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北京设施蔬菜基地土壤中邻苯二甲酸酯的污染水平及污染特征研究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 2016
摘要:目的开展北京地区典型设施蔬菜基地土壤中邻苯二甲酸酯类(phthalic acid ester,PAEs)污染物污染特征的研究,分析北京设施农业土壤中的PAEs的污染水平和污染特征,评估北京设施土壤中PAEs的潜在风险。方法采集北京昌平、延庆和顺义的10个典型设施蔬菜基地60个大棚的土壤样品,利用超声波提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分析土壤中15种PAEs。结果在分析的北京设施蔬菜土壤样品中PAEs化合物的检出率为100%,15种PAEs总的浓度范围在0.05~2.02 mg/kg,平均含量为0.98 mg/kg。其中以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含量最高,其次为邻苯二甲酸(2-乙基)己酯(DEHP)和邻苯二甲酸二异丁酯(Di BP)。结论由于设施菜地地膜的大量应用,使得PAEs成为设施土壤中广泛存在的一类有机污染物,其潜在环境风险值得引起关注。


鸭坦布苏病毒病灭活疫苗(HB株)母源抗体的消长规律
《中国农业科学 》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评价鸭坦布苏病毒病灭活疫苗母源抗体的效力,制定疫苗的最小免疫日龄。【方法】随机采集鸭坦布苏病毒病灭活疫苗(HB株)二免后135日樱桃谷种鸭的种蛋孵化,随机取5、7、10和15日龄免疫种鸭后裔雏鸭10只和相对应日龄非免疫种鸭后裔雏鸭5只,采血,分离血清,测定母源抗体,并以0.1m L/羽(含100DID_(50))的剂量经腿部肌肉攻毒。观察雏鸭攻毒后的临床表现(采食量、粪便、精神和死亡情况),观察至攻毒后10d。攻毒后2d经颈静脉采血,分离血清进行病毒分离。每份血清接种5枚6日龄SPF鸡胚,0.1m L/枚,37℃孵化,24h以内死亡鸡胚视为非特异死亡,孵化至168h。只要有1枚及以上鸡胚死亡则判该鸭感染。计算母源抗体雏鸭组的攻毒保护率和无母源抗体组的发病率。攻毒后5d,分别称量雏鸭的体重,计算平均日增重。对成对样本进行T检验,分析母源抗体对雏鸭增重的影响。通过试验鸭中和抗体、增重变化和病毒分离的方法评价母源抗体的效力。【结果】(1)1日龄雏鸭的母源抗体阳性率最高,1、5、7、10和15日龄雏鸭的母源抗体阳性率分别为56.1%(37/66)、40%(4/10)、50%(5/10)、30%(3/10)和0%(0/10),5—7日龄抗体阳性率处于平台期,15日龄时母源抗体降低至全阴性;(2)攻毒后对照鸭表现精神沉郁(20/20)、仰翻和侧翻等神经症状(6/20)及死亡(2/20),有母源抗体的雏鸭临床症状明显轻于对照组。(3)5、7、10和15日龄免疫种蛋孵化雏鸭攻毒后5d平均增重115.5、142.8、177.8和162.2g。5、7、10和15日龄非免疫种蛋孵化雏鸭攻毒后5d平均增重54.5、91.0、165.0和118.8g。(4)5、7、10和15日龄免疫种蛋孵化雏鸭的攻毒保护率分别为50%(5/10)、60%(6/10)、20%(2/10)和0%(0/10);5、7、10和15日龄非免疫种蛋孵化雏鸭的发病率均为100%。(5)5和7日龄雏鸭平均增重和攻毒保护率最高,分别为50%(5/10)和60%(6/10),10和15日龄雏鸭的母源抗体尽管低(20%和0%)或阴性,仍然有明显的保护作用。【结论】(1)鸭坦布苏病毒病灭活疫苗母源抗体能够保护10日龄内雏鸭;(2)疫苗首次免疫的时间以7—10日龄为最佳。


化学农药喷洒漂移主要影响因素分析
《中国农机化学报 》 2016 北大核心
摘要:化学农药喷洒漂移作为农药喷洒过程中环境污染的主要形式,并且直接影响农药使用效率。当施药过程中相关影响因素发生改变时,其液滴漂移的距离与分布情况也会发生改变;从目前国内外已经进行的漂移相关试验展开,阐述并讨论了各种物理条件、物理化学特性对化学农药喷洒使用过程中洒漂移量的影响,对目前常用防漂移技术做了简单介绍。


基于EFAST和PLS的苹果叶片等效水厚度高光谱估算
《农业工程学报 》 2016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叶片等效水厚度(EWT)是评估果树生长状况及产量的一个重要参数。为了快速、准确地估算此参数,该文建立苹果叶片EWT归一化近红外水分指数(NDIWI)和扩展傅里叶幅度灵敏度检测方法和偏最小二乘回归(EFAST-PLS)估算模型并验证。使用2012年和2013年在中国山东省肥城县潮泉镇获取的整个生育期苹果叶片EWT和配套的光谱数据,比较NDIWI和EFAST-PLS联合模型。在EFAST-PLS联合模型中,EFAST用来选择光谱敏感波段,PLS用来回归分析。NDIWI与EFAST-PLS模型的决定系数(R2)分别为0.2831和0.5628,标准均方根误差(NRMSE)分别为8.00%和6.25%。研究结果表明:EFAST-PLS模型估算苹果叶片EWT潜力巨大,考虑到应用简单,NDIWI也有可取之处。
关键词: 光谱分析 模型 含水率 苹果叶片 等效水厚度 EFAST 偏最小二乘 NDIWI


