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生物有机肥对宁夏盐碱地土壤养分和生物学特性的影响
《土壤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探讨生物有机肥施用对宁夏引黄灌区盐碱地土壤化学和微生物特性的影响,明确生物有机肥的最佳施用量及施肥模式,以田间连续4年定位试验为依托,研究了生物有机肥施用量0(CK)、4.5(T1)、9.0(T2)、13.5 t/hm~2(T3)及生物有机肥9.0 t/hm~2配施无机化肥N 360 kg/hm~2(T4)对盐碱地土壤养分含量、酶活性、微生物生物量、微生物群落碳源代谢活性及多样性和玉米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施用生物有机肥可明显降低土壤p H和全盐含量,土壤养分含量及土壤酶活性随着生物有机肥施用量增加呈递增趋势,且在T2处理基础上增施无机化肥可显著增加土壤速效钾含量14.73%;(2)土壤微生物群落碳源代谢活性及多样性指数均随着生物有机肥施用量的增加而增加, T3处理土壤培养192 h时AWCD值为0.84,经Tukey检验分析, Shannon和Mcintosh指数较CK处理分别增加10.11%和62.67%;(3)随着生物有机肥施用量增加,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磷含量呈递增趋势,各处理平均分别比CK处理增加66.78%、59.19%和51.84%;(4)施用生物有机肥可明显增加玉米产量,提高玉米产值,其中以生物有机肥施用9.0 t/hm~2配施无机化肥N 360 kg/hm~2时,玉米产量和净收入最佳,分别为11 499 kg/hm~2和8 709元/hm~2。因此,长期施用生物有机肥可改善宁夏盐碱土壤质地,提高土壤质量,增加土壤生物活性及玉米产量,其中以生物有机肥施用9.0 t/hm~2配施无机化肥N 360 kg/hm~2时综合效果最佳。
关键词: 生物有机肥 盐碱地 土壤养分 土壤微生物特性 玉米产量


密度对玉米穗部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新疆农业科学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分析密度对玉米穗部性状及产量的影响,为灌区春玉米品种选择与增密增产提供理论依据及技术参考.[方法]以玉米品种宁单41号、宁1530、宁玉51号、先玉335为试验材料,设置82500、90000、97500和105000株/hm24种密度处理,分析密度对穗部性状及籽粒产量的影响.[结果]随着密度的增加,穗部性状的秃尖长度增加,而除秃尖长度外的11个穗部性状指标降低;密度增加下各品种玉米的平均变异系数表现为秃尖长度、穗上部的百粒重、行粒数最大,而穗行数、穗粗、出籽率平均变异系数最小;增密下穗上部百粒重变化幅度大于穗中部、穗下部;行粒数降低幅度长穗品种大于中短穗品种,在密度97500株/hm2以上时表现最明显.[结论]随着种植密度增加,增加了有效穗数,而穗粒数和千粒重明显降低;宁玉51号、宁1530在105000株/hm2密度下产量最高,先玉335、宁单41号在97500株/hm2密度下产量最高.
关键词: 玉米;密度;穗部性状;产量


宁夏四地区奶牛球虫病流行病学调查及虫种鉴定
《中国兽医杂志 》 2022 北大核心
摘要:为了掌握宁夏回族自治区四地区奶牛球虫的感染情况及优势流行虫种,本试验对石嘴山、银川、吴忠和青铜峡4个市的14个规模化奶牛场的球虫感染情况进行调查,按照每个月龄奶牛总数的15%比例随机进行样本采集并用显微镜检测球虫.结果显示:采集的1 938份粪样中,856份为阳性,平均感染率为44.17%;共发现12种艾美耳球虫(Eimeria),分别是牛艾美耳球虫(E.bovis)、柱状艾美耳球虫(E.cylindeica)、邱氏艾美耳球虫(E.zuernii)、阿拉巴艾美耳球虫(E.alaba-mensis)、奥博艾美耳球虫(E.auburnensis)、巴西艾美耳球虫(E.brasiliensi)、拔克朗艾美耳球虫(E.bukidnonensis)、加拿大艾美耳球虫(E.canadensis)、椭圆艾美耳球虫(E.ellipsoidalli)、皮利他艾美耳球虫(E.pellita)、亚球形艾美耳球虫(E.sub-spherical)和怀俄明艾美耳球虫(E.wyomingensis);所有牛场都存在混合感染的情况;在14个牛场中检测出平均每克粪便中球虫卵囊数(OPG)最高为5 776.32,最低为283.58;宁夏四地区的14个规模化奶牛场球虫均为阳性,不同地区不同牛场艾美耳球虫感染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在奶牛的不同月龄分组中,10~12月龄、7~9月龄、4~6月龄、2~3月龄和0~1 月龄艾美耳球虫的感染率分别为 62.07%(473/762)、51.27%(161/314)、31.30%(128/409)、23.63%(82/347)和11.32%(12/106),不同月龄奶牛球虫感染率统计学差异极显著(P<0.01).结果表明宁夏四地区奶牛球虫发病率较高,其中牛艾美耳球虫为优势虫种,10~12月龄奶牛球虫阳性率最高.


