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高光谱成像技术和主成分分析识别玉米籽粒的胚(英文)
《农业工程学报 》 2012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分割玉米籽粒的胚部分,本研究搭建了一套高光谱成像系统用于获取波段范围为500~900nm的高光谱反射图像。主成分分析(PCA)方法对样本高光谱数据进行降维以便选择少量有效波长构建多光谱成像系统。研究发现,采用可见光(VIS)区域的3个有效波长510、555和575nm获得的主成分(PC)图像获得了较好的识别结果。100个独立样本用于评估算法性能,结果表明,样本中97.0%的胚可以从玉米籽粒中正确分离。
关键词: 主成分分析 图像识别 模型 胚 玉米籽粒 高光谱成像 有效波段


基于TM遥感影像的森林资源线性规划与优化配置研究
《生态学报 》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山东黄河流域是黄河入海的最后区域,也是水土流失最为严重的地区之一,基于遥感影像和数学方法优化配置森林资源对区域尺度的水土保持具有重要意义。选取2000年、2006年时相相近的TM遥感影像作为数据源,采用监督分类法、专家分类法以及GPS、GIS等技术对森林资源进行分类、统计、验证和分析。在层次分析法确定森林资源、森林景观、环境和社会经济等指标因子权重的基础上,利用线性规划法对森林资源的空间格局进行优化。结果表明,区域森林资源空间分布极不均匀,且主要集中于鲁中南山地及丘陵地区。6a间,森林资源增长相对缓慢,宜林荒山荒地的面积增加了8.2%,到2006年,其面积高达238955.7 hm2。对宜林荒山荒地进行线性优化后,森林类型和结构得到明显改善,土地利用结构信息墒降低了8.4%,森林资源和土地利用空间结构有序度明显提高。最后,对立地条件不同的地区采取了相应的树种配置措施。
关键词: 遥感 TM影像 森林资源 线性规划 优化配置 山东黄河流域


不同驱鸟情景模式对果园害鸟行为的影响
《生态学杂志 》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评估鸣声驱鸟技术在林果生产中的应用效果,于2009年5月在北京市海淀区的樱桃果园,选取苍鹰(Accipiter gentilis)鸣叫、喜鹊(Pica pica)惊叫和灰喜鹊(Cyanopica cy-ana)惊叫,构建3种不同驱鸟情景模式;并于2010年4-5月在室内对果园主要害鸟(喜鹊和灰喜鹊)进行个体适应性测试。配对样本t检验结果显示:播放苍鹰鸣叫显著降低果园内喜鹊的数量(P<0.05),并且对灰喜鹊和麻雀(Passer montanus)数量的降低具有倾向性显著效果;不同驱鸟情景模式下,果园害鸟会选择不同的防御行为。在实际运用过程中,应该采用综合防治方法,权衡经济投入-产出比,并建立驱鸟效果评估机制,最终达到驱赶果园害鸟的目的。


缺帘鱼人工养殖技术试验
《科学养鱼 》 2012 北大核心
摘要:缺帘鱼隶属于脂鲤目、脂鲤科、缺帘鱼属,是巴西、秘鲁、玻利维亚等南美洲国家的一种非常重要的经济鱼类,主要分布在亚马逊河流域中上游。缺帘鱼肉质优良、味道鲜美。北京市水产科学研究所自2003年首次批量从巴西引进缺帘鱼进行养殖示范推广,深受广大消费者青睐。现将其养殖技术总结如下。


