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福建省地方梨资源花朵特征多样性分析
《福建农业学报 》 2016
摘要:对60份福建地方梨种质资源花朵多样性进行分析与评价。结果表明:福建地方梨资源之间开花期存在较大差异,依开花时间可划分为早花、中花和晚花3种类型,分别占20.0%、48.3%和31.7%;花器官数量性状多样性丰富,单花序花朵数、花冠直径、雄蕊数目和花瓣数目分别为4.6~8.8朵、2.4~5.0cm、11.3~38.7枚和5~12枚,变异系数为13.2%、14.7%、21.7%和31.7%,其中单花序花朵数、花冠直径和雄蕊数目均可分为5个级次;花器官质量性状亦存在多样性,但分别以花蕾白色、花药淡粉色、花瓣圆形、花瓣相对位置重叠和花柱柱头位置高于花药为主要类型,且未发现柱头基部有茸毛和无花粉性状类型。其中‘七月黄’和‘屏南葫芦梨’花瓣相对位置重叠,且多达12枚,可作为重要的重瓣性遗传资源;‘蜜雪梨芽变’、‘白葫芦梨’和‘白瓠梨’花冠直径均大于4.5cm,可作为大花型遗传资源利用。


不同产区及季节铁观音中稀土元素的组成特征研究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 2016
摘要:目的研究安溪铁观音中稀土元素的组成特征,探索不同产区及季节对铁观音中稀土元素组成的影响。方法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inductively coupled plasma-mass spectrometry,ICP-MS)对安溪铁观音6个主产区—桃舟乡、祥华乡、大坪乡、虎邱镇、感德镇和西坪镇所产茶叶中的16种稀土元素的含量进行测定,对不同样品中的稀土元素的含量和组成进行分析。结果安溪铁观音中稀土元素含量的检出范围为0.68~15.94 mg/kg,含量平均值为2.64 mg/kg,含量中值为1.73 mg/kg,轻稀土元素与重稀土元素含量的比值为2.4,轻稀土元素含量占稀土元素总量的67.0%~74.4%。样品中稀土元素的含量从高到低依次为:Ce,La,Y,Nd,其他稀土元素。春季和秋季铁观音中稀土元素的含量间无明显差异。结论安溪县不同产区铁观音中稀土元素的总量从高到低依次为:感德镇、虎邱镇、桃舟乡、大坪乡、祥华乡和西坪镇,季节并不影响茶叶对于稀土元素的总富集能力。


高温及覆土逆境对茶尺蠖蛹羽化的影响
《茶叶学报 》 2016
摘要:茶尺蠖是茶树重要害虫,为了全面了解环境对茶尺蠖蛹的影响,在室内通过5个温度(24、26、28、30、32℃)和4个(0、1、2、4cm)覆土处理茶尺蠖蛹,观察茶尺蠖蛹羽化情况,探讨温度和覆土逆境环境对茶尺蠖蛹的影响。结果表明,在24~32℃温度范围内,随着温度的升高,蛹的发育历期明显缩短,同时也对羽化率产生显著影响,羽化率随着温度的升高呈现升高后降低的趋势;26℃羽化率最高为82.12%,26℃后处理温度越高,羽化率越低;高温使雌蛾蛹早于雄蛹羽化,雌雄比例上升。覆土对茶尺蠖蛹羽化有明显影响,随着覆土深度加深,茶尺蠖蛹的羽化率呈现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在覆土深度4cm时,茶尺蠖羽化率最低,为33.33%,所以,可以在茶尺蠖化蛹高峰期采用深耕翻土方式,对减轻其为害具有一定的作用。覆土对茶尺蠖开始羽化的时间无显著影响。