宁夏陕西野生苦味枸杞调查及其化学成分分析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探索宁夏及陕西省野生枸杞种质资源的系统发育、遗传进化、成熟鲜果苦味、甜味演变规律,以及野生苦味枸杞苦味物质,系统调查、SLAF测序技术、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高分辨质谱联用仪、紫外线波长鉴定法等方法被应用于本项研究.结果发现,从陕西省岐山县、扶风县到宁夏南部山区、引黄灌区、贺兰山东麓,野生枸杞成熟鲜果出现了由全苦、半苦、甜后苦(或甜后麻苦)、甜、甜后稍苦、全苦的大致变化趋势.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宁夏及陕西40份野生枸杞资源可以划分为5大类,类群Ⅰ、类群Ⅱ、类群Ⅲ、类群Ⅳ均为野生苦味枸杞在分子水平的不同类型,类群Ⅴ为众多的从苦味到甜味的过渡类型野生种质,显示出了野生苦味枸杞的遗传多样性;栽培甜枸杞宁杞7号、宁夏海原县野生苦枸杞、宁夏西吉县野生苦枸杞、陕西省岐山县野生苦枸杞4种枸杞成熟鲜果样品在液质总离子流图的30~50min区域中,宁杞7号缺少3种野生苦味枸杞共同具有的波谱区段,经化学成分解析,其主要为甾体生物碱类,即澳洲茄碱和5,6-二氢澳洲茄碱.据此,野生苦味枸杞的苦味成分可能与甾体生物碱类成分如澳洲茄碱、5,6-二氢澳洲茄碱密切相关.本研究结果为深入研究、利用野生苦味枸杞种质资源,培育医药专用枸杞品种提供了理论基础.
关键词: 野生苦味枸杞 化学成分 UPLC-Q/TOF-MS 遗传进化树 澳洲茄碱


不同栽培方式对冬小麦品种籽粒灌浆及产量的影响
《东北农业科学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探寻适合旱地冬小麦栽培模式,试验选用水旱兼用品种宁冬16号和旱地品种宁冬13号,研究全膜覆土穴播模式(T1)、农民习惯栽培模式—露地条播(T2)和不覆膜穴播模式(T3)对冬小麦干物质积累、籽粒灌浆特性、产量及产量构成因子等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栽培模式下花后各营养器官干物质积累变化趋势基本一致。不同播种方式小麦各营养器官中干物质积累量和分配率在成熟期表现为:籽粒>茎秆>颖壳>叶鞘>叶片>穗轴,其中籽粒中干物质量占植株总量的比例最大,其分配率达到41.6%~46.0%。籽粒干物质增加过程符合Richards生长方程。灌浆速率均呈“单峰”曲线,且呈“慢-快-慢”的变化趋势。不同品种间灌浆速率差异明显,但种内不同栽培方式间灌浆速率变化趋势基本一致。灌浆速率拟合方程因品种和栽培方式不同而有所差异。宁冬16号3种栽培方式间籽粒灌浆速率变化符合三次曲线方程,宁冬13号籽粒灌浆速率在T1模式下符合二次方程,T2和T3模式符合Log-modified模型。从产量及产量构成因子来看,T1产量均高于T2和T3,但T1-13与T2-13和T3-13间差异不显著,且T1模式下千粒重和公顷穗数均高于T2和T3。综合来看,宁冬16号更适宜T1模式种植,宁冬13号在降雨较充足的地区不适宜T1模式,T2模式更为适宜。


宁夏枸杞花粉活力及柱头可授性研究
《湖北农业科学 》 2022 北大核心
摘要:以宁夏枸杞(Lycium barbarum L.)为试验材料,采用TTC法、联苯-胺过氧化氢法及田间验证法,研究其花粉活力及柱头可授性,探索不同贮藏期对其花粉活力及结实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宁夏枸杞花冠绽放后4h花药逐次开裂散粉;同一品种(系)随贮藏时间的延长花粉活力呈下降趋势,且在常温下,花粉可贮藏12 d;宁杞1号不同贮藏时间花粉活力差异显著,其他品种(系)3 d内花粉活力强且差异不显著;柱头可授性在12~36 h最佳;宁杞1号杂交结实率均低于"2014-401".花粉常温可贮藏12 d,3 d内花粉活力较强,开花前6h至散粉前柱头可授性强.生产实践中,以宁杞1号作为父本,花粉贮藏3d为宜;以"2014-401"为父本,花粉贮藏6 d为宜.
关键词: 宁夏枸杞(Lycium barbarum L.) 开花动态 花粉活力 柱头可授性


