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浙江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CSCD(精确检索)
5214条记录
禾谷多粘菌分离、培养、接种及用于大麦抗黄花叶病的鉴定

植物病理学报 199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禾谷多粘菌Polymyxa graminis L.休眠孢子分离接种感病大麦品种,并进行砂培养,获得13个纯化了的禾谷多粘菌分离物,且其中3个带有大麦黄花叶病毒(BaYMV)。用分别带有BaYMV和大麦温和花叶病毒(BMMV)的英国禾谷多粘菌分离物的游动孢子接种13个中国大麦品种,以及用BaMMV摩擦接种36个中外大麦品种,抗性鉴定结果游动孢子接种与摩擦接种一样,均与田间鉴定结果一致,且大麦对BaYMV的抗性与对BaMMV的抗性一致,从而这2种接种方法可用于大麦品种(系)和育种中间体对BaYMV抗性的快速鉴定和筛选。游动孢子或休眠孢子接种方法还可有效地鉴定大麦对禾谷多粘菌的抗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γ辐射对大麦过氧化物酶同工酶谱和染色体畸变率的影响

辐射研究与辐射工艺学报 199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23个大麦品种干种子经γ射线辐照后,其幼苗组织中的过氧化物酶同工酶谱在偏负极端R_f0.29—0.38出现新的酶带,根尖细胞出现各种染色体结构变异,酶带数目和畸变细胞率的辐射剂量效应均可用线性回归方程Y=Ax+B拟合。对供试品种属性的分类分析表明皮大麦的辐射敏感性低于裸大麦,二梭大麦低于四棱和六棱大麦。

关键词: γ辐射 凝胶电泳 过氧化物酶同工酶 染色体畸变 栽培大麦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137)Cs γ射线与叠氮化钠复合处理水稻的诱变效应

核农学报 1993 CSCD

摘要:用0、50、100、150、200、250和300Gy的γ射线及0、1、2、3mM的叠氮化钠复合处理水稻品种广陆矮4号的干种子。结果表明,M_1的损伤效应随γ射线剂量和叠氮化钠浓度的提高而增加。复合处理在苗高、根长、苗高活力指数和根长活力指数方面表现累加效应,在染色体畸变方面存在协同作用。复合处理的最佳剂量组合为200Gyγ射线+2mM叠氮化钠,其叶绿素、抽穗期和株高突变频率均最高,分别为2.833%、3.473%和1.828%,相互作用系数分别为1.649、1.329和1.449。

关键词: γ射线 叠氮化钠 复合处理 效应 水稻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γ射线控制华支睾吸虫囊蚴感染性的效果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199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用0-0.20 kGy钴-60γ射线对含华支睾吸虫囊迹的鱼体和从鱼体中分离所得的囊蚴(离体囊蚴)分别进行照射,观察照射囊蚴在宿主(动物)体内发育的能力。囊蚴以灌胃法感染豚鼠或大鼠。用粪检虫卵和尸剖动物检查虫体的生物学方法,判定控制华支睾吸虫囊蚴感染性的最小有效剂量。结果表明,照射离体囊蚴的最小有效剂量为0.05kGy。照射鱼体组织内囊蚴的半数致死量为0.05kGy,最小有效剂量为0.15kGy。我国北方、中部和南方的该虫株囊蚴对钴-60γ射线的敏感性无显著差异,认为用钻-60γ射线0.15kGy剂量可完全控制鱼体中华支睾吸虫囊蚴的感染性,因而辐照技术可作为预防医学中的一种方法。

关键词: 华支睾吸虫 囊蚴 辐照 kGy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青枯菌(Pseudomonas solanacearum)在番茄抗、感病品种根部的吸附、侵入和繁殖

植物病理学报 199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不同的方法接种和利用扫描、透射电镜观察,研究不同致病力的青枯菌对番茄抗病及感病品种根部的吸附、侵入与繁殖。发现番茄抗病品种与感病品种的植株体内在菌体数量上有明显差异,而与青枯菌对番茄根部的吸附关系不显著。电镜观察发现青枯菌强致病力菌株菌体能以游离的形式存在于番茄感病品种根部的细胞间隙中,并能降解植株细胞壁、破坏原生质膜;青枯菌强致病力菌株菌体在抗病品种根内和青枯菌强致病力菌株在抗病及感病品种根内均被番茄植株细胞壁吸附,并且被细胞壁周围的浓密物质所包围。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双列杂交分析估算遗传参数两种方法的比较

生物数学学报 199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文就遗传参数的估算,对双列杂交分析中应用最广的Griffing法和Hayman法作了比较。结果表明,Hayman法估算非加性方差的结果比Griffing法小(p-1)/P~2_5~2, 而估算加性方差和遗传方差的结果则分别比Griffing法大2(p-1)/P~2_s~2和(p-1)/P~2_s~2。另外,本文还就造成两种方法分析结果不同的原因作了讨论。

关键词: 双列杂交 遗传参数估算 模型比较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低丘红壤区农业生态系统的功能研究

生态学报 199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低丘红壤区农业生态系统主要以“农林果”复合系统为特点,具有独特的生态功能。本试验是在浙江省红壤区兰溪市上华茶场进行的,其农业生态系统在浙江、江西和湖南三省红壤区均具有典型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水稻品种(组合)抗白叶枯病基因初探

植物病理学报 199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用菲律宾6个白叶枯病菌系(小种),将95个水稻品种(品系)划分为5个品种类群,为今后开展品种抗病性的基因分析提供了必要的条件。通过测试,提出舟松62、二九丰(早籼) 城特232、T_(8528)、H_(101)、6003、T_(88506)、T_(88517)、R_(895)、绍糯_(8843)、丙_(88151)、台_(202)、T_(88522)(晚粳)等13个具有广谱抗性的品种(系),可作杂交亲本利用。本文研究并探明了浙江省主要水稻品种对稻白叶枯病的抗性隶属,为有针对性的抗病育种、实现不同抗性基因的累加互补、有计划地培育多系品种和稳定持久的广谱抗性品种以及抗病良种在生产上的合理布局提供依据。

禾谷多粘菌体内的大麦和性花叶病毒及其相关的风轮体

中国农业科学 199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前,世界上有20多种植物病毒可由真菌传播,且不少种类是严重为害禾谷类和甜菜等作物的病毒病。由于这类真菌不能用培养基培养,且带毒率很低,所以有关病毒与真菌的关系,以及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大麦离体诱变效应的研究

核农学报 1992 CSCD

摘要:以二稜皮大麦品种舟麦2号和秀四的幼胚及其愈伤组织为离体诱变材料,研究了γ射线不同剂量辐照后的离体培养反应、生理损伤及诱变效应。结果表明,用γ射线辐照离体大麦幼胚及其愈伤组织的适宜剂量是10—20Gy,MR_2代的突变频率可比常规诱变技术(300Gy γ射线辐照干种子)分别提高33.9%—82.1%和32.7%—229.6%;比离体培养技术分别提高84.0%—150.3%和82.4%—352.9%,而且仍可维持相对较好的培养反应。用30Gy辐照幼胚的诱变效果则可提高9—13倍,但严重抑制了离体培养物的再生能力,并导致了MR_1代严重的生理损伤。

关键词: 大麦 离体诱变 剂量 效果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