH>HY,胫围YY数值最大.杂交优势率正交YH要优于反交HY,正交YH的体重杂交优势率达到最大值为6.0334%.本试验为北京油鸡和吉林黄鸡杂种优势培育新的优质鸡配套系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 北京油鸡 吉林黄鸡 表型 生长 杂种优势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栽培方式下春玉米养分累积与转运特征

中国土壤与肥料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两年定位试验,研究不同栽培方式下春玉米产量、干物质累积、养分累积与转运特征,为春玉米的养分高效利用提供理论依据.2012~2013年在吉林省农安县靠山镇进行田间试验,设置3种栽培模式,分别为农户模式(TRA)、优化栽培模式1(OPT-1)、优化栽培模式2(OPT-2),供试品种均为利民33,在玉米6展叶(V6)、12展叶(V12)、开花(R1)、灌浆(R3)、成熟(R6)5个生育时期测定群体氮、磷、钾养分吸收动态,并测定产量构成.结果表明:在3种栽培模式中,两年产量的平均值表现为OPT-2>OPT-1>TRA,与TRA处理相比,OPT-2处理下的产量两年间分别增加了24.6%和24.2%;OPT-1和OPT-2处理下两年的收获穗数平均值分别增加65.4%和81.5%.OPT-2处理下的干物质累积在整个生育进程中均显著高于OPT-1和TRA处理,至成熟期,OPT-2处理下干物质累积量较OPT-1处理高10.0%,较TRA处理高24.2%;从6展叶期至成熟期,各处理下植株氮素、磷素与钾素累积量逐渐增加,累积速率均在开花期达到最大,至成熟期,OPT-2处理下整株的氮、磷、钾积累量较OPT-1和TRA处理分别增加了12.8%和39.2%、10.4%和26.1%、12.8%和27.5%,且各处理间差异显著.3种栽培模式下,开花期前,OPT-2处理下磷、钾素转运量、贡献率比OPT-1处理高;开花期后,OPT-2处理下氮累积量及贡献率比OPT-1处理高;与OPT-1处理相比较,OPT-2处理两年的氮、磷、钾肥偏生产力平均增加了10.8%.因此,在合理提升密度的基础上,优化化肥用量和施肥时期,可以实现东北中部春玉米氮、磷、钾养分的高效利用,保证玉米高产的持续性.

关键词: 春玉米 籽粒产量 养分累积与转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苗带重镇压对土壤环境、玉米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玉米科学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自主研制的1ZY-6六行可折叠式苗带重镇压器,单体幅宽20 cm,滚动压力650 g/cm2,对秸秆深翻还田平播和秸秆覆盖还田免耕播种两种耕作方式播后苗带进行重镇压处理,分析玉米播种后苗带重镇压对土壤温湿环境、土壤紧实度、出苗率和产量等影响。结果表明,秸秆深翻还田平播后苗带重镇压与未重镇压作业相比较,土壤含水率、土壤紧实度和玉米产量显著提高(P<0.05),土壤含水率增加11.42%,土壤紧实度提高127.90%,玉米产量提高4.31%。秸秆覆盖还田免耕播种后苗带重镇压与未重镇压作业相比较,土壤含水率、土壤紧实度和玉米产量显著提高(P<0.05),土壤含水率增加23.59%,土壤紧实度提高58.88%,玉米产量提高3.39%。苗带重镇压明显提高土壤紧实度、土壤含水率,为玉米生长创造有利的土壤环境,保墒增产作用显著。

关键词: 玉米 免耕播种 苗带重镇压 土壤紧实度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肉鸡玉米蛋白粉有效能值的测定及净能预测模型的构建

动物营养学报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试验通过间接测热法结合套算法测定爱拔益加(AA)肉鸡对不同玉米蛋白粉原料的有效能值并建立基于理化指标的净能预测方程.选取24日龄体重为(1 150±30)g的AA肉鸡60只,随机分为5个组(1个玉米-豆粕型基础饲粮组和4个玉米蛋白粉替代比例为20%的试验饲粮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2只鸡.试验期为7 d,其中预试期3 d,27日龄时转入呼吸测热室适应1 d,28日龄开始3 d正试期.结果表明:1)28~31日龄肉鸡对4种玉米蛋白粉原料的表观代谢能(AME)分别为17.61、19.22、18.56和18.28 MJ/kg DM,净能(NE)分别为9.64、10.29、7.59 和 11.71 MJ/kg DM,NE/AME 分别为 55.38%、53.49%、41.18%和64.39%.2)玉米蛋白粉原料NE预测方程为NE=14.575-5.99x粗纤维+2.716×粗灰分(R2=0.988,P<0.01);NE预测值平均值为9.80 MJ/kg DM,实测平均值为9.81 MJ/kg DM,平均差值为0.01 MJ/kg DM,相对标准偏差为0.07%.由此可见,本试验NE预测值与实测值接近,且变异性小,构建的肉鸡NE预测方程准确性较好.

