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基于改进RHT及均值漂移聚类方法的双孢菇图像目标提取研究
《中国农机化学报 》 2022 北大核心
摘要:工厂化生产环境下双孢菇图像存在成簇粘连、菌柄倾斜、白色菌丝繁盛等复杂状态,采用常规阈值分割方法无法准确提取目标,采用改进的随机霍夫变换圆形检测算法与滑动平均聚类算法结合的方法开展目标提取研究。通过图像预处理降低部分背景干扰,改进边缘点取样方式提升圆形检测效率,依据菌盖半径范围剔除无效参数;以双孢菇图像检测出的所有圆形为目标,采用均值漂移聚类算法合并圆形,消除圆形检测算法中识别出的错误目标。采用算法提取目标结果:针对双孢菇规则生长、菌盖附土、菌盖重叠率不高或变形较小的图像,目标提取正确率大于92%;针对大面积菌丝包围菌菇、菌菇成簇倾斜、大小菌菇密集掺杂、菌盖堆积变形严重的图像,存在圆形检测不准、聚类误判或漏判等问题,目标提取正确率大于82%。本文采用的算法数据处理量小、计算速度快、适应性强,能够满足菌菇生产过程中长势自动监测、出菇统计等需求。


枸杞原浆品质分析与评价标准构建
《食品工业科技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文对市售的46个枸杞原浆产品的主要成分、色泽、风味等指标进行测定,对比分析枸杞原浆产品品质,初步构建评价标准.结果表明:枸杞原浆样品总体表现出较好的枸杞营养和风味特征,但不同产品品质差异较大,pH在4.04~4.62之间,粘度在6.63~116.60 cP之间,可溶性固形物在12.77%~30.63%之间,总糖含量在93.19~220.26 mg/g之间,黄酮含量在23.43~87.27μg/g之间,总类胡萝卜素含量在3.23~1579.47μg/g之间,色泽总体均表现为明亮的橙红色,各样品在鲜味、酸味、涩味、咸味等八种风味特征均有响应,气味分析中差异较大的几类化合物为烷烃类、醇类和挥发性硫化物.基于主成分分析得到了各指标与主成分的相关程度和贡献程度,确立了枸杞原浆的品质评价指标,采用概率分级建立了枸杞原浆品质评价指标分级标准,利用层次分析构建枸杞原浆品质评价标准,获得各枸杞原浆样品的综合得分,为枸杞原浆品质评价及质量标准制定提供数据参考.


播种方式与密度互作对糜子群体冠层及产量的影响
《江苏农业科学 》 2022 北大核心
摘要:为明确糜子群体在条播和穴播播种方式和不同种植密度互作的冠层结构特征及增产效应,采用二因素裂区试验设计,以播种方式为主区(条播和穴播,分别记作T和X),以3种种植密度为副区(45万、90万、135万株/hm~2,分别记作D1、D2、D3),在大田环境下测定糜子群体的干物质积累量、叶面积指数、冠层有效辐射截获量、冠层透光率、产量构成因素及产量。试验结果显示:穴播较传统条播能够形成更加优质的冠层结构进而提高产量,搭配低密度播种有助于叶片干物质积累和穗部干物质的积累。在成熟期,条播处理糜子产量随种植密度增加而递增,D1处理较D2、D3处理分别增加6.12%和1.46%,穴播则先增后减,D2处理较D1和D3分别增加9.47%和9.74%。主效应和交互效应显示,播种方式和密度互作对糜子穗长、主穗质量和主穗粒质量影响极显著,对糜子抽穗后前期叶面积指数、冠层的光合有效辐射截获量、透光率影响显著;播种方式对穗长和产量影响极显著,种植密度对主穗质量影响极显著,对产量影响显著。主成分-聚类分析结果显示糜子穴播搭配密度45万~90万株/hm~2时糜子群体能够充分有效地利用光资源,合成更多干物质量,从而有利于获得较高产量。
关键词: 糜子 播种方式 播种密度 叶面积指数 群体冠层 干物质积累 产量


