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玉米双交F_1群体中SSR遗传标记位点的遗传分离分析
《种子 》 200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用高赖氨酸玉米自交系太系19和QCL3021及糯玉米自交系QCL5019构建了双交F1代群体[(太系19×QCL3021)×(太系19×QCL5019)],利用SSR分子标记技术,选出o2o2o16o16Wxwx基因型的植株23株。然后,用3个亲本从分布于全基因组的180个SSR标记中筛选出在3个亲本间均具有多态性的SSR标记14个。最后,进行14个SSR位点在23株后代中的位点及基因型分离分析,结果为:SSR位点与基因型的分离主要偏向于两个高赖氨酸玉米亲本;基因型分离产生了4种正常基因型和3种异常基因型;4种正常基因型在13个SSR位点存在极显著的偏分离。这一结果对SSR标记的遗传分离及应用研究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黔单18号亲本繁殖及杂交种制种技术
《种子 》 200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黔单18号是贵州省旱粮研究所组配选育的高产、优质玉米杂交种。为使该品种更快走向市场,介绍了黔单18号其亲本繁殖、杂交制种技术规程。


贵州省小麦育种研究与分析
《种子 》 200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当前贵州小麦类型有:高产型、高效型、高值型,产量目标为350 kg/667 m2。决定小麦产量潜力的关键因素是产量性状和光合生理性状,高产小麦育种重点应进行单位面积有效穗、穗粒数、千粒重的遗传选择,花后光合速率、花后绿叶面积、灌浆高峰期单穗平均日增重、灌浆高峰持续时间、生物学产量、收获指数等性状的遗传改良已很重要。聚优交配是选育高产小麦新品种的有效育种技术。为了适应高产育种的纵深发展要求,要加强光合生理特性、性状遗传规律等基础理论研究和高产小麦大穗材料创新工作,同时要进行育种技术的改进。


威宁草芦与豆科牧草混播种间竞争初探
《贵州农业科学 》 200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对威宁草芦与赛特紫花苜蓿和海发白三叶单播及混播处理鲜草产量的测定,结果表明,混播人工草地产草量比单播的要高。混播处理对威宁草芦、赛特紫花苜蓿和海发白三叶的产草量的影响的最佳拟合曲线方程分别为6次、4次、4次方程式。从对各处理进行竞争力分析结果来看,混播草地的竞争力大于单播草地。处理A1B5C5的竞争力最强,达到1.602,其次为处理A1C4,处理A2C2为第三,竞争力分别为1.546和1.486;单播最低,处理A、B、C的竞争力均为1。牧草的生长速度变化随生育时期的不同而有所变化,威宁草芦的生长速度在3月下旬前较慢,以后则生长迅速,赛特紫花苜蓿和海发白三叶的生长速度则与此相反。
关键词: 威宁草芦 赛特紫花苜蓿 海发白三叶 混播 种间竞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