关键词: 肉鸡 玉米蛋白粉 净能 预测方程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观赏向日葵应用分类及绿色栽培技术

东北农业科学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观赏向日葵原产于北美,花色丰富,花型独特,应用广泛。本文对切花用途、阳台园艺、园林景观布置及葵园绿色栽培技术的展望做了概述分析,总结了多年的研究经验,旨在为观赏向日葵研究及高效开发提供参考。

关键词: 观赏向日葵 品种 用途分类 绿色栽培技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赤霉素代谢调控与绿色革命

生物技术通报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赤霉素作为重要的植物激素,参与了植物诸多发育过程的调控.一些涉及赤霉素生物合成和信号传导途径的重要调控基因对作物的株型、产量和品质能够产生积极的影响,已在农业生产中得到广泛应用.其中,Rht-1和sd-1等位基因由于分别赋予了小麦和水稻半矮化的特性,从而促成了20世纪后半叶的"绿色革命".本文回顾了与"绿色革命"相关的赤霉素代谢调控在影响作物株高、产量、养分利用等方面的研究成果,并对未来如何合理开发和利用赤霉素调控基因,培育出更多的"绿色革命"作物品种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 赤霉素;绿色革命;半矮化;产量;代谢调控;生物合成;信号传导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吉林省玉米种植家庭农场经营效率及规模研究

玉米科学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针对吉林省种植业家庭农场,对从事玉米种植的家庭农场展开调研,建立经营效率评价指标体系,运用DEA模型对吉林省玉米种植家庭农场经营效率展开研究,并运用超效率DEA模型测算家庭农场超效率值,按照不同规模范围进行分类,计算各规模范围的超效率平均值。研究表明,吉林省玉米种植家庭农场的适度经营规模为6.67~10 hm2。提出对策和建议,规范土地流转机制,控制土地流转价格;完善农业技术培训体系,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合理投入生产要素,倡导适度规模经营。

关键词: 家庭农场 超效率模型 经营效率 适度经营规模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干旱胁迫下玉米苗期的转录组分析

东北农业科学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干旱是影响玉米产量的重要因素。为了探究玉米的抗旱机制,本研究以干旱胁迫前后的B73玉米为实验材料,取地上部分采用IlluminaHiSeq 2000平台对其进行转录组测序。对测序数据进行基因差异表达分析,共鉴定出差异表达基因1 111个,其中上调表达基因963个,下调表达基因148个。对差异表达基因进行了GO和KEGG功能富集分析,结果表明在干旱胁迫下差异基因主要富集在细胞壁合成、糖基化过程相关的代谢途径中,说明这两个代谢途径与玉米抗旱性密切相关。

关键词: 玉米 转录组 干旱 细胞壁 糖基转移酶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改性阳离子型淀粉絮凝剂的研究进展

应用化工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主要从改性阳离子型淀粉絮凝剂的原料来源、改性机理、制备方法、絮凝机理、絮凝效果影响因素、阳离子淀粉评价指标等几个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其中微波辐射辅助法制备效率高、产品质量稳定,发展前景广阔。简述了阳离子淀粉絮凝剂的主要絮凝原理。综合当前研究,分析了絮凝剂用量、温度、pH值等因素对絮凝效果的影响,提出阳离子度、取代度作为改性阳离子型淀粉絮凝剂的评价指标。指明了复合改性淀粉的合成是现阶段改性淀粉的研究方向和重点。

关键词: 絮凝剂 阳离子淀粉 改性 优化 发展趋势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油莎豆种质资源苗期抗旱性鉴定与评价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油莎豆(Cyperus esculeutus L.)是一种新型生态经济型作物,开展油莎豆种质资源抗旱筛选与评价可为选育适沙抗旱新品种提供依据.本研究通过室内盆栽试验,测定39份油莎豆种质在正常灌溉和自然干旱胁迫条件下的17个表型和生理指标.采用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隶属函数及聚类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油莎豆苗期抗旱性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干旱胁迫对油莎豆的叶宽、叶厚和根长具有显著影响(P<0.05),对株高、分蘖数、地上干重、地下干重和总干重具有极显著影响(P<0.01),不同种质材料间的变异系数介于0.148~0.584.5个主成分可以代表原17个指标74.174%的数据量.叶宽、枯叶率、根长、鲜重、干重、根冠比可以作为抗旱评价主要指标.聚类分析可将39份油莎豆种质由强到弱分为4个等级,1~4级分别含有2、10、16、11份种质.抗旱性度量值可作为油莎豆抗旱评价的适宜指标,基于此筛选出苗期抗旱性强的油莎豆种质资源为JYD-39、JYD-34和JYD-28.

关键词: 油莎豆 种质评价 幼苗期 抗旱性 隶属函数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