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浙江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CSCD(精确检索)
5214条记录
水稻条纹叶枯病毒分子生物学的研究——外壳蛋白分子量、氨基酸组成和N末端

科学通报 1990 CSCD

摘要:水稻条纹叶枯病是水稻的主要病害之一,其病原为水稻条纹叶枯病毒(Rice stripe virus,RSV)。RSV通过灰稻虱(Laodephax striatellus)等三种介体传毒,能侵染水稻、小麦、玉米等37种禾本科植物,引起严重减产。Koganezawa首次报道了RSV具有分枝线状结构,Toriyama提出RSV是三组分病毒,含有一种分子量为32000的外壳蛋白(CP)及4种单链RNA,最近他又在RSV颗粒中发现了相应的4种双链RNA。在我国水稻条纹叶枯病亦广

关键词: 水稻条纹叶枯病毒 外壳蛋白 氨基酸组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小麦黄花叶病毒的分离提纯及其血清学等特性

病毒学杂志 1990 CSCD

摘要:应用梯度离心和超速离心浓缩获得部分提纯的病毒制剂,产量约为7.45g/kg病叶提纯的病毒制剂的紫外吸收曲线呈典型的核蛋白吸收曲线,OD260/OD242和OD260/OD280的比值分别为1.24和1.38.病毒粒子呈线状,宽13?14nm,长度主要分布于250?300nm和550?700nm之间,1000nm以上的粒子也有检到.病毒外壳蛋白仅由一个分子量约为30Kd的亚基组成.在免疫电镜试验中、病毒粒子与日本WYMV抗血清发生强烈的血清学反应.新鲜病叶的超薄切片中可看到大量风轮体和膜状体.

关键词: 小麦黄花叶病毒(WYMV) 提纯 外壳蛋白 免疫电镜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杂交水稻萌发种子淀粉酶活性和GA_3的调节

中国农业科学 1990 CSCD

摘要:化学测定和同工酶分析表明,杂交水稻种子在萌发初期淀粉酶酶带起动快、表达早,使萌发初3天有较明显的总淀粉酶和α-淀粉酶活性优势。杂交水稻种子胚乳预存有α-淀粉酶是造成这一优势的主要内在基础。这种预存酶的电泳特性与萌发期间出现的三区酶带中的A带一致,并非新带。杂交水稻种子形成期间未出现干种子中预存的α-淀粉酶带(A),而只测得Rf值较小的淀粉酶带。由此推测,预存的α-淀粉酶可能是种子成熟后经内部的生化修饰而激活的。GA_3对不同α-淀粉酶合成的作用并非一致,C带需要GA_3的诱导,而A带则相反。放线菌素D对萌发种子淀粉酶各带的合成无抑制效应。另外,还对水稻杂种优势的早期预测指标进行了讨论。

关键词: 杂交水稻 淀粉酶 同工酶 赤霉素(GA_3)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山茶花Camellia japonicalL辐射诱变效应

核农学报 1990 CSCD

摘要:本试验用~(60)Co γ射线处理山茶花的嫩枝插条,1年生小苗和3—4年生植株,研究其辐射敏感性和诱变规律。结果表明,嫩枝插条的适宜剂量范围为1—3krad,成长植株宜控制在2krad以下。不同品种对射线敏感性不同,所引起的花色、花型突变频率亦不同,其辐度在2.5—12.0%。经3年选育,已获得观赏价值高的突变体。

关键词: 山茶 辐射 敏感性 突变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应用免疫吸附电镜技术研究三种真菌传线状病毒的血清学关系

病毒学报 1990 CSCD

摘要:应用免疫吸附电镜技术研究了我国大、小麦上三种由禾谷多粘菌Polymyxagraminis传线状病毒,即大麦黄花叶病毒(BaYMV)、小麦黄花叶病毒(WYMV)和小麦梭条斑花叶病毒(WSSMV)分离物的血清学关系,结果表明这三种病毒具有共同的抗原性,尤其是WYMV与WSSMV,它们的血清学性质几乎完全相同。我国的BaYMV-萧山(XSh)、嘉善(JSh)、上海(ShH)、扬州(YZh)、盐城(YCh)和常熟(ChSh)6个分离物,均能与日本BaYMV标准分离物(BaYMV-J)的抗血清以及欧洲的So、Wiltshire(W)、NM株系抗血清起反应,表明属欧洲所划分的BaYMV血清型Ⅰ。WSSMV的新昌(XCh)、安吉(AJ)、宜兴(YX)、扬州(YZh)和雅安(YA)6个分离物的血清学性质一致,均能与加拿大和美国的WSSMV抗血清以及日本WYMV抗血清发生反应。讨论了抗血清中甘油的存在对免疫吸附电镜检测结果的影响。