风送喷雾雾滴粒径测量系统设计与影响因素试验
《农业工程学报 》 2012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方便测量不同喷雾条件下雾滴粒径大小,该文设计了喷头位置、喷雾角度、喷雾压力和风速大小等试验条件可精确调节的风送喷雾雾滴粒径测量系统。该系统喷头xyz三维空间位置调节范围分别为0~0.9、0~0.8和0~0.7m,调整精度为±0.04mm;喷雾角度调节范围为0~360°,调整精度为±0.005°;喷雾压力调节范围为0.2~0.5MPa,相对误差不大于1.5%;风速调节范围为0~15m/s,相对误差不大于4.17%。雾滴粒径风速影响特性试验表明,常用的3个粒径统计项D32、D43和DV0.5随风速增加而增大,其平均变化率分别为2.62、3.59和6.83μm·s/m,速度从3m/s增加到15m/s时,三者分别增加46%、26%和71%;雾滴粒径喷雾压力影响特性试验表明,D32、D43和DV0.5随压力增加而减小,其平均变化率分别为90.33、232.3和300.2μm/MPa,喷雾压力从0.2MPa增加到0.5MPa时,三者分别减小31%、36%和56%,表明风速和喷雾压力对雾滴粒径影响较大,在喷雾系统中进行风速和压力选择时需着重考虑其对粒径变化的影响。
关键词: 喷雾 设计 测量 雾滴粒径 测量系统 粒径变化 影响特性


基于手机二维条码识别的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系统
《农业机械学报 》 2012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针对现有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中成本高、追溯设备便携性差等问题,设计了基于手机二维条码识别的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系统。阐述了系统的架构和主要功能设计,并对系统采用Nokia 3款手机为实验终端在手机摄像头与条码不同的距离处进行了最佳识别距离、识别时间、识别率和准确率的测试,食品包装袋和标签纸上条码平均识别时间分别为7.3 s和5.1 s,平均识别率分别为67.8%和75.6%,准确率均可达到100%,识别的最佳距离为10 cm左右,最短识别时间仅为6.4 s和3.4 s。测试结果表明,该系统可以方便用户快速识别产品的二维条码标签,为消费者提供了一种新的追溯手段。


热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安徽农业科学 》 2012 北大核心
摘要:在对广东省开平市、农垦湛江垦区和海南省乐东黎族自治县3个典型热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调研的基础上,总结了热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进展,分析了面临的主要限制因素,并提出了发展思路和对策建议。


农产品视频履历追溯系统设计
《农业机械学报 》 2012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针对目前农产品追溯系统中履历信息单一化和信息量少的问题,设计了一个以实现生产过程中质量追溯为目的的农产品视频履历追溯系统。基于ARM9嵌入式技术与H.264压缩技术相结合对农产品生产过程进行视频履历的采集和压缩处理,应用3G无线传输技术对视频履历进行传输,通过生产服务器对视频履历进行存储,以.NET为平台开发了用户对农产品视频履历追溯系统的软件。该系统可采集农产品生产过程各个阶段的视频履历,为农产品追溯提供了更直观、更丰富、更具说服力的履历信息。该系统运行结果表明,系统具有通用性强、可靠性高、稳定性好、便携式等特点,可方便地应用于温室、农田等各种农产品生产的环境,从而满足用户的不同需求。


基于分段方式选择敏感植被指数的冬小麦叶面积指数遥感反演
《中国农业科学 》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考虑到利用单一植被指数(VI)反演叶面积指数(LAI)时,存在着不同程度的饱和性和易受土壤背景影响的问题,提出通过分段的方式选择敏感植被指数形成最佳VI组合以提高LAI反演的精度。【方法】通过ACRM辐射传输模型模拟数据,结合地面实测光谱数据,选择常用的植被指数进行土壤敏感性分析以及饱和性分析确定LAI的分段点,并在此基础上分段选择最佳植被指数形成组合VI来实现LAI的最终反演,并利Landsat5TM开展区域条件下冬小麦LAI反演应用。【结果】以LAI=3是较为适宜的分段点,利用植被指数最佳分段组合OSAVI(LAI≤3)+TGDVI(LAI>3)可在一定程度上有效克服土壤影响因素以及饱和性问题,联合反演的结果明确优于单一植被指数反演精度。【结论】通过分段选择最佳植被指数形成联合VI可以有效提高LAI反演精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