马铃薯加工废水灌溉农田土壤肥力特征及其对施肥的响应
《土壤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明施肥措施对马铃薯淀粉加工废水灌溉后农田土壤肥力的影响,设置7个施肥处理:T1(CK),不施肥;T2,常规施肥;T3,优化施肥(减氮增磷);T4,优化施肥+增氧剂;T5,优化施肥70%+生物有机肥;T6,优化施肥70%+生物有机肥+增氧剂;T7,缓释肥(沃夫特26-10-12),取样并检测土壤养分指标及微生物数量.结果表明,与灌溉前相比,灌溉后种植前0~20 cm和20~50 cm土壤有机质、碱解氮、有效磷和速效钾均激增,分别增加68.65%、70.73%,95.47%、86.41%,434.60%、931.05% 和485.07%、580.31%,收获后不同施肥处理土壤养分均显著下降,且处理间差异显著.灌溉后种植前0~20 cm土壤真菌、细菌和放线菌分别增加10倍、50倍和1.5倍,微生物总量增加34倍,收获后T1中土壤真菌有所下降,其余施肥处理下土壤真菌显著增加,各施肥处理土壤细菌和微生物总量显著降低,放线菌显著增加.其中T5、T6细菌、放线菌和微生物总量最高,T4真菌最高.两种供试玉米品种株高和地上生物量在不同施肥措施下均由高到低为:T6>T5>T7>T3>T4>T2>T1.由此可知,马铃薯淀粉废水灌溉农田具有一定的肥效,且通过减施化肥,增施有机肥和增氧剂可有效促进马铃薯淀粉废水的肥效作用.


适宜宁夏南部山区不同海拔青贮玉米品种的筛选研究
《黑龙江畜牧兽医 》 2022 北大核心
摘要:为了明确宁夏南部山区不同海拔对青贮玉米的产量和品质的影响并筛选出适宜种植的品种,试验选择4个品种(东单60、屯玉168、铁研53、石玉9)分别种植在1 940 m(海拔点Ⅰ)、2 085 m(海拔点Ⅱ)、2 170 m(海拔点Ⅲ)3个不同海拔点,进行双因素随机区组试验,开展株高、鲜重等生产性能和粗蛋白(CP)、粗脂肪(EE)等营养指标及相对饲喂价值(RFV)比较及评价。结果表明:株高、鲜重等生产性能在不同海拔点表现不同。随着海拔升高,株高、鲜草产量逐渐下降,且差异显著(P<0.05)。CP、EE在中海拔点显著高于其他两个海拔点(P<0.05)。RFV由高到低为高海拔点Ⅲ>中海拔点Ⅱ>低海拔点Ⅰ。铁研53的鲜草产量、鲜干比、茎叶比、茎秆强度、CP、粗灰分等指标在3个海拔点都最高。说明铁研53稳定性高,适合在宁夏南部海拔1 940~2 200 m的山区推广种植。


气候变化和人为活动在宁夏草地变化中的相对作用
《生态学报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气候变化和人为活动是草地生态系统退化或恢复过程中的两大驱动因素.选取植被净初级生产力(NPP)为衡量指标,利用改进的Carnegie-Ames-Stanford Approach(CASA)模型、Thornthwaite Memorial模型以及残差趋势法分别计算了宁夏草地实际净初级生产力(ANPP)、潜在净初级生产力(PNPP)和人为活动影响的生产力(HNPP)及其变化趋势,定量评估了 2001-2019年气候变化和人为活动在宁夏4种类型草地(温性草甸、温性草原、温性荒漠草原和温性草原化荒漠)动态变化中的相对作用.结果表明,2001-2019年宁夏草地实际净初级生产力增加的面积占宁夏草地总面积的97.84%;全区草地潜在净初级生产力均表现为增加趋势,表明气候变化有利于植被恢复.草地恢复过程中,气候变化引起的草地恢复面积占草地恢复总面积的61.68%,气候变化和人为活动共同作用引起的草地恢复面积占38.32%;人为活动是导致草地退化的绝对主导因素.4种类型草地动态变化的驱动因素存在差异,气候变化是促进温性草甸(68.94%)和温性草原化荒漠(70.51%)恢复的主导因素,气候变化和人为活动共同作用是促进温性草原恢复的主导因素(62.30%),温性荒漠草原的恢复是气候变化和人为活动共同作用的结果(97.93%).水热条件好转,尤其是降水增加是宁夏草地恢复的主导气候因子,生态保护政策的实施是促进草地恢复的主要人为因素,对草地的不合理利用是导致草地退化的主要人为因素.
关键词: 宁夏草地 草地动态变化 气候变化因素 人为活动因素