关键词: 大麦黄花叶病毒(BaYMV) 小麦黄花叶病毒(WYMV) 小麦梭条斑花叶病毒(WSSMV) 血清学关系 免疫吸附电镜技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辐射不育技术防治柑桔大实蝇的效果

核农学报 1990 CSCD

摘要:在贵州省惠水县中联桔园(500亩)中,1987年和1989年分别释放56272头和95320头辐射不育柑桔大实蝇,释放比分别为12.5:1和45:1,使柑桔大实蝇虫果率由常年的5—8%下降到0.005%,防治效果十分显著。测得柑桔大实蝇可飞翔扩散1500米远。

关键词: 辐射不育雄虫 释放比 柑桔大实蝇

不同类型栽培大麦的辐射敏感性

核农学报 1990 CSCD

摘要:用0—40krad~137Cs γ射线照射47个不同类型栽培大麦。结果表明,裸麦的辐射敏感性极显著大于皮麦。不同类型栽培大麦辐射敏感性的次序是:四棱裸大麦>六棱裸大麦>二棱裸大麦>四棱皮大麦>六棱皮大麦>二棱皮大麦。供试品种的敏感性可分为5个类型,即极迟钝型,迟钝型、中间型、敏感型和极敏感型。试验还表明,不同基因型大麦的细胞核体积与辐射敏感性无明显的相关关系,核体积的剂量效应曲线在30krad时出现一个峰值。

关键词: ~(137)Cs γ射线 辐射敏感性 栽培大麦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大麦黄花叶病毒(BaYMV)机械接种的初步研究

植物病理学报 1990 CSCD

摘要:大麦黄花叶病毒的机械接种一般发病率较低,为提高其发病率,我们进行了缓冲液种类、用量,接种源种类,接种时苗龄,按种后苗培育时的温度、光照强度和时数等因素的研究。接种后麦苗在18℃恒温条件下,最早在第7天开始发病,第15—20天病株增加较多,到第30天病株稳定不再增加。(一)缓冲液种类和用量。在强光下,以0.1M pH7.0 PBS(Na_2HPO_4+KH_2PO_4)加0.01M DIECA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抗稻瘟病(Piricula oryzae)突变体的诱发和筛选研究

核农学报 1990 CSCD

摘要:用60_Coγ射线15,25和35krad分别处理感稻瘟病水稻品种(系)浙粳66和R_8617,经M_2代稻瘟病区自然诱发筛选,并经后代人工接种鉴定,在M_2代中分别选到抗病变异单株30、34和36株。不同剂量处理后的变异率分别为0.016%、0.019%和0.316%。经M_4代进一步人工接种鉴定,除个别株系抗性较差外,多数变异产生的抗性是可遗传的。用不同稻瘟病生理小种接种鉴定发现,不同抗病突变系的抗谱有较大的差异。

关键词: 抗稻瘟病 诱变育种 筛选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感染大麦黄花叶病毒(BAYMV)的大麦细胞质内含体及细胞器病变的研究

病毒学杂志 1990 CSCD

摘要:超薄切片电镜观察表明,在感染大麦黄花叶病毒(BaYMV)的大麦(品种"早熟3号")叶肉细胞中,液泡周围偶而可看到病毒颗粒束,在发病后期黄化或坏死的叶肉细胞中,可见到散布的病毒颗粒.在所有表现症状的病叶叶肉细胞,表皮细胞和木质部薄壁细胞中均可观察到风轮体、束状体、板状集结体以及膜状体等细胞质内含体,未见 卷简体和细胞核内含体.感病初期细胞中,细胞质丰富,核糖体数量增加,内质网肥大,随着病毒症状发喂,叶绿体、线粒体等细胞器逐渐肿大,外膜破裂直至解体.

关键词: 大麦黄花叶病毒 圆柱状内含体 风轮体 束状体 板状集结体 膜状体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