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贵州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北大核心(精确检索)
5852条记录
贵州野生牧草“金荞麦”平衡施肥试验研究

土壤通报 200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中国南方分布较广的野生金荞麦,作为中草药使用有悠久历史和较多的研究,但作为牧草资源人工栽培和研究报道极少。在调查贵州南部农民将其用于饲用和护坡的基础上,在贵州中部开展了引种栽培和肥料田间试验,研究金荞麦在栽培条件下,高产和高效需求的肥料配比,养分吸收,饲草的品质分析等。田间试验和其生长特点证明,金荞麦易繁殖移栽,抗劣性强,牧草品质较好,产量高,作为可供选择的栽培牧草品种,在南方适宜地区有较大的推广价值。

关键词: 金荞麦 平衡施肥 饲料植物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中国西南地区坡地钾素平衡及管理措施探讨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0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坡地钾素平衡及管理研究于2000年开始在贵州南部开展。试验分别设条带种植1、条带种植2、工程梯化、横坡种植四个水土保持农艺措施和农民习惯种植(对照)5个处理,探讨坡地钾素的平衡及其管理措施。试验结果表明,坡地的钾素平衡除了与施肥和植物吸收有关,还与降水、地表径流和土壤侵蚀有着密切的联系。在简化了的坡地钾素循环中(不包括地下渗漏的钾素部分),肥料提供给土壤的钾素达89.66 kg/hm21~76.83 kg/hm2,对土壤钾素输入总量的贡献达96%以上。而9.80%2~6.26%来源于无机肥的钾素是通过作物吸收而带离土壤。地表径流和侵蚀泥砂中具有较高的有效钾含量,地表径流所含的有效钾是降水的4.286~.67倍;侵蚀泥砂所含的有效钾是侵蚀前土壤耕层的1.511~.92倍。它们不但带走降水中有效钾,而且还带走土壤中的有效钾,流失量每年分别达到14.822~3.10 kg/hm2和4.46~9.35 kg/hm2。每年通过作物吸收而造成土壤钾素损失为28.46~90.10kg/hm2。坡地农业活动造成土壤缓效钾水平急剧下降,缓效钾亏缺每年达175.343~06.04 kg/hm2。因此,在坡地钾素平衡中,应重视水土保持、秸秆还田及肥料的有效利用。条带种植措施可减少地表径流40.31%4~3.77%、泥砂53.60%6~5.63%、提高土壤有效钾12.62%3~3.69%,使得无机肥的利用率达到26%,是坡地钾素管理的有效措施。

关键词: 钾素平衡 坡地 径流 土壤侵蚀 条带种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发酵刺梨干红酵母菌的鉴定及优良菌株的筛选

酿酒科技 2006 北大核心

摘要:本试验对8株从法国引进发酵刺梨干红的酵母菌进行形态学、生理生化学及分子生物学分类鉴定;并结合刺梨干红生产特点,检测其发酵性能、抗逆性能等指标。经比较筛选出RC212号葡萄汁酵母(Saccharomycesuvarum)与DV10号汉氏德巴利氏酵母(Debaryomyceshansenii)两菌株,其均表现出较强的发酵性能及生产适应性能,为“刺梨干红工业化生产技术研究”提供了试验菌株。

关键词: 微生物 酵母菌 刺梨干红 鉴定 筛选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早熟耐冷杂交籼稻新组合黔优107的选育和应用

种子 200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针对贵州省高海拔地区水稻生产中缺乏耐冷杂交稻的状况,采用中9 A与自育恢复系黔恢107配制,选育出早熟耐冷新组合黔优107。经2002年和2003年贵州省区试和生产试验,平均产量8.08 t/hm2,比对照汕优晚3和金优77平均增产4.0%,抗冷性、抗病性比对照汕优晚3和金优77强,米质比对照汕优63、汕优晚3和金优77优。2005年6月通过贵州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适宜在贵州省高海拔地区推广应用。

