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北京市农林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北大核心(精确检索)
10008条记录
基于模糊神经网络的蔬菜病害诊断模型研究

湖北农业科学 2013 北大核心

摘要:为探索蔬菜病害诊断的有效方法,研究采用模糊系统与神经网络相结合的方法,在对蔬菜病害症状进行合理划分的基础上,利用综合考虑症状特征及隶属度的术语统一描述输入向量构建方法,建立蔬菜病害模糊神经网络诊断模型。结果表明,输入向量构建方法有效地表达了病害诊断规律,诊断模型容错能力强,正确率达85.5%。

关键词: 模糊神经网络 蔬菜 病害 诊断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施氮量对黄河上游地区设施芹菜产量及土壤中NO_3~--N残留的影响

西北农业学报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针对宁夏灌区设施蔬菜生产中氮肥施用过量,造成土壤含盐量过高,土壤次生盐渍化加剧,进行土壤-芹菜系统的氮素单因子田间试验。结果表明,在一定范围内(0~30kg/667m2)增施氮肥,芹菜的维生素C含量提高,芹菜产量亦随施氮量增加而增加,而施氮水平高于30kg/667m2,维生素C含量会逐渐降低,产量也下降;施氮量为30kg/667m2时,芹菜维生素C含量、产量及植株氮素表观利用率均为最高;土壤硝态氮含量,一方面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呈现显著下降的趋势;另一方面在同一土层内随着施氮量的增加,土壤中硝态氮含量逐渐增加。综合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提出黄河上游地区设施芹菜氮素的优化目标供应值为30kg/667m2。

关键词: 施氮量 设施芹菜 NO3--N残留 氮肥表观利用率 生态效益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缓控释氮肥对高羊茅草坪生长及硝态氮土壤残留与淋失的影响

水土保持学报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田间小区和渗滤桶试验相结合的方法,研究树脂包膜尿素(释放期为30d的PCU30和释放期为60d的PCU60),硫包衣尿素(SCU),抑制剂缓释尿素(UI)和普通尿素(U)对高羊茅草坪生长、氮素吸收及硝态氮土壤残留与淋失的影响。结果表明,与U处理相比,在全年施氮量260kg/hm2的情况下,4种缓控释氮肥均可显著提高草屑累积量和肥料利用率。其中PCU60和SCU处理肥料利用率分别为22.51%和23.07%,显著高于其他处理。PCU30、PCU60和SCU 3种包膜型缓控释肥料土壤中硝态氮残留高于其他施氮处理(P<0.05)。试验中各处理的硝态氮淋溶量水平较低,在1.2~3.99kg/hm2之间,损失从高到低依次为:U>UI>SCU>PCU30>PCU60,其中U处理的硝态氮累积淋溶量显著高于其他处理。综合试验结果,北京地区高羊茅草坪一年分春秋2次施用PCU60可满足草坪正常生长需要,降低氮素淋溶损失,提高肥料利用率,适于推广应用。

关键词: 高羊茅 缓控释氮肥 氮素吸收 硝态氮 淋溶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硬头鳟人工繁殖技术

中国水产 2012 北大核心

摘要:硬头鳟为大麻哈鱼属,洄游性冷水鱼类,原产于美国阿拉斯加的Kuskokwin河和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省的和平河等水域。硬头鳟与虹鳟亲缘近,体形相似,体表有差异,沿体侧侧线无明显的彩虹带,上半部暗绿色,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丛枝菌根真菌群落对白三叶草植株生物量磷吸收和土壤磷酸单酯酶活性的影响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丛枝菌根真菌(AMF)在土壤与植物的磷素循环中发挥着关键的作用。采用盆栽实验研究了丛枝菌根真菌群落对白三叶草植株生物量、磷吸收和土壤磷酸单酯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接种不同AMF群落均能显著地促进白三叶草植株的生长及其对磷素的吸收,提高根际土壤磷酸单酯酶的活性。Mnp处理中,白三叶草生物量最大,白三叶草总生物量、茎叶生物量和根系生物量分别比对照处理(-M)提高64.48%、61.48%和84.91%。不同菌根处理中,Mck处理显著地提高白三叶草磷吸收和土壤磷酸单酯酶活性,白三叶草磷吸收总量和茎叶磷吸收量分别比对照(-M)提高107.18%和91.91%,土壤碱性磷酸单酯酶和酸性磷酸单酯酶活性相对对照(-M)分别提高54.33%和138.43%。碱性磷酸单酯酶活性与AMF群落中的Acaullospora属孢子数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而酸性磷酸单酯酶活性则主要受Paraglomus属孢子数的影响。说明接种AMF群落可显著地影响土壤的磷酸单酯酶活性,从而影响白三叶草的生长及其对磷素的吸收。

关键词: 丛枝菌根真菌群落 磷酸单酯酶 白三叶草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甜瓜种质鉴定的高效引物(引物组合)适用性分析

