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北京市农林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15938条记录
未名玫瑰葡萄秋水仙素诱导与鉴定

安徽农业科学 2016

摘要:[目的]研究未名玫瑰葡萄秋水仙素处理的最适浓度和时间,及适宜的倍性鉴定方法。[方法]以秋水仙素为诱变剂,利用不同浓度的秋水仙素浸泡种子不同时间,对二倍体葡萄未名玫瑰品种进行加倍诱导,并采用流式分析仪对诱变植株的细胞DNA含量进行鉴定。[结果]从诱导成活率和四倍体诱变率综合考虑,诱变四倍体未名玫瑰种子的适宜条件:当种子胚根长1.0 cm时,用0.5%秋水仙素处理96 h,其成活率和四倍体率分别为11.33%和5.12%。[结论]用倍性分析仪测定细胞倍性是一条简便快捷的鉴定方法。处理时间是影响成活率、四倍体率和变异率的主要因素。

关键词: 葡萄 秋水仙素 四倍体 倍性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茶多酚对猪繁殖性能的影响及其作用机理

生物学杂志 2016 CSCD

摘要:茶多酚是茶叶中多酚类物质的总称,是一种绿色、新型、高效的抗氧化剂。茶多酚因化学结构特殊使其具有独特的生物学功效而得到广泛应用,近年来,在畜禽健康高效养殖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就茶多酚对猪繁殖性能方面的影响及其作用机理进行简要阐述。

关键词: 茶多酚 抗氧化性 繁殖性能 机理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陈酿时间对打瓜酒风味的影响

酿酒科技 2016 北大核心

摘要:研究采用GC-MS、电子鼻分析和感官评价结合的方法首次评价打瓜酒在陈酿期间挥发性组分含量和风味特征。使用GC-MS方法在打瓜酒陈酿过程中共检测出40种挥发性组分,其中酯类香气成分相对含量较高,如乙酸乙酯、乙酸异戊酯、己酸乙酯、辛酸乙酯、癸酸乙酯等。在陈酿初期,打瓜酒中果香类组分含量减少,果酒特征性的香气组分含量增加,在陈酿后期,打瓜酒风味基本上保持稳定。电子鼻分析结果确认打瓜酒在陈酿60 d后,风味趋于稳定。结合3种分析手段的结果,打瓜酒在陈酿60 d后,酒体晶莹剔透、香味协调柔和、口感柔顺,具有自身独特的风味。

关键词: 打瓜酒 GC-MS 陈酿 电子鼻 挥发性组分 果酒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管理模式对温室土壤螨群落结构的影响

生态学报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解日光温室内不同农业管理模式对土壤螨群落的影响,以日光温室长期定位试验为研究对象,于2012年8月至2012年12月进行了5次取样,调查了有机(ORG)、无公害(LOW)和常规(CON)管理模式下土壤螨的丰度与群落结构。结果显示:管理模式对螨的丰度、各亚目的比例、菌食性隐气门螨和捕食性螨比例均无显著影响,仅对菌食性非隐气门螨和食线虫螨有显著影响。土壤螨的总数及各营养类群的数量呈现不同程度的时间波动,且波动程度在不同的管理模式下存在差异。粉螨是温室土壤中最为丰富的类群(平均37.8%)。尽管螨的类群数目呈现ORG(26)>LOW(21)>CON(18)的趋势,但香农指数和优势度指数没有显著变化。总之,在高投入、高扰动日光温室环境中,管理模式对土壤螨的数量和群落结构影响均较小。

关键词: 土壤螨 温室 有机模式 无公害模式 群落结构 多样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厨房措施对香菇中镉离子的浓度和生物可给性及生物活性的影响(英文)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2016

摘要:目的探讨家庭厨房普通的处理方式对香菇中的镉(Cd)含量、镉的生物可给性以及其生物活性的影响。方法用原子吸收检测家用酸、碱浸煮香菇不同部分的重金属含量变化,对严重超标的Cd的生物可给性进行研究,并采用电子自旋共振仪(ESR)对不同处理方式导致的生物活性变化进行检测。结果香菇菇伞中的Cd含量高于菇梗中的Cd含量,且都高于国家规定的最高允许值。家庭弱酸浸煮可以显著降低菇伞和菇梗中的Cd含量。用UBM法对体外模拟人体胃肠消化过程中Cd在胃和小肠的生物可给性研究表明,胃液中的生物可给性显著比小肠阶段高,并由此计算出人体健康风险因子,其呈现出成人和儿童的每日摄入量均超过可耐受的每日摄入量。处理过的菇伞和菇梗的自由基清除能力都较未处理样品有显著降低。在相同浓度时(5 mg/m L),1% NaHCO_3和1% CH_3COOH处理的菇伞对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的清除能力均有显著增强,但只有1% CH_3COOH处理的菇伞对羟基自由基的清除能力有显著增强。结论家庭弱酸浸煮可以显著降低香菇中的Cd含量;Cd在胃液中的生物可给性显著比小肠阶段高,由此得出成人和儿童的每日摄入量均超过可耐受的每日摄入量各为4~5倍。酸、碱浸煮处理过的菇伞和菇梗的自由基清除能力都显著降低。

关键词: 重金属 生物可给性 抗氧化 香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2种原理近红外光谱仪对辐照花生的快速鉴别比较

