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湖北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11000条记录
湖北莲籽产业可持续发展建议

长江蔬菜 2013

摘要:针对湖北省莲籽种植、生产和市场现状,从休闲农业、新产品开发和资源综合利用等方面提出5点建议,以促进湖北省莲籽产业可持续健康发展。

关键词: 湖北 莲籽 可持续发展 建议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系统开展萝卜全产业链科技研发 促进我国萝卜产业不断提档升级

长江蔬菜 2013

摘要:综述了萝卜产业以及萝卜学科发展的背景以及现状,介绍了当前萝卜产业和萝卜学科方面取得的成绩,提出近5 a的发展目标,指出下一步的研发方向、产业发展的前景,以及目前萝卜产业发展中需要解决的几个技术性问题。

关键词: 萝卜 科技研发 产业发展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南方平原地区地膜使用与残留现状调查分析

农业资源与环境学报 2013

摘要:选取南方平原区7个省(自治区)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文献调研、问卷调查和典型样点采集的方法,对研究区域的地膜使用与残留现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南方平原区地膜使用量和地膜覆盖面积都呈现逐年增加的趋势,地膜覆盖面积占耕地总面积的比例也表现出增加趋势,但都低于10%。研究区域内的覆膜作物主要有4类共19种作物,平均覆膜比例为74%,使用地膜的平均厚度为0.006 mm,地膜平均使用量为38.6 kg·hm-2。此外,在地膜使用后只有73.1%的地块中地膜被回收,回收的方式主要为人工拾捡,少数为人工拾捡与机械回收相结合的方式。南方平原区0~30 cm土层地膜残留量为14.28 kg·hm-2,残留的地膜主要集中在0~20 cm土层,约占0~30 cm土壤中残膜总量的78.9%。是否回收地膜是影响南方平原区地膜残留量高低的一个重要因素,回收地膜的地块地膜残留量显著低于不回收地膜的地块。不回收地膜时,地膜残留量与地膜累计使用量呈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而回收地膜时,地膜残留量与地膜累计使用量无明显相关关系。

关键词: 地膜使用 地膜残留 现状 影响因素 南方平原区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气相色谱法快速检测粮食中10种农药多残留的研究

粮食与饲料工业 2013 北大核心

摘要:建立了一种粮食中农药多残留的快速检测方法。采用丙酮作为萃取剂,经过手摇振荡2min后过滤,直接用气相色谱检测。以稻谷、小麦、玉米为基质进行添加回收试验,稻谷的添加回收率为100.8%~113.5%,RSD≤8.7%;小麦的添加回收率为97.4%~112.6%,RSD≤10.1%。玉米的添加回收率为92.6%~112.8%,RSD≤9.8%。稻谷中农药的检出限(LOD)为2.0~18.0μg/kg;小麦中的为3.0~22.0μg/kg;玉米中的为3.0~24.0μg/kg。该方法简便快捷,定量准确可靠,可以满足粮食中农药多残留分析的要求。

关键词: 粮食 农药残留 气相色谱 快速检测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武汉市汉南区耕地地力评价

湖北农业科学 2013 北大核心

摘要:为了反映武汉市汉南区耕地地力状况,在ArcGIS 9.3和Excel软件平台下,采用土壤图和土地利用现状图叠加的方法确定评价单元;选取立地条件、理化性状、土壤管理、剖面构型4个方面的9个评价因子,采用扬州市土壤肥料工作站开发的《县域耕地资源管理信息系统V3.2》对耕地地力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汉南区的耕地地力水平分为五级,一等地占40.1%,二等地占34.1%,三等地占20.5%,四等地占4.0%,五等地占1.3%。

关键词: 耕地 地力评价 武汉市汉南区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粘质沙雷氏菌α-乙酰乳酸脱羧酶基因的体外表达

