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湖北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11000条记录
北方常见农业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螨群落结构的影响

生态学报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土壤螨群落与土壤健康状况密切相关,农业土地利用方式会影响土壤螨的生存环境,进而影响螨的群落分布。在北方传统农业区研究了小麦玉米常规轮作农田,1年温室蔬菜大棚、4年温室蔬菜大棚和4年露天菜地下土壤主要理化指标和螨群落结构。研究结果表明露天菜地和温室大棚的利用方式均会提高土壤碱解氮和有机质含量,同时温室大棚的长期利用会增加土壤有效磷含量。螨群落分析显示常规农田中甲螨亚目为优势类群;常规农田转变为温室大棚后,由于施肥造成土壤营养物质含量增加,以及人类对土壤扰动程度的提高,无气门亚目取代甲螨亚目成为温室内螨优势类群。但随着温室年限的延长,螨多样性和粉螨科丰度都要有所下降,这可能是磷累积和强扰动效应的共同后果。常规农田转变为露天菜地后,加强的人类扰动也会降低甲螨亚目丰度,但与温室螨群落相比,4个亚目分布要相对均匀。温室在3种土地利用类型中对土壤螨的负面影响最为明显,从土壤功能的自我维持和修复方面来讲是十分不利的,温室内土壤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尤其值得人们关注和重视。

关键词: 温室大棚 农业土地利用 土壤螨群落 甲螨 粉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湖北板栗品种对栗疫病抗性的鉴定与筛选

湖北农业科学 2013 北大核心

摘要:分别于夏季和冬季2个时期,在31份湖北板栗(Castanea mollissima)品种(类型)资源的离体枝条上接种栗疫病病菌菌株C(Cryphonectria parasitaca),观察各品种(类型)资源感染栗疫病的潜伏时期,测定接种20 d时的发病率和病斑面积,综合评价各品种(类型)对栗疫病的抗性,筛选出抗性品种(类型)。综合夏季和冬季2个时期试验,结果表明,红毛早、中迟栗、鄂栗1号、罗田浅刺、红光油栗5个品种(类型)为高抗栗疫病材料,宣化红、罗田乌壳栗、腰子栗、大果中迟栗、金优3号、母圃1号、京山浅刺、青毛早8个品种(类型)为抗性材料;夏季接种栗疫病病原菌的板栗品种枝条对栗疫病抗性程度强于冬季。

关键词: 板栗(Castanea mollissima) 栗疫病 枝条接种 抗病性鉴定 抗性品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半夏新品种“鄂半夏2号”

农村百事通 2013

摘要:"鄂半夏2号"于2010年通过了湖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1.特征特性该品种农艺性状整齐,田间长相一致,株高9.2厘米,复叶数2片,叶柄长26.5厘米,叶柄粗0.38厘米,小叶最大叶长15.7厘米,叶宽4.5厘米。块茎浅红皮、圆球状、大小均匀,商品性好,产量较高,珠芽数较多,抗逆性较强,稳产性较好,每667平方米(1亩)产量490公斤。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湖北省典型区域地膜使用与残留现状分析

湖北农业科学 2013 北大核心

摘要:选取湖北省4个典型区域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开展问卷调查和典型样点采集的方式,对湖北省地膜的使用与残留现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湖北省4个典型区域覆膜比例为10%~88%,地膜厚度为0.005~0.014 mm,每年地膜使用量为17.29~50.16 kg/hm2,地膜使用量与覆膜比例有关,地膜使用后均不作回收;0~30 cm土层地膜残留量为10.72~38.20 kg/hm2,残留的地膜主要集中在0~20 cm土层中,该土层残膜量占0~30 cm土层残膜量的92%及以上;0~30 cm土层残留的地膜为18.83万~80.47万片/hm2,0~20 cm土层残膜数量占0~30 cm土层残膜数量的78%及以上;残留的地膜主要以中块膜(4~25 cm2)和大块膜(>25 cm2)为主,小块膜(<4 cm2)相对较少。

关键词: 地膜残留 现状 典型区域 湖北省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磷酸氢钙水平大麦型饲粮对生长猪生长性能及粪磷排放的影响