农田土壤重金属生态风险区划分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 2016
摘要:目的基于Hakanson潜在生态风险评价结果,探索应用指示克里格方法进行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风险区的多级划分的可行性。方法对研究区内均匀选取的463个土壤采样点的5种重金属元素Pb、Cd、As、Cr和Hg,采用Hakanson潜在生态危害指数评价研究区的土壤重金属的潜在生态风险,依据评价结果设定阈值参数,运用指示克里格方法绘制有明显污染趋势的各土壤重金属元素(Cd和Hg)在各级潜在生态风险评价标准值下的污染风险区和各级区域综合土壤重金属潜在生态风险评价标准值下的污染风险区,实现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风险区的多级划分。结果验证结果的误判率介于0.45%~26.94%之间,为可接受范围。结论本研究所采用的方法可用于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风险区划分,为土壤污染修复提供科学依据。


龙口市梨园土壤养分状况调查分析
《山东农业科学 》 2016
摘要:梨是龙口市主要果树产业之一,了解梨园土壤养分状况,是指导梨优质丰产和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前提。本课题组取样并分析了该地区15个典型梨园0~20、20~40 cm和40~60 cm土层样品的酸碱度及养分含量。结果表明,3个土层土壤p H值在6.5~7.5之间的分别占调查梨园总数的12.5%、25.0%和28.6%,其余87.5%、75.0%和71.4%的梨园土壤呈酸性或微酸性;0~20、20~40 cm和40~60 cm土层有机质含量处于缺乏水平的梨园比例分别达25.0%、62.5%和100.0%;3个土层全氮含量处于中高等水平的梨园比例分别为100.00%、87.50%和71.43%,碱解氮含量处于中高等水平所占比例分别为75.00%、62.50%、14.29%;调查梨园0~60 cm土层的有效磷含量的平均值为91.33 mg/kg,而速效钾含量的平均值为215.54 mg/kg,含量相对较高。综合分析,增施有机肥,减少化肥尤其是氮磷钾肥施用量,改进施肥方法及防止土壤酸化是今后龙口市梨园土壤养分管理的重点。


“京津冀设施农业面源和重金属污染防控技术示范”简介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京津冀区域面积21.7万km2,具有良好的自然和农业生产条件,2013年耕地面积699万hm2,蔬菜播种面积90.4万hm2,其中设施栽培42.0万hm2,在我国农业生产中具有重要地位。发展都市型现代农业是京津冀地区的必然趋势。该区设施农业复种指数高,产出强度大,化肥、有机肥使用量大,造成土壤氮磷超量累积,淋失严重,重金属超标,面源和重金属污染形势严峻,危及土壤及地下水安全,生态环境质量下降。此外,


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法测定草莓中鞣花酸
《分析测试学报 》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建立了测定草莓中鞣花酸含量(包括游离鞣花酸和总鞣花酸)的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UPLCMS/MS)分析方法。草莓中游离鞣花酸在酸性条件下用甲醇提取,经C18分散固相萃取净化后可直接测定;总鞣花酸经酸性水解呈游离态再经分散固相萃取净化后进行测定。净化液经C18色谱柱分离,以甲醇和0.5%甲酸水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电喷雾负离子(ESI-)模式电离,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法(UPLC-MS/MS)测定,外标法定量。结果表明:在10~500 ng/m L浓度范围内鞣花酸的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为0.998 1,游离鞣花酸的定量下限为0.5 mg/kg,总鞣花酸的定量下限为5.0 mg/kg。在低、中、高3个加标浓度的回收实验中,游离鞣花酸的加标回收率为86.7%~113.6%,相对标准偏差均小于10%。该方法操作简单,灵敏度高,准确性好,适用于草莓中鞣花酸的测定。
关键词: 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法(UPLC-MS/MS) 游离鞣花酸 总鞣花酸 草莓


纤维素类芒属草本能源植物品质近红外光谱快速检测技术研究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 2016 EI SC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我国生物质能源产业近年来得到快速发展,但对能源草的研究还处于初级阶段,如果能建立全面的能源植物木质素、纤维素、半纤维素的近红外预测模型数据库,将有助于优良品种的筛选、能源植物能用性能的评价及生物质能源产业在线控制。本研究采用傅里叶变换近红外光谱(FT-NIR)技术结合偏最小二乘法(PLSR)建立了荻、南荻、奇岗、芒四种芒属能源植物品质指标(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和灰分)近红外预测模型,并在此基础上研究了样本粒度对模型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四种芒属能源植物茎秆中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质素含量误差均方根(RMSECV)分别为1.35%(R~2=0.88),0.39%(R~2=0.91)和0.35%(R~2=0.80),叶片中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质素含量误差均方根(RMSECV)分别为0.72%(R~2=0.88),0.85%(R~2=0.85)和0.44(R~2=0.87),所建的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质素的近红外校准模型在预测未知样品含量时效果较好,但灰分含量预测效果不理想;(2)2和0.5mm粒度样品所建近红外模型均满足样品检测精度要求,但考虑到时间和人工成本,建议在工厂对能源植物原料品质进行分析时,采用2mm样品建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