关键词: 杂交稻 早熟 耐冷 黔优107 选育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发酵刺梨干红酵母菌的鉴定及优良菌株的筛选

中国酿造 2006 北大核心

摘要:对8株法国引进发酵刺梨干红酵母菌进行形态学、生理生化学及分子生物学分类鉴定;并结合刺梨干红生产特点,检测其发酵性能、抗逆性能等。经比较筛选出RC212号葡萄汁酵母(Saccharomyces uvarum)与DV10号汉氏德巴利氏酵母(De-baryomyces hansenii)2菌株。其表现出高发酵能力(残糖量≤1.00g/100mL);高产酒性能(原汁发酵酒度均达4°以上);发酵周期适中,发酵体系中生酸少,单宁含量少,同时还具有耐60%糖浓度、耐10%盐浓度及耐8%醋酸浓度的性能。为“刺梨干红工业化生产技术研究”提供了试验菌株。

关键词: 酵母菌 刺梨 干红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播期和密度对油研11号产量构成的影响及分析

种子 200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不同播期和密度试验,以探索油研11号的最佳播期和密度,以及根据不同茬口安排播期的最佳密度。试验结果表明,点播油研11号的最佳播期和密度为:9月下旬播种,密度为10 000株/667 m2。根据不同茬口安排,在9月下旬、10月中旬和10月下旬播种,分别以10 000株/667 m2、15 000株/667 m2和15 000株/667 m2的密度最为适宜。

关键词: 油研11号 播期 密度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经济植物篱模式在坡耕地上的试验示范研究

中国水土保持 2006 北大核心

摘要:坡耕地经济植物篱技术把水土保持和农民的增产增收相结合,是山地治理的有效方法,具有省资省劳、简单适用、操作方便、自然梯化等特点,形成了新的、农民欢迎的、可持续的坡耕地农林间作生产体系。在这种坡地耕作制度中,除了植物篱本身的牧草和果树的效益外,篱间种植的矮秆作物,如土烟、马铃薯、花生(黄豆)、辣椒和油菜等,在果树未产生效益前,结合牧草能产生近期经济效益;待果树进入盛果期,果树的经济效益会更高。这种经济植物篱的组合模式在贵州山区坡耕地上有较大的推广应用价值。

关键词: 经济植物篱 金荞麦 水土保持 坡地耕作系统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甲基吡嗯磷的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方法

农药 2006 北大核心

摘要: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甲基吡晤磷,使用反相柱和可变波长紫外检测器.以乙腈.水为流动相,外标法对甲基吡曝磷的有效成分进行定量分析,其标准偏差为0.0050g,变异系数为1.25%,平均回收率为100.28%,该方法操作简单,定量准确,适用于该产品的常规分析和质控研究.

关键词: 甲基吡曝磷 定量分析 高效液相色谱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新形势下农业学术期刊的持续发展——《贵州农业科学》“十五”成就与“十一五”规划

编辑学报 2006 北大核心

摘要:在新形势下,不断提高期刊质量,创精品期刊,实现期刊的可持续发展,是当前科技期刊界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在全面总结《贵州农业科学》“十五”取得的成绩、主要经验及存在问题的基础上,制定了《贵州农业科学》“十一五”发展规划,明确了目标、任务及定位,编制了“十一五”编辑计划,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措施。

关键词: 农业学术期刊 持续发展 编辑出版 贵州农业科学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甲基吡噁磷的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方法

农药 2006 北大核心

摘要: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甲基吡磷,使用反相柱和可变波长紫外检测器。以乙腈-水为流动相,外标法对甲基吡磷的有效成分进行定量分析,其标准偏差为0.0050g,变异系数为1.25%,平均回收率为100.28%,该方法操作简单,定量准确,适用于该产品的常规分析和质控研究。

关键词: 甲基吡磷 定量分析 高效液相色谱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