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基于CNKI文献计量学的韭菜迟眼蕈蚊研究动态分析
《安徽农业科学 》 2022
摘要:为把握2009—2019年间我国韭菜迟眼蕈蚊的研究动态、研究热点及发展方向,选择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采用文献计量学的方法对韭菜迟眼蕈蚊相关研究的发文量、引用频次、发表刊物、作者、研究机构、研究内容等进行研究.结果表明,2009—2019年间国内40个研究机构的40位作者在38个刊物上发表了635篇相关期刊论文,其中核心期刊论文总数为156篇;发文量和被引频次最高的研究机构为山东农业大学,高发文量的作者多来自该研究机构,发文量最高的核心期刊为《中国蔬菜》;研究内容涵盖韭菜迟眼蕈蚊发生规律、防治技术、生理生化等研究,以此来探索安全高效的迟眼蕈蚊防治技术.


基于RAD-Seq技术的大围山微型鸡遗传进化分析
《中国畜牧兽医 》 2022 北大核心
摘要:[目的]在分子水平上探讨大围山微型鸡的遗传进化.[方法]以大围山微型鸡与其他18个地方鸡品种及2个国外引进品种为研究对象,每个品种选取公鸡10只,母鸡20只,采血,提取全基因组DNA,进行简化基因组测序(RAD-Seq),鉴定21个品种基因组SNP,计算大围山微型鸡遗传统计量,分析遗传多样性和遗传结构、筛选受选择基因并进行功能富集分析.[结果]在大围山微型鸡群体中鉴定出331 892个SNPs.大围山微型鸡的平均杂合度(Ho)为0.219、核苷酸多样度(Pi)为0.245,近交系数(Fis)为0.107,与其他18个地方鸡种相比遗传多样性呈中度多态.聚类分析发现,大围山微型鸡与瓢鸡、茶花鸡和藏鸡聚为一类,亲缘关系较近,且与瓢鸡的群体分化指数(F.st)最低(0.0929),亲缘关系最近,与河南斗鸡的Fst最高(0.2179),亲缘关系最远.共筛选出200个受选择基因.GO分析结果显示,这些受选择基因主要富集在运动、刺激应答、信号传导等生物学过程;KEGG分析结果表明,这些受选择基因主要富集在代谢、肌动蛋白细胞骨架的调节、MAPK等信号通路.[结论]大围山微型鸡遗传多样性呈中度多态,与瓢鸡亲缘关系最近,本研究筛选出了 200个受到选择的基因,这些基因在代谢、信号传导、颅骨发育等多个方面发挥作用.
关键词: 大围山微型鸡 简化基因组测序(RAD-Seq) 遗传进化


我国主要蔬菜的养分吸收和需求特征
《中国蔬菜 》 2022 北大核心
摘要:研究我国主要蔬菜养分需求对建立蔬菜推荐施肥新方法至关重要.本文采用文献检索和实地调查采样、测定相结合的方法,依据QUEFTS模型分析了露地白菜、露地萝卜、设施番茄和露地大葱产量与养分吸收之间的关系,获得养分吸收最佳曲线,估算单位蔬菜产量的养分最佳需求量.结果表明,4种蔬菜的产量、养分吸收量和养分内效率(IE)变异很大.白菜平均产量为84.3 t·hm-2(n=2758),地上部N、P、K养分累积量分别为176.4、33.6、208.4 kg·hm-2,IE值分别为539.3、2901.6、458.2 kg·kg-1,生产1 t白菜N、P、K最佳需求量分别为1.96、0.41、2.39 kg;萝卜肉质根平均产量为63.5 t·hm-2(n=2288),N、P、K养分吸收量分别为155.4、30.9、217.9 kg·hm-2,IE值分别为455.0、2328.7、361.9 kg·kg-1,生产1 t萝卜肉质根N、P、K最佳需求量分别为2.2、0.4、2.6 kg;设施番茄平均产量为85.0 t·hm-2(n=703),N、P、K养分吸收量分别为213.5、55.1、352.1 kg·hm-2,IE值分别为458.2、1941.5、287.9 kg·kg-1,生产1 t设施番茄果实N、P、K最佳需求量分别为2.19、0.56、3.36 kg;大葱平均经济产量为60.4 t·hm-2(n=976),N、P、K养分吸收量分别为128.8、18.9、117.7 kg·hm-2,IE值分别为503.7、3368.7、593.3 k·kg-1,生产1 t大葱N、P、K最佳需求量分别为1.92、0.28、1.69 kg.
关键词: 蔬菜;养分吸收;养分内效率;养分需求


基于MQTT协议的移动冷库智能监控系统设计
《保鲜与加工 》 2022
摘要:随着人们对生鲜果蔬需求的增加,我国冷链物流得到快速发展。移动冷库由于其综合成本低,使用方便灵活的优势得到广泛的应用。针对移动冷库分布式、全方位监控的需求,设计了基于MQTT协议的智能移动冷库监控系统。该系统将物联网技术、传感器技术和无线通信技术等诸多技术相结合,采用MQTT协议实现冷库与用户之间消息传递,可实时监测冷库的运行参数,并能远程控制冷库工作模式,设定目标温度,极大提高冷库的智能化水平,具有较大的应用价值。