初生及35日龄滩羊睾丸组织化学特征及INSL3表达比较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研究胰岛素样因子3(Insulin-like factor 3,INSL3)对滩羊睾丸发育及生殖机能调节的影响.[方法]采用睾丸摘除手术收集初生及35日龄滩羊睾丸,应用特殊染色,免疫组织化学及免疫荧光技术方法结合形态计量学统计软件,比较初生与35日龄滩羊睾丸的组织化学特点,分析滩羊睾丸组织化学特点及发育规律.[结果]相较于初生滩羊,35日龄滩羊睾丸组织发育,AB染色在生精小管基膜阳性反应增强;生殖母细胞PAS染色阳性反应明显,间质组织胶原纤维增加.免疫组化及免疫荧光结果表明,35日龄滩羊睾丸组织中INSL3在生殖母细胞、Sertoli细胞及管周肌样细胞中表达较初生滩羊有所减弱;在Leydig细胞中表达下降.[结论]滩羊初生至35日龄睾丸发育过程中,酸性糖类物质代谢优于其他糖类成分,网状纤维生成早于胶原纤维.INSL3对睾丸生精细胞无明显调节作用;其表达降低与Leydig细胞中FLCs细胞群逐渐减少相一致.本研究为INSL3对Leydig细胞分泌功能调控机制的研究提供了参考.


硼肥对宁夏压砂地金银花产量及绿原酸含量的影响
《北方园艺 》 2022 北大核心
摘要:以金银花"北花一号"为试材,设置5个硼肥梯度0%(对照)、0.077%、0.154%、0.231%、0.308%,研究 了 不同硼肥浓度对金银花(Lonicera japonica Thunb.)叶片抗氧化酶、光合参数、SPAD值、花蕾产量、绿原酸含量和总绿原酸含量等指标的影响,以期为压砂地金银花优质高产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增施硼肥对金银花植株叶片光合参数、SPAD值、抗氧化酶活性、花蕾产量及绿原酸含量影响显著.其中,施用0.231%硼肥处理效果最佳,相比对照,植株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蒸腾速率(Tr)最高提升148%、160%、109%;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分别提高58%、65%、22%,光合生理特性的提高促进了金银花生殖生长和干物质累积,花蕾鲜质量、干质量增幅分别为90%、77%,总绿原酸含量提高84%.适量增施硼肥能促进金银花生长发育,并显著提高产量、品质,有利于金银花优质高效生产.