菌渣有机肥的制备及其对西瓜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江苏农业科学 》 2022 北大核心
摘要:为减轻农业废弃物带来的环境压力,以平菇菌渣为研究对象,通过菌渣好氧堆肥,分析堆肥过程中的温度、微生物数量变化和全氮、全磷、全钾、速效氮、速效磷、速效钾和有机质含量的变化趋势,并用腐熟好的菌渣开展温室西瓜肥效试验.结果表明,在菌渣堆肥过程中温度能快速升高到进入高温阶段,细菌数量随着堆肥进程在不断增加,而真菌和放线菌数量在逐渐减少;堆肥结束后,全氮、全磷、全钾、速效氮、速效钾和有机质含量都有所增加,均符合有机肥标准.肥效试验结果表明,菌渣有机肥施用30 t/hm2和60 t/hm2可显著提高单个西瓜质量,且效果优于鸡粪有机肥;菌渣有机肥不同施用量均可提高西瓜产量和糖分,但差异不显著(P>0.05),推荐菌渣有机肥30 t/hm2作为当地设施西瓜栽培的指导施用量.


盐胁迫对枸杞枝条基质茄子幼苗生长及气体交换参数的影响
《北方园艺 》 2022 北大核心
摘要:以茄子幼苗为试材,以自配枸杞枝条粉发酵基质为基质,对“斯卡特”长茄幼苗农艺性状和生理指标进行比较,研究了盐分胁迫对基于自配枸杞枝条粉发酵基质的茄子幼苗的影响,以期为西北地区枸杞枝条基质微咸水灌溉育苗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茄子幼苗在0.1 mol·L-1 NaCl处理下株高、茎粗均是最低,分别是5.870 5 cm、1.260 8 mm,比CK低38.36%、37.87%。盐胁迫对茄子幼苗的干物质量积累有明显的抑制作用,随盐溶液浓度的升高,幼苗干物质量分别比CK降低17.34%、37.93%、72.22%、37.93%。随盐溶液浓度升高,幼苗壮苗指数逐渐降低,比CK分别降低了11.51%、17.76%、28.60%、56.33%。幼苗根系受到盐胁迫后对根长无明显抑制作用,严重抑制根系活力。幼苗叶绿素含量随盐溶液浓度升高而降低,在0.1 mol·L-1 NaCl处理下最低为0.633 5 mg·g-1。幼苗受到盐胁迫,植株的丙二醛含量先升高后降低,0.075 mol·L-1 NaCl时达到最高为6.734μmol·L-1;过氧化物酶(POD)活性随盐胁迫程度加剧而逐渐升高,0.1 mol·L-1NaCl时最高,为30.439μg·g-1·min-1。茄子幼苗的Pn、Tr、Gs、Ci均随着盐胁迫程度加剧而逐渐降低,0.05 mol·L-1NaCl时水分利用效率(WUE)最高为1.726 2。该茄子品种在枸杞枝条基质条件下耐盐性临界值为0.05 mol·L-1。


微生物菌剂浸种联合生物菌肥防控玉米茎腐病的应用效果
《玉米科学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微生物菌剂浸种后撒施生物菌肥M1、M2预防玉米茎腐病,检测对玉米田土壤微生物量及酶活性的应用效果.结果表明,五谷丰素浸种联合菌肥M1、M2撒施处理显著提高防控玉米茎腐病的应用效果,乳熟期的预防效果分别为66.3%和68.1%,蜡熟期的预防效果分别为72.9%和74.6%,显著促进玉米出苗率、株高、有效穗数、穗长、穗重、百粒重以及产量.土壤中的微生物碳、微生物氮以及土壤碱性磷酸酶、脲酶、蛋白酶、多酚氧化酶活性均显著增加,其中,五谷丰素浸种联合M2菌肥处理后土壤微生物氮达64.2 mg/kg,脲酶活性达3.3 mg/(g·h),蛋白酶活性达86.5 μg/(g·h),多酚氧化酶活性达111.6 μg/(g·h).
关键词: 玉米 微生物菌剂浸种 生物菌肥 生物防治 应用效果


220份辣椒种质形态学性状的遗传多样性分析
《分子植物育种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明确宁夏农林科学院收集的辣椒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本研究对来自美国、日本、荷兰、中国多个省份(云南,山东,湖南,四川,沈阳,安徽,河南,北京,宁夏)的220份辣椒种质的22个形态学性状进行数量性状和质量性状的遗传多样性分析、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220份辣椒种质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数量性状的变异系数范围为17.25%~57.65%,单果重的变异系数最大;质量性状的遗传多样性指数范围在0.888~2.185,果实形状的遗传多样性指数最大;231对性状形成了相关性,有163对性状的相关系数达到显著水平;前6个主成分的累积贡献率为71.041%,6个主成分主要与果实性状有关;聚类分析将220份种质聚为五类,聚类结果与引种来源不一致.本研究结合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对宁夏辣椒种质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为辣椒育种亲本选配以及优异种质的挖掘提供了科学依据.
关键词: 辣椒;种质资源;形态学性状;遗传多样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