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北京市农林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无花果及其果酒挥发性成分的研究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邓星星 1 ; 江英 1 ; 马越 2 ; 赵晓燕 2 ; 张超 2 ;

作者机构: 1.石河子大学食品学院

2.北京市农林科学院蔬菜研究中心

关键词: 无花果;气相色谱-质谱联用;电子鼻;感官评价;挥发性成分

期刊名称: 中国酿造

ISSN: 0254-5071

年卷期: 2016 年 35 卷 03 期

页码: 98-103

摘要: 该研究以无花果为原材料,发酵酿造无花果酒,并对无花果及其果酒的品质进行了评价分析。研制的无花果酒的总酸含量0.507 g/100 mL、可溶性固形物7.50 g/100 mL、酒精度8.5%vol、pH 4.09,其理化指标均符合果酒国家标准。采用GC-MS联用仪、电子鼻和感官评价相结合的方法对无花果及其果酒的风味成分进行检测和评价。结果表明,无花果及其自制果酒中共检测出41种挥发性成分,无花果中检测出28种,自制果酒中检测出21种,除乙醇外,其主要挥发性成分分别为苯甲醛(27.9%)和苯乙醇(19.6%)。共有成分为8种,同时电子鼻检测结果表明,与美餐乐无花果酒相比,自制无花果酒风味更接近于无花果原有风味。自制无花果酒的感官评价总分值与美餐乐无花果酒相差不大,其可接受性高,风格独特,典型优雅。

  • 相关文献

[1]电子感官评价系统在肉品质量分析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范蓓蕾,钱建平,刘寿春,杨信廷,王慧. 2014

[2]‘罗米娜(Romina)’和‘克里斯蒂娜(Cristina)’:欧美市场的两个草莓新品种. CHEN Bin-li,陈彬丽,ZHONG Chuan-fei,钟传飞,ZHANG Yun-tao,张运涛,B Mezzetti,B.Mezzetti,WANG Gui-xia,王桂霞,DONG Jing,董静,CHANG Lin-lin,常琳琳. 2017

[3]白菜叶片表皮蜡粉成分及合成相关基因表达分析. 孙红,苏同兵,于拴仓,张凤兰,余阳俊,张德双,赵岫云,汪维红,卢桂香. 2017

[4]蒌蒿挥发性成分的GC/MS分析. 何洪巨,宋曙辉,唐晓伟,王文琪,李佳萍. (Mis

[5]应用电子鼻判别西湖龙井茶香气品质. 史波林,赵镭,支瑞聪,席兴军,朱大洲. 2011

[6]堆肥过程环境感知分析技术研究现状与展望. 李梦洋,孙耀杰,张馨,郑文刚. 2018

[7]西湖龙井茶品质的智能嗅觉识别. 史波林,赵镭,支瑞聪,席兴军,朱大洲. 2012

[8]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算法的电子鼻系统在食品无损检测中的应用. 万赐晖,贾文珅,王纪华,吴楠京. 2016

[9]基于电子鼻的运输振动蔬菜气味品质检测. 刘瑶,徐冬颖,刘婧,左进华,高丽朴,王清. 2019

[10]陈酿时间对打瓜酒风味的影响. 张超,邓星星,马越,赵晓燕,李武. 2016

[11]电子鼻系统识别罗非鱼品质劣变的传感器筛选研究. 钟赛意,刘寿春,秦小明,王维民,林华娟,谌素华. 2013

[12]不同颜色大蒜品质分析. 王旭,马越,赵晓燕,王宇滨,王丹,梁浩. 2021

[13]1MCP处理对鲜切鼠尾草品质的影响. 张超,李云飞,马越,赵晓燕. 2015

[14]两种樱桃番茄冷藏后风味品质分析. 田甜,封碧红,宁明岸,史君彦,高丽朴,左进华,王清. 2023

[15]发酵菌种对打瓜酒风味的影响. 张超,邓星星,马越,赵晓燕,李武. 2016

[16]电子鼻技术在肉与肉制品检测中的研究进展和应用展望. 刘洋,贾文珅,马洁,梁刚,汪慧华,周巍. 2021

[17]电子鼻技术在果蔬检测中的应用. 贾文珅,李孟楠,王亚雷,梁刚,满燕,潘立刚. 2016

[18]农药残留检测电子鼻设计. 张国帅,马洁,贾文珅. 2023

[19]通过挥发物鉴别葡萄变质状态-基于长光程红外光谱和简易电子鼻阵列. 郑文刚,矫雷子,赵贤德,董大明. 2016

[20]UV-C处理对人参果贮藏期冷害及风味品质的影响. 赵雅琦,宁明岸,左进华,史君彦,时文林,黄玉咪,王清,封碧红. 2021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