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在棉花上应用的效应
《浙江农业科学 》 199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文从皮棉产量、植株高度、叶面积、比叶重、单株果节数、单株结铃数等方面对7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在棉花上应用的效应进行比较。结果表明,以绿铃宝、891植物促长素和“DD”药肥表现较好。
关键词: 植物生长调节剂;棉花


中国大麦黄花叶病毒分离物的分子变异
《病毒学报 》 199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13 个供试的中国和英国大麦黄花叶病毒(BaYMV) 分离物,经RNA1 和RNA2 全基因组不同区域DNA片段单链构象多态性分析(SSCP) ,外壳蛋白基因和RNA2 70kD基因5'端705 碱基序列分析,以及此705 碱基DNA 片段限制性内切酶图谱分析结果,它们的RNA1 和RNA2 彼此无一相同,其中RNA2 变异比RNA1 更大。由于变异十分复杂,且没有规律性,因而当前通用的分子生物学技术尚不能简单地用于BaYMV 致病性分化或株系区分和检测。
关键词: 大麦黄花叶病毒 分子变异 单链构象多态性 序列分析 限制性切酶图谱


钙磷比对饲喂含植酸酶日粮的肉鸡生长性能和钙磷代谢的影响
《中国畜牧杂志 》 199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已表明植酸酶能释放玉米—豆粕日粮中植酸结合的大部分磷,对肉鸡〔1〕、猪〔2〕、火鸡〔3〕、种鸡〔4〕和蛋鸡〔5〕均极为有效,并且家禽和猪日粮中植酸酶的有效性随日粮中总磷和非植酸磷的提高及钙与总磷比的加大而降低〔1,2,3〕。由于钙和植酸形成不溶性化合...


空间条件诱发水稻突变体
《浙江农业学报 》 1999 CSCD
摘要:为探索空间条件对水稻干种子的诱变作用,对晚香糯ZR9纯系的单株种子经高空气球和返回式卫星搭载处理后在地面种植,对筛选出已稳定遗传的矮秆、早熟糯稻突变系航育1号和矮秆、中熟粳稻突变系香粳10号进行了遗传学和分子生物学分析。研究结果表明,2个突变系的矮生性均受1对sd1基因控制。运用50个随机引物对原种ZR9和2个突变系进行多态性研究,ZR9与航育1号之间的多态性为6.46%,与香粳10号为4.05%。研究还显示,空间诱发变异是一种DNA多位点的突变,而非点突变。


大麦根中禾谷多粘菌休眠孢子堆的超微结构
《菌物系统 》 199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观察了禾谷多粘菌PolymyxagraminisLed.休眠孢子堆的超微结构。休眠孢子堆仅分布于寄主根表皮细胞中。休眠孢子堆形状不一,有的呈球状,有的呈律状,少则由几十个,多则由数百个紧密排列的休眠孢子组成。休眠孢子彼此通过刺突连接,细胞壁分4层,第三层局部区域结构松散,可能与初生游动孢子萌发孔有关。成熟休眠孢子细胞质丰富,细胞质膜内侧含有大量脂质粒,细胞质中央含一个细胞核,围围分布线粒体、内质网、高尔基体、液泡等细胞器。成熟的休眠孢子在越夏前大多数已释放初生游动孢子,只剩下空壳。表面凹陷是已释放游动孢子的休眠孢子一个特征。本文还讨论了禾谷多粘菌休眠孢子在病害流行学中的作用。


ABT生根粉对水稻的增产效应
《浙江农业学报 》 1999 CSCD
摘要:ABT生根粉是由中国林业科学院研制的一种广谱、高效的复合型植物生长调节剂,自1981年问世以来,已在许多作物上推广应用,并取得了巨大的社会、经济效益[1]。1996年浙江省开始在多种作物上进行试验,取得了显著的效果[2,3]。本文就ABT生根粉对水稻...
关键词: ABT生根粉;水稻;增产


转基因水稻对水稻齿叶矮缩病毒(RRSV)抗性评价
《浙江农业学报 》 1999 CSCD
摘要:采用人工繁殖带毒褐飞虱( Nelaparvata Lugens) 攻毒接种,结合症状观察和RTPCR 检测方法,对57 个含有水稻齿叶矮缩病毒(RRSV) S7 ,S9 和S10 基因片段的转基因水稻对水稻齿叶矮缩病毒的抗性进行了评价。总体而言,大多数转基因稻发病率比受体品种的发病率要低。从中初步得到对RRSV 具有较强抗性的水稻转基因系315 和316 ,其发病率分别为15 .8 % 和13 .3 % ;具有中等抗性的水稻转基因系184 和328 ,发病率分别为26 .9 % 和28 .0 % ;而对照受体品种和当地感病品种的发病率则分别为100 % 和84 .2 % 。将RTPCR 的方法用于转基因稻抗性的检测,可提高检测的灵敏度。
关键词: 转基因水稻 水稻齿叶矮缩病毒(RRSV) RT-PCR 抗性评价


无土栽培樱桃番茄的耐藏性与品种、EC和采收期的关系(英文)
《浙江农业学报 》 1999 CSCD
摘要:研究了无土栽培樱桃番茄不同品种、营养液浓度和采收期等对果实耐藏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耐藏性与品种、EC(营养液浓度)和采收期密切相关。在Kiyanori,Supersweet,902,96134个品种中,Supersweet的耐藏性最好,9613最差。EC4.4的果实较EC2.5的耐贮藏。15~20℃下贮藏3周后,坚熟期采收的果实商品率达78.2%,青熟期采收的虽腐烂率较低,但商品率仅47.5%。贮藏条件显著影响果实耐藏性,其中以在4℃下薄膜包装的最佳,贮藏3周后商品率可保持在75%以上。
关键词: 樱桃番茄;耐藏性;品种;EC;采收期


百可得与咪唑类杀菌剂混用浸果对柑桔防腐效果试验
《浙江农业科学 》 199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使用化学防腐剂浸果可以防治柑桔贮藏期病害,减少烂果。目前,常用的化学防腐剂有苯并咪唑类、咪唑类(甾醇抑制剂)、双胍盐类、仲丁胺及联苯酚钠等几大类。苯并咪唑类的多菌灵、苯菌灵、噻菌灵等因病菌的抗药性较强,其防效大为下降;联苯酚钠由于使用年限已久,柑桔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