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19608条记录
土壤盐碱化对玉米胁迫的研究进展

黑龙江农业科学 2019

摘要:土壤盐碱化严重影响了土壤的理化性质,玉米作为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耕地盐碱化程度的逐年加剧严重影响了玉米的产量和品质。为提高在盐碱化土地上玉米的生物产量,进行玉米的耐盐育种十分必要。文章主要分析了盐胁迫对玉米生长的影响、玉米耐盐性的表观适应性、提高玉米抗盐性的途径等研究内容,为促进玉米耐盐育种的开展奠定理论基础。

关键词: 玉米 盐胁迫 耐盐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寒地牛粪强制通风静态好氧堆肥发酵及养分降解特征

黑龙江农业科学 2019

摘要:为加快畜禽粪便等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克服冬季低温的不利条件通过对比进行预热处理的强制通风静态好氧堆肥处理1,无预热处理的静态好氧堆肥处理2及对照牛粪自然发酵堆肥处理的温度、含水量、pH、全氮、腐殖酸含量等指标,研究了我国北方冬季气温较低条件下牛粪强制通风静态好氧堆肥发酵及养分降解特征。结果表明:处理1在第5天升到50℃,堆体温度处于50℃以上共持续20 d;处理2在第9天升到50℃,堆体温度处于50℃以上共持续16 d,两个试验处理温度均达到国家畜禽粪便无害化卫生标准(GB 7959-87);对照处理温度无明显变化,未达到无害化标准。处理1和处理2,pH变化规律为试验前期降低后期升高,堆体呈中性至微碱性(7.89~8.65);堆体含水量均呈试验前期上升后期下降趋势,总体呈略下降趋势,分别由试验开始的65.48%和64.47%降至腐熟完成时的62.01%和64.35%;堆体TN损失较高,分别损失46.45%和40.95%,由试验开始36.60和35.90 g·kg~(-1)下降至腐熟完成时的19.60和21.20 g·kg~(-1);腐殖质分别降低了19.60%和23.18%,由试验开始296.50和285.60 g·kg~(-1)下降至腐熟完成时的238.40和219.40 g·kg~(-1)。在北方冬季气温较低的条件下,利用强制通风静态好氧堆肥技术,牛粪堆体温度均达到国家卫生标准,完成有效的堆腐过程。堆体启动前期预热能加快堆体温度升高,并提高温度升高上限,有利于堆腐的进行。

关键词: 强制通风静态堆肥 牛粪 堆腐温度 总氮 腐殖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60)Co-γ辐射对谷稗幼苗生长和微量元素吸收的影响

草地学报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用不同剂量~(60)Co-γ辐射对‘朝牧1号’谷稗(Echinochloa crusgalli)种子进行处理,研究~(60)Co-γ射线辐射对谷稗幼苗生长和微量元素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50~200Gy辐射组促进了最长根的生长,但抑制了幼苗株高和总长度;随着辐射剂量的增加,茎叶Fe、Mn、Zn、B、Ni元素含量和根部B元素含量呈先增后减趋势,根Fe、Mn、Ni元素含量随辐射剂量增加而呈增加趋势,Zn元素含量呈降低趋势。

关键词: 谷稗 辐射 幼苗生长 微量元素 相关性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黑龙江省农业干旱灾害时空变化特征研究

黑龙江农业科学 2019

摘要:为促进黑龙江省农业发展,利用Mann-kendall检验、Morlet小波法和GIS软件对黑龙江省1986-2015年的农业干旱灾害数据进行了分析,研究了农业干旱灾害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在1986-2015年,黑龙江省受干旱影响的面积最大,由其造成的受灾面积约占总受灾面积的50%以上.农业干旱导致的农业受灾率和成灾率总体呈下降趋势,但下降趋势不明显,发生中度干旱、轻度干旱、特大干旱和重度干旱的年数依次减少.通过Morlet小波分析可知,干旱受灾率在1986-2015年间呈周期性变化,变化的周期分别为3、5和14a,其中14a为变化主周期.在2016-2020年,黑龙江省干旱受灾率处于负相位,但有发生干旱灾害的可能,需要有关部门提前进行水利设施的维修、维护,做好防旱部署.通过GIS软件对基于降水距平百分率和受灾率的干旱指数进行模拟可知,黑龙江省西南部是干旱高危害区,须同时做好春旱和夏旱的防治工作.