食品科学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比较不同近红外光谱仪在对辐照花生鉴别方面的差异,采用傅里叶变换、线性渐变分光2种原理的近红外光谱仪针对不同辐照剂量的花生采集了近红外光谱数据,结合一阶导数、标准正态变量变换预处理,对0、1、2 k Gy辐照剂量的花生建立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模型,采用外部验证集样本对模型正确率进行验证。结果显示,线性渐变分光-近红外光谱仪的模型校正集正确率皆大于92%,交互验证集正确率皆大于85%,外部验证集正确率皆大于83%,普遍高于傅里叶变换-近红外光谱仪模型的正确率。因此,可得出结论:预处理对模型正确率的影响相对较小,不同仪器对模型正确率影响相对较大。

关键词: 线性渐变分光 傅里叶变换 近红外光谱 辐照 花生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无花果及其果酒挥发性成分的研究

中国酿造 2016

摘要:该研究以无花果为原材料,发酵酿造无花果酒,并对无花果及其果酒的品质进行了评价分析。研制的无花果酒的总酸含量0.507 g/100 mL、可溶性固形物7.50 g/100 mL、酒精度8.5%vol、pH 4.09,其理化指标均符合果酒国家标准。采用GC-MS联用仪、电子鼻和感官评价相结合的方法对无花果及其果酒的风味成分进行检测和评价。结果表明,无花果及其自制果酒中共检测出41种挥发性成分,无花果中检测出28种,自制果酒中检测出21种,除乙醇外,其主要挥发性成分分别为苯甲醛(27.9%)和苯乙醇(19.6%)。共有成分为8种,同时电子鼻检测结果表明,与美餐乐无花果酒相比,自制无花果酒风味更接近于无花果原有风味。自制无花果酒的感官评价总分值与美餐乐无花果酒相差不大,其可接受性高,风格独特,典型优雅。

关键词: 无花果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 电子鼻 感官评价 挥发性成分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固相萃取-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农田回用再生水中的9种雌激素

分析试验室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建立了水体中9种雌激素的固相萃取-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检测方法。利用HLB固相萃取柱富集水体中的痕量雌激素,以0.05%氨水/甲醇为流动相,经C18色谱柱分离,采用电喷雾离子源、质谱多反应监测和负离子扫描模式,实现了水体中9种雌激素的同时检测,方法分析速度为6 min,RSD在4.7%~9.5%之间,回收率范围为73%~116%,检出限在0.001~0.024μg/L之间。利用该方法对北京市某再生水灌区出水口、灌溉渠、农田灌溉点的再生水中雌激素进行了检测分析,未检出天然雌激素(雌酮、雌二醇、雌三醇)和人工合成雌激素(炔雌醇、己烷雌酚、己烯雌酚)等,但检出了壬基酚、辛基酚和双酚A等3种类环境雌激素,浓度范围为31~748 ng/L。

关键词: 雌激素 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 再生水 固相萃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施药次数与梨园土壤重金属污染程度及潜在风险的关系

果树学报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了解施药次数对梨园不同土层土壤重金属的影响。【方法】分别测定了北京市大兴区每年施3次药和8次药梨园的浅层(0~20 cm)和深层(20~40 cm)土壤中重金属镉(Cd)、铬(Cr)、铅(Pb)、砷(As)和汞(Hg)的含量,采用单因子污染指数和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对梨园土壤重金属污染程度进行分析,并应用Hankanson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对梨园土壤重金属潜在生态风险进行评价。【结果】在各取样梨园的各土层,除重金属镉(Cd)外,其他检测的重金属元素均不超标。每年施8次药梨园深层土壤中镉含量(0.8 mg·kg~(-1)),既超国家土壤环境质量标准(0.6 mg·kg~(-1))又超北京市土壤背景值(0.12 mg·kg~(-1)),其潜在生态风险指数达到了重度生态风险程度。实施"3次药"综合防控技术的各梨园,浅层土壤镉的含量为0.17 mg·kg~(-1);深层土壤镉的含量为0.24 mg·kg~(-1),远低于国家标准值,但超出北京市的土壤背景值。施3次药梨园、2个土层中镉的潜在生态风险指数均小于施8次药梨园。【结论】梨园"3次药"综合防控技术能够在有效控制梨园害虫的基础上,减少重金属元素Cd对梨园土壤的污染程度,降低其可能带来的风险。

关键词: 梨园 施药次数 土壤重金属 潜在风险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芒麦草(Hordeum jubatum L.)入侵特性和风险评估

生物灾害科学 2016

摘要:芒麦草是一种外来入侵植物,在我国的分布范围随时间推移呈现不断扩大的趋势。通过对文献、网络资料的整理并结合实地调查案例,汇总了芒麦草目前的分布状况。结果表明:芒麦草已经在我国10个省(包括直辖市和自治区)22个市有自然分布。芒麦草具有很强的繁殖能力、适应性和竞争能力,容易在入侵生境中建植、扩繁、归化,进而发展成为入侵植物。通过对芒麦草入侵地和原产地生境类型的比较发现,芒麦草容易在受到人为干扰或者人为活动频繁的生境中建植,结合芒麦草生物学和生态学方面的特征,对其进行风险评估。欧洲风险评估体系(WG-WRA)中,芒麦草的入侵风险评估分值为28分,入侵等级为高度入侵风险Ⅲ;澳大利亚风险评估体系(WRA)中,其入侵风险评估分值为21分,对农业和环境的分值分别为13分和10分,是一种具有高度入侵风险的植物,需要加强预警工作和引起相关部门的重视。

关键词: 芒麦草 外来入侵植物 风险评估 入侵防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