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饲粮蛋白水平对哺乳期犊牛生长性能、血清生化、免疫与抗氧化指标的影响
《饲料研究 》 2022 北大核心
摘要:试验旨在研究饲粮蛋白水平对哺乳期安格斯犊牛生长性能、血清生化、免疫与抗氧化指标的影响.选取体重(36.0±1.5)kg、出生日龄相近的安格斯犊牛30头,随机分为3组,每组10个重复,每个重复1头牛,公、母各半.试验犊牛分别饲喂高蛋白水平(22%)、中蛋白水平(20%)和低蛋白水平(18%)饲粮.犊牛7 d开始补饲颗粒料,预试期10 d,正式试验期90 d.结果显示:50日龄,高蛋白组犊牛体重极显著高于低蛋白组(P<0.01),显著高于中蛋白组(P<0.05);90日龄,高蛋白组犊牛体重极显著高于中、低蛋白组(P<0.01),高蛋白组犊牛日增重显著高于中、低蛋白组(P<0.05),料重比显著低于中蛋白组(P<0.05).高蛋白组犊牛血清总蛋白(TP)含量显著高于中蛋白组(P<0.05),极显著高于低蛋白组(P<0.01);谷草转氨酶(AST)活性极显著低于低蛋白组(P<0.01),显著低于中蛋白组(P<0.05);血糖(GLU)含量显著高于中、低蛋白组(P<0.05);尿素氮(BUN)含量显著高于中蛋白组(P<0.05),极显著高于低蛋白组(P<0.01).高蛋白组犊牛血清免疫球蛋白E(IgE)含量显著高于中蛋白组(P<0.05),极显著高于低蛋白组(P<0.01);免疫球蛋白G(IgG)含量极显著高于中、低蛋白组(P<0.01);高蛋白组白细胞介素-10(IL-10)、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显著低于中、低蛋白组(P<0.05).高蛋白组犊牛血清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极显著高于中、低蛋白组(P<0.01);丙二醛(MDA)含量极显著低于中、低蛋白组(P<0.01),中蛋白组MDA含量显著低于低蛋白组(P<0.05).高蛋白组犊牛血清甲状腺素(T4)、生长激素(GH)含量显著高于中、低蛋白组(P<0.05),高蛋白组犊牛发病率极显著低于中、低蛋白组(P<0.01),中蛋白组犊牛发病率显著低于低蛋白组(P<0.05).研究表明,综合哺乳期安格斯犊牛日增重、血清生化、免疫、抗氧化指标等各方面因素考虑,22%蛋白水平的饲粮对犊牛最为合适.
关键词: 哺乳期 犊牛 蛋白水平 生长性能 免疫指标 抗氧化指标


宁夏小麦种质资源粒重基因KASP标记检测及验证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挖掘高粒重小麦种质资源,连续2年在宁夏引黄灌区生态条件下测定了 209份小麦种质资源的千粒重、粒长、粒宽和粒厚4个籽粒相关性状,同时用4个粒重相关基因TaGW2-6B、TaGASR、TaGS-D1和TaCWI-4A的KASP标记对参试材料进行基因型检测.结果表明,宁夏小麦种质资源籽粒表型性状较丰富.千粒重、粒长、粒宽和粒厚分布范围分别为29.73~56.25 g、5.82~7.57 mm、2.87~3.83 mm和2.74~3.55 mm.4个基因标记分别将参试材料区分为两种单倍型:TaGW2-6B将参试材料区分为Hap-6B-1和Others两种单倍型,其中优异单倍型Hap-6B-1的频率为62.44%;TaGASR将参试材料区分为H1c和H1c/H1g两种单倍型,其中优异单倍型H1c频率为93.10%;TaCWI-4A-1523将参试材料区分为Hap-4A-C和Hap-4A-T两种单倍型,其中优异单倍型Hap-4A-C频率为76.41%;TaGS-D1将参试材料区分为TaGS-D1a和TaGS-D1b两种单倍型,其中优异单倍型TaGS-D1a频率为86.50%.TaGW2-6B与千粒重显著相关,与粒宽和粒厚极显著相关;TaGASR与千粒重和粒长极显著相关,与粒宽显著相关;TaCWI-4A与千粒重、粒宽和粒厚显著相关.宁夏小麦种质资源粒重基因主要包括7种优异单倍型组合,其中,Hap-6B-1+H1c+Hap-4A-C+TaGS-D1a组合对千粒重、粒宽和粒厚有显著的正向调控作用,Hap-4A-C+TaGS-D1a组合对粒长有显著的正向调控作用.因此,在宁夏引黄灌区生态条件下TaGW2-6B、TaGASR和TaCWI-4A能够较好地区分小麦粒重大小,可用于粒重性状选择.在209份参试材料中,共筛选到14份千粒重大于50 g的高粒重材料,其中有9份材料聚合了4个粒重相关基因的优异单倍型.