关键词: 农业气象灾害 时空变化特征 M-K法 Morlet小波法 干旱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黑龙江省中南部地区不同平作模式对玉米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影响

黑龙江农业科学 2019

摘要:为筛选适合黑龙江省中南部地区的玉米平作种植模式,在平作的条件下研究不同模式、密度对玉米产量及农艺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籽粒产量方面与对照比较,种植方式中A7(宽窄行45 cm+85 cm)、A8(宽窄行55 cm+75 cm)、A3(行距55 cm)分别提高产量5.9%、3.3%、0.9%,不同密度下产量排序为:B3(7.500万株·hm~(-2))>B4(8.625万株·hm~(-2))>B1(5.250万株·hm~(-2))>B2(6.375万株·hm~(-2))>B5(9.750万株·hm~(-2)),所有组合的籽粒产量比较,排在前三位:A8×B3,A7×B3,A8×B4;各农艺性状种植方式排序前三位的依次如下,穗长值:A7>A8>A1(CK),穗粗值为A7>A8>A3,秃尖为A2(行距45 cm)>A4(行距65 cm)>A6(行距85 cm大垄模式),穗行数为A7>A8>A3,行粒数为A7>A8>A1。不同密度下穗长、穗粗值、穗行数、行粒数排序为:B1>B2>B3>B4>B5,秃尖值排序为:B5>B4>B3>B2>B1。宽窄行处理A7(45 cm+85 cm)、A8(55 cm+75 cm)与种植密度在7.500万~8.625万株·hm~(-2)结合下,产量水平较对照增加明显,可综合获得最佳的农艺性状。

关键词: 玉米 种植方式 密度 产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东北大豆骨干亲本种质资源遗传分析

黑龙江农业科学 2019

摘要:为充分开发和利用优异大豆种质资源,以前期试验筛选获得的50份适应黑龙江省第二积温带生态区的骨干亲本为试验材料,系统地进行农艺性状调查并对群体的遗传相似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参试材料农艺性状变幅较大,变异系数不大,说明资源群体有少数极端类型品种存在;遗传相似系数分析表明50份大豆种质资源遗传同源性较大;聚类结果显示材料间差异不大,分类不明显;最终筛选得出部分株高、百粒重等重要农艺性状具有优势的品种资源。

关键词: 东北大豆 骨干亲本 遗传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牛肝脏细胞体外培养和传代细胞的初步鉴定

中国细胞生物学学报 2019 CSCD

摘要:该文采用灌注胶原酶消化法分离牛肝细胞,通过DMEM培养基(含10%胎牛血清)体外连续进行原代和传代培养,观察细胞增殖变化及细胞培养过程中的形态消涨变化情况。该文还对第12代培养细胞的染色体情况及细胞生长情况进行分析,同时采用PAS染色法进行糖原含量鉴定。结果显示,分离的肝细胞群体倍增时间为62.8 h,染色体为60条, PAS染色观察发现,培养细胞质中有大量糖原颗粒。

关键词: 牛肝细胞 形态消涨变化情况 传代细胞 初步鉴定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高纬寒地大豆品种比较试验

黑龙江农业科学 2019

摘要:为筛选适合黑河地区种植的大豆品种,以黑河43为对照,对来自全国的共31份大豆品种进行农艺性状及产量调查.结果表明:比黑河43产量增加的品种有九研26、东生7号、贺豆1号、克山1号、黑科56、嫩奥4号、黑科60,增幅分别为2.27%、2.62%、2.62%、6.11%、6.46%、7.50%和14.48%,其他各品种产量均低于黑河43.

关键词: 高纬寒地 大豆 品种 农艺性状 产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东北-蒙东经济区绿色植保在实施"一带一路"倡议中面临的挑战与发展

生物安全学报 2019

摘要:东北—蒙东地区包括辽宁、吉林、黑龙江和内蒙古东部五盟市,是我国东北地区对外经贸、科技和文化交流的重要窗口,也是我国粮食生产最集中的地区之一.该地区农业管理水平和灾变应对能力相对滞后,多种重要入侵性和迁飞性有害生物在东北省区间和与其接壤的国家间重叠或交替发生,导致农产品产量和质量下降,严重影响了我国农产品的国际贸易量.随着我国"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上述问题势必日益突出,如何保证东北省区粮食生产安全,促进农产品国际贸易发展是我们共同面临的巨大挑战.本文重点阐述了东北—蒙东地区全链式有害生物预警、智能化监测和绿色防控技术体系,在此基础上,拟整合东北—蒙东地区有害生物综合治理优势力量,重点联合俄罗斯、韩国等周边国家植物保护机构、科研人员及技术推广人员共建东北—蒙东地区国际植保联盟,构建农业安全生产的生态屏障.

关键词: 一带一路 东北亚经济带 农产品国际贸易 有害生物入侵 综合治理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民猪和大白猪不同肌球蛋白重链表达差异

黑龙江畜牧兽医 2019 北大核心

摘要:为揭示民猪与大白猪肌纤维类型组成差异,试验应用Real-time PCR法检测了民猪和大白猪背最长肌中肌球蛋白重链(MyHC)Ⅰ、Ⅱa、Ⅱx、Ⅱb 4种亚型mRNA表达差异.结果表明:同日龄民猪和大白猪、同体重民猪和大白猪相比,民猪Ⅰ、Ⅱa、Ⅱx型MyHC mRNA相对表达量显著高于大白猪(P<0.05),而Ⅱb型MyHC mRNA相对表达量显著低于大白猪(P<0.05).说明民猪肌肉中氧化型和中间型肌纤维含量高于大白猪,而酵解型肌纤维含量低于大白猪.

关键词: 民猪 大白猪 肌纤维类型 肌球蛋白重链(MyHC) Real-time PCR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