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RNA干扰SLC4A8对奶山羊乳腺上皮细胞增殖和泌乳的影响
《家畜生态学报 》 2022 北大核心
摘要:为研究RNA干扰SLC4A8对奶山羊乳腺上皮细胞增殖和泌乳的影响,试验选用泌乳前期奶山羊乳腺上皮细胞为研究材料,采用合成SLC4A8干扰小RNA的方法,在细胞中抑制SLC4A8基因的表达,利用RT-qPCR、CCK-8、EdU、ELISA、Western blot检测等方法进一步研究干扰小RNA(si-SLC4A8)抑制SLC4A8基因表达对乳腺上皮细胞增殖和泌乳性能的影响。结果显示,si-SLC4A8能抑制乳腺上皮细胞增殖以及β-酪蛋白和甘油三酯的合成。该试验为研究si-SLC4A8对乳腺上皮细胞泌乳性能的调节作用提供试验基础。


全产业链视角下中国奶业贸易现状
《中国乳业 》 2022
摘要:中国是全球奶业贸易大国.本文基于全产业链视角,对改良种用牛与冻精、牧草饲料、乳制品等贸易现状进行分析,发现问题并提出对策建议.研究发现,中国奶业贸易存在着进口集中度过高、贸易逆差严重、国内奶业竞争力不足等问题.未来奶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必须要引导进口市场多元化、提高乳制品的质量、提升消费者对国产乳制品的认可度,在奶牛养殖环节鼓励种养结合模式,促进牧草饲料产业发展,提升国内奶牛养殖的竞争力,从而促进奶业全面振兴.
关键词: 奶业;贸易;问题;对策


精准温度处理对鲜切莲藕褐变、生理和品质的影响
《食品工业科技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明确精准温度处理对防褐变剂处理后鲜切莲藕褐变、生理和品质的调控作用,采用防褐变剂(质量分数1.0%无水柠檬酸+0.1%抗坏血酸钙+0.2%L-天门冬氨酸)处理鲜切莲藕,在相温(-0.5±0.1)℃、冰温(-0.5±0.3)℃和冷藏(4±1)℃的条件下贮藏,研究不同精准温度对鲜切莲藕表观色泽、褐变底物与相关酶活性、生理指标和营养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贮藏6 d时,精准温度(相温、冰温)处理可以延缓L*的降低、a*和褐变度的增加,抑制总酚的下降和褐变相关酶多酚氧化酶和过氧化物酶活性,其中相温贮藏维持鲜切莲藕原有色泽最佳.在贮藏过程中,精准温度(相温、冰温)处理能够抑制鲜切莲藕呼吸强度、乙烯生成速率、相对电导率和丙二醛含量上升,同时延缓鲜切莲藕还原糖的升高和VC含量的下降.通过SPSS综合评分显示,相温组综合得分最高,主成分分析显示,相温组与多酚氧化酶、相对电导率、褐变度、丙二醛、a*的相关性较低.因此,相温贮藏更好地延缓鲜切莲藕贮藏期间褐变的发生并维持其品质.


基于主成分分析的10个葡萄品种果实营养元素比较
《天津农学院学报 》 2022
摘要:以10个葡萄品种为试材,分别测定了果实中硼、钾、钙、镁、铁、锌6种营养元素,探究不同品种中营养元素间的差异性,以期为葡萄营养诊断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在10个不同葡萄品种中营养元素间均呈显著差异;相关性分析表明:硼与铁、镁、锌呈显著正相关;钙与锌呈显著正相关;铁与锌呈显著正相关;且其他营养元素间差异不显著;主成分结果综合排名为:‘美人指’>‘红地球’>‘巨峰’>‘阳光玫瑰’>‘金手指’>‘葡之梦’>‘翡翠无核’>‘夏黑’>‘小蜜蜂’>‘紫甜无核’。该研究为葡萄实际生产奠定理论依据。


基于转录组测序的茄子萼下果色光敏相关基因表达分析
《园艺学报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探究茄子光敏品种和非光敏品种控制萼下果色的差异基因,以萼下紫色的圆茄自交系Y5和萼下绿色的圆茄自交系Y73萼片下果皮为试材,进行去萼片见光0、4和8 h的转录组测序.共获得75.61Gb有效数据(Clean data),Q30碱基百分比均达到93.97%以上;两个自交系材料在3个时间点的转录组测序比较共获得11 812个差异表达基因,包括5 277个上调基因和6 535个下调基因.3个时间点数据KEGG富集分析同时指向苯丙烷生物合成、类黄酮生物合成和光合生物的固碳作用通路.苯丙烷和类黄酮生物合成路径中共同差异表达的基因有4个,分别是FAOMT、CCOAOMT、CYP73A4和HST.筛选出了与花青素合成相关结构基因CHI、ANS、F3H、PAL以及转录因子基因MYB113在萼下果皮表达差异显著.