育苗基质添加复配微生物菌剂对番茄生长及根腐病发生的影响
《北方园艺 》 2022 北大核心
摘要:以"博远2号"番茄为试材,采用育苗基质添加粉红螺旋聚孢霉菌剂和枯草芽孢杆菌菌剂单独或联合使用的方法,研究了不同处理对设施番茄生长、产量、品质及其根腐病防治效果的影响,以期为制定宁夏设施番茄土传病害生物防治技术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育苗基质中添加粉红螺旋聚孢霉菌剂和枯草芽孢杆菌菌剂单独或联合使用均能促进番茄种苗生长,降低根腐病发病率,联合使用处理效果最好.联合使用处理番茄幼苗出苗率和株高分别为97.22%和6.67 cm,均明显高于对照;移栽前联合使用处理的番茄株高、根长、鲜质量和干质量分别较对照提高了 7.02%、21.53%、9.23%和33.33%;联合使用处理的番茄根际土壤中真菌和芽孢杆菌数量分别是对照的10倍和100倍;定植后联合使用处理的番茄株高和茎粗较对照显著提高了 8.96%和28.20%,根腐病较对照显著降低了 51.40%;联合使用处理的番茄单果质量、单株产量和667 m2产量分别较对照显著提高了 6.81%、13.97%和15.46%,番茄可溶性糖含量和糖酸比分别较对照显著提高了 17.08%和46.38%.综上所述,1 kg基质中添加0.1 g粉红螺旋聚孢霉菌剂和2 g枯草芽孢杆菌菌剂对番茄具有较好的防病促生作用.
关键词: 粉红螺旋聚孢霉 枯草芽孢杆菌 育苗基质 协同增效 番茄根腐病


枸杞粉及其多糖对环磷酰胺致免疫低下小鼠免疫及肠道菌群的调节作用
《食品科学 》 2022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枸杞是我国传统的药食两用资源,其鲜果喷雾干燥粉作为食品或功能食品原料被广泛应用,但其功效作用研究较少.本研究以环磷酰胺(cyclophosphamide,CTX)诱导免疫低下的小鼠为模型,探究枸杞粉(Lycium barbarum L.powder,LB)、枸杞多糖(Lycium barbarum L.polysaccharides,LBP)及复配物(LB+LBP)对小鼠免疫力及肠道菌群稳态的影响.结果表明,LB、LBP及LB+LBP均可不同程度地恢复免疫抑制小鼠的体质量和采食量,改善小鼠的脾脏、胸腺和结肠组织损伤,有效促进免疫抑制小鼠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a)、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1β、干扰素-γ(interferon-y,IFN-γ)和免疫球蛋白A(immunoglobulin A,IgA)的分泌,调节结肠中免疫相关基因的表达,促进短链脂肪酸(short-chain fatty acids,SCFAs)生成,显著调节Muribaculaceae_unclassified、Muribaculum、Mucispirillum、Helicobacter、Bilophila、Clostridiales等相对丰度(P<0.05),逆转CTX诱导的小鼠肠道菌群代谢功能异常,并使其趋于正常.相较于LBP,LB、LB+LBP还可降低Clostridiales相对丰度,增加有益菌Duncaniella的相对丰度,LB+LBP还可降低厌氧菌Anaerotruncus的相对丰度.本研究结果将为枸杞精深加工产业中功效针对性健康产品研发和多元化产品开发提供理论依据.


