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19608条记录
烯效唑和赤霉素对马铃薯产量的影响

黑龙江农业科学 2019

摘要:为解决齐齐哈尔市主栽马铃薯品种单产较低的问题,在大田条件下,以马铃薯尤金品种和克新13品种为试验材料,对比在初花期进行叶面喷施10、20、30、40、50 mg·L~(-1)烯效唑(Uniconazole,简称S3307)和播种前用10、50、100、150、200 mg·L~(-1)赤霉素(Gibberellin)GA_3浸种处理对商品薯产量的调控效应。结果表明:S3307在10~40 mg·L~(-1)的浓度下,GA_3在10~50 mg·L~(-1)的浓度下均能增加马铃薯的商品薯产量,但S3307的增产效果要优于GA_3,S3307在两个品种上的增产幅度均在20%以上,而GA_3的增产幅度均在10%以上。且不同品种间对植物生长调节剂的敏感程度也不一样,克新13对浓度的范围敏感度要高于尤金品种。

关键词: 烯效唑 赤霉素 马铃薯 产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极早熟大豆品种金源71及栽培技术

中国种业 2019

摘要:金源71是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黑河分院以华疆2号为母本、黑河03-1398为父本进行有性杂交,用钴60辐射处理F2风干种子,选育而成的极早熟大豆品种。该品种需≥10℃活动积温1940℃,中抗灰斑病,秆强,节间短,适宜密植及机械收获。籽粒圆黄,光泽强,蛋白质含量高,适合作商品大豆的生产。于2016年通过黑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黑审豆2016014。2018年对金源71的品种生产与经营权进行授权转化。

关键词: 金源71 大豆 辐射 极早熟 高蛋白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水稻维生素B_6与SSR标记的关联分析

西北农业学报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旨在挖掘与维生素B_6(VB_6)相关的SSR标记位点,为水稻高VB_6的分子育种奠定基础。以来源于不同国家和地区的314份水稻品种为材料,对糙米的VB_6进行连续2a的测定,品种VB_6变幅为39.70~138.48μg/g。通过TASSEL3.0软件的GLM和MLM模型对VB_6表型数据与154个SSR标记位点进行关联分析,共检测出13个与VB_6相关联的位点,其中,RM254、RM309和RM540在2a的2种模型中均被检测出,是水稻VB_6的重要SSR位点。同时进一步挖掘出8个优异等位变异及相应的载体材料,发现‘辽星6’‘越实’‘花脸’等有较高VB_6,且至少含有2个以上优异等位变异。

关键词: 水稻 维生素B6 SSR标记 关联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四种防控技术对谷田螟虫田间防效测定

黑龙江农业科学 2019

摘要:粟灰螟和玉米螟是谷子生产中常见、频发、危害较大的害虫之一,对谷子产量造成较大影响。为有效控制谷子田虫害,对4种防控技术在谷子田防治粟灰螟和亚洲玉米螟进行防效测定。结果表明:48%氯吡硫磷、40%氯虫·噻虫嗪、Bt可湿性粉剂,松毛虫赤眼蜂均可有效控制粟灰螟和亚洲玉米螟危害,防效分别为91.8%、95.2%、77.7%和71.6%。

关键词: 谷子 粟灰螟 亚洲玉米螟 田间防效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黑柿子多酚的提取及抗氧化作用的研究

黑龙江农业科学 2019

摘要:为优化黑柿子多酚的提取工艺,并考察黑柿子多酚的抗氧化性能。以黑柿子为原料,确定黑柿子多酚提取的最佳工艺,并评价提取物体外抗氧化活性。在单因素试验结果的基础上,以黑柿子多酚提取率为指标,通过正交试验研究乙醇浓度、料液比、提取温度和提取时间4个因素对黑柿子多酚提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乙醇浓度70%,料液比1∶40,提取温度50℃,提取时间50 min的条件下,黑柿子多酚提取率可达23.1 mg·g~(-1)。黑柿子多酚提取液对DPPH自由基的半清除质量浓度为10.66μg·mL~(-1)。表明黑柿子多酚具有较强的抗氧化作用。