湖北农业科学 2013 北大核心

摘要:根据GenBank中α-乙酰乳酸脱羧酶的基因序列(slaA)设计引物,以粘质沙雷氏菌(Serratiamarcescens)HU1基因组DNA为模板通过PCR扩增得到了目标基因,全长为780 bp.将该基因分别连接到大肠杆菌表达载体pET30a和毕赤酵母表达载体pPICZαA上,构建表达质粒pET30a-slaA和pPICZα-A-slaA,并在对应的宿主中进行了表达.结果表明,大肠杆菌和毕赤酵母的表达产物的最适温度和pH均分别为40℃和7,两者在不同pH下的稳定性也相似,只不过毕赤酵母的表达产物的热稳定性要略强于大肠杆菌的表达产物.

关键词: 粘质沙雷氏菌(Serratia marcescens) α-乙酰乳酸脱羧酶 体外表达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梨品种需冷量评价模式

西北农业学报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确定梨需冷量适宜的评价模型,2009-2012年对28份梨品种应用≤7.2℃模型、0~7.2℃模型和犹他模型进行测试比较分析。结果表明,以秋季日平均温度稳定低于7.2℃的日期为需冷量测定的起点,以≤7.2℃模型累积低温值作为梨需冷量的评价标准比较适宜;0~7.2℃模型在长需冷量范围内能有效预测休眠的结束,不适宜低需冷量品种的测定;犹他模式不适宜作为梨品种需冷量评价模式。

关键词: 需冷量 评价模型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黄陂黄牛调查报告及发展建议

中国牛业科学 2013

摘要:为了解黄陂黄牛的发展状况,在国家肉牛产业技术体系的支持下,项目组采用系统抽样的方法,对黄陂黄牛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黄陂黄牛存栏量约25万只,基础母牛占群体比例为51%,成年公母牛体重分别为392kg和319kg。与2002年的调查结果相比,各阶段体重均有提高,躯干比例有所增加,体型趋向肉用;对黄陂黄牛的发展提出了一些建议。

关键词: 黄陂黄牛 调查 建议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湖北省砂梨5个主产县梨园土壤养分状况调查与分析

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 2013

摘要:对湖北省钟祥、京山、潜江、利川、宣恩等5个砂梨主产县的梨园土壤养分状况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表明:湖北省主产县梨园土壤pH为4.75~7.26,有机质含量为1.032%~2677%,碱解氮含量为63.076~124.32mg/kg,有效磷含量为27.707~44.561mg/kg,速效钾含量为53.408~201.7mg/kg。碱解氮含量较丰富,有效磷、速效钾含量较为适宜,部分县市交换钙含量偏低,交换镁、有效铜、有效锌含量相对较丰富,有效铁、有效锰含量普遍比较适宜。

关键词: 梨园 土壤养分 调查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纳米铜防治柑桔贮藏病害效果评价

中国南方果树 2013 北大核心

摘要:为探明新型杀菌剂纳米铜、纳米银及两者混剂对防治柑桔贮藏期病害效果,采用生长速率法测定了3种纳米保鲜材料对柑桔青霉菌毒力,采用在果蜡中添加纳米铜6μg/mL及直接用纳米铜浸果测定了纳米铜对纽荷尔脐橙贮藏保鲜的效果。结果表明,粒径10nm的纳米铜、纳米银及两者混剂对柑桔青霉菌的EC50分别为2.456 6、1.196 2和3.178 5μg/mL,明显低于25%咪鲜胺乳油(EC50为60.359 8μg/mL)。与果蜡单独处理相比,果蜡中添加纳米铜6μg/mL有一定的保鲜效果,在贮藏第74天时腐烂率为2.38%,防治效果为72.22%。用纳米铜6μg/mL浸果的保鲜效果优于咪鲜胺乳油167μg/mL,在贮藏58天时腐烂率为1.43%,防治效果为89.65%。

关键词: 纳米铜 青霉病 毒力测定 防治效果 柑桔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