不同时间采收的灵武长枣果实品质综合评价
《经济林研究 》 2022 北大核心
摘要:[目的]为了解采收时间对灵武长枣果实品质的影响,为灵武长枣的栽培生产提供理论参考.[方法]以不同时间采收的3个产地果实为研究对象,对其外观品质(色泽、单果质量、纵径等指标)、食用品质(可滴定酸、可溶性固形物、可溶性糖等指标)、营养成分(VC、总酚、总黄酮等指标)进行检测分析,并通过相关性分析和主成分分析进行了不同时间采收果实品质的综合评价.[结果]随着采收时间的推移,灵武长枣果实色泽指标L*、b*值呈现下降趋势,a*值呈现增加趋势,食用品质指标可滴定酸、可溶性固形物、可溶性糖含量增加,营养成分指标VC、总酚、总黄酮、原花青素含量降低.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果实色泽指标L*与可溶性固形物、可溶性糖呈极显著负相关,a*与可溶性固形物、可溶性糖呈极显著正相关,b*与可溶性糖呈极显著负相关.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该方法将16个果实品质指标简化为4个主成分,其累积方差贡献率为94.214%,影响第1主成分的指标主要有L*、a*、b*、可溶性固形物、可溶性糖,影响第2主成分的指标主要有总酚、可滴定酸,影响第3主成分的指标主要有果形指数,影响第4主成分的指标主要有VC.[结论]基于主成分分析的综合评价显示,临河镇上桥村、东塔镇果园村基地在第3次采收时果实综合评价最高,园艺试验场在第2次采收时果实综合评价最高.


枸杞枝条发酵饲料对肉牛育肥效果及免疫性能的影响
《中国饲料 》 2022 北大核心
摘要:为研究枸杞枝条发酵饲料对肉牛育肥效果及免疫性能的影响,试验选择西门塔尔杂交牛40头随机分为4组,每组10头,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试验组每天每头基础日粮中分别添加1.95、2.95、3.95 kg的枸杞枝条发酵饲料,预饲期10 d,正试期60 d.结果表明:日粮添加枸杞枝条发酵饲料提高了育肥牛平均日增重,试验2组较对照组提高了41.41%(P<0.05);提高了血清免疫球蛋白含量,试验1组、试验2组IgA、IgG含量分别较对照组提高47.74%、14.58%和30.20%、15.10%,试验1组IgM含量较对照组提高22.09%,差异均极显著(P<0.01);较对照组,日粮中添加发酵枸杞枝条饲料对细胞因子含量无显著影响,但随着其添加量增加IL-2、IL-4、IL-13含量呈降低趋势,其中试验3组较试验1组分别降低了10.28%、10.36%和28.35%,差异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综上表明,枸杞枝条经过生物发酵育肥肉牛,能够提高肉牛育肥性能及机体免疫性能,但添加量不宜过高,本研究中以不超过2.95 kg/d·头为宜.


有机肥施用量对玉米产量、土壤养分及生物活性的影响
《西南农业学报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探讨宁夏平原有机肥施用量对饲料玉米产量及土壤性状的影响,明确该地区有机肥安全施用量,为土壤培肥及玉米增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18-2019年在宁夏青铜峡市甘城子村开展有机肥不同施用量试验,共设6个用量水平:0、3750、7500、15 000、30 000、45 000 kg/hm2,以非有机肥(0 kg/hm2)为对照,研究不同有机肥用量对玉米产量及构成因素、土壤养分和生物活性的影响.[结果]施用适量有机肥可显著增加玉米产量,以有机肥施用量15 000~30 000 kg/hm2对产量构成因素促进效果最佳,2018和2019年最高产量下有机肥施肥量分别为27 880和25 030 kg/hm2;施用有机肥可显著增加0~30 cm层土壤养分和土壤微生物数量,以有机肥施用量15 000 kg/hm2处理对增加土壤细菌数效果最佳,2018和2019年较对照分别显著增加252.1%和202.4%,且2019年微生物总数高于2018年;施用有机肥可有效增加土壤酶活性,0~20 cm层土壤酶活性高于20~40 cm.0~20 cm层土壤在有机肥施用量15 000 kg/hm2处理下土壤脲酶、过氧化氢酶、蔗糖酶和磷酸酶活性最高,较对照处理分别显著增加63.6%、26.2%、158.9%和43.9%,而20~40 cm层土壤在有机肥施用量45 000 kg/hm2处理下活性最高,较对照分别显著增加202.3%、37.4%、97.4%和56.3%.[结论]施用适量有机肥可以显著提高玉米产量,增加土壤养分和微生物数量,提高土壤酶活性.
关键词: 有机肥 玉米产量 土壤养分 土壤微生物 土壤酶活性