作物杂志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30份甜瓜种质资源为材料,采用RAPD(random amplified polymorphic DNA)、DAMD(directed amplification of minisatellite-region DNA)和SRAP(sequence-related amplified polymorphism)3种分子标记构建各自的DNA指纹图谱。针对图谱上扩增的条带分子量大小和分布,用统计软件逐一聚类,根据不同引物(引物组合)所得聚类图鉴别的品种数目,筛选出高分辨率的4个RAPD引物、3个DAMD引物和6个SRAP引物组合。同时,利用高效引物(引物组合)评价了甜瓜遗传多样性,将30份甜瓜分为薄皮和厚皮两类,厚皮甜瓜包括网纹和无网纹两种类型。

关键词: 甜瓜 种质鉴定 高效引物(引物组合)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固体碳源填充床反应器反硝化性能的研究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优化固体碳源填充床反应器的运行条件,以PLA/PHBV颗粒为碳源和生物膜载体,研究了水力负荷与硝态氮负荷对反应器反硝化性能的影响,并用扫描电镜观察碳源表面生物膜的形态。结果表明,在进水硝态氮浓度为100mg·L-1,水力负荷为1.71~8.39m3·m-2·d-1时,反硝化速率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最大值为40.53mg·L-1·h-1;随着水力负荷的提高,出水硝态氮浓度逐渐增加,而COD浓度逐渐降低;维持水力负荷在3.54m3·m-2·d-1以下,可保证反应器的出水满足我国饮用水标准对硝态氮与亚硝态氮浓度的要求;维持水力负荷为5.30m3·m-2·d-1,反应器的反硝化速率与进水硝态氮负荷线性相关(R2=0.937),而硝态氮负荷对出水的COD浓度未发生明显影响;维持进水硝态氮负荷不高于0.16kg·m-2·d-1,可保证反应器出水的硝态氮与亚硝态氮浓度满足国家标准。通过扫描电镜照片可以看出,PLA/PHBV颗粒表面的生物膜以球菌和杆菌为主,成簇定植在碳源颗粒表面。

关键词: 硝酸盐 反硝化 可生物降解聚合物 填充床反应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盐度对刺参生长和行为的影响

中国水产 2012 北大核心

摘要:当外界盐度发生变化时,海洋动物通过渗透调节对外实现有机体与海水之间的水交换,对内实现细胞和组织之间的水分平衡。当外界海水盐度升高或降低时,动物即失水或涨水。借助于离子调节和细胞内游离氨基酸库的启动或关闭,动物体仍将有可能在变化了的外界海水盐度环境中获得新的渗透平衡。棘皮动物为狭盐性海洋生物,在盐度偏低或有淡水注入的半咸水中生存受到胁迫。盐度变化后,机体需要一定的时间来调节及适应以达到一个新的平衡,接近或超过盐度生态幅时则会出现死亡。刺参适宜的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近年我国玉米超高产田的分布、产量构成及关键技术

作物学报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2006—2010年,全国玉米栽培学组专家在全国不同区域开展了玉米高产潜力探索及小面积超高产创建工作。本文对经过严格测产且产量达到和超过15000kghm-2的159个地块的地理分布、产量构成因素及关键技术分析表明:(1)大多数高产田分布在较高纬度(40°~43°N)、较高海拔(1000~1500m)地区,这些地区具有昼夜温差大、光照充足等利于高产的自然因素,选择这样的区域是实现超高产的重要因素;(2)平均单产16692kghm-2,88950穗hm-2、每穗541粒,千粒重360.0g,穗粒重191.8g;通径分析表明,穗数和粒数对产量的贡献最大;(3)高产关键技术主要是,采用耐密型高产稳产品种,合理提高密度,充足的水肥供给,科学管理和地膜覆盖等。

关键词: 玉米 超高产 产量结构 栽培技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大豆田间杂草的光谱识别研究

农机化研究 2012 北大核心

摘要:精确施药的关键是快速正确识别杂草。为此,利用ASD野外便携式光谱仪,在田间测量了大豆、马唐和稗草植株冠层在350~2 500nm波长内的光谱数据,经过数据预处理,数据分析波长选为350~1 300nm和1 400~1 800 nm。数据处理采用支持向量机(SVM)模式识别方法 ,用线性、多项式、径向基和多层感知核函数对大豆和杂草建立二分类模型。结果表明:三阶多项式核函数SVM分类模型的正确识别率最高,达到85%以上,且支持向量比例较小;以二分类模型为基础,利用投票机制建立了大豆、马唐和稗草的一对一多分类SVM模型,正确识别率达83%;田间光谱测量受光照、背景和仪器测量精度等条件的影响较大,但结果仍表明SVM结合光谱技术在田间杂草识别中的应用潜力很大。此研究为田间杂草识别及传感器的建立提供了研究思路和应用基础。

关键词: 模式识别 光谱 大豆 杂草 支持向量机(SVM)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