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19134条记录
生物有机肥对保护地蔬菜生理性状及品质的影响研究

中国林副特产 2018

摘要:研究生物有机肥的施用量对蔬菜叶绿素、有机酸和可溶性糖含量的影响,以探究生物有机肥对蔬菜品质的影响。设置7组对照实验,观察施用不同用量的生物有机肥对开花期和结果期蔬菜长势、果实品质和蔬菜茎叶中叶绿素、有机酸和可溶性糖含量的影响,并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和比色法等检测蔬菜中营养成分含量。蔬菜在生物有机肥与土壤配比为1∶8的条件下,叶绿素和有机酸含量在开花期呈现峰值,可溶性糖含量在结果期呈现峰值,在1∶5时对蔬菜生长有抑制作用。生物有机肥与土壤配比为1∶8的条件下可明显促进蔬菜生长,提高蔬菜品质;生物有机肥与土壤配比为1∶5时会抑制蔬菜生长和降低蔬菜品质。

关键词: 生物有机肥 保护地 生理性状 蔬菜品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黑龙江玉米在海南繁育的栽培技术要点

中国种业 2018

摘要:由于海南的气候适宜,每年众多育种工作者都来到海南进行育种工作,根据多年在三亚崖州的工作经验,对南繁栽培技术要点和注意事项进行了总结,供南繁工作者交流探讨。

关键词: 玉米 海南 育种 栽培技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大豆新品种龙达4号的选育与栽培技术

大豆科技 2018

摘要:大豆新品种龙达4号是北安市大龙种业有限责任公司龙达科研所利用哈北46-1和北疆05-38有性杂交,混合法选育而成;该品种需≥10℃活动积温2 300℃,为中早熟春大豆品种,在适应区域种植出苗至成熟115天左右;2015—2017年参加黑龙江省大豆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表现出高产、稳产、优质、多抗等特性,适宜在黑龙江省第三积温推广种植。

关键词: 大豆 龙达4号 选育 栽培技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肥料配比对金红苹果品质和产量的影响

中国林副特产 2018

摘要:试验以金红苹果为研究对象,研究不同肥料配比对苹果果实品质和产量的影响。发现不同施肥处理均较对照显著提高了苹果的品质和产量。化肥对苹果品质和产量的贡献率为:氮肥>钾肥>磷肥,全肥料处理提高了苹果的商品果率和产量。缺肥(NP)处理果农纯收入133.8千元/hm~2,较对照收入增加14.3千元/hm~2。

关键词: 金红苹果 肥料 品质 产量 收入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乙氧呋草黄和苯嗪草酮在甜菜中的残留和降解

农药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建立了甜菜、植株及土壤中乙氧呋草黄和苯嗪草酮的残留分析方法,并采用田间试验方法研究了乙氧呋草黄和苯嗪草酮在甜菜植株和土壤中的消解动态及其在甜菜、甜菜植株和土壤中的残留规律。[方法]样品用乙腈-水溶液振荡提取,经分散固相萃取净化,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测定。[结果]乙氧呋草黄在甜菜、甜菜植株和土壤中的平均回收率为81.5%~99.1%,变异系数在4.8%~14.0%之间,最低检测质量分数为0.02 mg/kg;苯嗪草酮在甜菜、甜菜植株和土壤中的平均回收率为93.8%~104.9%,变异系数在1.1%~5.7%之间,最低检测质量分数为0.02 mg/kg。[结论]2016—2017年在黑龙江省田间残留试验表明:按照一级动力学反应模型拟合,乙氧呋草黄和苯嗪草酮在土壤中的半衰期分别为1.4~5.0、3.5~5.5 d,乙氧呋草黄和苯嗪草酮在植株中未拟合出半衰期;甜菜最终样品中乙氧呋草黄的残留量均<0.02 mg/kg,苯嗪草酮的残留量均<0.02 mg/kg。