基于跨反向剪接位点引物特异性检测circRNA的PCR方法
《生物技术通报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特异扩增circRNA发生可变反向剪接环化事件时被包含的circRNA,准确分析目标circRNA的表达水平.首先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葡萄高可信度circRNA的可变反向剪接环化事件特征,提出一种适用于葡萄circRNA可变反向剪接环化事件的引物设计改良方法,即一端引物的3'端跨反向剪接位点3-4个碱基,并运用RT-PCR和qRT-PCR方法进行验证.结果表明,高可信度葡萄circRNA的来源基因中有21.7%存在可变反向剪接环化事件,可分为并列、交叉和包含关系.选取4组circRNA进行扩增,其中circRNA_4363、circRNA_6017、circRNA_6044和circRNA_7086分别被circRNA_4364、circRNA_6018、circRNA_6045和circRNA_7085包含,使用常规背向引物对被包含的4个circRNA进行RT-PCR可获得2条扩增条带,且qRT-PCR溶解曲线为双峰.通过应用改良引物对circRNA_4363、circRNA_6017和circRNA_7086进行RT-PCR和qRT-PCR可获得单一扩增产物.相较于常规背向引物,使用改良引物可以特异扩增发生可变反向剪接环化事件时被包含的circRNA,使其定量分析结果更加准确可靠.
关键词: circRNA qRT-PCR 背向引物 可变反向剪接


优化配施生物有机肥对大棚西瓜生长发育及品质的影响
《扬州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究大棚西瓜有机肥替代减施氮肥对西瓜果实生长发育及品质的影响,试验设计减氮和优化水平下配合沼液、生物菌肥不同施肥处理,进行复合肥优化配施增效技术研究.结果表明:采用复合肥优化配施方案YOJ-5,即600 kg·hm-2复合肥(N4、P2O5、K2O比为13∶8∶16),配合增施150 kg ?hm-2生物菌肥施肥处理.该方案产量最高达85.89 t?hm-2,比对照增产16.41t·hm-2,增幅23.6%.在提供相对较少的氮素同时,可有效提高西瓜产量及果实营养物质的积累.综合而言,该配施方案不仅能满足植株对氮素的需求,还有效提高西瓜产量和品质,为大棚西瓜优质生产提供了理论依据.


防治金银花白粉病与褐斑病的药剂筛选
《中国植保导刊 》 2022 北大核心
摘要:为筛选出可安全、有效防治金银花白粉病、褐斑病的杀菌剂,选择多种药剂开展了田间防治试验。结果表明,在试验设计浓度下,30%吡唑醚菌酯悬浮剂、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25%戊唑醇悬浮剂、25%丙环唑乳油、250 g/L嘧菌酯悬浮剂对金银花白粉病的防效较高,分别为91.13%~97.91%、79.44%~94.65%、87.85%~93.96%、84.18%~91.63%、81.71%~91.52%;250 g/L嘧菌酯悬浮剂、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25%戊唑醇悬浮剂、25%丙环唑乳油对金银花褐斑病的防效较高,分别为51.47%~74.55%、54.15%~84.44%、29.05%~71.99%、30.45%~70.27%。供试药剂中,25%戊唑醇悬浮剂可同时防治金银花白粉病与褐斑病,防效均较高,可考虑在金银花防病实践中优先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