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水稻T301的广亲和性鉴定及其利用
《浙江农业科学 》 199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T301是以台24为母本,IR36为父本杂交选育而成。根据T301的形态表现,运用程氏指数法,判断T301属偏籼型。依据T301与不同不育系配制10个F1组合以及与不同恢复系、保持系、测验种杂交所得9个F1表现出的结实率、生育期,表明T301是广亲和恢复系,同时能使籼、粳不育系的育性得到恢复。此外,T301与粳型不育系配组,在生育期方面未表现超亲现象,这为T301在水稻籼粳杂种优势利用研究中,配制典型的籼粳杂交组合应用于生产创造了条件
关键词: 水稻,广亲和性,亚种间杂种优势,超亲


浙江低丘红壤玉米计量施肥咨询系统研制
《农业工程学报 》 1999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利用浙江省多点玉米肥料田间试验的资料建立玉米计量施肥咨询系统。在建立施肥数据库的基础上,用养分平衡公式确定P和K 用量;“以产定N”公式确定N用量。用VisualBasic语言建立系统界面和系统集成。


晚粳新品种原粳7号的特征特性及栽培要点
《浙江农业科学 》 199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原粳7号主要表现为产量高,穗大粒多,抗稻瘟病、中抗白叶枯病,米质优,适应性广,抗倒性强。在作连作晚稻和单季稻时全生育期分别为141和162d左右。在高产栽培时,应注意适时播种,培育壮秧,合理密植,加强肥水管理,及时防治病虫害。
关键词: 晚粳;原粳7号;特征特性;培栽技术


青梅脯加工工艺的改进试验
《浙江农业科学 》 199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对传统青梅脯加工工艺进行改进试验,通过采用淀粉糖浆替代部分白砂糖,配以真空渗胶、渗糖等新工艺,研制开发低糖型梅脯。
关键词: 青梅脯;工艺;改进试验


高产优质早熟晚糯航育1号的选育、特征特性及其栽培技术
《浙江农业科学 》 199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航育1号系采用高秆、迟熟、优质晚香糯ZR9干种子搭载高空气球进行空间诱变处理,在变异后代结合糙米外观米质筛选、抗性鉴定,经系统选育而成的高产、优质、早熟晚糯新品种,是目前国内采用空间诱变技术育成的第1个水稻新品种。该品种克服了原亲本秆高易倒、分蘖力弱和迟熟的缺点,适宜浙江金、衢地区作迟熟早稻、早夏制种田及西瓜田等后茬栽培。高产栽培技术措施主要围绕育壮秧、控秧龄、插足苗、防虫害、适收割等环节


板栗贮藏保鲜技术研究进展
《浙江农业科学 》 199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系统概述了近年来板栗贮藏保鲜技术的研究现状,并对今后研究和发展的趋势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板栗;贮藏保鲜;病虫害;采后生理


水稻不同类型品种上的稻瘟病菌群体小种的演变
《浙江农业学报 》 1999 CSCD
摘要:根据1995-1998年浙江省稻区稻瘟病菌生理小种的鉴定结果,选择适当的病菌和品种互作组合,通过继代接种实验模拟研究水稻不同类型品种上的稻瘟病菌演变。结果表明,浙江省稻区稻瘟病菌群体组成复杂,籼、粳稻品种上的稻瘟病菌类型存在较大差异,稻瘟病菌和水稻品种继代互作后不同品种上病菌群体中小种比例发生了明显变化,多数品种上菌系组成出现了小种优势,不同类型品种上发生的优势小种差异是导致田间病菌群体组成时常变化的根本原因。上述研究对于品种的合理推广应用和抗病性丧失预测具有重要意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