关键词: 黑柿子 多酚 提取 抗氧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施氮水平对不同淀粉型马铃薯块茎产量和淀粉品质的影响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研究施氮水平对不同淀粉型马铃薯块茎产量、淀粉产量和品质的影响,选用生育期相近的高淀粉品种‘克新22号’和低淀粉品种‘克新19号’为试验材料,施氮量设0、75、150、225和300kg/hm~2共5种处理,在收获后,分别测定马铃薯的块茎产量、淀粉含量、淀粉产量和淀粉直支比,探讨施氮水平对这些性状的影响规律。施氮量在0~300kg/hm~2时,‘克新22号’品种的块茎产量随着施氮量的增加呈单峰曲线变化,其中,施氮量在225kg/hm~2时,块茎产量最高;而‘克新19号’品种的块茎产量则呈持续增加的趋势。2个品种块茎干重中直链淀粉、支链淀粉及总淀粉含量均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而呈降低变化;而块茎鲜重中直链淀粉、支链淀粉及总淀粉含量随着施氮量的增加则呈先增后降的单峰曲线变化;施氮量在75kg/hm~2时,块茎鲜重中直链淀粉、支链淀粉及总淀粉含量达到最高。2个品种的淀粉直支比均随着施氮量的增加呈降低的变化趋势。‘克新22号’品种的块茎直链淀粉、支链淀粉及总淀粉产量随着施氮量的增加均呈先增加后降低的单峰曲线变化;施氮量在150kg/hm~2时获得较高的直链淀粉、支链淀粉和总淀粉产量。‘克新19号’品种的块茎直链淀粉产量随着施氮量的增加一直呈持续增加的变化,而块茎的支链淀粉及总淀粉产量则呈先增加后降低的单峰曲线变化;施氮量225kg/hm~2时获得较高的支链淀粉和总淀粉产量。

关键词: 马铃薯 氮肥 块茎产量 淀粉含量 淀粉产量 淀粉直支比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耕作方式对草甸土结构变化的影响

黑龙江农业科学 2019

摘要:为促进土壤结构改良,通过田间定位试验,从时间和空间尺度上,研究不同耕作与秸秆还田方式对典型旱地草甸土土壤团聚体和土壤容重的季节动态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耕作与培肥方式下,土壤容重均在20~30cm土层较高,平均1.51g·cm-3;不同耕作方式,0~40cm土层拔节期前NTDT-S增加0.05g·cm-3,30~50cm土层,趋势相反.浅翻会造成犁底层上移,0~30cm容重增加,而深翻增加了40~50cm土层容重.10~20cm质地为粉砂质粘土,40~50cm为粘土,其余土层为壤质粘土;免耕与耕作前土壤团聚体分布更接近,均在>1mm粒级处出现高峰,而ST与DT处理的波动性变化比较接近,NT处理在40~50cm土层的0.5~1.0和3.0~5.0mm粒径土粒含量明显高于ST与DT处理.横向比较,不同耕作方式下,团聚体分布不同;纵向比较,同一耕作方式,无论秸秆还田与否,不同粒级团聚体的波动性变化趋势一致.综合可知,土壤团聚体的机械稳定性受耕作方式影响较大,短期耕作与秸秆还田方式对土壤理化性状的影响虽受年季间的影响发生变化.

关键词: 草甸土 耕作方式 土壤结构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齐齐哈尔地区水稻旱直播品种筛选

黑龙江农业科学 2019

摘要:针对齐齐哈尔地区降雨较少且时空分布不均,水稻传统栽培模式下泡田整地用水量大等问题,采取水稻机械旱直播栽培模式,省去传统种植泡田、育秧、移秧等环节,实现水稻生产节水节本。为选择适宜该区的旱直播品种,采用田间直接鉴定法,对不同品种抗病、抗倒伏和抗旱性及产量等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综合各项指标来看,龙庆稻5号、绥粳18和龙粳31是适宜齐齐哈尔地区种植的旱直播品种。

关键词: 水稻品种 旱直播 抗旱性 产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生态环境下水稻穗部性状QTL鉴定

中国水稻科学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发掘与产量相关的穗粒性状QTL对进一步克隆和利用高产基因具有重要意义。【方法】以超级粳稻龙稻5号和典型高产籼稻中优早8号杂交衍生的重组自交系群体为试材,在4种环境下对穗部性状进行比较和QTL分析。【结果】共检测到63个穗部性状QTL,分布于除第9染色体外的11条染色体上。在4个环境下分别检测到27、27、18和35个QTL。其中,16个QTL能在2个环境下被检测到,12个在3个以上环境下稳定表达,分别占QTL总数的25.40%和19.05%;第1、3、4和5染色体的多效QTL簇能在不同环境下稳定表达,对穗部性状具有明显的调控作用。【结论】第3染色体STS3.3-STS3.6区间的qSNP3、第4染色体RM5688-RM1359区间的qSNP4.1是2个新的稳定表达的多效性QTL簇。此外,上位性效应是调控穗部性状的重要组分。

关键词: 水稻 生态环境 穗部性状 上位性效应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生态链下的休闲农业旅游开发策略

吉林农业 2019

摘要:近年来,我国兴起农业旅游热潮,形成一项新的产业即休闲农业。本文从生态角度对休闲农业旅游开发的有效策略进行探索,对其开发模式、产业链打造、特色化建设等方面的工作进行阐述。

关键词: 生态链 休闲农业旅游 资源整合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