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甘肃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8423条记录
高大气CO_2浓度下氮素对小麦叶片光能利用的影响

植物生态学报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关于氮素对高大气CO2浓度下C3植物光合作用适应现象的调节机理已有较为深入的研究,但对其光合作用适应现象的光合能量转化和分配机制缺乏系统分析。该文以大气CO2浓度和施氮量为处理手段,通过测定小麦(Triticum aestivum)抽穗期叶片的光合作用-胞间CO2浓度响应曲线以及荧光动力学参数来测算光合电子传递速率和分配去向,研究了长期高大气CO2浓度下小麦叶片光合电子传递和分配对施氮量的响应。结果表明,与正常大气CO2浓度处理相比,高大气CO2浓度下小麦叶片较多的激发能以热量的形式耗散,增施氮素可使更多的激发能向光化学反应方向的分配,降低光合能量的热耗散速率;大气CO2浓度升高后小麦叶片光化学淬灭系数无明显变化,高氮叶片的非光化学猝灭降低而低氮叶片明显升高,施氮促进PSII反应中心的开放比例,降低光能的热耗散;高大气CO2浓度下高氮叶片通过PSII反应中心的光合电子传递速率(JF)较高,而且参与光呼吸的非环式电子流速率(J0)显著降低,较正常大气CO2浓度处理的高氮叶片下降了88.40%,光合速率增加46.47%;高大气CO2浓度下小麦叶片JF-J0升高而J0/JF显著下降,光呼吸耗能被抑制,更多的光合电子分配至光合还原过程。因此,大气CO2浓度增高条件下,小麦叶片激发能的热耗散速率增加,但增施氮素后小麦叶片PSII反应中心开放比例提高,光化学速率增加,进入PSII反应中心的电子流速率明显升高,光呼吸作用被抑制,光合电子较多地进入光化学过程,这可能是高氮条件下光合作用适应性下调被缓解的一个原因。

关键词: 大气CO2浓度增高 氮素 光合电子传递速率 光能分配 小麦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牧草种质资源中心库库存资源经济价值多样性

草业科学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至2006年底,国家牧草种质资源中心库已入库保存67科411属1000种9593份种质材料,并以禾本科、豆科、菊科为主。入库材料按其经济用途分为5大类,即饲用植物、食用植物、药用植物、工用植物和境用植物。在中心库饲用资源中,优等牧草199种,占入库总数的19.9%;良等156种,占入库总数的15.6%;中等183种,占入库总数的18.3%;低等23种,占入库总数的2.3%;劣等4种,占入库总数的0.4%;有毒植物22种,有害植物10种。中心库中的食用植物共29科73属114种,分别占中心库科、属和种总数的42.38%、17.76%和11.4%。中心库中具有药用价值的牧草种质资源有57科207属310种,分别占中心库科、属和种总数的85.07%、50.36%和31%。中心库中牧草的工用价值包括纤维植物和树脂、橡胶植物。中心库中境用植物有固沙植物28种、水土保持植物28种,绿肥植物38种,美化植物中草坪植物64种,观赏植物53种。

关键词: 中心库 牧草种质资源 经济价值 多样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黑玉米营养保健及产业化开发

中国种业 2010

摘要:从黑玉米子粒营养及保健功能、加工利用与产业化开发等方面进行了论述,提出了黑玉米产业化开发需要重点抓好以下几点:黑玉米产业化开发需要确定产业主导方向;需要特别注重品种的选择;需要选择有一定实力、素质的企业为龙头;需要借助于"公司+农户+基地"的运作方式;需要有强有力的科学技术作为技术支撑。

关键词: 黑玉米 遗传改良 营养保健 产业化开发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牛粪与小麦秸秆混合高温堆肥的腐熟进程研究

