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生物有机肥对保护地蔬菜生理性状及品质的影响研究
《中国林副特产 》 2018
摘要:研究生物有机肥的施用量对蔬菜叶绿素、有机酸和可溶性糖含量的影响,以探究生物有机肥对蔬菜品质的影响。设置7组对照实验,观察施用不同用量的生物有机肥对开花期和结果期蔬菜长势、果实品质和蔬菜茎叶中叶绿素、有机酸和可溶性糖含量的影响,并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和比色法等检测蔬菜中营养成分含量。蔬菜在生物有机肥与土壤配比为1∶8的条件下,叶绿素和有机酸含量在开花期呈现峰值,可溶性糖含量在结果期呈现峰值,在1∶5时对蔬菜生长有抑制作用。生物有机肥与土壤配比为1∶8的条件下可明显促进蔬菜生长,提高蔬菜品质;生物有机肥与土壤配比为1∶5时会抑制蔬菜生长和降低蔬菜品质。


乙氧呋草黄和苯嗪草酮在甜菜中的残留和降解
《农药 》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建立了甜菜、植株及土壤中乙氧呋草黄和苯嗪草酮的残留分析方法,并采用田间试验方法研究了乙氧呋草黄和苯嗪草酮在甜菜植株和土壤中的消解动态及其在甜菜、甜菜植株和土壤中的残留规律。[方法]样品用乙腈-水溶液振荡提取,经分散固相萃取净化,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测定。[结果]乙氧呋草黄在甜菜、甜菜植株和土壤中的平均回收率为81.5%~99.1%,变异系数在4.8%~14.0%之间,最低检测质量分数为0.02 mg/kg;苯嗪草酮在甜菜、甜菜植株和土壤中的平均回收率为93.8%~104.9%,变异系数在1.1%~5.7%之间,最低检测质量分数为0.02 mg/kg。[结论]2016—2017年在黑龙江省田间残留试验表明:按照一级动力学反应模型拟合,乙氧呋草黄和苯嗪草酮在土壤中的半衰期分别为1.4~5.0、3.5~5.5 d,乙氧呋草黄和苯嗪草酮在植株中未拟合出半衰期;甜菜最终样品中乙氧呋草黄的残留量均<0.02 mg/kg,苯嗪草酮的残留量均<0.02 mg/kg。


中国、荷兰和比利时马铃薯生产概况对比分析
《中国马铃薯 》 2018
摘要:马铃薯在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促进经济和谐发展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目前,马铃薯已成为中国农业开发和产业结构调整的优势作物。中国是世界马铃薯第一生产大国,但并不是生产强国。因此,明确中国马铃薯发展方向,提高种植者效益,保证马铃薯产业健康发展是十分必要的。比较分析了中国、荷兰和比利时在马铃薯生产和消费等方面的差距情况,找出中国与发达国家马铃薯生产差距的原因,在扩大品种资源引进,建立种薯认证体系,提高机械水平和调整出口策略等方面,提出建议和措施,从而全面提升中国马铃薯生产水平。


七月鲜苹果在牡丹江地区的发展及建议
《中国林副特产 》 2018
摘要:介绍了七月鲜苹果引进牡丹江地区栽培的发展过程,并以金红苹果为对照进行了生长情况、产量、效益等对比调查。结果表明,抗冻抗病优于金红,产量低于金红,价格高于金红,效益高于金红。对其大面积发展原因进行了综合分析,并对其发展提出建议。


群体构成方式对大豆百粒重全基因组选择预测准确度的影响
《作物学报 》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百粒重是大豆产量的重要构成因子,在一定条件下与产量呈显著正相关。百粒重是一个复杂的数量性状,用传统的育种方法其遗传增益不明显。本研究对280份大豆品种进行了多年多点田间鉴定,通过混合线性模型预测获得品种百粒重的最佳线性无偏预测值。同时利用分布在大豆全基因组的5361个SNP标记鉴定参试品种基因型,结合随机回归最佳线性无偏预测模型和交互验证方法,探讨了群体构成方式对大豆百粒重的全基因组选择预测准确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大豆百粒重的全基因组选择预测准确度变化范围为–0.15~+0.75;群体构成方式对百粒重的预测准确度影响明显;亚群内的预测准确度(+0.24~+0.75)高于亚群间(-0.15~+0.29);当群体间遗传距离由0.1566增加到0.2201时,预测准确度下降27.87%;相比随机构建的训练群体,基于群体遗传结构构建的训练群体能将百粒重的预测准确度提高2.34%。本研究明确了大豆百粒重的全基因组选择预测准确度,阐明了群体结构对大豆百粒重的全基因组选择预测准确度的影响,为大豆分子育种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