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基于情境感知的个性化农业信息服务模型研究
《农机化研究 》 2012 北大核心
摘要:针对传统移动信息服务由于缺乏个性化信息检索和推送等有效手段,难以满足农业用户多变的生产流通需求问题,提出了一个基于情境感知计算的个性化农业信息服务模型。利用用户类型、地区等多因子建立用户分类库,建立了具有6层结构的多维情境感知计算模型,实现用户兴趣的计算,基于按需推送、定期定时、更新驱动3种形式实现农业信息的个性化智能推送,并基于提出的方法实现了农业信息个性化信息服务系统。通过对比实验证明:该系统能够识别和预测用户兴趣偏好,有针对性地向用户提供所需内容,满足了不同用户的个性化需求。


移动地理信息系统中的多源异构数据融合模型
《计算机应用 》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提高移动地理信息系统在野外数据采集过程中对多源异构数据的组织管理效率,在分析现有方法局限性和数据自身结构的基础上,提出一种基于可交换图像文件(EXIF)原理以数字图像为载体融合空间位置信息和一般形式属性的数据模型。该模型将关联的空间位置和一般属性嵌入到数字图像的物理结构中,从而实现关联数据的高度整合。基于该模型设计开发了野外数据采集系统,系统应用于农业资源管理与决策分析领域,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和实际效果。
关键词: 移动地理信息系统 数据采集 多源异构 可交换图像文件 数据融合


基于成像高光谱的苹果树叶片病害区域提取方法研究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对带病斑苹果树叶片的高光谱图像进行病斑提取,为作物病虫害的遥感监测提供支持。【方法】对带有病斑的苹果树叶片成像高光谱图像,从传统基于光谱特征和面向对象特征2个方向入手进行病斑提取。为减少高光谱图像波段之间的冗余,首先对高光谱图像采用PCA变换进行降维处理,利用降维之后的前11个波段,分别采用波谱角分类和面向对象分类的方法提取苹果树叶片病害区域。【结果】由于同物异谱和异物同谱现象的存在,波谱角分类算法在提取病斑时,对叶柄和叶脉产生了错误的分类,而且以像元为分类单位的波谱角分类,在分类结果图中存在椒盐噪声,而面向对象分类则避免了这一现象的发生。【结论】采用面向对象分类方法提取苹果叶片病斑的结果优于基于光谱特征的波谱角分类方法,其总体精度和Kappa系数分别为98.44%和0.97。
关键词: 苹果病害 病斑特征提取 波谱角分类 面向对象 成像高光谱


以生物胺变化评价冷藏罗非鱼片腐败进程
《农业工程学报 》 2012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探讨生物胺指标评价鱼肉腐败进程的可能性及其安全范围,应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冷藏罗非鱼片贮藏过程的生物胺变化,用以判断鱼片的腐败进程。结果表明:新鲜鱼片初始单胺和多胺总量较高,二胺总量很低。贮藏过程中单胺和多胺波动变化并呈下降趋势,尸胺、腐胺含量快速增加成为主要生物胺。含有尸胺+腐胺的二胺、生物胺指数、总生物胺等指标与其两者增长趋势相似。相关分析表明尸胺、腐胺、二胺、生物胺指数、总生物胺与贮藏时间、微生物数量和氨基态氮具有高度相关性。经回归分析表明假单胞菌、肠杆菌的增长与尸胺、腐胺具有重要的对应关系。尸胺、腐胺和二胺可简便有效评价鱼片腐败进程;但综合考虑组胺和酪胺的毒性,则生物胺指数(BAI)更适用,冷藏罗非鱼片生物胺指数的初步判别范围为:<20mg/kg,新鲜;20~40mg/kg,可接受;>40mg/kg,腐败。该研究为冷藏罗非鱼片生物胺的限量标准提供数据参考。


近红外光谱结合GA-LSSVR分析烟草尼古丁含量
《激光与光电子学进展 》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提高近红外光谱快速检测烟草尼古丁含量的精度和稳定性,利用近红外光谱结合遗传算法-最小二乘支持向量回归(GA-LSSVR)建立了回归预测模型。在LSSVR模型建立过程中,采用遗传算法对LSSVR参数进行自动优化。相比于利用常规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和遗传偏最小二乘法等建立的回归预测模型,GA-LSSVR法建立的回归预测模型泛化能力更强,预测效果更好,验证集相关系数R2为0.9766,预测均方根误差为0.1065。研究结果表明,GA-LSSVR是一种快速准确的建模方法,为烟草尼古丁含量的近红外测定和近红外光谱数据的处理提供了新的方法与途径。
关键词: 测量 近红外光谱 遗传算法 最小二乘支持向量回归 烟草 尼古丁