环境污染与防治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研究牛粪与小麦秸秆混合高温堆肥的腐熟进程,寻求最佳的堆肥体积比,旨在为农业废弃物快速资源化利用提供科学依据。将牛粪与小麦秸秆分别按体积比10∶0、8∶2、6∶4、4∶6、2∶8混合,高温堆肥64d,研究各种处理下堆肥进程。结果表明,与纯牛粪高温堆肥相比,添加小麦秸秆可以加快堆肥升温速度,抑制高温堆肥前期pH的升高和氨气挥发,减少氮素损失,加速堆肥内有毒有害物质分解,加快C/N降低速率。其中牛粪和小麦秸秆以6∶4的体积比混合高温堆肥时效果最好,堆肥结束时有机质和速效氮下降幅度最小,分别为31.84%和18.18%,全氮、全磷、全钾、速效磷和速效钾的提高幅度最大,分别为15.86%、13.64%、9.42%、22.73%和29.30%。若以种子发芽指数>80%作为堆肥腐熟的评价指标,牛粪和小麦秸秆按6∶4体积比混合高温堆肥43d即可腐熟,比纯牛粪腐熟提前了12d。综合判断,实际应用中牛粪与小麦秸秆按6∶4体积比进行高温堆肥较为适宜。

关键词: 牛粪 小麦秸秆 堆肥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苦荞麦化学成分及生物活性研究进展

杂粮作物 2010

摘要:苦荞麦是一种药食同源的小杂粮作物,在我国大面积种植,因其富含生物类黄酮化合物而受到广泛的重视。近年来,许多研究者还发现在苦荞麦中含有皂甙、手性肌醇等生物活性物质,证明这些物质也在具有重要的生物活性。综述了苦荞麦的化学成分和生物活性,为其进一步开发提供参考。

关键词: 苦荞麦 生物类黄酮 手性肌醇 生物活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陇薯7号脱毒原种的繁育技术

中国种业 2010

摘要:全粉加工及炸条型马铃薯新品种陇薯7号是甘肃省农科院马铃薯研究所以庄薯3号为母本、以引进油炸加工型品种资源菲多利为父本组配杂交,经系统定向选择,历时8年培育而成。2007年通过技术鉴定,2008年1月通过甘肃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BTH处理对不同生育期甜瓜抗白粉病的诱导效应

中国蔬菜 2010 北大核心

摘要:以幼苗期、伸蔓期和幼果期的黄河蜜甜瓜为试材,研究了苯并噻二唑(BTH)处理对3个生育期甜瓜植株抗白粉病的诱导效应。结果显示:0.25mmol·mL-1BTH对幼苗期和伸蔓期甜瓜植株的诱导效果显著高于幼果期甜瓜植株,而伸蔓期和幼苗期植株之间病情指数差异不显著;0.25mmol·mL-1BTH处理后,幼苗期甜瓜植株叶片中β-1,3-葡聚糖酶(GLU)活性在接种白粉菌后增幅最大,伸蔓期次之,幼果期最小;无论是诱导+接种的植株,还是只接种的植株,叶片中的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活性高峰都随着苗龄增大呈现出不断推迟的现象。

关键词: BTH 甜瓜白粉病 诱导抗病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信息素迷向技术防治苹果蠹蛾试验初报

中国果树 2010 北大核心

摘要:苹果蠹蛾是我国重要的检疫性害虫,近年来在我国扩散蔓延迅速。我们从苹果蠹蛾疫情的铲除角度出发,开展了以信息素迷向技术为主的苹果蠹蛾防治试验,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为进一步探讨苹果蠹蛾的防治技术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 苹果 苹果蠹蛾 性信息素 防治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氮肥施用量对河西走廊啤酒大麦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甘肃农业科技 2010

摘要:在河西走廊进行的氮肥施用量对啤酒大麦产量及品质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当纯氮施用量控制为120~240 kg/hm2时,啤酒大麦平均折合产量可达6 740.0~7 466.7 kg/hm2,蛋白质含量可降为111.1~118.6 g/kg,千粒重达到45 g以上,酿造品质良好。

关键词: 啤酒大麦 氮肥施用量 产量 品质 河西走廊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厚皮甜瓜新品种“银珠”

农村百事通 2010

摘要:"银珠"甜瓜2008年通过甘肃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认定。特征特性:银珠露地栽培全生育期98天左右,果实发育期50天左右。植株生长势强,叶片大,节间中等,子蔓第1片叶后即出现大量雌花,孙蔓结瓜,两性花。抗叶枯病、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