B4GALNT2基因多态性与蒙古羊和乌珠穆沁羊产羔数的关联性分析
《农业生物技术学报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产羔数是绵羊(Ovis aries)重要的经济性状之一,决定肉羊产业的生产效率.β-1,4-N-乙酰氨基半乳糖转移酶2(β-1,4-N-acetyl-galactosaminyl transferase 2,B4GALNT2)基因上存在的g.36938224A>T位点,是影响法国拉科讷绵羊(Lacaune sheep)排卵率的关键候选位点,而B4GALNT2基因被认为是新的影响绵羊繁殖力的候选功能基因.为明确B4GALNT2基因的已知多态性位点与蒙古羊(Mongolia sheep)和乌珠穆沁羊(Ujimqin sheep)产羔数的关联性,挖掘蒙古羊B4GALNT2基因的特异性突变及其与蒙古羊和乌珠穆沁羊产羔数的关联性,本研究采用6个绵羊品种共计480个样本(蒙古羊250只,乌珠穆沁羊110只,呼伦贝尔羊(Hulunbuir sheep)30只,滩羊(Tan sheep)30只,小尾寒羊(Small-tailed Han sheep)30只和湖羊(Hu sheep)30只),利用直接测序技术对上述480个样本B4GALNT2基因g.25929884A>T位点(GenBank No.NC_040262.1)进行检测并挖掘新多态性位点,利用MassARRAY技术对上述480个样本B4GALNT2基因g.25921552C>T SNP、g.25935026C>T SNP和远端缺失同源盒3(distal-less homeobox 3,DLX3)基因c.*803A>G位点进行基因分型,进而分析已知和新突变位点与蒙古羊和乌珠穆沁羊产羔数的关联性及其在6个绵羊品种中的遗传多样性.结果表明,在4个已知多态性位点中,B4GALNT2基因g.25929884A>T位点和DLX3基因c.*803A>G SNP在上述绵羊品种的实验群体中不存在,B4GALNT2基因的g.25921552C>T位点和g.25935026C>T位点存在,但与蒙古羊和乌珠穆沁羊的产羔数无关;同时在B4GALNT2基因中新发现8个多态性位点,其中g.25929637G>A(P<0.05)、g.25929679T>C(P<0.01)、g.25929819A>G(P<0.01)和g.25929965A>T(P<0.05)位点对蒙古羊产羔数有显著影响;除了滩羊品种中的g.25921552C>T位点以外,其他9个检测到的多态性位点均满足Hardy-Weinberg平衡;根据PIC判定标准,10个突变位点在6个绵羊品种中均表现为低度多态或中度多态.本研究为提高蒙古羊的产羔数提供有效的分子遗传标记,同时也为蒙古羊的遗传改良提供了科学依据.
关键词: 蒙古羊 乌珠穆沁羊 β-1,4-N-乙酰氨基半乳糖转移酶2基因(B4GALNT2) 产羔数 分子遗传标记


牛FoxO1基因启动子转录调控分析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鉴定牛叉头框转录因子1(Forkhead box,FoxO1)的核心启动子区及其关键转录因子,利用PCR扩增牛FoxO1基因的启动子序列,同时设计7个逐段缺失片段引物扩增其启动子逐段缺失片段,进一步将其构建双荧光素酶报告载体并分别转染小鼠C2C12和3T3-L1细胞系,通过检测不同缺失片段荧光素酶报告载体的活性,以确定牛FoxO1启动子的核心区域;使用Genomatix和JASPAR在线软件预测牛FoxO1基因启动子核心区域的关键转录因子,采用定点突变试验在小鼠C2C12细胞系中初步鉴定预测的关键转录因子对FoxO1的转录调控作用.结果表明:1)成功扩增了牛FoxO1的启动子区1 920 bp序列,获得了 FoxO1基因启动子序列的7个逐段缺失片段序列;2)经双荧光素酶报告试验进一步证实,牛FoxO1基因核心启动子位于-285/-27区域;3)预测并通过定点突变试验鉴定出MEF2A、KLF4、HOXA5和KLF5转录因子对FoxO1基因的转录活性具有关键调控作用.综上,本研究初步鉴定出牛FoxO1基因启动子核心区(-285/-27)内转录因子 MEF2A、KLF4、HOXA5和KLF5对FoxO1基因有重要的转录调控作用,为FoxO1基因对牛肌肉脂肪发育过程中的转录调控机制奠定了一定理论基础.
关键词: 牛 FoxO1基因 启动子活性 转录调控 转录因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