茶树不同叶位叶片功能性状与光合特性研究
《茶叶科学 》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5个茶树品种(系)为研究对象,分析了茶树新梢不同叶位叶片的叶面积(LA)、叶形指数(LI)、比叶面积(SLA)、干物质含量(LDMC)、叶绿素a(Chla)、叶绿素b(Chlb)、叶绿素总量(Chl)、类胡萝卜素(Car)及光合特性,并研究了叶片功能性状和光合特性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不同叶位叶片的LA、LMDC、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和蒸腾速率(Tr)由第1叶至第6叶基本呈现先增加后降低趋势,新梢中部3~4叶达到峰值,第1叶和第6叶显著降低(P<0.05);不同叶位叶片LI和SLA基本呈现随着叶位增加而增加的趋势,第6叶的SLA均显著高于其他叶位(P<0.05);第1~4叶的Chla、Chlb和Chl含量较高,第6叶Chla、Chlb和Chl含量显著低于其他叶位(P<0.05),Car变化趋势不明显。LA与LI、LDMC、Chla、Chlb、Chl和Car之间存在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与胞间CO2浓度(Ci)之间呈显著负相关,与其他指标相关性不显著;LI与其他指标不相关(LA除外);SLA与LDMC、Chla、Chlb、Chl、Car和Pn之间存在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与Ci之间呈极显著正相关,与其他指标相关性不显著;LDMC与Chla、Chl和Pn之间存在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Chla、Chlb、Chl和Car两两之间均存在极显著正相关,且均与Pn存在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Gs和Tr与叶片功能性状不相关。分析以上结果可以得出,茶树新梢第3~4叶具有相对较大的LA和较强的光合能力,LDMC积累较大,可以作为表征茶树光合能力的供试叶片;SLA、LDMC和光合色素含量与Pn存在密切相关性,可作为评价茶树光合能力的指标。


福建产后花生黄曲霉毒素污染分布及膳食暴露评估
《粮食与饲料工业 》 2016
摘要:采用免疫亲和层析-液相色谱方法对福建省6个花生主产县市173份代表性花生样品进行检测分析,结果显示产后花生黄曲霉毒素总量(AFT)和黄曲霉毒素B1(AFB1)检出率最高的均是泉州地区样品,分别达到25.71%和22.86%,其次是福州地区样品,分别为25.00%和22.50%;检出率最低的是莆田仙游,均未检出。AFB1占黄曲霉毒素总量的84.96%,和黄曲霉毒素总量具有很好的相关性,相关系数达到0.995;分别采用非参数概率评估模型和点评估模型,分析了各暴露量分布的指标统计量和90%置信区间,评估结果显示平均消费水平标准人的产后花生黄曲霉毒素膳食暴露量平均值为(0.321~0.345)ng/(kg·d),90%置信区间为(0.218~0.474)ng/(kg·d),点评估结果平均暴露量为(0.319~0.340)ng/(kg·d)。


植物乳杆菌HLX37降胆固醇活性研究
《食品工业科技 》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HLX37是从福建南平地区农户自然发酵的酸乳中分离得到的一株植物乳杆菌,本文对该菌株的耐酸耐胆盐能力和体内外降胆固醇活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HLX37菌株在p H为3.0和胆盐浓度为3.0 g/L环境下培养4 h的存活率分别为59.1%±4.8%和48.2%±4.9%,且对添加胆盐的MRS+CHOL培养基中胆固醇具有良好的降解能力(24 h和48 h降解率分别达37.33%±2.55%和44.72%±2.74%);连续灌胃HLX37发酵酸奶65 d可显著降低高胆固醇血症大鼠血清总胆固醇含量(p<0.05),而将该酸奶灭活后,其降胆固醇效果显著下降(p<0.05),说明HLX37活菌能够降低高胆固醇血症大鼠血清胆固醇水平。综上,HLX37菌株在体内外均显示出良好的降胆固醇活性,具有较大潜力应用于功能性发酵食品的生产中。
关键词: 植物乳杆菌HLX37 酸奶 降胆固醇活性 酸耐受性 胆盐耐受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