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不同种衣剂对燕麦苗期生长及根系活力的影响
《草地学报 》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皮燕麦(Avena sativa)和裸燕麦(Avena nuda)为材料,用5种不同种衣剂各3个药种比梯度对燕麦种子进行包衣试验,研究不同种衣剂和同一种衣剂不同拌种浓度对燕麦出苗率、株高、单株干重、SPAD值、第一真叶面积以及根系活力的影响,从而可以筛选出适宜拌种燕麦的种衣剂类型、探讨拌种的适宜浓度,为燕麦种衣剂的利用提供参考。结果表明:株高、单株干重和根系活力受种衣剂影响最大,皮、裸燕麦对种衣剂及其拌种浓度的反应有很大不同;对皮燕麦而言,药种比1∶20是最佳处理;对裸燕麦而言,除卫福外,其他种衣剂药种比1∶40为最佳配比,卫福1∶30为最佳配比。利用灰色系统理论对种衣剂进行综合评价可知,对皮燕麦而言,卫福为最佳种衣剂,其次是克烯唑,多克酮最差;对裸燕麦而言,卫福伴种效果最佳,其次为戊唑醇,多克酮效果最差。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高产优质春小麦品种陇春25号的选育
《中国种业 》 2010
摘要:在我国耕地面积有限的条件下,通过科技进步,进一步提高单产水平,是粮食增产的根本出路。选育高产、优质作物新品种,是一项经济有效的农业增产技术。甘肃省河西及沿黄灌区是我省最重要的小麦商品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日光温室栽培条件下“华光”油桃幼果期的光合特性
《经济林研究 》 2010
摘要:为了探明油桃在日光温室栽培条件下的生理反应,为其优质高效生产提供理论依据,对4年生油桃"华光"品种幼果期叶片的净光合速率及其与生态因子的相关性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日光温室条件下"华光"油桃幼果期叶片的净光合速率(Pn),晴天日均为CO26.97μmol.m-2s-1,阴天日均为CO25.1μmol.m-2s-1;Pn的日变化规律,晴天表现为三峰曲线,而在阴天则表现为双峰曲线;在一定的栽培环境下,净光合速率(Pn)随着二氧化碳的浓度、光强、温度的增加而升高。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蚕豆根瘤菌的分离、筛选及其肥效研究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从甘肃省不同蚕豆种植区采集蚕豆根瘤,采用选择性培养基,分离获得到11株蚕豆根瘤菌,经过蛭石粉和土壤栽培筛选试验,筛选出7株(G1、G2、G6、G7、G8、G10、G11)根瘤菌,它们与临蚕2号蚕豆有效共生匹配效果好,共生固氮力强,具有一定的生产应用价值。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根系分隔和施氮对蚕豆/玉米间作体系根系分布和形态的影响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西北1熟制灌区豆科/禾本科间作体系高产高效提供科学依据,于2007年在甘肃省农业科学院武威绿洲农业试验站设计了蚕豆/玉米间作体系的田间根系分隔试验,研究蚕豆/玉米2种作物间根系分隔和施氮对作物根系空间分布、根系形态的影响。采用根系行分隔法进行田间作物间根系分隔,并用根钻法采集根系。蚕豆和玉米根系主要分布分别在0~40 cm浅土层和0~60 cm土层,且间作玉米根系在60~120 cm比根系分隔的多,较深根系分布有利于玉米的后期竞争恢复生长。玉米根系可以占据蚕豆地下部空间,而蚕豆的根却较少到间作玉米的地下部空间。种间互作和施氮增加了玉米和蚕豆在纵向和横向2个尺度上的根重密度、根长密度、根表面积、根系体积。蚕豆玉米间作和施氮扩展了2种作物根系纵向和横向的空间生态位,改变了作物根系形态,从而增加了作物水分和养分吸收的有效空间。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花椰菜温敏型雄性不育系的RAPD标记
《生物技术通报 》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选取温敏花椰菜不育系GS-19与GS-31杂交组合的F2高可育和高不育单株构建基因池,利用100对随机引物对其进行RAPD标记。同时,采用正交设计对其反应体系及扩增条件进行优化。试验结果表明,在25μL反应体系中含dNTPs0.625mmol/L,引物0.5μmol/L,DNA模板60ng,Taq酶1.5U,超纯水14.9μL;反应条件为94℃预变性4min,然后进行94℃变性30s,36℃退火45s,72℃延伸90s,35个循环后,再72℃延伸7min,花椰菜RAPD扩增效果较好。P21-1800为花椰菜温敏雄性不育基因的连锁标记。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