关键词: 乙氧呋草黄 苯嗪草酮 甜菜 消解 残留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松嫩平原中南部不同基因型玉米品种宜机收特性研究

黑龙江农业科学 2018

摘要:玉米机收是玉米生产发展的必然趋势,适宜机收的玉米品种是实现玉米机收的前提和基础。为促进黑龙江省松嫩平原中南部玉米实现粒收和构建节本增效栽培模式,本研究以松嫩平原中南部不同基因型玉米品种为研究对象,对比分析了不同基因型品种的出苗质量、植株和籽粒宜机收特性。结果表明:京农科728与和育187的粒收产量、机收籽粒破损率、籽粒含水量等机械化粒收相关性状最为合理,更利于直接进行机械化籽粒收获。

关键词: 玉米 机收 品种 特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中国、荷兰和比利时马铃薯生产概况对比分析

中国马铃薯 2018

摘要:马铃薯在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促进经济和谐发展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目前,马铃薯已成为中国农业开发和产业结构调整的优势作物。中国是世界马铃薯第一生产大国,但并不是生产强国。因此,明确中国马铃薯发展方向,提高种植者效益,保证马铃薯产业健康发展是十分必要的。比较分析了中国、荷兰和比利时在马铃薯生产和消费等方面的差距情况,找出中国与发达国家马铃薯生产差距的原因,在扩大品种资源引进,建立种薯认证体系,提高机械水平和调整出口策略等方面,提出建议和措施,从而全面提升中国马铃薯生产水平。

关键词: 马铃薯 种植面积 产量 单产水平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七月鲜苹果在牡丹江地区的发展及建议

中国林副特产 2018

摘要:介绍了七月鲜苹果引进牡丹江地区栽培的发展过程,并以金红苹果为对照进行了生长情况、产量、效益等对比调查。结果表明,抗冻抗病优于金红,产量低于金红,价格高于金红,效益高于金红。对其大面积发展原因进行了综合分析,并对其发展提出建议。

关键词: 七月鲜苹果 引种 发展建议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玉米新品种嫩单19的种植表现与栽培技术

中国农技推广 2018

摘要:玉米新品种嫩单19是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齐齐哈尔分院于2009年以自育自交系N8924为母本,自育自交系N7923为父本杂交选育而成的中晚熟、高产、优质杂交种.该品种在适应区生育日数约127天,需≥10℃活动积温2 600℃左右,具有高产、优质、多抗、适应性广及适宜机械化收获等特点.通过多年的栽培试验,调查并验证其产量表现,并介绍了配套栽培技术.

关键词: 玉米品种 种植表现 产量 栽培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群体构成方式对大豆百粒重全基因组选择预测准确度的影响

作物学报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百粒重是大豆产量的重要构成因子,在一定条件下与产量呈显著正相关。百粒重是一个复杂的数量性状,用传统的育种方法其遗传增益不明显。本研究对280份大豆品种进行了多年多点田间鉴定,通过混合线性模型预测获得品种百粒重的最佳线性无偏预测值。同时利用分布在大豆全基因组的5361个SNP标记鉴定参试品种基因型,结合随机回归最佳线性无偏预测模型和交互验证方法,探讨了群体构成方式对大豆百粒重的全基因组选择预测准确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大豆百粒重的全基因组选择预测准确度变化范围为–0.15~+0.75;群体构成方式对百粒重的预测准确度影响明显;亚群内的预测准确度(+0.24~+0.75)高于亚群间(-0.15~+0.29);当群体间遗传距离由0.1566增加到0.2201时,预测准确度下降27.87%;相比随机构建的训练群体,基于群体遗传结构构建的训练群体能将百粒重的预测准确度提高2.34%。本研究明确了大豆百粒重的全基因组选择预测准确度,阐明了群体结构对大豆百粒重的全基因组选择预测准确度的影响,为大豆分子育种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关键词: 大豆 百粒重 全基因组选择 预测准确度 遗传结构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