不同有机肥配比对无土栽培柳叶白苋菜生长的影响
《天津农业科学 》 2022
摘要:近年来,由于不合理的耕作方式、高强度的农业活动以及全球性的气候变化导致适合植物正常生长土壤面积日益减少.随着科技进步,无土栽培技术日益成熟,但不同作物所需的有机肥配比有所不同.研究不同有机肥配比对无土栽培柳叶白苋菜生长的影响,能够为柳叶白苋菜找到适合的有机肥配比,从而促进增产增收,满足大众对蔬菜供应多样化的需求.因此,本文研究柳叶白苋菜的基质配比为,试验以不添加有机肥为对照,研究柳叶白苋菜最适宜的有机肥占比,在植株长势中,D3(有机肥:基质=1:10)比例下,柳叶白苋菜的株高、茎粗、叶片数、根长、地上部鲜物质含量、地下部鲜物质含量、地下部干物质含量均最高,在光合能力上,D3的柳叶白苋菜的净光合速率、细胞间CO2浓度、气孔导度、蒸腾速率均最高,在叶绿素含量上,D3的叶绿素a、叶绿素b、类胡萝卜素、总叶绿素含量最高.综合分析不同比例有机肥处理后的柳叶白苋菜的生长指标和生理指标,结果表明D3处理下的柳叶白苋菜生长最好,该有机肥比例最适合应用于柳叶白苋菜的栽培.
关键词: 柳叶白苋菜;基质;有机肥


饲料中添加干蚯蚓和海藻粉对淘汰蛋鸡蛋、肉品质及肠道菌群的影响
《中国饲料 》 2022 北大核心
摘要:试验旨在探讨在饲料中加入海藻粉和干蚯蚓对淘汰蛋鸡蛋品质、肉品质以及肠道菌群结构的影响.通过改变淘汰蛋鸡的饲料结构,以提高养殖户的经济收益.试验选取540只已淘汰芦花鸡,分为6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30只鸡.第1~3组为笼养,4~6组为林地散养;第1组为对照组,提供基础日粮、充足饮水;第2、3组为试验组,饲料中分别添加5%干蚯蚓和5%海藻粉,充足饮水;第4、5、6组所提供日粮分别与1、2、3组日粮相同.试验结果表明:日粮中添加5%干蚯蚓,在笼养条件下,蛋壳强度、蛋黄颜色和滴水损失分别显著提高了10.9%、4.59%和13.19%(P<0.05),在散养条件下分别显著提高了11.75%、5.97%和17.04%(P<0.05);添加5%海藻粉,在笼养条件下,蛋白高度、哈氏单位、滴水损失和肠道内乳酸菌含量分别显著提高了4.96%、4.29%、14.58%和4.84%(P<0.05);散养条件下分别显著提高了4.19%、3.46%、15.56%和2.26%(P<0.05).林地散养相比笼养,蛋白高度、哈氏单位、肉色L*、肉色b*、滴水损失和肠道内乳酸菌含量均显著提升.
关键词: 淘汰蛋鸡 干蚯蚓 海藻粉 蛋品质 肉品质 肠道菌群 笼养 林地散养


水稻新品种'津育粳25'选育过程及栽培技术
《天津农业科学 》 2022
摘要:‘津育粳25’为粳型水稻,由天津市农作物研究所、海南农垦南繁种业有限公司选育,适宜天津市春稻种植,2020年通过天津市农作物品种委员会审定。2011年2月在海南以‘皖垦津清’为母本,‘武1001’为父本有性杂交,经系统选择育成水稻新品种。该品种具有株型紧凑、株高适宜、根系发达、分蘖性强、茎杆粗壮有弹性、叶色淡绿、剑叶直立、穗型半直立、米质优等特点。


不同接种方式对水稻稻瘟病抗性结果的比较分析
《天津农业科学 》 2022
摘要:为明确人工接种与自然诱发对水稻稻瘟病的鉴定结果,将65份水稻材料分别种植于人工接种病圃和自然诱发病圃,通过不同的稻瘟病接种方式获得每个品种对稻瘟病抗性的综合指数及表型数据,2个地点对比结果显示:人工接种方式对于每个品种、每个稻穗条件一样,发病均匀,重复性好,能够比较不同品种之间的抗性差异,而自然诱发方式,受生长期复杂环境因素影响,有的水稻品种靠近感病对照(蒙古稻)位置的穗颈瘟发病重,远离蒙古稻的稻穗发病轻或不发病,病原菌分布不均匀,造成个体间重复性差,结果差异大;人工接种病圃所用病原菌为上一年田间病样分离获得的,不能代表当年病原菌的类型,具有滞后性。因此,建议将2种接种方式综合起来,不管是哪一种结果,只要水稻品种表现感病,说明该品种对稻瘟病存在着抗性风险,同时也应该加强同一地区稻瘟病菌生理小种的监测,进一步揭示表型差异的原因。


过腹转化有机废弃物对蚯蚓及蚯蚓粪的影响研究
《环境保护科学 》 2022
摘要:为研究污泥、腐熟秸秆和牛粪不同比例经蚯蚓过腹转化后对蚯蚓和蚯蚓粪的影响,进行了为期60 d的堆肥实验,测定了蚯蚓粪和蚯蚓的理化性状以及蚯蚓肠道细菌群落结构组成情况.结果表明,蚯蚓能够消纳污泥、污泥+牛粪和污泥+腐熟秸秆不同配比原料,尤其以100%污泥和70%污泥+30%牛粪的消纳效果最好,蚯蚓增殖率最高,而50%污泥+50%腐熟秸秆的效果最差;当污泥中添加牛粪和腐熟秸秆均能够降低蚯蚓粪的pH和有机质含量,使电导率升高;不同原料配比影响蚯蚓肠道微生物群落结构组成,喂食100%污泥的蚯蚓肠道内细菌以厚壁菌门(Firmicutes)为主;随着原料中牛粪比例的增加,厚壁菌门减少而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放线菌门(Acitinobacteria)、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占比逐渐增加;添加腐熟秸秆后,肠道内变形菌门成为绝对优势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