养猪 2013

摘要:试验研究了不同磷酸氢钙添加水平的大麦型饲粮在添加植酸酶及非淀粉多糖酶类条件下,对生长猪生长性能及粪磷排泄量的影响。选择(33.4±2.33)kg的杜长大杂种仔猪108头,随机分成3组,分别饲喂如下3种磷水平饲粮:总磷0.39%(磷酸氢钙6 kg/t);总磷0.33%(磷酸氢钙3 kg/t);总磷0.29%(不添加磷酸氢钙)。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12头猪。结果表明,本试验条件下,植酸磷含量较高的大麦型生长猪饲粮,添加植酸酶等酶制剂后,少量添加或完全不添加磷酸氢钙对生长猪的生长性能没有显著影响(P>0.05),试验猪采食每千克低磷酸氢钙水平饲粮或不添加磷酸氢钙饲粮之粪磷排泄量减少13.25%~22.29%。

关键词: 生长猪 低磷 植酸酶 生长性能 粪磷排泄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湖北省粳稻育种的回顾与展望

湖北农业科学 2013 北大核心

摘要:简要介绍了湖北省粳稻育种的发展历程,简述了粳稻育种取得的成果、经验及其在全国水稻育种界的影响。并对湖北省未来粳稻育种发展的技术路线提出了建议,对可能发展的途径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 粳稻 育种 品种 发展 湖北省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转基因抗虫杂交棉KB02高产生理特性研究

中国农学通报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探明转基因抗虫杂交棉KB02高产机理,以抗虫杂交棉KB02 F1及KB02 F2与两亲本和太D5F1、‘鄂抗棉13’为材料,研究了转基因抗虫杂交棉KB02的生理特性(叶绿素SPAD值、SOD活性、POD活性与MDA含量)。结果表明,本试验条件下,盛铃末期(8月17日左右)为棉花叶片从生理功能旺盛到衰老的转折时期;吐絮初期(9月10日左右)棉花叶片的POD活性与籽棉产量呈负显著相关关系,相关系数(r)是-0.8925*;随着植株的衰老(8月17日—9月10日左右),不同品种的SOD、POD活性和MDA含量都逐渐升高;9月10日左右,转基因抗虫杂交棉KB02F1的植株叶片叶绿素含量和SOD活性较高,而POD活性与MDA含量较低,显示了较其他品种抗衰老的特性,最终获得了最高产量3828 kg/hm2;KB02F2在抗衰老的生理特性和产量上有所衰退,但仍强于常规棉及亲本。

关键词: 抗虫杂交棉KB02 产量 生理特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一种混合模式反相强阳离子交换色谱固定相的制备及其保留机理的考察

色谱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一种简单的"混合配体"方法将辛基和磺酸基键合到硅胶表面,制备了辛基-磺酸基共同键合硅胶(OSS)材料。通过元素分析和吸附容量检测对OSS材料进行表征,证明辛基和磺酸基已成功键合到硅胶表面上。将该OSS硅胶材料作为混合模式反相强阳离子交换(RP/SCX)色谱固定相,在反相液相色谱(RPLC)流动相条件下,采用几种碱性探针分子定量地考察了该固定相的混合模式RP/SCX保留机理。通过改变流动相中缓冲盐的浓度,考察了溶质保留因子和盐浓度的对数和倒数的关系,得到了几种碱性探针分子在该混合模式OSS固定相上的单点和两点保留机理的数学模型。对两种数学模型的方程进行了线性拟合,结果表明两点保留机理更加符合实验的结果。此外,根据混合模式两点保留机理的数学方程,可以得到单一的疏水或离子交换作用力对总保留的影响,对混合模式色谱的实际分离应用可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关键词: 反相强阳离子交换色谱固定相 混合模式色谱 保留机理 数学模型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优质、高抗茶树新品种金茗1号的选育

湖北农业科学 2013 北大核心

摘要:从当地群体种实生苗中,经系统选种,无性繁殖育成优质、高抗茶树新品种金茗1号(原代号03-7-4)。多年的品种比较试验及示范试种结果表明,该品种属中生种;制绿茶嫩香持久,品质优异;氨基酸含量高于对照福鼎大白茶;鲜叶产量比对照福鼎大白茶高20.3%;耐寒性、耐旱性及抗病虫能力均超过对照,移栽成活率高。

关键词: 茶树 新品种 金茗1号 品质 抗逆性 鲜叶产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梨新品系"金蜜"授粉品种选配试验

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石油农学中旬刊 2013

摘要:采用黄花、湘南、翠冠、黄冠、圆黄、华梨2号、丰水、金晶、金丰9个梨品种为梨新品系“金蜜”进行授粉品种选配试验,通过对不同授粉品种的花期、花粉量、花粉萌发率、授粉座果率及果实品质性状等进行观测比较与综合分析,结果表明,翠冠、圆黄、华梨2号、丰水、金晶作为新品系“金蜜”梨的授粉品种较为适宜。

关键词: 梨 (Pyrus spp. ) 金蜜 授粉品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