西瓜新品种黑科优一号的选育
《中国瓜菜 》 2022 北大核心
摘要:黑科优一号是以甜R为母本、Q-16为父本杂交选育的西瓜新品种。中熟种,天津春季小拱棚覆盖栽培全生育期110 d,果实发育期35 d左右。植株生长势强,易坐果。果实椭圆形,果皮底色墨绿,覆暗齿条,表面覆蜡粉。瓜瓤红色,瓤质脆,少籽,口感甜,中心可溶性固形物含量(w,后同)可达12.7%,边部9.6%。单瓜质量9 kg左右,667 m~2产量可达4500 kg以上。适宜天津、河北、山东、陕西、山西、内蒙古、河南、湖南等地及相同生态区春季露地地膜覆盖栽培。2020年通过农业农村部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登记。


京津冀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协同机制研究 -基于天津市农业科技人员的实证研究
《农学学报 》 2022
摘要:京津冀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是夯实农业发展的基础,农技人员是科技成果转化的主体,对提升科技成果转化效率起到重要作用.本研究以天津市农业科技人员为对象,开展问卷调查,利用多元Logistic回归模型,探析科技人员参与科技成果转化的主要行为及影响因素,旨在探明促进京津冀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协同机制.结果表明,科技人员参与成果转化的意愿十分强烈,但现阶段京津冀农业科技成果协同转化还缺少相应的扶持政策和共享平台,现有的管理体系、激励机制不完善,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成果转化进程.建议从完善制度体系、创新激励机制、搭建协同转化平台、培育专业人才4个方面构建协同机制.
关键词: 京津冀 农业 科技成果转化 协同机制 农业科技人员


天津市养殖户用种行为调查分析及对策建议
《中国畜禽种业 》 2022
摘要:养殖户是种畜、种苗良种输出终端,养殖户用种行为体现了良种的推广程度和创新水平.通过对天津市81户养殖户的问卷调查发现,天津市养殖业还存在部分养殖农户凭经验自繁自育、市场种畜禽品质不高、价格较贵、市场销售种畜种苗品种多乱杂、市场假冒伪劣种畜种苗仍存在、养殖户设施设备等基础条件落后等问题,未来需要加快调整优化养殖布局,提高养殖户组织化程度,强化对养殖户的技术支撑,加大养殖户扶持力度,强化种畜种苗市场监管,加强对养殖户宣传引导等方面的建设,进一步推进良种转化推广,以促进养殖业健康发展.
关键词: 天津市 养殖户 用种行为 良种 转化推广 对策建议


新型增效复合肥料对水稻养分吸收和产量的影响
《华北农学报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肥料减施增效对于保障我国农业的可持续性发展意义重大,研究新型增效复合肥料对水稻养分吸收和产量的影响有助于保障我国粮食安全。采用大田试验,设置常规复合肥料(CG)、增效复合肥料(ZZ)、常规复合肥料减量20%(80%CG)和增效复合肥料减量20%(80%ZZ)4个试验处理,以研究新型增效复合肥料对水稻生长性状、养分吸收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常规复合肥料处理相比,增效复合肥料处理能够增加水稻分蘖期、拔节期、抽穗期、灌浆期和成熟期单株鲜质量、株高、SPAD值和根体积,在成熟期,增效复合肥料处理的水稻单株鲜质量、株高、SPAD值和根体积分别提高了11.71%,1.29%,8.02%和46.48%,增效复合肥料减量20%处理的水稻单株鲜质量、株高、SPAD值和根体积分别提高了2.29%,0.31%,3.70%和4.09%。与常规复合肥料处理相比,增效复合肥料处理能够增加水稻茎叶干物质量和籽粒干物质量的比例分别为24.46%和21.39%。增效复合肥料减量20%处理增加水稻茎叶干物质量和籽粒干物质量的比例分别为6.07%和8.15%。与常规复合肥料处理相比,增效复合肥料处理的水稻茎叶氮含量和籽粒氮含量分别增加了10.68%和36.96%,增效复合肥料和增效复合肥料减量20%处理的水稻茎叶磷含量分别增加了26.51%和11.24%,增效复合肥料处理的水稻籽粒磷含量增加了10.39%,增效复合肥料减量20%处理的水稻籽粒磷含量降低了5.41%。与常规复合肥料处理相比,增效复合肥料处理的水稻茎叶钾含量增加了19.91%,籽粒钾含量降低了15.83%,增效复合肥料减量20%处理的茎叶钾含量降低了6.56%,籽粒钾含量增加了0.62%。与常规复合肥料处理相比,增效复合肥料处理的水稻产量提高了22.02%,且差异性显著,增效复合肥料减量20%处理的水稻产量提高了1.12%,增效复合肥料处理的水稻穗长、穗数、穗粒数、千粒质量和结实率在各处理中为最高。综上,增效复合肥料能够提高水稻各生育期的生长指标,改善水稻的氮素吸收、磷素吸收和钾素吸收状况,提高作物产量,具有较好的增效效果,增效复合肥料减量20%处理与常规复合肥料相比,能够实现化肥减量不减产,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