基于SMC6480的分散农户配肥系统设计
《农机化研究 》 2012 北大核心
摘要:针对目前我国分散农户作业模式下进行肥料配比施肥,基于开发的配肥机,设计了一套可自动进行肥料配比的控制系统。该系统以现场可编程门阵列为核心芯片,采用脉宽度调制方法,分别对3个步进电机进行控制,从而实现配肥机3个肥箱肥料的输出调节。该系统设有在线与离线两种工作模式。在线模式下,可实现直接调用需施肥地块养分管理数据库信息读取目标配肥量,从而进行自动配肥,同时对该地块施肥信息进行储存,在没有上位机的情况下,则可通过触摸屏,手动输入不同肥料的配比量,从而实现手动配比肥料。


山东、湖北和宁夏回族自治区农村信息服务差异性分析
《湖北农业科学 》 2012 北大核心
摘要:在总结山东、湖北和宁夏三省区农村信息服务基本情况的基础上,采用各省区农村信息化建设水平的指标数据,从农村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环境、基础设施建设程度、服务体系和服务模式创新等方面比较分析了三省区在农村信息服务方面的差异性。结果表明,山东省和湖北省农村信息服务在基础设施建设和普及程度等方面较宁夏地区相对优越。研究结论是:信息化发展环境是农村信息服务的关键,政府应充分发挥其在农村信息服务体系建设中的主导作用,优化农村信息服务环境。既要坚持政府主导又要倡导企业参与和市场化运作,不断加强地区基础网络建设,提高农民的信息意识和信息消费水平,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服务模式。


菠萝采摘机械手的设计与试验(英文)
《农业工程学报 》 2012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实现菠萝自动化收获,以减轻劳动负担、降低收获成本、提高收获效率,该文根据菠萝的生长特性,确定采用 2个步骤将菠萝摘取的方案:首先,手爪从水平方向将菠萝抓稳,然后通过旋转将菠萝掰断。按照本方案,设计的菠萝自动采摘手爪包括手部抓取机构,手部驱动机构和手部旋转机构 3 部分,分别实现对菠萝的抓取和掰断功能,并设计了以 AT89C51单片机为核心的控制系统,控制 2 个步进电机。通过采摘试验,表明该机构和控制系统能够实现对菠萝的采摘,确定手部旋转机构的旋转角度为 180°,抓取时间为 21~24 s。该研究可为田间菠萝采摘机器人关键部件研发提供参考。
关键词: 设计 试验 机器人 机械手 菠萝采摘 AT89C51


锦鲤酪氨酸酶基因序列分析及其在不同锦鲤品系不同组织中的表达
《水产学报 》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解色素控制基因与体色分布的关系,实验用分子克隆技术得到了锦鲤酪氨酸酶(tyrosinase,Tyr)cDNA基因序列,并利用半定量PCR的方法分析了酪氨酸酶基因在锦鲤不同品系和组织中的表达差异。实验得到了长约1 779 bp锦鲤酪氨酸酶cDNA基因,其包括长1 608 bp开放阅读框,编码535个氨基酸。cDNA、蛋白水平序列分析和系统发育分析都表明酪氨酸酶在鱼类间的保守性要高于鱼类与其他脊椎动物间的保守性。半定量分析研究显示,酪氨酸酶基因在皮肤、肝、心、脑和眼中都有表达,其中眼部和黑色皮肤表达最高,其次是脑,红色和黄色皮肤,肝和心的表达最低。不同品系同组织间眼、肝、心、脑的酪氨酸酶基因表达差异不显著,但是在皮肤中有差异表达,黑色皮肤表达最高,其次是红色和黄色皮肤,在白色皮肤中也有少量表达。酪氨酸酶基因在非黑色组织中有较高表达可能与存在多种形式酪氨酸酶有关,也有可能非黑色素细胞能转化为黑色素细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